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当然凭借这些还不足以鼎力支持,另外的因素就是计谋本身吸引了汪同,现在的南齐朝已经不同于十年前的时候,那时候如果要选择的话肯定是卢谷的更好,毕竟那时候还没有能力这样做。
现在肯定是不同的,先从能力这方面来说都是没有问题的,加上计谋更严谨自然要选择。
他和吕新则所处的位置不同,在某些问题上产生纠纷是难免的,就算在这之前,两人有时候都会因为观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想法或者是决定,更何况这样更有竞争的时候,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
在满香楼的时候,两人面对的只有梁奕和元于,说话的时候还是会有所顾忌的,毕竟私下里关系还是不错的,没有必要因为这
第三百六十七章 朝堂意外(三)
还没有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卢谷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直到话音落下,都没有回过神来,因为他实在是不明白,昨日明明已经说好的,为何会在今日的朝堂上突然变卦,并且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昨日的截然相反,说出来的看法同样和昨日准备的不一样。
原本大臣们都以为今日卢谷会占据上风,毕竟和梁奕关系不错的吕新则并没有支持他,再加上是户部尚书皇上肯定会听取其意见的,只是没想到这个事情还没有过去,紧接着又来了一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从甘荣淳的态度可以看出,和汪同几乎是相同的,对梁奕的计谋是无比的赞赏,将卢谷的计谋贬低的一文不值。
可以说甘荣淳与梁奕之间并没有任何的交集,应该不会这么帮他说话,这是其一。
第二点,如果是临时招揽的更不可能,卢谷知道,昨日梁奕一直在满香楼待着,随后就回了家,两人没有任何的接触,同时甘府和梁府都没有陌生人进出,意味着两人一直没有见面过,那么为何会如此不留余力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位置。
朝堂上还是有人不觉得意外的,比如说董高逸。
他随后笑着说道:“看来两年前建造兵器的材料将你甘荣淳弄得有些迷糊了,不得不说用这样的办法解决是不错的。”
“回皇上,微臣一直找不到机会,今日得以听见梁大人的计谋,心中一想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还请陛下成全。”
“这事先放着,稍后再说。”
“是。”
震惊的不仅仅是卢谷,还有吕新则。
他对工部的情况的确不是很了解,但是没有听说还有没有处理的材料,看样子不像是说谎,难道是自己估计出了错,不过对于甘荣淳他还是有些不理解,如果单纯从材料上来说,卢谷的计谋同样可以使用新的兵器,两者并不冲突,没有说只有梁奕的可以用新的兵器,他卢谷就不行,而且还没有这样的规矩。
所以猜想这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看陛下应该也知道此事,加上没有责罚,只能说明皇上认可了甘荣淳的话和做法,至于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知道内情的人明白,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吕新则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就像是甘荣淳所说的一样,减少了工部的开支,那么梁奕这边所带来的风险就会大大的减少。
经过一番短暂的思考过后,吕新则笑着回应道:“甘大人所言我的确不知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户部要拨付的银子的确少很多,随之梁奕梁大人计谋的风险也会下降不少,真的如甘大人所说的话,那么梁大人的计谋也未必不可。”
此话一出,卢谷的脸色变得十分的苍白,原来还有吕新则这个户部尚书撑着,还可以对此进行反驳,然而甘荣淳的一番话居然让吕新则都改变了看法,那么接下来自己还有什么可以依仗的。
果不其然,有了这三位的意见,之前就算会支持他的大臣都选择了倒向梁奕,剩下的就是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之人,就连宁耿发言的时候都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他的计谋,虽说也没有支持梁奕的,但是这样平衡的话术和没有说是一样的结果。
不过董高逸还是没有立刻做出决定,笑道:“看来你们都有了自己的决定,朕很欣慰,还是想要问问卢谷以及梁奕你们二人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此话一出,卢谷冷落的心再次燃了起来,这明摆着的结果董高逸都没有做决定,是不是意味着对自己的计谋还是有想法的,说不定还有翻转的机会,想着就要开口进行补充。
然而话还没有说出来,董高逸就抢先开口道:“梁奕,你先说。”
“回陛下话,微臣没有其他要补充的地方,只是有一个问题想要问问卢谷将军。”
董高逸看了二人一眼,点头对着卢谷道:“梁奕说要问你一个问题,你看如何。”
“还请陛下成全。”
说完卢谷就等着,他倒要看看梁奕还有什么要问的,自认为计谋里面应该没有漏洞。
得到同意后,梁奕笑着询问道:“卢谷将军,我想知道如果按照你所说的,多长时间能够出兵东汉或者是西凉以及北魏。”
这个问题让卢谷很是警惕,看似十分平常的问题他知道才是最不简单的,要是回答的有问题肯定会有影响的。
想了想之后,随后回到:“梁大人的问题很有趣,不过还是可以解答的,首先如果东汉朝答应与我国结盟的话,想来是半个月之后就可以集结将士,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能够到西凉边境,如果东
第三百六十八章 尘埃落定
“永王,你对二位大人的计谋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看法。”说着就看向了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董辛。
这一年来,两位王爷在朝堂上发言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并且在大事上面还会询问两人的想法,尽管最后不一定会采纳,但表现出来一个态度,那就是已经允许二人更多的接触朝政,这也是二人这一年来招揽大臣们没有遭到阻止的原因。
对于董辛而言,这个问题昨日就有了答案。
“父皇,儿臣仔细听了二位大臣的计谋,可以说是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弊端,总的来说梁奕梁大人的计谋更好一些,当然卢谷将军的计谋不是不行,只不过不太适合当前的局势。”
“说说你的理由。”
“其一,就如同汪同大人,甘荣淳大人所讲,如今的南齐今非昔比,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随时都要提防敌军进攻的国家,是完全可以主动出兵攻打其他的国家,就比如说之前最强盛的东汉,现在已经沦为和东吴国一般的存在,不能在与我国与之抗衡,既然最强盛的国家都可以将其击败,那么弱一些的西凉朝更是不在话下,虽说现在西凉和北魏结盟,实际上西凉境内的将士也不过四十万而已,为何不能够主动出击,难道我国的军队连区区驻扎在边境的十万将士都打不过”
“其二,儿臣认为这是立威的最好时机,自从东汉朝没落之后,西凉和北魏结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在这场动乱之中取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壮大自己的实力,达到力压其他国家的局势,加上目前只有我南齐,西凉和北魏三国实力更强,意味着谁在这场动乱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得到的利益就会更多,等到平息下来后实力才是最强盛的,少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就算是日后重新统一都不是问题,要知道这样的局面已经持续了足足三百多年,只有统一的国家才能给百姓做安稳的生活,让百姓们免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个,梁大人还提及,出兵西凉朝选择在西凉与北方政权打起来的情况下,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其回来增援,这样一来面对的仅仅是驻扎在边境的将士而已,并且在敌军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打一个措手不及,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儿臣的理由就是这三个。”
说完之后董辛重新占了回去,不得不说他这番话对大臣们的冲击才是巨大的,特别是第二个理由。
他说得没错,自从魏王朝覆灭至今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之前四国之间都相互制约,最强盛的东汉都没有消灭其他三国的能力,现在已经退出了一个最强大的敌国,剩下的虽然是结盟,但关系肯定不是很融洽,说不定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这番话让董高逸甚是满意,因为董辛说出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谁不想让分割长达三百多年的局面将其结束,那他董高逸就是南齐朝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皇帝,日后还会得到百姓们的敬仰。
短暂的沉默之后,董焱也说了说自己的看法。
其实对他来说并不是太愿意支持梁奕的这个计划,之前愿意拉拢他是看见了其潜力无限,才会想着去接触,只不过这样的计谋实在是太冒险了,相对于卢谷的来说肯定更符合他的想法一些,不过他清楚现在的局势已经彻底倒向了梁奕,没有必要继续支持卢谷,随后说了一个棱模两可的态度,算是一个交代。
能够在场的大臣那位不是人精,一听就知道这是强迫给出的话,和心中真正想要说的有很大的差距,这只是顺应大势而已。
最失望的还是卢谷,其实董焱要是表明支持他的态度,说不定还有反击的机会,然而这结果已经没有反击的余地。
说到底,无论是董辛还是董焱,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还不足以拿出单独的意见来,毕竟两人真正接触朝政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加上董高逸在暗中的限制,身边的大臣并不是很多,话语权自然弱了许多。
最后,梁奕的计划得到了董高逸的认可,同时任命梁奕为中军主帅,元于二人为副将,至于大将军卢谷和公孙岩则留在南齐朝应对随时会发生的意外,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被冷落的前奏,真的有意外发生就算是卢谷随时待命也没有时间反应,而公孙岩的任务就是监视他而已。
至于甘荣淳为何会突然支持梁奕,也在永王的话中找到了答案。
为何甘荣淳会突然支持梁奕的原因,是因为永王现在管理的正是工部,日常少不了和甘荣淳接触,一来二去甘荣淳自然被其招揽,只不过还没有说出来而来,董辛都支持了梁奕,他甘荣淳肯定只有选择追随才行,而且还是态度如此明确的情况下。
&nbs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助
九月十日,驻扎在盐州已经半个月的敌军依然没有开战,梁奕猜测很有可能是西凉知道了屯兵的事情,已经有防范的可能,而且根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现在西凉鲁州边境巡逻的将士增加了两倍之多,看来是担心南齐朝会突然进攻。
的确,韩冲正要下令开战的时候,突然得到消息,南齐朝在潭州驻扎了数十万大军,虽然没有要进攻的迹象,但行为表现的都十分可疑,有极大的可能会进攻。
这时候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南齐真的要出兵的话,仅仅靠驻扎在鲁州的两万大军是肯定守不住的,一旦这边打起来,没有可以增援的队伍,会使得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但是和北方政权这一战是肯定要打的,毕竟两国都接受了战书,不过时间的问题而已,但是一定要在这之前弄清楚南齐朝的目的如何,如果只是简单的屯兵这边即可开战,如果是有意为之,那么这边就必须要小心,甚至还派将士赶回去增援才行。
这样的情况,梁奕只能召见四位主将前来商议。
“本将现在推测,西凉之所以没有开战极有可能是知道了我军驻扎在潭州的消息,为了防止我军进攻,现在已经加强了鲁州边境的巡逻,同时暂时延长了和北方政权之间的战争,这样做就要是看看我军的目的如何,一旦西凉警惕起来,很有可能会派兵前来增援,所以必须要想办法让西凉开战,或者是阻止增援的到来。”
元于点了点头,首先开口道:“此事我也知道一些,根据探子的消息,西凉朝突然增加了巡逻的将士,现在看来应该是消息泄露了出去,毕竟四十万大军想要彻底的隐瞒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在西凉并没有和北方政权开战,的确是棘手的问题,依我看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想办法让西凉和北方政权发生一些矛盾,使其不得不出兵。”
田哲随后开口道:“我认为元于将军所说的办法可行,只不过引起怎么样的矛盾才能让两国开战,这恐怕是不简单的,再有就是从这里到西凉的盐州去少说也需要半个月时间,还有就是派谁前去同样是问题,这期间会不会发生其他的意外也是不清楚的,还是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行。”
对于南齐朝来说,现在的确没有好一点的办法。
首先西凉朝肯定一直盯着一举一动,只要有不对劲的地方恐怕都会立刻派兵回来增援,倒不是怕回来增援的将士,而是现在驻扎在鲁州的敌军不过两万人而已,取胜想必十日之内就能够解决,然而一旦增派援军,攻下城池的时间肯定会延长的,这会影响到接下来的计划。
再有就是要制造两国之间的矛盾同样不是容易事,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毕竟现在西凉还有北方政权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没有这个导火线而已。
因为对于北方政权来说,现在面临的是西凉,北魏联军,和之前攻打西凉时候的情况完全不同,所以在没有弄清楚真正的实力前,是不会主动出兵进攻的,而西凉朝因为有南齐这个不确定的因素在这里,同样不敢轻易的开战,否则两国早就打起来了,又何必等到现在都还没有任何的结果。
梁奕是认可这个做法的,开口询问道:“不知道元于将军有没有好的办法。”
元于想了想,回道:“其实制造矛盾并且引战还是容易,只是前去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对于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同样无法预知,不过眼前的情况必须要试一试才行,所以我的想法是,派五名将士前去装作西凉人的样子在北方政权的势力范围内引起混乱,并且想办法在无意之中泄漏是西凉人的消息,两国开战在即,还发生这样的事情肯定会以为是故意所为,肯定会有所不满的,同时再派五名将士前往西凉做同样的事情,只有彻底的激化矛盾,两国才不会继续的消耗下去。”
“那元于将军,这事就只有麻烦你了,尽快解决。”
“是。”
派人去捣乱那么营地这边就不能出现问题,所以这段时间梁奕下令将士们正常进行训练和巡逻。
九月十八日,一直在西凉的何余出现在营地,直接去了梁奕哪里,这时候他正在营帐内和将领们商议一些事情。
随后守卫进来汇报道:“启禀梁大人,一个自称何余的人求见,说是有要紧事。”
“哦让他进来。”
“是。”
听见是何余回来,梁奕还是有些疑惑的,这段时间他和平绍二人一直待在西凉境内,只是偶尔将消息传回来,亲自回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西凉发现了极其重要的事情,并且重要到必须要他亲自回来一趟才行。
元于是认识何余的,也知道自从梁奕将这几人从军中带走
第三百七十章 策略
就在何余传回来消息的第三日,安插在西凉朝的探子也传回来一个情报,证实了何余之前所说的消息是真的,很快梁奕便召集了将领们,商议出兵一事。闪舞www
营帐内,梁奕站在地图前面,将领们站在下面依次排开,正好都能够看得清楚地图的内容,也能够知道所指的位置在哪儿。
“诸位应该都清楚了现在的局势,西凉和若绒国因为一件小事情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要打起来,而我军自然不能坐以待毙,要抓住这个机会,趁着若绒拖住西凉大军的这个空档对其出兵,一来可以对若绒国带去友好的信号,两国联合起来定将事半功倍,并且事后互相不进行干涉,当然为了保证能够和若绒国配合的更好,本将会派人前去协商,想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其二,有若绒国拖住了大军,剩下驻扎在西凉边境的将士已经不足为虑,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占边境的几座城池,以便于大军能够继续推进,双管齐下想必西凉是没有反抗余地的。”
随后梁奕对着下面开口道:“虞谭将军,你现在来说说我军和敌军的情况。”
“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