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那时候的村人特别穷,每户人家都吃不饱穿不暖,而当时的思想就是重男轻女,每家每户都想要男孩,但是天不遂人愿,总是女孩比较多。

    那时候养了女儿再生儿子的话就养不起了,但是儿子是肯定要养的,至于女儿嘛,那也好办,生下来只要发现是女婴就直接溺死在盆里,然后装在布袋里扔到了桥下。

    那几年扔在桥下的死婴至少有十几名。

    从弃婴那时起,就经常会有比较邪性的事情发生,有时候半夜桥边那边总是传来婴儿的哭声。

    也有人路过的时候发现桥下的水面飘着一个个婴儿,在水面嬉戏打闹。路过看到的人往往要大病一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桥下闹得越来越凶,大白天的,居然都能隐约看到桥栏上趴着小小的婴儿,还没穿衣服。

    这事把附近的民众搞得人心惶惶,不敢走到那道桥。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位道长,就指着大桥的方向问村民,为何那地方怨气冲天。

    村民也就告诉了道长事情的缘由,道长听了之后为之动容。

    道长在桥上连续超度了三天,他整整三天不吃不喝,村民们都知道来了道士在桥上超度死婴,每天都悄悄地观察着。

    直到三天后道士下来,召集了村民们,大伙发现道长三天没吃没喝居然气色良好,丝毫没有虚弱的感觉,都知道遇到高人。

    道长道号虚云,人们都叫他虚云道长。

    他劝解村民,再也不可造孽,做如此恶事。

    那桥下的怨魂已经超度,它们只等着投胎。

    村民们满口答应,以后绝对会这样做,从那以后,桥边果然恢复了平静。

    原以为事情发展到这里就结束了,只不过村里有户人家,他家已经生了两个女婴已经全部溺死扔在了桥了,现在第三个出生在即,全家人都盼望着这个孩子会是男孩。

    可是满心的期盼却总是换来失望,第三个还是女婴。

    孩子的母亲苦苦哀求,留下这个孩子,可铁石心肠的婆婆不愿意要这个赔钱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还只能是男孩子,女孩子以后是别人的,不是自己家的。

    孩子的父亲听母亲的话,不顾妻子的哀求,还是心一狠溺死了孩子,又扔到了桥下。

    两天之后,悲痛欲绝的母亲趁着没有人注意,偷偷的从桥上跳了下去,溺死于桥下。

    从那之后,桥下又开始不平静起来。

    但凡夜里单独路过的人基本都会看到一名女子抱着孩子站在桥上,等人走到近前时便“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而遇到的无一例外的都要高烧几天,大病一场,村里人再不敢走那道桥。

    大家在河的另一边重新搭了一座简易的小桥,宁愿绕路走小桥也不走大桥。

    不过事情越演越烈不会随着时间慢慢平息,开始只是在桥边会遇到这些邪事,慢慢的整条河都“不干净”起来。

    河边的地是村里一户人家的,地里种的是玉米。

    这户人家的媳妇任氏常去给玉米浇水,她知




第四百六十四回 静功六诀
    鸿钧老祖知道小师弟所非虚,要说让他最不省心,还是通天。

    通天道人拥有通天之名,但真不一定能通天。

    通天并非顽劣,而是作为小师弟,他不希望落人于后,说白了就是有争胜之心。

    “如今玉虚与截教声势浩大,人仙混杂,三界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你何不让元始天尊或通天教主当那天庭之主”陆压道君问。

    “或许会成为派系,或许会谁也不服。天庭之主需要公正,而不是唯亲是用。再说把他们卷入是非权利之中也不是什么好事。”

    鸿钧想着与陆压的交谈,有点觉得自己当初太溺纵通天了。

    这罗睺之所以变成这样,也与通天有莫大关系。

    幽蓝的夺魂枪威是罗睺面对鸿钧使出的更强大手段,他要用鸿钧的实力来灭掉鸿钧的神魂。

    鸿钧左手掐诀,一道无尽的神圣之威从额头中射发出来,那正是他的魂威。

    魂威一出,罗睺的夺魂枪便再也无法靠近鸿钧,想要夺魂,那就无疑于痴人说梦。

    幽蓝枪威被禁锢在鸿钧老祖的一丈开外,根本伤害不了他,何谈夺魂

    罗睺并不气馁,双目凌厉一睁,将静功修炼的六大要诀一下子散发出来,这是利用本能产生的“自发潜质”来增长功力。

    “六大要诀”是秘传的,不是真人莫乱传。怕被坏人非人所利用,因而一定要因人而传诀,也不知罗睺从何得来。

    “要诀”是法的归纳,功法是练功的细则,必须先知道功法和练法,有一定基础和体会,才能用诀在身上,才能产生反应。

    初学者不能为省事就用诀而不练法,再好的秘诀,也难以产生应得效果,绝不是有了高师点化,传之一个秘诀,功夫就立即提高。必须练法有了一定基础,“要诀”才有奇效。

    “诀”是功法由繁到简,是上古之仙经验的结晶,只有一句话。

    而练功夫首先是要弄清每一个调整身体姿势的细则细法,再利用秘诀以意念练诀才有奇效,积上局部的口诀,又归纳成针对整体的总口诀,有六个要诀。

    不先练法先练诀是很难体会它的奇效的。

    静功有五个要诀:松、圆、展、合、静,最后还有一个总诀就是“自然”。

    道法自然,自然不是随便,是利用本能产生的“自发”,无为的本能。

    一、松

    松是身体放松,但不能把软、泄、瘫、垂当成放松。

    凡故意引气下降(虽很舒服)日久必造成形态萎缩,阳气不能上升,气运不畅,精神不振,会造成气胀、气滞等后果。

    松是指身形松开,要像面包似的“发”起来,使形体舒松,内气才能在体内通畅,所以应当是形象越来越高大、挺拔,外挺拔内虚灵,才叫“松”,大则虚,气自顺,意自宁。

    如果越放松,越缩小,缩则紧,气必受阻,则心难静,就成了僵。

    道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僵劲练掉。

    松要和圆配合,在形体圆的基础上,使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全都松开,这样才能气遍周身,贯穿于各个细胞之中,要有整体圆通的感觉。

    松还要和展相配合,肌肉放松,但筋骨要慢慢展开,用意不用力地展开,好像展长了,每个骨关节都稍长了,人气更强。

    松也要与合配合,合是运动的一致性,有合才有整体的松,不是身体各部位分散的松。

    松要在意静中放松,意不静,气不顺,也不能真松。

    二、圆

    人体四肢,躯干和关节,只有在形成圆形和半圆形的情况下(当然首先要松开),才会显出有内力,有生物电磁场。圆能使身形端正,整体一致,整体平衡。

    最坚固,最有力,最灵活而中心又最稳定,圆的妙用无穷。

    练此功法之人在松中始终想着圆,自然会自行调整身形,而能达到形正、势圆,有包容一切之势,仙界把这内气精气称为“混元一气”、气在人中,人天混一。

    哪里有圆,哪里精气就到,就有生物电场。

    三、展

    引而未发谓之“展”,内劲要展,展能产生势,势展才出神,才挺拔有“精神”。

    劲、势、神的活动,是内气转为外气的关键,势不展,神不活。

    势展不是放气,放则使内在空虚,所以展不能主观使身体局部扩大。

    必须在形体圆、放松,内气圆满的基础上,发挥神气的作用,没有发挥神气作用,就无法由识神用事,转向元神就位的过渡。

    展是由“有为”转为“无为”的关键,这一点极为重要,也是大多数仙人不明白为什么久练仍不能进入无为之境的原因。

    展中要有收,要有包容一切,又在一切之中的气概。

     



第四百六十六回 狐报人
    午夜时分,万籁俱寂,什么声音都没有,可又过了一个时辰,老黄阵阵睡意袭来,欲迷迷糊糊快要打盹时,突然看到一点绿光从墙头往下一坠。

    接着就听到悉悉索索的脚步声,不过除了一点绿光之外,并没有看到什么人影。

    过了一会儿就听到狗叫了起来,老黄猛地站起身,手里拿着一把大木棒,猛的一喝:“是谁在那里”

    接着就看到一条黑色的身影猛地往墙边一窜,紧接着就看见黑影从地一跃而起,在墙头上搭了一搭,就跳出了墙外。

    等老黄打开大门追到路边,早就不见了人影。

    看来狗并不是乱叫,果然是有贼进工地,但是工地上除了一些材料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就算要偷一些木材什么的,一个人也搬不了多少呀,莫非是先来踩点的

    老黄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个人到底来偷什么,反而想多了头痛,想着今天下半夜应该不会再来了,于是回到工棚、继续躺下睡觉。

    接下来几天太平了不少,晚上又恢复了宁静,老黄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这天早晨,老黄正在外面早饭摊买早点,原来工地上都有自己的食灶,一日三餐都可以自己解决,可是这临近守岁,工地停工,大多数人领了工钱都回家了,老黄想着回家过年多麻烦啊,更重要的是回家一趟人情往来可不老少,短短半个月一两个月的工钱可就出去了,所以索性今年年尾就不回家了,在工地值班还能赚钱不少贝币呢。

    不过工地食灶停了,一天三顿都得自己解决,中饭午饭老黄自己做,早饭懒得煮,就在外面买点稀粥什么的凑合吃。

    老黄今天出门发现门口路边除了原来的粥摊还多了一摊卖饼的,这倒是个好事,早晨热乎乎的汤汤水水吃下去,比前几天吃得舒服多了,听这卖饼人的口音不像是本地的,倒像是外地南边过来的。

    老黄一边吃着饼,一边问那个摊主为什么之前没见过他。

    摊主答道:“以前在别的地方卖,生意不好,听人介绍这里人流量大,就转来这边卖了。”

    说完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那个卖饼的还告诉老黄,他晚上也会出来摆摊,欢迎他继续光顾。

    就这么一来二去,几天之后两个人彼此觉得挺投缘便成了好朋友。

    每天卖不掉的饼老黄也能奢侈的喂那几只土狗,连狗都特别喜欢摊主来,就这样二人成了好朋友,两个人说的话题也就多了。

    一天这个卖饼的问老黄:“我听别人说这一带以前是个大庙,里面有座塔,你们在这里打地基的时候,有没有挖到什么东西啊”

    老黄一听哈哈大笑:“挖出来的垃圾倒不少,你要说宝贝啊,我确实一个都没见到,要是真挖到个宝贝,我早不干了,卖了钱回家享福去咯。”

    那人听老黄这么一说也跟着嘿嘿的笑,说完话,饼也吃得差不多了,老黄也就回工地休息去了。

    到了晚上,老黄突然听到敲大门的声音,打开门一看,还是卖饼的那位摊主,手里提了两壶酒和几盒熟菜,笑吟吟的对老黄道:“老哥,快守岁啦,过几天我就回去了,你我既然这么投缘,今晚我也就不出摊了,买了点酒菜来陪陪你,就当两人提前守岁吧”。

    老黄一看也很高兴,两个人就在工棚里喝开了,酒过几巡,老黄渐渐迷糊了起来,可那个摊主还是一个劲地不住劝酒,大约又喝了几杯,老黄就迷迷糊糊的什么都不知道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约是天冷的缘故,老黄被冻醒了。

    看看身边,饼摊主人已经不见了,这个时候突然耳边听到外面好像有挖土的声音,老黄一下子惊醒过来,不会是有人进工地了吧。

    老黄拿上大木棒,悄悄地走出去,经过门口的时候,发现两只狗也是在那边呼呼大睡,细细地听了一听,声音是从工地最后面的一个角落传来的。

    老黄循声走去,果然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人影在那边挖着土,十分得投入,连老黄慢慢走到他的背后都没发现。

    老黄抡起木棒对着那个黑影的后背就砸下去,原本想着这一砸坑里那人不晕过去也得受伤,可谁知这棒子敲击下去,就像敲在生铁上



第四百六十七回 福报人
    老黄进洞之后,果然在洞里发现一具狐狸尸体,看起来刚死不久,就像睡着了一样。

    老黄也按照承诺,就地挖了个坑,可是没挖多久,就在地里挖到了几个硬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竟然是几百个贝币。

    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地里会有贝币,想了想自己还要念书的孩子,还是将贝币装进了怀里继续挖,直到将老狐埋好才弯身出去。

    老黄也算发了一笔财,过完年他也就辞职不干了。

    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也没人知道曾经在工地有过这么一段奇遇。

    老曹也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完结了,大约过了四五年,老曹的儿子结婚举行婚礼,可是建新房给聘礼,老黄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举办婚礼还差着不少,一家人正为这犯愁。

    突然有一晚老黄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拍门,披上衣服开门一看门外空无一人,正骂骂咧咧要关上院门的时候。

    突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小包东西,捡起来一看,竟然全是贝币。

    老黄当时就想到里昔日的老狐,连忙对着门外连连作揖,将这些贝币正好给孩子办婚礼。

    大家都惊奇的问老黄这钱从哪里来他也都打马虎眼糊弄过去,当然这钱究竟怎么来的只有老黄一人知道。

    战争的时候,各地硝烟四起,为了躲避这无休无止的战乱,神禾十二岁那年跟随着父母,还有十八岁的哥哥背井离乡开始逃荒。

    谁知在路上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了,神禾便和哥哥相依为命,一路要饭至青山镇才算停下来。

    身高马大的哥哥在当地官府里谋了个刽子手的差事,几年的时间,兄妹俩在青山镇盖了房子,终于落户青山镇,那年,哥哥也娶了一名贤惠的媳妇。

    可是每每想起自己的父母时,兄妹俩都会暗暗落泪。
1...154155156157158...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