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并且能操控天地之威,攻伐、造化更是位列天道第一。
盘古幡,故名思义,便是盘古开天神斧之斧刃融合无量开天功德所化。
此幡呈天道玄黄色,一展现瞬时霞光万道穿碧落、瑞彩千条罩九霄,散发着唯我独尊的霸气、尽显不可一世的威严。
在幡体之上,都天神煞之气勃然而发。
似要将混沌毁灭,令天地重开。幡面显现有盘古大神手握开天神斧开天辟地之无上图景。
幡外有玄奥谶言(大道玄机)环绕其上、幡内有开天符箓(盘古大道)隐现其中。
五色毫光照耀诸天,盘古圣威震慑寰宇。
正因为如此,鸿钧老祖也非常谨慎,曾告诫元始天尊:“盘古幡,不可轻易祭出”。
罗睺知元始天尊是圣人中最高傲、可怕的存在,素以足智多谋、心狠手辣著称。
为人处事看似退居幕后,实则暗中操控一切、掌握全局。
其为人师表也是极其护短。
从不把太上老君除外的其余圣人放在眼中,教化弟子却是尊太上老君无为之道,自视为“盘古正宗”,教系是三教中最精英的派别,享有“奉天承运御道统,总领万仙镇八方”之美誉。
玉虚宫中散仙众多,其中根行深厚者不计其数,门下弟子更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谓贵精而不贵多,宁缺毋滥。
至于太上老君,其自身实力高强,崇尚“上善若水”,对任何事情都是持任其发展的态度,即“水利万物而不争”与“无为,无所为,无所不为”的理念,所以对师弟们的强势,一直保持着从容的态度,被三界称誉为:无为清净观世态,太上忘情傲圣尊。
与二师弟元始天尊共掌阐教,所创之人教也与元始阐教相交甚密,在对敌人方面也是以教化为主,故常常会心慈手软,很少会赶尽杀绝。
他俩的小师弟通天教主则不同,共性情易躁冲动,常常不把两位师兄放在眼中,教系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大开方便之门,一切生灵皆可听道,故门下仙人数量最多。
当年通天道人和他争圣,以致他功败垂成,如今卷土重来,自是有一番打算。
别有用心的罗睺机智无双,自奉“想赢就要不择手段”的理念,根本不会把太上老君“不争而争”的理念放在心上。
因此,在对付元始天尊的过程中,他不会予以对手机会反扑。
“疾!”
罗睺一指灭世黑莲,本来的一朵黑莲顷刻之间化作千千万万朵,以不同的攻势朝元始涮去。
&nbs
第三百六十八回 胜算
“你居然担心你的敌手,是不是太过于好心了本座自有想法,还论不到你来诫勉。”罗睺说着,终于开始认真起来。
对手是太上道祖,他不能再轻松应对了。
岳垚站在高台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东皇爵、东皇冕、东方修己、黄穆元、黄穆然为他找来的九十名优秀的先天境精英,道:“其实修仙极易,能做到以下三点,便可过逍遥的仙人生活。”
“一、‘从简’以享受生活。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实不是繁,而是要简。简就是要‘简易’、‘简约’,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简的原则就是要少思、安闲、轻松。”
“曾有上仙总结:道门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或可说是对道门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由此而来,从简便成为道门应物处事的重要指导思想。”
“‘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至于‘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二是要明白什么是无益于生的;三是要安闲无累。对于如何做到以简处事,真人则提出了十二少的方法,即‘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保持了这十二少,即守住了生命生存的根本。”
“简单生活即由心灵的虚闲开始,抛弃不必要的牵绊,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与‘道’同游。日常生活也应是以简易为好,天天美味大餐于身体也不一定有益,反而可能生害,诚如司马真人所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
“从简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崇俭抑奢’,这也是道门的传统美德,太上道祖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谓‘俭’,即节约,这其中包括对物质追求的节制和个人贪欲的抑制。道祖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受制于名缰利锁,不仅会大大地损害身体,更会妨碍体悟大道。因此,他倡导‘少私寡欲’,恬淡俭啬,节制物质和个人私欲。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
“‘简’才能达到轻松,放松人们的心情。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郁,多一些开心,多一些快乐,像云一样逍遥。有人曾预言: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忙碌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生活。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奢华的生活可以忙碌几年、几十年,却舍不得花费几个时辰享受生活。舍弃物质而重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很难让人做出选择,仙人逍遥的道门思想,可以让人们从中寻找解开困惑的钥匙。”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贪婪也在快速膨胀,世间出现了许多贪腐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则不可复得。懂得了这一道理,便不会为声色财富这些个人私欲所牵累,自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去奢去贪,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由此通过确立珍爱生命这一价值取向,来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淡化人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健康和精神自由,如此,才能最好地享受生活,实现体悟大道的人生理想。”
岳垚停了停,又接着道:“二、‘从朴’以真爱生活。‘朴’的本质是质朴而无华,像生命之初的婴儿一样。道门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也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达到自身人格的完善,而走向这种复归之路的关键则是‘少私寡欲’,即所谓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有人将此阐释为‘清心释累,绝虑忘情’,认为是修道的必经之路。卸下心灵沉重的包袱,才可以‘穷理’;抛开俗事纷扰,才能‘尽性’;摈弃了一己私欲,最终能‘造道’。道教所倡导的‘抱朴’,依托于人们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而得以实现。真爱生活是一种智慧,而古老的道教,正是这种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使世人更为合理、合‘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素朴纯一,足以知天’,知天者,即能与天同寿。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不过分地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不为个人的私欲而绞尽脑汁,不为个人的得失算计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安时而处顺’、‘知足而常乐’的高尚情操,养成一种‘与人无忤、与物无争’的旷达胸怀,才是‘返朴归真’的真谛所在。”
“《经》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质朴,心意专一,各乐称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无文也’之句,意在批评世人品行邪恶,颂扬上古之人的质朴。在人们经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
第三百六十九回 活好
岳垚言讫,又道:“对有些人来说,修道乃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可你们在成为仙人之前,也得知道:那就是活得明白,活得真切,未必就是活得好。”
“阳光温暖,予你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你却不能直视太阳,它的光芒固然灿烂,可是你要看得清它,却会刺痛你的眼。就像人生中的有些事,你知道就好,不必去追根溯源,不必非要一个明确的结果,可能你要到最后,连开始的美都不复存在了。有些人你看清了就好,不必多说,不必争辩,不必深交,能远离的就远离,不能远离的,无言也许最好。”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
“也不必事事较真,心里明白就好,半睡半睁看得糊涂,说得糊涂,做得也糊涂。要知‘大勇若怯,大智如愚。’道祖曾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因为太执着,人们才舍不得放下;因为太明白,人们才做不到平和;因为太算计,我们才易心不甘情不愿。”
“真正活得有境界,或许不是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恰恰是清醒得有些糊涂,聪明得有些笨拙,清澈得有些混沌,心如明镜却很少说破,亦或干脆不说。因为世上有太多事情,你办不到;有太多道路,你抵达不了;有太多人心,你理解不透。有时候你认为对的,最后却错了;你觉得错的,最后却对了。”
“你越是追求世事洞明,越是被层层负累;越是想事事如意,样样随心,却往往陷入烦恼之薮。谁的人生都会偶有瓶颈,绝望和失意就仿佛是夏日里的乌云、冰雹。该来的总会来。你不必逃避,勇敢面对或许是唯一良策。故意吃一点亏,故意示一点弱,放下块垒,宽容一点,大度一点,假装糊涂,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又何妨雨总会过天总会晴,风总会停云总会驻,你看那沾着水滴的花儿,反而更娇艳,你看那婆娑着枝叶的树,反而更坚毅挺拔,蓝天更蓝,大地更阔,山更高,海更碧!”
“你施与,便是得到;你包容,便是片海。达观者,身边自有气象;知足者,生活必然常乐。天下很大,人终究看不完,何必还要那么劳神人世很复杂,你连自己都琢磨不好,何必去计较那么多的浪涛波海,八面来风,生自何方,又往何处!”
“在乎的放开,任它去;不在乎的无谓,由它来。人生,太多时候不需要太清醒太明白。事情都一眼看破了,做与不做还有什么意义;人都被看透了,爱与不爱还有什么热情。”
“伤的,痛的,不幸的,就把它们当作人生里的一次日落,几瓣落红,一片船帆,慢慢地,淡淡地,远了,走了,无痕了。而那些甜的,念的,美好的,且把它们陈酿成酒,冲泡成茶,浸染在时光里,氤氲在灵魂里,每有闲暇,慢慢品味,一饮再饮,一醉再醉,唇齿芬芳,岁月愈久,其香愈醇。”
“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所以说活得明白,活得真切,未必就是活得好。率性而行,非要活出个自我,未必如若有所悟,随遇而安,忘却名姓,难得糊涂,活得自在,活得舒服。”
“以上便是我修道几百年来的所得,今有缘相会,便诉诸于人前,不管你们进不进入修道之列,都要切记,活着不是为了妄顾他人的生死,而是让自己的心与天地在,魂安不扰人。”
“好了,今日就说到这里,世间的隐疾,还烦我去愈治呢,如果以后有缘相逢,我不介意与你们畅谈个三天三夜。”
岳垚说完,扭头对东皇爵等人道:“事不宜迟,我们还是尽早出发吧,以免夜长梦多。”
“好,我们立即行动。”
东皇爵知晓事有轻重缓急,故并不会觉得岳垚是不屑于教授这些低境者。
当东方修己、东皇冕、黄穆元、黄穆然几人和岳垚直接御空飞去之时,这些守护家族的精英皆带着炽热的眼神,怀着心潮澎湃的目送他们离去。
羡慕之情尽溢于表,对仙人境界的渴望,顿时空前迫切起来。
几十年的修练早已磨平了他们的棱角,激情不在,又何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今日受岳垚的点拨,有些人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重拾了对修道的信心。
岳垚的此番讲话,对他们来说犹如恩同再造。“砰!”
门被粗撸的踢开,一阵冷风袭至,将水仙子的思绪打乱,而项剑的黑直长发随风乱舞,长及腰背的青丝已乱,扰人清修且破门失礼这样的事,也就只有魔神才能无所顾忌。
 
第三百七十回 九重天
魔神想到此处,心中不禁骇然起来。
如果有人得到了三圣兽的血脉,对魔族来说,的确会是灾难,而他现在所见识到的只是苗头。
熊熊朱火再起,一道焰形人出现,那正是项剑。
他现在完好无损的出现,终于将三圣兽的血因子的力量充分发挥了出来。
手一招,墨刑像被磁石吸住般朝项剑飞去,重新握剑在手,属于主神境的战斗力便随之显露,长剑一挥,就朝魔神的脑袋削去。
“真是有意思,区区地神一重天,却能连爆两级,拥有不弱于主神境一重天的实力,我虽然小瞧你了,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你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作徒劳。”
魔神悠哉说着,顺手将差点咽气的水仙子扔在了地上。
岳垚带着东皇爵、东皇冕、东方修己、黄穆然、黄穆元一路腾云驾雾,很快将有疑点的地方都探查了一遍,结果毫无所获。
岳垚问道:“早年我游历过这片大地,记得有一大溶洞在这附近,今日探查,却未察得,你们可知道”
“岳道友,我以前已知道,可年代已久,现在却记不得了,隐约是在一处大山的悬崖边,反正离大河不远。”黄穆元答道。
“既如此,接下来依河探查,希望我的感觉是对的。”
岳垚言毕,便率先寻河而去,东方修己等五仙也立刻跟上。
六仙化了半天时间,终于沿河而上,找到了那高山悬崖。
只是溶洞已无门户,必是有人刻意隐藏了。
“这溶洞有一百五十公里长,其深不下四百米,岔道极多,倒也是极佳的藏身之所。石墨乃九堕之主‘死’的儿子麻衣仙转世,此事干系重大,不可让人察觉,否则后患无穷。我们谨慎些,下去吧。”
岳垚再次警告道,然后仙身一闪,便消失在了悬崖中。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它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如圭木溶洞、石花洞、梅龙宫,它们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的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
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
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
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如七星岩、芦笛岩、竹山洞等。
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钟乳和石笋,它们是由碳酸氢钙分解后又沉积出来的碳酸钙形成的。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