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这在当时被看做是厂子有实力的象征,可是现在这些东西能顶个啥

    先不说桑塔纳李宪已经瞧不上,就说那几个职工楼,放在北林这种省内三线城市,还赶上现在房地产寒冬,怕是要等到零几年之后价格才能涨起来不说,那一千多的职工,李宪怎么安置

    而第一运输公司那头,要是放在几年前,李宪还能拿正眼儿看看,毕竟那个时候,公司名下还有那么那么多的仓储地皮。这些地皮现在不值钱,放在未来也是一笔财富,可是这几年下来,基本上都让运输公司祸害的差不多了,现在真正值钱的,或者说有价值的,就只有那五六十台用了十几年不曾更新的卡车。

    按照之前李宪给孙卫民出的主意,轻工企业改革采取的是该破产拍卖为主的策略。也就是经法院批准破产之后,资产对社会拍卖以清理银行贷款。对于职工众多而且资产大于负债的企业,则是用“留生产部分,甩附加资产”的方式进行处理。

    到时候,这俩企业除了那几个破厂房破机器破车之




第639章:区别大么?
    事实上,在章荫将第一批进口纸板出手,看到了进口纸板巨大利润的那一刻起,李宪就已经在琢磨着新北集团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了。

    这屁进口纸板,除了章荫自己的中南纸业自留一小部分之外,尽数都通过之前中南公司的客户渠道转手卖了出去。第一批四千三百吨,第二批三千多吨。合计……进价高达一千万的纸板啊!

    短短几天之内销售一空,说明什么

    可不仅仅是进口纸板真香,比原来港城那头更香的问题。

    从这里边儿,李宪看到了中国包装纸市场巨大的潜力。

    在做纸板生意之前,他就已经知晓中国包装纸行业未来铁定是会迎来一波高速增长的。

    无他,包装作为企业物流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卫生纸也好,保健品也好,亦或者是其他任意一种流通消费品,只要是要出厂,要运输,要流通的产品,哪一个也离不开这。

    但是同时,它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环。

    可以说,包装纸业就像是人的鼻毛一般——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你不会注意它,但是每一次呼吸,它都会随着空气的流通轻轻摆动。

    作为一个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产品,包装纸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太大了!

    而现在,恰恰是因为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原因,这个行业无比的松散。大多数的包装纸业,都是像万象包装纸厂那样各自为战,独居一方,守着自己巴掌大的一块市场苟活,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更没有形成一个行业标准。

    以前,李宪虽然清楚,但是新北集团的条件不允许他涉足这一块。因为新北集团说白了,现在还属于靠山吃山,凭借着林业局的优质木浆立足市场。

    可是现在,随着美国进口二手纸板的渠道开辟成功,一切都不同了。

    他不介意,在卫生纸之外,多一条稳稳的通往首富之路的基石。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一方面是美国巨大的回收纸板含量,仍然可以下探的进货价格,以及低廉的不像话的运费——这就如同拥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森林。

    另一方面,则是现在已经到了九四年中旬,经过两年来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华流通消费品以及工业品已经进入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二个,也是在整个改革开放几十年周期里最为流畅的快车道。在未来的几年十几年里,中国制造将迎来一次至少是量的飞跃!

    第三个方面,则是造纸行业虽然各有专精,可是在管理,生产流程上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一个从原料打浆到生产线成品的这么个过程。经过两年来的发展,新北集团积攒下来的管理经验,以及并购中南之后的渠道。

    用得天独厚来形容目前摆在李宪的面前的资源,一点儿也不为过。

    机会,千载难逢!

    所以现在,跟岳之峰的讨价还价,不为别的。

    只因为李宪觉得,自己的手里掌握着一手资源,但是却将其中大部分都转手出售,赚取了一个看似可以,但是实际上低廉的差价,太特么亏了。

    他想的是,让新北集团,也介入到包装纸行业,在滚滚洪流之中,狠狠分他一杯羹!

    而让新北集团能快速在产业内形成规模,并且最大化利用优质原材料优势在业内形成话语权,并制定行业标准的契机,就在眼前。

    那些……摆在夏光远案头的项目列表内,等待着发落的,二十几家省内包装纸生产企业!

    这件事儿,夏光远有权,他不能求。孙卫民能求,可是这位即将离任赴京的老书记却已然是有心无力。

    &n



第640章:俩老头
    李宪的意思,岳之峰是懂得、

    从本质上来说,批四家国营企业给新北进行股权改造和批二十家甚至是一百家,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从根儿上,这个轻工企业改革项目,它就不“红”!

    这一点,不用从别的地方看,就从各地区为了搞活经济推出的那些模式就知道了。

    自打80年代中期之后,国企普遍效益不行。根据90年第二次工业普查的结果显示,国企的局势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步。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起来只有不到百分之五,这个收益率,大大低于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在三十九个大行业之中,有十八个是全行业亏损,国用工业的负债总额已经站到了所有制权益的两倍以上。

    也就是说,整个国有企业集团都已经处在了资不抵债的地步。

    国家和地方的负担太重,所以针对地方经济的改革一直就没断过。

    可改革不能瞎改。

    一个改不好,那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目前盛行的改革模式,就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苏南模式”。

    这模式说白了就是生产社生产队的遗留产物,79年之后,按照中央的规定,生产社和生产大队采取承包入户制度,从公有变成了实际上的个体所有。

    可是江苏部分地区的农民没有把社队企业分掉,而是通过乡镇政府的带头,采取合股的方式,办起了企业。像《大江大河》里边儿的小雷家,前期其实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这模式咋样

    如果用现在的事儿打比方,就比如lol吧,这模式就是个妥妥的“前期英雄”。

    政府牵头,村民入股。在企业前期往往是各种绿灯各种开,可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一旦做大可就不灵了。

    为啥

    这模式说白了就是“二国营”嘛!

    乡长镇长兼职厂长经理,党政经社四合一,产权人人所有人人没有,这不还是国企

    国企的病,病在股份的不集中,而且企业盈利和亏损,对责任人的影响不大。说句含蓄的,别管庙穷不穷,和尚始终是富的。

    所以这个模式发展到最后,还是走的国企最开始的那套;吃大锅饭。

    其实从九十年代开始,这种模式改革刚出来的时候,一部分人就已经看到了结果。可是在全国,改革口号喊的震天响时候,这个模式还是快速推行开来。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种改革模式没有脱离“公有制”!

    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又红又专。

    别的改革模式有没有

    有,而且不少!

    比如温州模式,和诸城模式。

    可是这两个模式,因为企业产权直接归了个人所有。所以在目前的主流观点看来,都是异端。

    就比如92年由陈光发起开始的诸城中小企业改革,到现在两年多了,一直在遭受着意识形态上面的攻击。甚至有一些人写了万言书,对诸城的产权改革提出质疑。认为这势必造成国有资产大面积流失。

    天可怜见,现在龙江省正在干的这个轻工企业改革,就是以诸城改革的基础上,去掉了一些激进的部分,采用更柔和一些的手段进行的。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心人只要一看,基本上就能看得出来,这是在学习诸城!

    所以龙江的这一轮轻工改革,项目能通过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特殊时期,由特殊人物发起,在绝对不合常理的情况下意外成行的产物。

    要是没有孙卫民这个在龙江干了十几年,拥有绝对影响力的干部大力推行,若不是现在龙江轻工企业的负担已经让政府难以接受,从而取得了岳之峰这个继任者的支持,若不是孙卫民承担下来了责任,并将这个项目的执行交给了下一任……

    这个项目都不可能成行——它本就不符合常理!

    所以李宪才说,批四个和批二十个,没有任何区别。

    本来就是犯禁的事儿。

    看着李宪那波澜不惊的目光,岳之峰觉得,自己似乎……被面前的这个小子给吃透了。

    ……

    京城。

    文兴街附近的一家不大,但是和周遭小吃对比显得格外干净的



第642章:招还不多的是?
    李宪和岳之峰没谈出个一二三来。

    虽然李宪将新北目前所掌握的优势以及目前包装纸板行业的前景跟岳之峰都说了一遍,但是岳之峰最后仍然选择了沉默。多年以来在政法口担任领导工作,让这位目前的省一号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自己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不做任何决定。

    这一点,倒是在李宪的预料之中。

    这么大的事情,放到任何领导头上,都需要一个考虑的空间。反倒是岳之峰当场答应下来,他才得慌。

    涉及到几个亿资产的二十几家企业,这么大的事儿要是一拍脑门子就定了下来,那才绝壁是有猫腻啊!

    送走岳之峰,已经是下中午时分。

    “哎。”

    站在东北亚大厦的门口,看着那一列远去的轿车,李宪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刘伟汉却长叹了口气。

    “李宪,下午有事儿么喝点儿”

    看着满脸惆怅的刘县长,李宪抿嘴一乐。

    虽然刘伟汉刚才一直没有机会跟李宪说在北林发生了什么,但是隐隐约约的,他已经察觉到了老刘,似乎干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东北亚大厦后身就有食堂,新北集团现在在东北亚大厦里边儿是第一大户,总部的员工五百多人,再加上各地区过来办事的,每天中午要管差不多六百张嘴吃饭,索性就把整个食堂给承包了下来。

    开春以来,龙江省几个地区都传出了闹猪瘟的消息,外面的饭店李宪也不敢去,索性就带着刘伟汉到了食堂,让掌勺的大师傅专门做了小灶。

    几杯啤酒下肚,刘伟汉打破了沉默,将在上午时候北林发生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

    听到刘县长当众怒斥汪满江自绝官途,李宪眼睛都瞪大了。

    卧槽!

    这么极端的嘛

    这事儿要不是刘伟汉自己说出来,打死李宪都不敢相信,刘大县长能干出这么惊天动地的事儿来!

    这可是当过区长大秘的主儿啊、

    看着现在的刘伟汉,再想到两年多以前自己认识的那个文文静静,放个屁都怕砸脚跟的刘主任,李宪恍惚中竟然对不上号了。

    不过听刘伟汉讲到岳之峰给汪满江提的那八个大字,李宪还是忍不住拍了桌子。

    舒服!

    “啪啪啪、”

    看着刘伟汉苦笑的夹了口菜,李宪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忍不住给他鼓了个掌:“老刘,爷们儿!纯的!”

    “嗨、”看着李宪没个正经,刘伟汉一摆手,“邦业那头,我估计呆不了多久了。我这一走啊,酒业那头的变数就大了,你得提前有个准备才好。”

    说到这,刘伟汉脸上的惆怅更甚:“这汪满江算是被我拉下水了,痛快是痛快。可是现在想想,倒是也挺后悔。说实话,这两年来看着邦业一点儿儿的富起来,我还真舍不得”

    似乎是觉得话题太过沉重,刘伟汉索性一晃脑袋,将乱七八糟的情绪都甩出去:“算了,不说我。你小子,胃口也是够大的了。跟岳书记一开口就要二十几个厂子,新北现在虽然在省内算是小有名气,可是你也不想想新北是个什么体量那二十几个厂子,咱不说别的,就说生产部分的价值,怕是都顶上你三个新北了,你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跟岳书记提这么大的要求,他能答应”

    见李宪不说话,刘伟汉又叹了口气,“这么说,都是闹心事儿。咱们俩也算是难兄难弟了,不说了,喝酒、”

    “谁跟你难兄难弟。”李宪憋着笑,看着明显心里边儿烦躁,患得患失的刘伟汉,盖住了自己的酒杯,没理会对方端到自己面前的酒瓶子。

    刘伟汉现在纠结个啥,李宪心里门儿清似的!

    今天上午怒怼汪满江这事儿,要是换了第二个人,那没说的,刘伟汉基本上就算是废了。

    可是岳之峰

    李宪哼哼一笑。

    虽然自己对这位书记本身不熟悉,可是从后面回来,岳之峰主持省内工作时期,龙江经济的重心,他可是太知道了。

    跟孙卫民不同,根据之前的记忆,岳之峰在任上期间主抓的工作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工业,另一个则是农业。

    在刘万发时代,凭借邦业白酒业和地方农产业那是连续两年的优秀干部,更难得的是,刘伟汉在任内,将地方农业和白酒产业完美结合,是做出了成绩的!

    而难得的是,刘伟汉今年还不到四十岁。

    这样有能力,而且又年轻的干部,不夸张的说,当下放在全国哪儿,那可都是香饽饽啊!

    所以刘伟汉的自艾自怜,在




第643章:给蜜枣之前,先请大棒
    岳之峰回到省委大楼之后,便将自己关在了办公室之内。

    在来龙江之处,对手这个东北三省里边排行老二,可以说上不上下不下的省份,他做了很多的功课。
1...216217218219220...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