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彼岸花见势不对,身子一闪,瞬时朝壁碰去。

    壁上散发出一波蓝水纹波动,她的身体便消失了。

    剑劲抽在地上和壁上,一道深过十尺的沟壑再见,石屑成灰,飘了一地,东皇冕紧追其后,岂肯放手

    “砰!”

    他头额猛然磕碰在坚硬的石壁上,碰了个七荤八素。

    看着晕头转向,额迹斑斑的东皇冕,东皇爵走上去扶住他,拿出手帕递上道:“石墨既然是麻仙,那么他们所图甚大,肯定有阴谋在算计我们。一明一暗,我相信能改变境况的一定是岳道友,所以你还是别太逞强了。”

    东皇冕擦了擦额上血迹,将佩剑插入鞘中,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大哥!”

    岳垚走到彼岸花消失的地方,摸了摸溶壁,发现极为坚硬,道:“这是个一次性传送阵,不仅很是精妙,还易防敌,如果我没有猜错,它只能让一个人通过。”

    “那怎么办彼岸花逃之夭夭,我们可不能空手回去!”黄穆元道。

    “放心,我有办法。”

    岳垚意念一动,从空间戒指中取出了一道灵符,将符幅贴于壁上,然后口中念念有词,符便渐渐放出幽绿的光芒,将岳垚给笼罩住了。

    “跟我来吧,小心点!”

    岳垚说完,便抬腿向灵符走去,一下子消失在了溶壁中。

    黄穆元、东皇冕等人相互看了看,紧跟着进去了。

    穿过灵符,便来到了一条长长的地道中。

    地道整齐宽阔,每三十步壁上便有火把照亮,可谓灯火通明。

    六人约摸走了一里,便来到了一间地上刻有八卦图的溶洞大厅,厅内更有数十颗橙红色夜明珠装饰在壁。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

    它是天地间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

    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

    早在炎帝、神农时就已发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

    宽敞的溶厅内别无他物,只是溶壁上镂刻着栩栩如生的夔、饕餮、蛟龙、麒麟等物。

    六仙又穿过一长道,还是一个一模一样的溶厅,只是夜明珠的光芒不是橙红色,而是浅蓝色。

    没有犹豫,当快步来到第三个溶厅时,厅内还是别无二致,唯夜明珠的光芒是黄绿色。

    岳垚带着五人继续向前走,依然是接连不断的溶厅,内景和壁画都一样,仅夜明珠分别呈橙红、浅蓝、黄绿循环再现。

    “搞什么鬼,都走了一个时辰了,这情况还一样,莫非是迷宫不成”东皇冕道。

    “当进入到这个神圣的地方,就会发现一个一个一模一样的溶厅,上方是由单块石头所制作成的屋顶,刻满了镶板以及精美的壁画,看起来异常的精美绝伦。可等以夜明珠光色来区分出不同溶厅时,人也就不知不觉陷入其中了。”东方修己道。

    “我不相信这是天然的迷宫!”黄穆元道。

    “希望这不是幻觉,就算是迷宫,也不要是复迷宫才好。”东皇爵冷静的道。

    单迷宫是只有一种走法的迷宫。

    对于单迷宫而言,




第三百九十三回 斗孤道
    “原来如此,岳道兄真是细察入微,看来我们能破掉敌人设的这个局了。”东皇冕道。

    岳垚点了点头,然后掐了一个诀,手诀上逐渐散发出一道柔和的金光,他念了一个“破”字,那金光突发,像一股太阳光瞬照万物,整个溶厅和溶道就进入了阳光充满的世界。

    待金光黯淡后,原本有着人为记号的溶厅便恢复真实的模样,哪里还有他们留下的记痕。

    六仙见后一喜,终于有希望了,要是找到敌人,他们可不会轻易再让对手逃脱掉。

    “适才我已破掉了幻形阵,现在要破阵,希望石墨他们还没有觉察吧!”

    岳垚言讫,缓缓闭上了双眼,开始用元神催动神识窥探一切障碍。

    他的神识扫过一间间溶厅,更用元神把它们联系起来,只要元神的神识不损,他便有办法抓到阵的核心。

    “阵!”

    岳垚突然一喝声,双目精芒如刀刃般锋利,道门九字真言中的“阵”字一出,那困扰他们多时的阵便被一道强大的神识之力给生生抹去。

    岳垚刚一站起,整个溶厅的壁上便飞快移动,一个个豹头出现,无数飞箭便乱射出来。

    “小心,这些镞全是淬了剧毒的,不可大意!”

    岳垚身子一闪躲,急忙提醒道。

    不用他提醒,东皇爵、黄穆元等人早已拔剑斩出,瞬间毀掉了十几个豹头机关。

    “不行,豹头太多了,快辙!”东方修己急呼道。

    箭如密雨而至,六仙化作风遁,瞬间闪到了溶道之中。

    “好险,看来是破了阵便会触动机关,要不是跑得快,我们已成箭下亡魂了。”东皇冕一阵后脊发凉的道。

    “这群混蛋,躲在暗处搞坏事也就罢了,还如此的卑劣阴毒,若是落到我手中,定斩不饶!”

    黄穆元正忿忿不平的说道,突然,整个溶道里的火把都开始散发出浓郁的绿烟,似乎要将整个溶道变为烟的通道。

    “不好,此烟有毒,吸之必性命不保。”

    岳垚只是微微闻了一下气味,便顿时觉得头晕脑胀,眼花缭乱,昏昏欲倒。

    要不是东皇爵扶住他,估计都栽倒在地了。

    “快,土行术!”

    黄穆然果断喊道,说完便纵地而去。

    黄穆元、东方修己等仙不敢怠慢,随后施展土行术,跟着纵地消失了。

    石墨正在室中打坐,他的神识不强,但与天份无关,而是他才跨入人神境,气息还不稳固。

    他是一名异常隐忍和勤奋的修适者,别看守护家族把他当敌人,可石墨一点儿也不慌乱。

    他极爱读古简,甚至可以说是手不释卷。

    石墨对太上老君在《道经》中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是太上老君的论道之语,也是《道经》里少有的对道的直接言说。

    石墨之所以对这段话特别有感触,是因为突然觉得这种描写,很像是在描写一个人。

    特别是“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句,似乎也能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替代: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孤身挺进,寂寥一身。

    一种人们并不陌生的人物形象便跃然于简牍之上,不是才子便是智者,一定有不凡和过人之处。

    这话是说道的,说这话的是个得道的人,那么这就是太上老君无意也不须有意的自况,也说不定。

    而但凡是这样的人,这么点出来,大概都多少会有些感触。

    只是老子这里所说的,乃是一种终极形态。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人的天性,以及身负的天命。

    “可以为天下母”,是说这天性的背后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性,这天命的背后就是天地万物的法则。

    这样的人,站立在天人合一的中点,所以这段话紧随其后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对于他自己,他见到的是大象无形,他听到的是大音希声,他所行的是与道同化,其中真味如人饮水只能自知。

    对于别人,就成了曲高所以和寡、卓立故而不群,自然形成一种抽离。这就是因为自在,所以不在。

    大群不群里,又是道门式的相反相成,“大…不…”是太上老君的经典句式,所以他在这段话里才专门提出一个“大”字来与“道”并列。

    他的寂寥孤寂和踽踽独行,都是来自这里。

    就算是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只要是同类,也必定是在这条路上。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则让人想到太上老君是如飞龙一般的人物,他的思想太深邃了。

    太上老君这样的人,的确像一条龙一样盘旋在九天云雾之中,首尾不知何处,世人见到的不过一鳞半爪。

    他是论道者、得道者,也是道在人的一种象征。

    这种人的宿命又是怎样的呢故南华真人说到这样的人交朋友的条件,一个是“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一个是“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然后才能“相与为友”。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



第三百九十四回 独行道
    修道之人仅仅有孤独还是不够的,在这孤独的状态下,还要做些事情,才能事半而功倍,才能更算得上修行。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原理:人的一切感受,都是附着于种种事物上的,其中的悲欢苦乐,必是与某些东西或事情相关联。人所欢喜必然关联着让其欢喜的人事物,人的悲伤也必定关联着让其悲伤的人事物,一切感受无不是如此,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而如果剥离这层附着联系,割断其中的攀缘关系,回归内心体会,所有的感受就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感觉而已。心中并存的种种感受,就像团团烟雾一样,当这种联系切断了,这种依附没有了,所有攀缘止息了,这些感受自己就是不能持久的,然后也会像烟雾一样自己渐渐散去。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附着,才有了造作不息的轮回,附着没有了轮回也便止息了。觉性的开发就可以靠这样去散,表层的散去了,更深一层的就会浮现,再散去再浮现,再浮现再散去。烟雾散去一层,“独”的灵光也会更盛一层,如此内外夹击下,就是逼近“独”而“见独”的路。那要做的事情,便是用心体味于这孤独下的种种感受,并守住这种状态。

    这跟孤独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孤独本身就是一种对外界的解粘去缚,也只有如此才能回归自己的内心,在自己心上解粘去缚。解粘去缚之后单纯的感觉,就是感受的本来面目,所呈现的就是感受的纯净状态。修道和觉悟为的就是见到人心的本来面目,这时的程度虽然还浅,却正是一个起点和开端。

    独的修行,孤独是起点和原点。除此之外,一切与独相关的品质,也都值得人们注意和重视,也都是道的不同端口。比如自己时要慎独,在世间要独立。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尤显重要的能力,也是独处。凭借这个独,人才能独当一面,进而独步天下。其功用何止在心性上,心生万法,一切成就都要在这块独的土地上生长起来。

    故俗话曰:庸人凑热闹,智者守孤独。

    春华阳走了进来,但不敢靠近,只得远远作礼:“主上,他们已经破了阵。”石墨久久未答。春华阳再次施了一礼:“主上,你看我们是不是该……”“凤麟洲一行,众仙死伤过半,心中已有余悸。现在罗睺大闹三界,怕也难永久。本座并非贪生怕死,实在是不想因杀戮而悖道失德。如果你实在等不了,那就听一听本座的心声吧。”“好啊,主上心声,属下当刻骨牢记。”见石墨睁开了眼,春华阳解下腰上承影剑,坐在地上开始听。

    从前的某一天,杨柳镇的黄衍和好友东门修共邀齐去都城入职,走到一偏僻山路,忽然听见有女人喊“救命”。二人虽是苦读圣贤文章的主,但也是有着一腔热血的男子,碰上这样的事,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等黄衍与东门修闻声而去,找着那呼救的女子时,皆被眼前的状况惊住了。这女子周围并无一人,却看见她的双手被牢牢拴缚,外衣正要滑下脱落,女子满脸一副惊恐状。黄衍性子较急,立即上去要救人,东门修却一把将他抓住了,说这女子怕是被邪物缠上了,须谨小慎微才行。

    “在青天白日之下,穷山僻壤之处,我怕什么”黄衍此时哪顾得害臊,嘴里虽对女子说非礼勿视,但他却脱下裤子,对着女子就是一泡尿浇了过去。咦还真奇怪了,听着“嗤啦”几声响,地上冒起白烟,反倒没了动静。那女子竟脱绳得了自由,忙用手拉起身上的衣物,对着两人磕头作揖,连声感谢。

    黄衍沉浸在童子尿破邪术的惊喜中,几十息没有反应,倒是东门修搀扶起女子,询问她为何会在荒郊野岭遭遇此等怪事。

    那女子是个有趣的人,站起身来,嘴里直念“半仙果然料事如神”,说她得赶快折返去和半仙赔罪,或许能免了这场灾祸。

    女子神神叨叨的与二人道别,又似吹风一般飘然下山,等黄衍回神时,哪还有那女子的身影。东门修把刚才女子所说的话皆告诉了



第三百九十五回 贪婪道
    也是黄衍命不该绝,每当恶鬼靠近时,他都翻个身露出铜镜,如此折腾下来,他是什么事也没有,光听见滋溜声响。

    那铜镜是当初黄衍落水后父亲去观里求的驱邪镜,本是求个心安,却不想还派上了大用场。

    随着小鬼灭的越多,铜镜越发灼热起来,直烫得黄正周胸口疼。

    黄衍捂着胸口睁开眼,恰巧瞧见一只丈高的恶鬼扑了过来,吓得两条腿一哆嗦,差点没尿裤子。

    他仔细一观察,又见这恶鬼对自己脖子上的铜镜似乎有些畏惧,他也是心中三把阳火烧得正旺的人,擦了擦冷汗,跳起身抽出床边宝剑,就要斩过去。

    那恶鬼不敢靠近,只得连连后退,最后竟然转身跑了。

    黄衍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一手托着铜镜,一手握着宝剑,边喊边追,直追到三日前那半仙的庭门,那恶鬼变作一个草人,飘了进去。

    黄衍那脑袋即便是再不灵光,此时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理了个清清楚楚,骂道:“好一个假仁假义的半仙,原来是披着羊皮的恶狼啊!”
1...132133134135136...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