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一想起自己当初生气的时候说的倘若李宪能通过这笔投资赚到五百万,自己从步梯倒着趴下去。薛灵整个人就像是一壶烧开了的水,心里边都要喷出气来。

    跟着李宪这样的老板,很多时候特别痛苦。

    你不能拿寻常的逻辑去判断,但是企业的具体管理,恰恰需要的就是逻辑和判断。

    所以面对李宪的挑衅,薛灵只能忍着气,强行做淡定状。

    看对方是铁了心的想要赖账,李宪摊了摊手。

    将桌子上的红蓝铅笔捡了起来在手中灵巧的转了两圈,点了点桌子。

    “章荫夫妇那头,我会跟他们打个招呼。他们夫妇的意思是可以接受控股,但是没办法接受收购。毕竟现在看来,回收纸板这门生意的前景相当广阔。我这几天想了一下,中南在深城,纸板业务有这么一个支点,有利于我们掌控华南地区的业务展开。所以中南这一块,我是想拿下来的。”

    见薛灵的面色缓和了过来,李宪再次用铅笔敲了敲桌子,道:“这样好了。之前我怕回购北林的股份钱不够,跟港城那头借了五千万港币。这一部分钱没完全用光,你去调查一下中南公司的股份构成,除了章荫夫妇之外的其他股东手里的股份,你直接溢价一些收购。至于章荫两口子那边儿,我再跟他们谈一谈,通过新北股份置换的方式把他们俩的股份拿过来,他们应该能够接受。”

    李宪现在穷的也就只剩下股份了。

    算上北林那边儿退回来的股份,现在在集团之内他的持股比例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一。不过完全掌控了集团的代价,就是李宪债台高筑。

    好在林建岳那头短期没有用钱的地方,这五千万自己还有时间去慢慢筹。不然的话,李宪就只能拿着手里的股份去银行贷款还饥荒去了。

    就在李宪盘算着,李道云在港城那头闲着也是闲着,能不能靠着手艺赚点儿外快给自己还债的时候,他的办公室房门被敲响。

    待薛灵开了门,看到站在门口面色怪异的刘伟汉,李宪缓缓从椅子上起身,“刘县长,这咋还不提钱招呼一声就过来了呢有事儿”

    “啊、”刘伟汉这才微微一顿,回过神来,让开了身子。

    然后,李宪便见到了这几天总能在省台新闻里边儿看到的那位,新任书记。

    ……

    景耀街22号,前两天下了一场小雨,大院子后面那几颗绝对是装饰的果树上,枝枝叉叉上那疙疙瘩瘩的嫩芽已经含苞欲放。树下面那绝对不是装饰的小菜园里,一颗颗嫩葱也已经破土而出。

    春雨贵如油,贵就贵在这儿了。

    &nbs




第636章:老狐狸和小狐狸
    虽然是第一次见岳之峰,但是回来这么久,李宪已经不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个级别的干部了。

    不过面对互相握手之后岳之峰直接抛出来的问题,李宪倒是感觉相当为难。

    “李董啊,北林那边儿的股份,现在还有退回去的可能吗”

    李宪一愣,看了看一旁明显也不知道岳之峰为什么突然前来视察而有些茫然的刘伟汉,不禁有些为难道:“岳书记,这事儿,倒是不太好办。退股是北林先提出来的,这一段时间我东挪西借筹了钱,也已经拨付了过去。现在再让我把股份还回去……嗯,不太符合商业规则。”

    虽然不至于对岳之峰太过敬畏,不过到底这是新任的省一把手,李宪也不好得罪。

    对于这位书记,他只知道这人被自己的手下扣押过这一桩趣事,倒是不太清楚这个人是什么做派。虽然是个重生过来的人,但是李宪这个货绝对是个型重生人员;他根本没经历过这段时期,凭借着重生的优势知道历史的大方向,但是至于细节方面的事情,是一概不知。

    所以第一次接触,在言语上,李宪决定从心。

    面对他委婉的拒绝,岳之峰寒了脸,但是看着李宪那过于年轻的面孔和一双叽里咕噜乱转的眼睛,却绷不住了。

    “哈哈哈、李董不要紧张,开个玩笑。”岳之峰摆了摆手,脸上竟然浮起了一丝充满了恶趣味的揶揄,“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的时候路上刘县长已经跟我说了,这件事情不怨你们新北。我啊,也不是替北林过来找后账的。”

    听到对方这么说,李宪心里边儿才松了口气。

    吓死老子了,还以为是打麻雀绊了老鹰的脚——过来寻仇的!

    得知岳之峰不是来找麻烦的,李宪整个人就放松了下来。

    “不过,北林市的情况不容乐观啊。”就在李宪松了口气的时候,岳之峰却突然话锋一转,想到刚才路上刘伟汉跟自己介绍的,关于北林的情况,面色有些阴郁。

    北林的情况,李宪可能比岳之峰还要清楚一些。

    虽然同样是新北的股东,但是成功脱贫的邦业和北林还不一样;

    邦业怎么说都是个县,哪怕是只占了邦业白酒业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但是现在邦业白酒业的盈利,酿造用的高粱收购以及配套的黑陶厂,包装厂印刷厂运输公司等林林总总的产业足以将一个县的经济带动起来。

    可是北林这头呢

    龙江省内的城市,如果按照目前的综合实力排名,大致是哈大齐牡佳,伊鸡鹤双七。

    北林本来就是进不了前十的这么个地儿。

    从产业结构上来说,冰城是省会,而且是全省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大庆一个油田公司就养活了大半个城市,大齐帝国则是老牌工业城市重工业发达,实力雄厚。就算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开启了吃老本模式,但是以前的底子在,再吃几年看着都没有问题。等到牡丹江佳木斯也不用说,都是有地方支柱产业的地方。

    这是前五的。

    前十里边儿的后五位,也都是各有千秋。比如黑河边贸省内独一份,鸡西双鸭山这都是家里有矿的。伊春则是省内出了名的林城,森林覆盖率和林业资源都比北林这头强了太多太多。

    在新北没出现之前,整个市的经济情况都糟糕的可以,除了几个靠着林业局的木材加工企业,和一家生产石棉瓦的瓦厂,以及地方烟厂之外,基本没有效益出彩的厂子。

    这两年



第637章:两个企业哪儿够啊?
    省内的轻工企业改革现在刚刚立项一个多月。虽然这个事儿,早在孙卫民还在任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但是这可是涉及到数百家国营企业的大动作,牵动的如审计,轻工,税务,银行等省内大大小小部门更是不知凡几。

    不光如此,因为和中央此前下达的指示精神,也就是东三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缓行”,以老东北工业基地和农粮产区为全国改革做后盾的决议稍有违背,所以在项目成立之初,临时调控组那头就一直和省里纷争不断。

    好容易在孙卫民统一协调了各个方面之后,项目才算是真正的立起来。

    但是几百家企业的改革,不可能来个一刀切。这些连年亏损,甚至是濒临倒闭的企业,各个的实际情况都复杂的可以,按照临时调控组那边儿的要求,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都需要大量的调查审计才能最终制定改革方案。

    破产也好,重组也罢,亦或是对社会公开挂售,现在都还没个定数。具体的情况还得看各个企业的实际统计报告才能定下。

    在这种情况之下,项目虽然是立下了,可是还没对社会公开。

    现在,省内对这个项目知情的,大致就只有三种人;一种是参与到这个项目里的各级干部,一种是通过被不同寻常的大量调研这些个风吹草动猜测到什么的国营企业领导。

    不过这两种,是只知道会有大动作,却不知道省里具体到底想干嘛。

    最后一种,确切知道这个项目的,都是可以参与到这个项目核心的一波。

    如果说还有第四种,那大致就是通过这些核心人员有意或无意的透露,知道春江水暖的一批先鸭了。

    很明显,岳之峰现在说起这个事儿,无非就是想拿这个事儿卖个关子做饵料。

    不过很明显,这个套路,用错了人。

    这一次上门儿,岳之峰心里边儿想的就是看看有没有办法,让新北这头重新接纳北林。哪怕不是以重新入股的方式。

    堂堂一省牧守,为了地方上的事儿到一家民营企业来直接当面锣对面鼓的跟企业主谈这些,明显是个不甚光彩的事儿。所以岳之峰在刚才跟李宪攀谈的时候,有意让其他无关人等略微回避了一下。走廊之中,他和李宪走在前面,身后众人远远的辍在后面。

    见岳之峰问起,李宪心中暗笑。

    心说这项目要说知道,可能第一个知道的,怕就是区区在下了!

    本来嘛,放开轻工企业,部分搞活龙江经济的道道就是李宪给孙卫民出的!

    他能不知道吗

    “不知道。”

    心里这么想着,李宪嘴上却回答的干脆。

    见李宪脸上的“茫然和好奇”,岳之峰微微一笑,略带些神秘,压低了些声音:“省里有意将一批有产业优势,但是目前有暂时性困境的国营企业进行清整。这一次的改革啊,跟以往可不一样。省里面的想法,是把社会上一些自身有实力,而且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懂经营,对国营企业有改造能力的企业拉进这个项目中来。李董啊,我看你们新北,就蛮合适嘛!”

    说这话的时候,岳之峰看着李宪的表情。

    项目中这批国营轻工企业虽然现在普遍身陷囹圄,在背负着大量库存的同时债台高筑,养活着数以百计甚至千记的职工,犹如一潭死水。但是从来没脱离过基层的岳之峰却知道,即便是这样的国企,对于社会上那些娘不亲舅不爱,就连贷款都没有渠道的民营企业仍然具备着相当的吸引力。

    他很想在李宪的脸上看到贪婪或者是向往的表情。

    然而事实,却让他有点儿失望。

    “哦。”

    这就是李宪的所有答复。

    看着面前这个波澜不惊的



第638章:狮子大开口
    “这不可能!”

    李宪的办公室之中,岳之峰饶是再深的城府,也差点儿没被李宪的狮子大开口气得跳脚!

    看着面前那仿似人畜无害的年轻人,岳之峰的眼皮一阵抽动。

    在这一刻,他忽然感觉自己落入到了一个圈套之中。这个圈套,怕是从自己一进门儿,对方就已经筹划好了的。

    然而更让岳书记气闷的是,回头一想,这个套儿,似乎还是自己一头扎进来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鬼子进村儿,太君拿出一块方糖给了一个留着鼻涕的光腚娃娃,哄着对方帮着找土八路。结果那鸡儿一甩一甩的娃娃嚼着糖就给你带进了地雷阵!

    李宪提的什么要求

    事情,得回到十几分钟之前。

    ……

    “两个企业,不够。”

    走廊之中,李宪果断的摇了摇头。

    “不够”

    岳之峰停下脚步,锐利的目光扎向了李宪。

    “李董,你也在北林待过一段时间,不会不知道第一运输公司和万象包装厂吧”

    这两个企业,李宪当然是知道的。

    事实上,他回到这个时代,自己给自己置下的第一个窝。也就是在北林买的那处房,就是在第一运输公司早前的一个集散大仓库上建起来的。

    用句鲁迅的话说就是;这第一运输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先前也阔过”。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经济说白了,就是集中采购集中营销。各营销单位的采购员把进货单子提交到什么糖酒啊,烟草啊之类的经销公司,然后由经销公司统一安排,将所需货物供应分理到各个合作社和供销社。

    计划经济时代,凡是和货物物资打交道的,那都是肥活儿——贼肥。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物流就是个相当重要的一环。顺带着,跟货物流通相关的什么采购员啊,运输司机,那都是普通屁民眼里边儿顶香饽饽的行当。

    经销社就不说了,光说这运输公司。在最辉煌的时候,这第一运输公司养了五十几台卡车,三百来号司机,加上其他部门的职工,全算上那可是近千人的规模。下属的仓库占地就海了去了,在北林这头,光是职工宿舍就建了四五个大板楼,公司总经理那可都是市长家里边登堂入室的人物。

    简直是鼎鼎的威风。

    不过自打八五年计划经济体制开始松动之后,这运输公司就一天不如一天了。现在已经沦落到车队靠着自己出去联系业务,公司开始卖地抵债的境遇。

    等到万象包装厂呢

    原本那也是北林市的狗大户。

    这个包装厂不做别的,专门儿为北林烟厂做烟盒配套业务,从锡纸包到条箱包装的生产和印刷。这年头烟草跟酒差不多,虽然供销社也卖什么红塔山和阿诗玛,但是走量最大的,还是相对便宜,一块钱左右的地产烟。

    靠着这些个业务,万象包装厂那也是雄极一时。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北林烟厂直接划给冰城哈尔滨烟草有限公司,只给哈尔滨烟做白杆——也就是不带过滤嘴的初加工烟卷,然后再集中发往冰城进行打包包装之后,万象包装厂一下子身体被掏空,颓了。

    早前牛逼的时候,将近两千名职工的厂子,一下子就从狗大户变成了要饭的。成了北林那头有名的要饭花子企业,相比于第一运输公司,李宪跟这个厂子打的交道更多——现在新北纸业北林总厂生产的所有品类产品,外包装都是这个企业生产的。

    当初,包装这事儿还是伍正思给万象厂拉帮套,万象厂的总经理齐抗美亲自找李宪喝的酒才定下的。

    都是老熟人了。

    这两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李宪门儿清门儿清的。

    为什么跟岳之峰不够

    因为这两个企业都一个德行——生产体量小。

    为啥这么说

    这两个企业,辉煌的时候把自家的盈利都放在了多元化投资以及改善员ling工dao福利上了。

    万象包装厂那头舞舞玄玄的,其实就是四个厂房,生产面积比北没扩建之前的林纸厂强那么一丢丢。旗下更多的固定资产是包装厂职工家属楼——前几年房地产热,万象厂打着职工楼的名头一口气建了六个职工家属楼。其中三个家属楼的每户均面积都超过了一百五十平米,专供厂大小领导。除了职工楼之外,包装厂倒是有四台桑塔纳。
1...215216217218219...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