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杭锦城能不能拿下无关紧要。




第四百八十章 高丽提督
    高丽王太清楚现在的高丽王,到底在欠缺着什么。

    即使赵桓永久驻兵的权利,让王楷有些驱狼吞虎的感觉,但是他还是准备打落牙齿往下咽。

    相比较金兵来说,让宋人驻防,不管是从百姓,还是到百官,亦或者到他王楷自己,都勉强可以接受。

    毕竟中原王朝一直是爸爸。

    他认了。

    可是金人这个国家,他就不能接受了。

    为何高丽人会有如此的心理落差,王楷深有体会那种过去的高高在上,到现在被金人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

    金人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曾经在开国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过去高丽人是父母之邦,现在金人倒头过来,打的他们满地找牙。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简直日日夜夜的折磨着他。

    否则议和之事,哪里还需要冕旒祭宗庙、社稷和祖宗

    王楷想了很久说道:“这保州在战后,是不是归高丽所有”

    “想太多了。高丽王。”魏承恩笑着摇了摇头。

    大宋官家让赵英特意叮嘱过魏承恩,保州重中之重,怎么可能轻易让出来

    保州是哪里鸭绿江东岸六城之所在。

    淳化四年,辽国被宋太宗欺负的孤儿寡母中的耶律隆绪,已经长大成人。

    耶律隆绪在云中路吊打赵光义的同时,兴兵十万精兵,辅军二十余万,号称百万大军,攻打了高丽国的蓬山郡。

    高丽国无法抵抗辽国的攻势,向大宋皇帝赵光义求援,赵光义…不提也罢。

    高丽遂对辽国俯首称臣,成为了辽国的藩属国,向辽国称臣纳贡的同时,割让了清川江以西到鸭绿江沿岸的所有土地。

    至此高丽国失去了对鸭绿江东岸的控制权,这一丢就丢到了明朝后期。

    保州六城,是鸭绿江东岸上最重要的六座城池,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深水港,让这个地方,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高丽国当初试图利用渤海人,收回这六处城池。

    辽国直接跨过清川江,砸烂了高立国都城开京城的西大门安州等地,开京尽数在辽国的兵锋之下。

    好不容易等到金人灭辽。

    高丽偷偷摸摸的弄到了这六城的实际控制权,这还没舒服两年,做岛内霸主的想法再次幻灭。

    金人又拿下了这里。

    但是现在大宋人要这保州六城。

    再说在大宋皇宫里当宦官,那得是读过书的人。

    在魏承恩眼里,不管是金人也好,高丽人也罢,都是窃地为国!

    这些地方!都是中原王朝之固有疆域。

    当然用官家的话来说,那就是自古以来之固有领土。

    在魏承恩心目中,这高丽国的王室和西夏国的王室,统统都是窃土为国。

    所以,他怎么可能答应高丽王的请求,而且是在到大宋的救援对高丽人如此重要的前提之下!

    他怎么可能答应高丽国王的要求

    “签字吧,高丽王。”魏承恩摇头拒绝了王楷的请求,笑着将国书递给了王楷。

    他签了字,宋朝大军就会从山海关而出,进攻金人,逼迫金人回撤,围魏救赵的打法,协助高丽国抵抗金人。

    通过海船运送大量的军卒登陆保州,并威胁整个辽东郡。

    高丽王提着笔,想了很久,说道:“容孤再想想。”

    “高丽王,你现在想一天,就拖延一天,其实于事无补。等到金人打开安州大门,扣响开京大门的时候,你再签这个字,还有的时间吗”魏承恩看着高丽王,笑着说道。

    王楷面色依旧带着忧郁,这份国书一写,未来高丽将永远失去对保州的名义主权,这对以后的法理交涉,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魏承恩依旧笑着看着王楷,等待着他的决定。

    王楷不断的看着宫殿之外,他希望有奇迹发生,但是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反而一名军卒飞快的跑进了宫殿之内,颤抖的说道:“报!大王,金人已经渡过清川江,威逼安州城下。”

    “远州移配守御使拓俊京,孤立无援投降了金人。”

    军卒的禀报,如同一道惊雷劈在了王楷的头上,他退后了两步,喃喃自语的说道:“完了,一切都完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安州,开京,几日就到。完了啊!”

    王楷身体往后一仰,躺倒了大殿之上。

    魏承恩看着王楷的样子,连连摇头,这个时候,若是王楷能够率领开京畿守军,前往安州,和金人破釜沉舟的同时,等待大宋的援军。

    高丽并不是没有维持的机会,可是王楷这个样子,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有这样胆略的人。

    果然王楷没等多久,王楷就醒了过来,他刚睁开眼就大声的喊道:“移驾!移驾江华岛!暂避金兵锋芒!暂避金兵锋芒!”

    他反复的喊着,而王楷却站了起来,说道:“高丽王如此行事,城中百姓也能跟着高丽王一起逃走吗”

    “高丽王移驾江华岛,那整个高丽国的军卒,又该如何自处”

    “现在顾不得这些了。”王楷喃喃的说道。

    他顾不上了,现在他只想暂时避开来势汹汹的金人,其他都顾不上了。

    “你不是说你们宋人天兵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吗那就让他们来,国书拿来!我签!”王楷匆忙的拿起了毛笔,连墨都懒的沾一下,就在唇边,舔了舔,将国书签下。

    你跑了,这国书还有个屁用!

    魏承恩拦住了王楷说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民亦是如此。”

    “你这么走了!你这个高丽王还做不做!”

    魏承恩真的尽力想要留住高丽王,显然高丽王压根听不进去魏承恩说的什么,一把推开了魏承恩说道:“要管你管!我不管!”

    “那就给某一道诏书!”魏承恩突然爆喝的说道。

    魏承恩突然一把扑了过来,凶神恶煞的抓着王楷的衣领,高声喝道:“给我行诏!我来管!”

    魏承恩见过如此慌张的皇帝或者说是君主,那就是赵佶。

    他清楚的记得当时整个汴京城有多么的绝望。

    他们寄希望的天子,行禅让诏书,匆匆南幸的时候,汴京城的百姓的眼神中充斥的是冰冷。

    如果不是现在的大宋官家梗着脖子,硬是顶着所有朝臣的压力,将文臣排出决策圈外,现在的大宋,还指不定是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他当时只是一个小黄门,没办法面前赵佶。

    但是现在他是大宋天使,这等废物在自己的面前,他忽然压制不住自己的怒气,抓着王楷大声的宣泄这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愤怒。

    王楷在魏承恩凶狠的眼神中,败下阵来,嘟嘟囔囔的拿了一份官员任命的诏书,戳了个印章,说道:“你自己想当什么官当什么官,自己填吧!”

    “一帮泥腿子,再生就是了。”

    王楷甩了甩袖子走了。

    魏承恩哭笑不得的看着手中的札子,自己喊的倒是痛快了,把王楷当着赵佶骂了一顿。

    可是骂完,突然一个巨大的烫手山芋,砸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算是什么事

    他想了想,站在宫殿里,左思右想,填上了个总督两个字。

    提督,是提督军务总兵官,通常指的是掌管督察一路的监军的官名。

    现在大宋还没有吞下高丽的能力,但是又需要高丽人顶住金人的压力,逼迫金人彻底回到辽东郡。

    这个事,再难办。

    也得把它给办了!

    “持这份诏书,传令下去!开京全部愿为国赴死之军卒,皆可留下开京!等待调遣。传令诸将议事!”魏承恩颤抖的对着宦官说道。

    这要是被大宋汴京的官家知道自己干了这种事,是要被杀头的啊!自己居然临时做了高立国的提督!

    他来就是为了吓吓高丽王。

    可是这事,怎么就向着不可知的方向,发展起来了



第四百八十一章 谁赞成?谁反对!
    魏承恩用最快的速度梳理了一遍高丽国的朝政。

    发现这个国家破破烂烂还不如是当初的大宋……

    这个国度虽然表面上,仿照了唐朝建立三部六省,仿照宋朝建立三司和枢密院,但是都是空荡荡的架子。

    事实上,高丽国本身还是门阀豪族政治。

    虽然魏承恩误会了王楷的冕旒佩戴的本意。

    但是高丽国的国政,学中原王朝三部六省,真的学的四不像。

    在高丽王氏的经营下,他们不断的向着门阀豪族妥协,出让着国家的权力。

    涖职治事,尚沿夷风,往往形具而实不应的表面朝堂。

    比如这邢狱一事,奉行三不斩原则。

    第一不斩王族,天大的罪过最多是斥责。

    第二不斩贵族,天大的罪过最多是笞刑。

    第三不斩军头,天大的罪过最多是流放。

    禁网不张,缓刑数赦,就是目前高丽国内的现状。

    若是仅仅如此的话,魏承恩作为高丽提督还没那么头疼。

    大不了把权力分给军头,把他们送到安州送死就是了。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高丽国的管理问题上。

    高丽国有两个人物把握朝政。

    一个是式目都监使金富轼,担任高丽宰执,此人是新罗王族后人,在高丽的能量很大。

    一个是都兵马使兼中书院使(同枢密院职责)李子渊,那个搞叛乱的李资谦的嫡长孙,兼任杨广道汉阳留守。

    “现在金兵南下,你们居然还在不停的撺掇高丽国王称帝建元!是怕我们高丽亡的还不够快吗”金富轼愤怒的指着一个和尚高声喝问道。

    这个和尚名为妙清,长相乖张,在王楷的外祖父倒台之后,妙清就因为阴阳秘术,备受恩宠,被封官为三重大统知漏刻院事,赐下紫色袈裟。

    “称帝建元乃是天命所归!振声赫于天下!激奋民心于旷野!为何不可大有可为!”妙清打了个印,一脸严肃的说道。

    一个年轻人一脸嘲讽的说道:“真是妖言惑众一派胡言!你们这些人就不怕遭天谴吗!此时此刻,金兵大军压境,已经打到了安州,安州城破,三日至开京!”

    “你们准备让我王,带着冕旒被金人杀死是不是那样死的更好看点!”

    此人名字叫金福辙,和金富轼是亲兄弟,同朝为官。

    和大宋的苏轼苏辙一样。

    高丽国的金富轼也是个文学大家,但是为官的能力,其实非常稀松平常。

    金福辙不善文臣,但是言谈极为犀利,擅长在朝会里喷人,战斗力强。

    他们的名字魏承恩倒是听说过。

    大宋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曾经派出使者徐兢出使高丽。

    就曾经将这两个有趣的人名带回大宋。

    他们名字是他们的父亲,金觐仰慕苏轼和苏辙才取的名字。

    魏承恩皱着眉头看着高丽国这群家伙吵吵,就气不打一处来,金兵铁蹄马上就要打到家门口了。

    这个场景,他好像似曾相识。

    似乎就是官家当初面对的局面,官家当时做了什么

    好像是讲了一个故事

    不过魏承恩没有讲故事的想法,他一个宋人,临时负责调度而已。

    事实上,王楷这个高丽王,当的虽然不是名存实亡,但是也差不多。

    王楷做事,一向是等到吵架吵完,利益分配均等,做个人形图章罢了。

    “行了,少吵点架吧。再吵吵下去,金人就进来了。”魏承恩用力的拍了拍桌子,总算让整个朝堂安定了下来。

    “金富轼你负责粮草,李子渊你负责军事调度,在安州抗住三个月的进攻,金人自退。你们可明白若是抵抗不住金人的兵锋,那高丽就没了。”魏承恩说的声音异常的平静。

    整个大殿非常安静,掉根针都能听到。

    国破人亡之时,无一人应承。

    “粮草没问题。”金富轼咬了咬牙说道。

    他是新罗王族,手里控制的地方也还稍微富硕点,提供粮草还可以。

    “我不去。”李子渊摇头,冷笑道:“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安州城高两丈半,土城一个,围不过十里,谁去谁就是送死!”

    “你当真不去”魏承恩微笑着看着李子渊问道。
1...186187188189190...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