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绝版马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风暗刻
两人猛然意识到府内的气氛是与往日不大一样,暮色中,仆人们出出进进的,个个低头含肩,连大气都不敢出。
高尧吐了吐舌头,拉起崔嫣进去,她看到在前厅的门外站着两个人。一个是长孙润,站在台阶上不说话,但眼睛发亮地看着她,显然已经放心。
另一个是她的兄长高峻,叉着腰站在长孙润的旁边,手中握了一根马鞭。她感觉大事不妙,因为从来没看到哥哥这样严肃地对过她。
她指望着崔嫣说句话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因为崔嫣一向是敢在高峻面前使性子的,但发现崔嫣此时也有些发蔫。
猛地听高峻吼道,“还知道回来!!知不知道有半城的人、连清心庵的女道长们都在冒雨找你们!!知不知道假冒男子混入三曲是有危险的!!知不知道六叔六婶直到现在还在子午峪听信!!!”
崔嫣要说句什么,高尧也张了张嘴,但高峻高声说,“再敢嘻皮笑脸,大鞭子就抽你们了!”他不耐烦地用马鞭比划着,“都给我站好!”
两人不再笑了,连忙站好,显得极为严肃。因为旁边就有奴仆们来来往往,让他们看到这一幕,就比穿着湿衣服在大街上走更觉尴尬。
崔夫人没有上前说话,而是提着裙子迈步上了台阶,往中厅她的房间去了,摆明她也不想以长辈的身份从中说和。
高白也深感惭愧,他认为今天的事情自己是有责任的,哪怕安排一个人跟上,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乱子。
高峻越说越气,围着崔嫣和高尧前后地踱着,不时“叭叭”地凌空甩两声鞭子,高白挺身上前道,“高大人,是小人有错,求你莫再苛责二小姐和五夫人。”
高峻的声音就缓和下来,对他道,“高白,你没有错,反而做得很好,今天若不是你,我和长孙润怎么好在那里露面!”
他让高白马上派个人、前往子午峪给六叔和六婶传个信,就说两个人已经平安地回来了。
高白连忙吩咐个人赶去子午峪,再问,“高大人,那么清心庵……要不要也去个人感谢一下”
高峻道,这个你们去就不大尊重了,此时天已晚,不便去打扰道长们。他对柳玉如说,“明天一早,夫人你出面,家中这些人都要去郑重感谢一下。”
柳玉如答应,并柔声对他说,“两个妹子在外边受了惊吓,不好回家来你再吓她们,是不是饶过这一回”
高峻哼道,“我们若早吓一吓她们,何至有今天的事!居然连长孙大人都惊动了。闹得长安、万年两县鸡犬不宁,整座长安城都翻了天,好气派!!”
长孙润自开始便留意着夫人高尧的神态,见她们一进府笑嘻嘻的,也就放下心来。此时见高峻的声调已经降了下来,便上前道,“哥哥,不如就饶过高尧和五嫂,下不为例!”
高峻道,“好吧,但家法是必要有的,你不可纵容她反了天!”长孙润望着夫人,不知道要给她使什么家法。
高峻又问柳玉如,“我们的家法呢拿出来!”
柳玉如摊着手道,“峻,可我们刚刚搬入长安,哪里来的家法呢再说要置办什么样的家法是鞭子还是棒子是胳膊粗的还是……”
“哼,说的倒严厉,可你何曾拄过她一根指头!”
柳玉如就上前,笑着先在高尧的额头上伸指点了一下,“妹子,让你尝尝我的家法!下次还敢不敢了”
高尧连声说着不敢,柳玉如再伸指、去崔嫣的额头上点,“你也须长个记性……”
但崔嫣只挨了她轻轻的这一下,身子便失控地缓缓向后倒去。柳玉如吃了一惊,高峻已经飞步上前、在她倒地前将她抱起。
她双目紧闭,眼角挂着泪珠,吐气热得很。
高峻撒手丢了马鞭,对长孙润道,“谁的人谁领,快回你们的府去吧,我这里事还没完呢!”说罢不理他们,抱起崔嫣往内宅跑,感觉崔嫣的身子都是烫人的。
柳玉如等人意识到,崔嫣这是被雨淋出病来了,有人随着到后宅来,开崔嫣的门,让高峻把她放进去躺好,谢金莲忙着再找人,去医馆请大夫。
柳玉如在崔嫣的屋子里,低声埋怨他道,“两个妹妹跑出去,也不知在野外被雨淋的多么狼狈,在三曲又担了怎样的惊吓。可你倒好,不问青红皂白,先呵斥一痛!”
高峻不再说话,此时也有些后悔。崔夫人听说女儿病了,也下楼来看望。不一会,有大夫由医馆里被请来,把脉、开方子,最后说,“高大人、柳夫人,五夫人的病没有大碍,喝碗姜汤,发一身汗就没事了。”
送走了大夫,高峻和柳玉如再回来,坐在崔嫣的床边。李婉清和丽容忙着去厨房熬姜汤,回来服侍着崔嫣喝了,又是一阵忙碌。
高峻说道,“这件事总是影响不小,高白他们打了姚捕头、捆了衙役、在万年县眼皮子底下砸了玉红笺,万年县姚县令总不会太痛快。”
柳玉如道,“这件事你想如何善后”
 
第1043章 给假三天
家中的姐妹几个猜测,苏殷从西州到长安会被安排个什么职事,原来她是西州从五品下阶的司马,那么这次说什么不得再升一到两阶
比如,崔嫣说,若是苏姐姐能做到个万年县的县令,那就马马虎虎了,至少以后找个机会,苏姐姐可代她和高尧去平康坊出出气。
而丽容则极为关心姐姐丽蓝,这次她会不会把父母一同接进长安来,让他们享享福。
内宅最后的两间空屋子紧把着月亮门,一进圆门便是,一左一右。
按着谢金莲安排的次序,正房左手是二四六八,右手是三五七,那么丽蓝到了以后,正该是紧临着丽容的屋子。
因而,在收拾这间屋子的时候,丽容就更上了些心,置办家俱、被褥、安排服侍丫环时,不止一次地亲自过问。
先头从西州赶来报信的人今天到了永宁坊高府上,说八夫人苏殷和九夫人丽蓝已经出发了。
但人们问高峻,“苏姐姐如何安排的”高峻却说不知道。
报信的人说,九夫人的父母没有一同跟着来,因为牧场新村的院子、菜地他们舍不得。
两位老人说,长安车水马龙的,哪有西州好。再说,女婿是兵部尚书,就算他们在西州没有近便人,谁又敢为难而且丽蓝离开后,她的温汤池子就没个家里人管了。
丽容就有些失望,姐妹两个都成了兵部尚书的侧室到了长安,而大半辈子没有离开过西州的两位老人,却不能来看一看长安的繁华。
傍晚褚大人来访,这是高峻一家到长安之后、第一位正式来访的高官,褚遂良认的樊莺干侄女,到高府来显得很是自然亲切,也无须避讳。
高峻因为马洇之事,总感觉有些对不住褚大人,一是头一次陌视了褚大人推荐马洇的信,二是在营州打了马洇个下马威,让他吃了三个大嘴巴。
因而这回,高峻忙着设宴款待褚大人,一为拉近关系,二是知道他到府上来,总有些要说的事情。
比如,苏殷离任西州来长安,新职位一直没有消息,而自己不大好意思去吏部打听自己夫人的官职,八成褚遂良知道一些。
褚大人在兵部尚书府的人缘不错,上自柳玉如早在山阳镇时便与褚遂良打过交道,下至谢金莲等人无不熟悉。
尤其是樊莺,在席间亲自为褚大人把盏,“叔父、叔父”地叫着,看样子褚大人因为马洇之事,就算有轻微的不快,此时也早就不计较了。
果然,褚大人重点说了两件事,一是樊伯山的职位变动,太子殿下已请示过翠微宫的皇帝陛下,迁宗正寺少卿樊大人为中书侍郎。
这虽然是个平级的变动,都是正四品上阶,但中书侍郎却比宗正少卿更为显贵。几乎就等同于从边缘化的办事官员,一步迈到了权利的核心层。
褚大人喝着酒,对这些人说,“太子殿下主事以来,对于官员的任用常出大手笔。比如,同时将卢国公的儿子、莒国公的兄弟发配到边远县份去做个县令,还同时各降一阶,本官想,若是皇帝的话,看在了卢国公和莒国公的面子上、也不大可能这么做得这么干脆。”
褚大人暗示道,“这说明太子殿下——他是极为看重你这位新任的兵部尚书的!恐怕将来,太子主政之后,高大人你会更进一步。”
因为谁都知道,程处立和唐季卿两人,正是对着新任的兵部尚书高峻耍猴掉歪过的。
柳玉如每逢高峻与人议论朝政时,就从不会插话,这个习惯在西州时就保持着。但她听了褚大人的话心里也很舒心。
一直以来,她最担心的,正是高峻进入长安后仕途顺不顺,兵部尚书与他在西州任大都督时绝不一样。
在西州高峻可以一人说了算,而在长安,开国元勋比比皆是、皇亲国戚多如牛毛,人际关系错宗复杂,盘根错节,说不好哪句话、哪件事,就触动了谁的利益。
上次在营州,程处立、唐季卿两位中牧牧监就敢抵制兵部尚书、总牧监的命令达一个月之久,这种事放在西州是没人敢的。
最后,高峻也只能迂回了一下,两方面都转了转面子,而违令之人最后只降了一阶仍能做个上县县令。
而此事在褚大人看来,就已经是了不得了。
一方面柳玉如担心,程、唐二人的降职,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永宁坊高府与这两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她也认为高峻新任,如果没有些杀伐,将无以立威立足,事情就是这么矛盾。
如果太子真是打算倚重高峻,她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叔父樊伯山的迁职又让她放心了一回,也许褚大人分析是有些道理的。
最重要的消息往往放在最后来说,褚大人终于提到了苏殷的委任,人们想到这才是他赶过来的目的。
陛下常住翠微宫,褚大人这位通直散骑常侍每日接触的是太子,消息当然他能够最快得知。
谢金莲连忙给褚大人再满上,“褚叔叔莫急,先喝了这杯再讲仔细!”
褚遂良端杯喝过,才说,“殿下曾私下里嘀咕,说他这位嫂嫂自到了高府就没有省心过,还跑到黔州去抗旱,这次要给个体面又轻省的职位。”
“什么职位”众女子们问道。
“外宫苑总监,品阶不动,还是从五品下阶。”
不动就不动,因为这的确是个美差。
宫苑监分为内外,内监负责皇宫大内的宫殿、园林管理,而外监则负责皇宫之外所有的皇家宫、苑。
像长安城内的芙蓉园、曲江池、兴庆园,城外的芳林园,以及遍布长安周边的行宫,都在外宫苑监的管辖之内,连翠微宫地面也该苏殷管辖。
崔嫣、李婉清、丽容竟然同时鼓掌道,“这太好了,以后等苏姐姐到了,我们到各处游玩岂不是很方便!”
而谢金莲想的是,今后再去芙蓉园玩,园监也正归苏姐姐管,那么再吃他饭就更仗义了,钱当然更不必花。
最后,褚遂良无意中说到了马洇,与高峻说,“本官看他恰是从黔州出来的,人也机敏,可以随时掌握些黔州的消息,两边联系起来总是有些益处。”
高峻当然不能对褚遂良说到马洇在黔州的那些糟事,更不能说他与吕氏的瓜葛。柳玉如等人虽然讨厌这人,但了酒席上更不能多话。
褚遂良说,“如果,高大人确属看不上马洇,那么你自不必考虑本官的意思,他怎么能与我们的交情比呢”
有些人,你虽然讨厌,但却不能不考虑他身后的人。有如一只蟑螂落在长者的头上,总不能上去就是一巴掌——你得去长者的背后挥着手赶它,不然就不大尊敬。
高峻道,“褚叔叔你说的哪里话,上次马大人只是赶到了关节上,我不得不如此——程处立和唐季卿刚刚当众与小侄乍过刺,马洇便敢当着莒国
第1044章 倾国倾城
身为兵部尚书,高峻觉着有必要将自己的想法对太子摆出来。但如此一来,就显着自己生恐英国公立下大功似的,这又让他犹豫了。
四万人以此法打下去,最后也依然是盖苏文乞和,但付出的绝不一样。
这便是与西州不一样的地方,高峻的地位高了,权利力大了,但临事不得不考虑正事之外的许多东西。
他苦恼地想到,也许自己好心好意地举荐李继,令其得到了西州司马的实职,但在英国公李士看来,恰恰是自己做着给他釜底抽薪、削弱他力量的打算。
第二天上朝时,太子问兵部尚书对前线的捷报有什么看法。
高峻道,“全赖殿下威名,也是英国公调度有方,战事才有如此大的斩获。只要我们令牛将军水路短期内克其一城至两城,同时联络新罗做出反击姿态,料想盖苏文三面受敌,很快会支撑不住的。”
李治要的便是这个:在他听政期间完美而简洁地结束高丽战事、达到初始目的。这个完美当然也包括付出较小的损失、让盖苏文低头。
而灭掉高丽,不是他不想,而是这样一来,必然会有一个相持、苦斗的阶段,弄不好还要增兵,凭添了不少的变数。而且时间短不了但皇帝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便结束翠微宫的休养返回来了。
皇帝数次伐高丽,并且有一次亲征,而高丽直到眼下仍然在支持着,偶尔还乍乍刺。其实李治根本不想自已揽下灭掉高丽之功、显得比皇帝还“雄才大略”似的。
他再问兵部尚书,“详细的……高大人以为怎么做为好呢”
当时,高峻将自己在家中的所思全都委婉地讲出来,说道,“殿下,臣意以从速逼迫高丽乞和为上策,只要盖苏文放弃进攻新罗,我们便可撤兵。不然拖到了冬天,凤头城的那些羊也得我们自备饲料了!”
太子道,“正合我意。余事就由高大人自去安排!”
然后,太子居然当着百官,对兵部尚书道,“高大人,你可否让我那位八嫂,上任后先去翠微宫看看,看看安喜殿外如何植些新鲜的木……另外,太和谷值得好好修整一番,有瀑、有溪、有树、又有,真是个不错的去处……最近陛下喜欢徒步……”
太子说着军国大事,突然再转到这上面来,众官听了都猜到太子所说的,一定是新到长安的、高峻的八夫人苏殷。
他所称的“嫂嫂”,一定是指着以前的太子妃。但在前边又冠以一个数字“八”,就禁不住推敲了。因为有“八嫂”,便有大嫂、二嫂、三嫂……九嫂。
高峻听了也一愣,但他不敢在这方面表现出片刻的迟疑,从而是让人多回味什么别的出来。于是马上回道,“臣谨记,回去便告知她。”
六月下旬,青丘道牛总管所率的水师按着兵部的意思,果然加快了推进。
他们每推进一步,第一是四下筹粮、就地解决吃喝,第二是到处搞破坏。
牛进达所部对盖苏文西部的家底儿不好好珍惜,城廊、防垒尽数损去,将敌城吊桥劈了烧烤、城门拆了煮饭,摆明了未作占据下来的打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