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谍海猎影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眀志

    方不为坐的是客轮,快到下关的时候,看到老虎口正在大兴土木。

    雨这么大,但江堤上依然干的热火朝天。

    从炸开的豁口一侧,硬生生的修出了一道石堤,延升到了江堤边上,然后向里一拐,看架势是要将整个老虎口圈在里面。

    一艘一艘的火轮排着队,将石料倾倒在堤口。

    方不为目测了一下已建好的石堤。

    修了两个月,才修了二十米不到,光是将这一百多米的堤口合围,至少还得半年的时间,更不用说接下来还要抽水,清於。

    到那个时候,上海保卫战都打完了,日本人就算知道黄金被人调了包,又能怎么样

    方不为冷笑了一声,离开了船舷。

    也就是他脱不开身,再一个帮手也不好找,不然方不为连北平和天津两地金库的主意都想打一打。

    方不为没有通知任何人,所以没有任何人来接船。

    从美国带来,送给谷振龙等人的礼物,早在宋子闻回南京的时候,他就让宋子闻带回来了。

    方不为基本上是空着两只手回来的。

    等他坐着黄包车到宪兵司令部的时候,值勤的哨兵队长差点不敢认他。

    接到电话,张副官一路小跑的从楼里冲了出来,手里还提着一把伞。

    “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张之昌看了看早被雨淋透的方不为。

    “还是低调一些的好!”方不为笑嘻嘻的回道。

    张之昌愣了好几秒才猜懂方不为所说的“低调”两个字是什么意。

    “确实的低调一些!”张之昌点了点头。

    “司令呢”方不为问道。

    &nb




第七八六章 谈判
    谁都明白,凭白无故的让特务部门给自己头上安一个监军,这仗还怎么打

    枪杆子握在谁的手里,谁才有话语权。这是千古以来颠扑不破的道理。委员长心中如何赞同马春风的提仪,但也知道,手底下的骄兵悍将全都不同意,凭他的一纸命令,也压不下去。

    有的是阴奉阳违的办法。

    所以最后才便宜了自己。

    方不为又叹了一口气。

    马春风忠则忠了,但太独,遍数军政两界,竟然再无半点援力。

    但没办法,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特务头目不是独臣,马春风早就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终其一生,才会如此做为。

    方不为在特务处待了没多久,谷振龙打来电话,又将他叫到了宪兵司令部。

    谷振龙喝着小酒,看起来很是惬意。

    陈祖燕也在,但看起脸色不是很好看。

    方不为不用猜也知道缘由。

    特务处与党调处是天然的死对头,而这并不是陈祖燕和马春风能够左右的,完全取决于委员长。

    马春风手中权力过大,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陈氏兄弟。

    “马春风明和是在自寻死路,所以自己不敢出头,才拿你当枪使,你既然然一清二楚,为什么还要答应他”陈祖燕看着方不为问道。

    “部长,卑职也是知道分寸的……”方不为只说了半句,就停下了话头。

    事情成了,他也没必要在谷振龙面前藏着掖着了。

    陈祖燕盯着方不为看了好几眼,又看了看谷振龙。

    方不为分明是在说:想让他当枪,也得他愿意才行。

    “你小子是不是又在打什么鬼主意”谷振龙端着酒杯的手顿在了胸前。

    他总感觉方不为话里有话,好像在说:谁拿谁当枪使,还不一定呢……

    “司令,你这就错怪卑职了!我还能害了谁不成”方不为不愿意了,“卑职也只是想为党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谷振龙总觉的有些不对劲。

    以往的方不为,好像从来都不说“为委座效命,为党国尽忠”之类的话。

    但要说方不为对马春风有什么图谋,也不太可能。

    方不为就像是块狗皮膏药似的,贴到马春风身上都扯不下来。

    就连谷振龙也想不通,方不为为何一直守着一个特务处不挪窝。

    要说是想报马春风的知遇之恩,报的早绰绰有余了。

    “嗯……你小子最好不要胡来!”谷振龙指着方不为斥道,“知不知道老子为了你这个特派员,送出去了多少人情”

    方不为惊的张大了嘴

    谷振龙说的含糊,但他那里听不能听不出来。

    原来坏了马春风好事的,就是谷振龙

    方不为看了看谷振龙,什么都明白了。

    谷振龙和陈祖燕是什么关系

    他二弟谷振刚,三弟谷振鼎,都是cc系的骨干,这两人分别担任过国民党中央组织的副部长,是陈氏兄弟的左膀右臂。

    论亲疏程度,马春风拍马也追不上陈祖燕。

    陈祖燕和马春风真要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谷振龙肯定向着陈祖燕。

    更何况马春风居心不良,想要利用自己,谷振龙就更不可能答应了。

    “那何部长那里”

    方不为不确定的问了一句。

    “何英青那里还用的着我欠人情”谷振龙嗤笑一声,“风声刚透出去,他就连夜去找了委员长,对马春风的提议坚决反对。”

    风声

    哪来的风声

    谁透漏给何英青的

    不可能是谷振龙。

    这两位斗了几十年,属于一见面就恨不得掏刀子的那一种。

    方不为瞅了瞅陈祖燕。

    陈祖燕没这个时间,他正忙着和谈判,这段时间他就没去过委员长字邸。

    方不为灵光一闪,想到了他的新上司:钱大均。

    没跑了,就是他。

    他是中央军出身,自然也同何英青一样,不想让什么部门派一个督战官,骑到众军将的头上。

    说不定马春风的提议刚送到委员长的案头,谷振龙就开始与钱大均密谋了。

    怪不得委员长没有同意马春风提出的设立督战官的提议,却同意了派自己出任“中央特派员”的方案。

    也更怪不得,政军部长何英青会答应,也没有听到那一部军事长官明确提出反对……

    全都是谷振龙与钱大均谋划的结果。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马春风号准了委员长的脉,委员长确实赞同这个提议。

    委员长有这个心思,而谷振龙和钱大均等人又明确表示支持,何英青等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督战官”肯定是要设立的。

    但与其便宜马春风,倒不如直接交由关系与军部及中央军更近,性格更温平的钱大均。

    而且从名义上论起来,也更有说服力,各部军将也更容易接受。

    毕竟侍从室是参谋性质的机构,比马春风的特务处强多了。

    方不为是特务不假,但他与其它特务有明显的区别:在军中也有职务,与谷振龙的关系比马春风更近。

    更何况,方不为还是侨盟理事代表,不单单只有“督战特派员”这一个身份,关系搞好了,说不定就能多弄点物资和饷款。

    所以军中才无人反对。

    方不为也没想到,几方角力,最终便宜了自己

    “卑职谢过司令!”方不为诚心诚意的弯下了腰。

    没谷振龙,这事情肯定有反复,最后黄了也说不定。

    陈祖燕也只是怕方不为不明就理,被马春风蛊惑,白白当了别人手里的刀。

    但现在看他明显是心中有底,陈祖燕也放心不少。

    陈祖燕指了指自己的一侧,方不为道了声谢坐了下来。

    三个人开开心心的喝着酒。

    可怜马春风还被蒙在鼓里。

    他一边对何英青恨的咬牙切齿,一边还谋划着,如何通过方不为,继续施加影响,把这个“战时特派员”的控制权攥在自己手里。

    ……

    几天之后,方不为接到钱大均的命令,让他随宋子闻,陈祖燕等人,去杭州,参与西湖谈判后的一些细节谈判。

    接到命令的时候,方不为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看看参与谈判的都是什么人

    宋子闻,陈祖燕,顾祝同,张冲……

    全是中执委,而且还是委员长的亲信。

    自己一个小虾米,连做会议记录书记的资格都没有,跑去做什么

    钱大均很忙,肯定没时间给他解释,方不为也没有去找他。

    谷振龙也不太清楚,虽然猜到了一些,但他怕误导方不为,便让方不为直接去找了陈祖燕。

    “让你去做什么自然是去当传声筒的……”陈祖燕一语道破真相,“你以为是让你去发言的”

    原来是这个意思

    陈祖燕的嘲疯,直接让方不为当成了耳旁风。

    看来是年后与宋子闻会面后,他代侨盟递交的章程,刺激到了委员长。

    委员长的用意是派自己这个“侨盟代表”好好看看,他让步到了何等地步,但对方却还在咄咄逼人……

    去就去吧,就当是积累资历了。

    其实方不为很清楚前后谈判的所有脉络。

    从三五年年底开始,在苏联“共产国际的”调停下,双方就一直在谈判,到现在已经整整谈了一年半了。

    至今为止,谈妥的部分:红军同意接受改编,国民政府承诺,与中央军同等待遇,国民政府支付先期安置费用五十万元……

    承认边区政府的合法性,由国民政府委派人员,任边区政府正职,方面推荐人员任副职……

    没谈妥的是,委员长坚决不同意改编后的红军设立统一的指挥机关,并要求毛朱二人离开红军,最好是出国留洋,甚至一度要求取消“中国”的称号……

    谈判一直在继续,哪怕是西安事变后,委员长已答应停止内战,但该捅



第七八九章 心焦如火
    除了电台,方不为还要处理商行的其他事务。

    从美国回来之后,方不为就将星洲商行和四海商行提前做了安排。

    全面抗战开始后,日军第一时间封锁了海岸和内陆运输线,唯一能对外通行的,只有通向越南海防的滇越公路和通往苏联的苏蒙公路。

    至于抗占时期最有名气的抗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要到三九年才会开通。

    他将在上海的星洲商行总部迁到了南洋,并着手在香港,越南海防筹建分行。

    而四海商行的车队,船队,马帮,也逐步开始移往广洲,云南和西北等地。

    除此外,方不为力排众议,将星洲洋行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流动资金,全换成了汽油等需要进口的军需物资。

    而且只囤不卖。

    这是这一年多以来,星洲洋行靠贩运汽油等紧俏物资赚来的。

    为此,方不为还让于二君派人,在重庆买了半座小山,专门用来修建仓库。

    这不是方不为想囤积居奇,而是离全面抗战越来越近,一旦两国开战,这些东西想买不到。

    包括于二君,司徒美堂在内,都不太理解方不为的用意。

    方不为只解释说是未雨绸缪。

    既然知道一些关键的节点,方不为怎么可能不提前做出应对。

    好在他是大股东,而且于二君,司徒美徒等人对他都很是信服,所以才由他一言而决。

    方不为在上海待了三天,敲定商行与剩余物资的转移计划后,又马不停蹄的回了南京。

    双方的细节谈判断断续续,每一次钱大均都会派方不为去旁听。

    方不为早就知道结果,但嘴上却不敢说出来,只好继续去当他的小透明。

    往返几次之后,看没有什么效果,谈判便暂停了。

    双方谈判人员都知道,主动权还在委员长手里,委员长不同意,继续谈下去也只是在浪费时间。

    方不为一天一天的数着日子。

    六月四日,周先生一赴庐山,与委员长会谈,委员长还是寸步不让红军不得设总部,须服从中央政府的所有命令。

    毛朱二人必须离开红军,出国留洋

    双方不欢而散,史称第一次庐山谈判。

    正当双方约定好,周先生准备第二次赴庐山之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1...282283284285286...4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