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我也来试试~”
刘晋见朱厚照玩的开心,也是让段海再推来一辆,很轻松就骑上去,顿时就知道眼前的这个自行车和后世的自行车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这让刘晋也是不得不感叹,这大明的工业水平也确实是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了,像轴承这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东西都已经能够制造出来了,至于其它的就更不是难题了。
“不错,不错~”
“这个自行车确实是可以了。”
“不过还要再增加一个铃铛,这骑车的时候,一旦速度快了,前面有人挡着的话,可以通过铃铛来提醒前面注意避让。”
“后面也要弄一个醒目的标志,比如红色的东西,来提醒后方的人要保持距离。”
“另外还可以开发一些其它款式的自行车出来,比如给小孩子骑的之类的。”
刘晋放下自行车,说实话,对自行车还不是很喜欢,要是什么时候能够弄出汽车来,刘晋估计自己真的要激动一番,肯定是要买下一辆来当纪念的。
想了想,也是对段海和黄志远交代起来。
“是~”
两人仔细的听着,也是赶紧命人记下来,回头就进行改进。
“年底前能不能生产出第一批自行车出来?”
朱厚照骑着车在玩,刘晋却是在工厂里面巡视起来。
看着眼前正在忙碌的工厂,刘晋也是微微点头,段海也是一个老人了,有着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是专门从机械厂这边调过来的。
“没有问题,不过数量不会太多,估计只能有不到三千辆的样子。”
“目前我们的工人还在培训,对这方面还并不是很熟悉,组装起来也很慢。”
段海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尽量采用流水生产的方式来生产,不重要的零件可以外包出去,没必要什么都自己来生产。”
刘晋点点头,看看眼前这些忙碌的工人就知道,很多人都还生疏,都在一边学习,一边生产。
好在这些都是刘晋从新式学堂毕业生当中招收的人,很多人都还非常的年轻,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才仅仅十几岁,但一个个都是经过了新学新校系统性教育的。
出来之外,再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很快就可以上岗。
要是没有新学学校的话,招收文盲,什么都不懂的人来当工人,根本就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刘晋交代的任务。
“是~”
段海连连点头。
“年前先生产几千辆投入市场,先将我们的自行车推出去看看情况,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希望你们的产量能够达到年产十万辆自行车!”
“后年的时候,你们就要开始到我大明各地去建分厂,将产量进一步提高,满足我们大明的庞大市场。”
自行车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大明现在地广人稀,很需要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虽然不如马跑的快,但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适应性很强,刘晋相信它绝对会迅速的火爆起来。
“嗯~”
“刘公,这个自行车的定价方面,我们这边目前定价是一辆自行车卖12两银子,这个您看如何?”
段海向刘晋汇报起销售的事情来。
“我们的成本是多少?”
刘晋想了想问道。
“目前我们的成本在五两银子左右,等到大规模投产和熟练之后,我们的成本可以降低到四两银子以下。”
段海连忙回道。
“卖的太便宜了,现在我们的产量低,价格可以卖贵一些,至少也要卖24两银子以上才行。”
刘晋一听说道。
“这个价格会不会太贵了?”
“我们京城这边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六两银子,这买一辆自行车岂不是要四个月?”
段海微微睁大了眼睛,觉得太贵了。
“就是要贵一点,这样才显得珍贵。”
“就按我的价格去执行吧,以后你就明白了,另外现在产量低,就先在京津两地搞直营店销售。”
“另外这个自行车最关键的是质量以及售后问题,质量要保证,售后要完善,否则很容易砸了我们的牌子,给其他人机会。”
“刘公,这个请放心,我以前是在机械厂做事情的,这些我都懂,一定不会出错的。”
“……”
大明镇海王 第1395章,王根生买车
随着离年关越快越近,整个京津地区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一家家店铺也是开始准备着年底的大销售,每当年底的时候,都是一年之中生意最好的时候。
京津地区工厂、作坊、商行非常多,一到年底,根据大明的休沐法典,都要放年假,数量庞大的工人手里面拿着一年辛辛苦苦赚到的银子,自然是要大肆的采办一番才会高高兴兴的返回自己家乡过年。
京城南区新城的一条繁华商业街这里,一家新店门口这里,伴随着阵阵的鞭炮声、敲锣打鼓、舞狮的声音,这家崭新的门店正式掀开了喜庆的红布,露出了它的真面容。
巨大的奔驰标志用的是纯金的镶边,看起来就金碧辉煌,全落地玻璃的门面,让人能够一眼就看清楚里面摆放的一辆辆崭新的奔驰自行车,门头上挂着‘奔驰自行车京城体验店’的字样。
很显然,这家店就是奔驰自行车厂在京城开始的直营店和形象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广自行车。
“自行车是什么东西?”
周围路过的人都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这个自行车店,看着里面一辆辆停放的自行车,都非常的好奇。
“不知道啊,名字都叫自行车了,肯定是跟车有关吧。”
“再看看这个奇怪的车子,就只有两个轮子,又没有给牛马拉车的地方,这车子怎么走?”
“自行车?”
“该不会是自己就会走吧?”
好奇的众人看着自行车店内众多的自行车,纷纷猜测起来。
这时,自行车店内的店小二们,一个推着一辆自行车走了出来,在宽敞的水泥马路上面排成一队,足足有三十辆自行车。
每一辆自行车后面的座椅上面都有旗杆,上面挂着奔驰自行车的广告。
奔驰自行车,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选奔驰。
奔驰自行车,日行百里,油耗只要五个馒头。
奔驰自行车,大明第一自行车。
奔驰自行车,载重超强,两百斤轻轻松松跑的飞起。
各种各样的广告旗帜迎着寒风猎猎作响,也是让人看的清楚。
还没有等到众人弄清楚情况,这些店小二们一个个骑上自行车,随着轻轻一踩,一辆辆自行车就非常轻松的开始在街道上面走起来。
几十辆自行车形成一排,一辆跟着一辆,再加上后面飘扬的旗帜,顿时立即就成了街道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自行车的速度并不慢,特别是在水泥地上行走的速度。
这种全新的不需要马拉,也不需要牛拖的新兴交通工具,关键是速度也还可以,一下子就吸引了整个京城老少爷们的注意力。
伴随着自行车队在京城的一条条街道上游走,他们一边走还一边从前面的篮子里面拿出一些广告用的宣传纸往周围一扔。
顿时京城的老少爷们就纷纷建起来看,一下子就清楚了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
这一幕要是让后世发传单的人看到,估计要气的半死,后世发传单,这边发传单,那边转头就扔到了垃圾桶里面。
现在却是将传单随便往地上一扔,立即就会被周围的人给抢的干干净净,不管如何,这可是纸啊,至少来说拿回家还可以给孩子连毛笔字呢。
奔驰自行车体验店这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广告,好奇心趋势之下,大量的人蜂拥而至,都想要看看这个神奇的自行车,它到底是怎么样的。
王根生是山西人,跟着村里人一起来京城这边打工,自己在一家建筑商行做建筑工人,老婆则是在一家纺织厂里面当纺织工人。
夫妻两个平时吃住都在各自的厂子,商行里面,原本的时候王根生的工地离媳妇的厂还挺近的,每当下班和周末的时候还可以很轻松的聚一聚,见见面。
可是随着王根生的工地迁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夫妻之间往来就不容易了,好几里地,往来一趟走路,腿都要走酸。
这不,今天刚好是周末,王根生就带着老婆出来逛逛街的同时,也商量着是不是让自己老婆在换个地方上班。
这夫妻、夫妻的,自然是要在一起才是夫妻,老是分开总不是办法。
“你工地附近哪里现在又没有什么好的厂子,我现在好不容易做到了小组长,工资都给我加了一两银子,我这马上就走,不好吧。”
“可是,我们离的远,往来实在是不便,我每次走路都要走一个小时,腿都酸了。”
“一个小时的路算撒子嘛,当年你娶我的时候,路还要更远,你还不是一样都走过来了。”
“我们出门在外,都是为了多赚点钱,少聚就少聚点,不会怎么样,而且这都马上要过年了,即便是走人,那也是要等明年再说。”
“行吧,行吧~”
王根生和自己的老婆李二秀逛着街,商量着事情,这时刚好看到了奔驰自行车店这里在开业,看到了店里面的员工骑着自行车在店门口进行表演,旁边还有人拿着铁皮喇叭在不断的介绍这个自行车。
“各位老少爷们,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大家看一看我们奔驰自行车厂生产的奔驰自行车。”
“它不需要马拉,也不需要牛拖,只需要两只脚蹬轮子就可以了,速度很快,在水泥地上我们做过测试,一个小时可以走三十里路,也就是一个时辰能够走六十里。”
“而且它不仅仅走的快,关键是它还可以载重,大家看下,这后面坐上一个大人,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可以照样跑的飞起,这前面还有一个篮子,还可以用来装一些东西,这杠杆上也还可以做小孩。”
自行车店的员工一边拿着铁皮喇叭,也是一边指着正在骑车的员工不断的介绍起来,随着他的介绍,周围的人眼睛都开始放光了。
“当然了,我们这个自行车,它学起来有点难度,笨的人估计是很难学会,但聪明的人一学就会。”
“有没有想要试一试的?”
“我,我~”
“我来试试~”
随着话一落下,立即就有很多人举起了自己的手,王根生此时此刻也是有些激动的举起了自己的手,如果能够买一辆这样的自行车,这以后来媳妇厂子这边看媳妇就方便多了,关键是这周末的时候,有空了还可以带着自己的媳妇去京城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这位大哥来试一试~”
拿着铁皮喇叭的店小二环顾一圈,指了指王根生说道。
王根生一听,顿时就激动的上前。
“第一次学着骑自行车可能会有点难度,你身子先这样侧着,右脚放在踏板上,左脚支撑住,然后扶住这个龙头,看向前方,右脚一踩,就可以了。”
经过简单的教学,王根生也是骑上车,右脚一踩,车子站立起来,整个人却是一下子担心失去平衡,顿时就吓的半死。
好在一旁有伙计扶着后面,这才没有跌倒。
“没事,没事~”
“这个眼睛啊看前面,手扶住龙头,我们在后面扶着,不用担心跌倒的问题。”
店里面的伙计很有耐心的教着,也是扶住后面让王根生多试试。
王根生按照教学,接连几次都要跌倒,不过很快,他就掌握了平衡感,在伙计的帮扶下,竟然也能够弯弯扭扭的骑着走上一段距离了。
再接着,很快他就掌握了骑自行车的关键点,顺利的上手,不需要有人扶着就可以骑着自行车走来走去。
“哈哈,这个真不错,真不错~”
骑着自行车,王根生兴奋的喊了出来,真是一个好东西啊,靠自己脚蹬就可以行走的车子,绝对妥妥的。
“来,来,还有没有想要试一试的,今天我们奔驰自行车体验店开业,大家都可以随便试。”
看到王根生有模有样的骑着车,店里面的伙计也是立即对着其他人说道,很快,又有十几个人上来试车,有人学的很快,几分钟就上手了,骑的非常麻溜,有的人却是笨手笨脚,学不会。
不过好在旁边有人扶着,倒是没有跌到跌伤的。
王根生回到了店门口,有些依依不舍的将自行车还给了店里面的伙计。
“这个自行车要多少钱?”
王根生看了看自行车,对店里面的伙计问道。
“这个自行车平时要24两银子一辆,今天我们开业做活动,只要22辆银子就可以了。”
“22两银子?”
“这也太贵了吧!”
听到报价,王根生顿时就忍不住喊了出来。
“当然是不便宜的,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自行车非常的好,你看用的这个钢都是密云铁厂的,还有这个轮胎是橡胶的,这个座椅是牛皮的,哪一样都是真材实料的。”
“再者它的用途也很多,比如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买一辆这样的自行车,带上老婆,买些土特产,骑着回老家,岂不是倍有面子?”
“这过年过节的时候,有一辆骑自行车走亲访友也是很不错的,带着媳妇,带上孩子去老丈人家,那也是比走路要好的多吧。”
店里面的伙计笑了笑,然后看了看王根生和他媳妇说道。
大明镇海王 第1396章,风靡京津
听到伙计的话,王根生和一旁的李二秀顿时就心动了。
现在他们两个离的远一点,往来不便,如果有辆自行车的话,往来就方便多了。
京城到处都已经修通了水泥马路,骑自行车往来非常的便捷。
其次是这马上要到年关了,他们也要回山西老家了。
这回山西老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已经修通了水泥公路,也有火车通往山西,可是他们老家那个位置很尴尬,火车到不了。
以往过年回家,那都是靠走路回去,顺便看看能不能搭搭四轮马车。
如果有这个自行车的话,完全可以夫妻两个骑自行车回去。
而且有辆自行车的话,这回家过年走亲访友也会方便多了。
这些都让王根生和李二秀非常的心动,可是一想到这个自行车竟然要22两银子的时候,两夫妻又犹豫不决了。
太贵了!
真心贵。
他们两夫妻在城里面打工,王根生做建筑工人,干的是体力活,挣得多一些,一个月差不多有七两银子,李二秀在纺织厂,女人比男人的工资要少一些,不过她干活勤快,做事细心,当了小组长,工资一个月也有五两银子,两夫妻加起来,一个月挣12两银子。
可是这个自行车,竟然要22两银子,这还是现在搞促销活动,这意味着两夫妻要做两个月的时间才买得起这个自行车。
由此可见这个自行车有多贵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大明,正是最好的时代,物价非常低。
上好的东北白面、南阳大米,一斤也几文钱,来自草原的羊肉、牛肉,一斤也仅仅只需要十几分够了,天津这边过来的海鱼肉就更便宜了,一斤五文钱左右。
一两银子绝对是妥妥的一笔巨款,足以买下非常多的东西。
相比之下,这自行车就真的太贵、太贵了。
“能不能便宜几两银子,这实在是太贵了!”
王根生想了想说道,要是十几两银子的话,他立即就买了。
可是这二十二两银子,真心是贵,不便宜。
“这个价格真的没办法便宜了,今天是开业做活动,才能够便宜,要是在以后,我们不做活动,这以后肯定没有这个价了。”
“而且这一次,因我们厂刚刚开始生产,产量不高,所以数量有限,整个京津地区也仅仅只有三千辆而已,卖完就要等明年了。”
店里面的伙计笑了笑说道,接着也是去招呼其他的客人了。
现在店里面非常的热闹,有很多人前来咨询,外面也是有很多人在试这个自行车。
“我来一辆~”
“我也来一辆~”
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有人试过之后,当场就掏钱买下。
自行车这东西,确实是可以极大地便捷外出,特别是京津地区这种地方,到处都修了水泥马路,人流又非常多。
你说骑马吧,不是很方便,做四轮马车倒是舒服,可是养马的成本也高,一本家庭真心是养不起,也就有钱人能够支撑起来。
这大家平时外出的话,基本上还是靠走,如果有一辆自行车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去哪里都可以骑车,非常的方便,关键是这自行车还不需要饲养,停放又非常的方便。
当场就有很多人纷纷掏钱购买这个自行车。
买了自行车的,钱付完,立即就歪歪扭扭的骑着自行车兴奋的往自己家里走去,一路上招摇过市,很是吸引了众多的关注。
“老婆,我们也买一辆吧,这过年回家方便,以后节假日的时候,也可以骑车回老家。”
王根生看着店里面一辆又一辆自行车被买走,咬咬牙和自己老婆商量道。
“当家的,你说了算~”
李二秀看了看自行车,这东西貌似真的很不错,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走,取钱去~”
王根生一听,咬咬牙带着李二秀去银行取银子了。
……
随着奔驰自行车体验店的开业,一辆辆自行车出现在京津地区的大街小巷。
这种不需要马拉,也不许牛拖,靠着双脚踩踏的自行车一出现,立即就开始风靡整个京津地区。
最先关注自行车的是京津地区的送货商行。
京津地区人口、工厂、作坊、商行多,商贸非常发达,各种各样需要运送的货物非常多。
大量的货物运输用的最多的自然是四轮马车,但小件、小量的货物运输往往却是需要依靠人力,或者是推车来运输。
京津地区的人力非常贵,推车运送的速度很慢。
自行车一出现,这些运输商行立即如获至宝一般。
它速度快,一次性可以运一两百斤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在大街小巷都能够走得动,不需要担心路太小、巷子太窄进不去的问题,也不需要担心停放的问题。
用它来送一些小件、小量的货物实在是太方便。
一个个送货行立即就找到了奔驰自行车这边,一口气都是上百辆的去订货,只是奈何现在产量有限,还要用来推广自行车,故而根本就没有办法一次性卖太多给这些商行。
除了送货的商行、车行之外,京津地区需要天天上班的人,自然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自行车。
众多工厂、商行、作坊里面的管理人员,个个收入都不错,基本上都能够在京城这边买得起房子,住着自己的房子是舒服,但就是上班很麻烦,因为多少都会离的有些距离。
他们又不像大户人家可以养得起马,坐得起四轮马车,现在自行车一出现,顿时就大受这些人群的欢迎。
有了自行车,这出面就方便了,上下班也好,还是有事出去各个地方办事也都方便多了。
这些人几乎是差点将自行车体验店给挤爆了,然而这一次投放的数量有限,大部分的人都买不到自行车,只能够看着其他人骑着车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羡慕的不行。
自行车这东西,最喜欢的人群当然是年轻人。
年轻人都好动,又喜欢到处乱走,光靠走路的话,总是显得非常累,可是如果有一辆自行车,邀上三五好友,整个京城都可以到处游玩了。
又或者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来一场自行车比赛,你追我赶,享受着速度与激情,这才是年轻人最喜欢的事情。
自行车火了!
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彻底的火了。
整个京津地区的人一下子就不关心国家大事了,连太子殿下大婚的事情都变的不香了,大家讨论最多的变成了自行车。
这自行车有多难学,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学得会,学不会的都是笨蛋什么的。
还有谁谁买了一辆自行车,现在都成了焦点,每天都有人找他借车什么的。
此外,还有谁谁骑着自行车,很快就追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每个周末骑着车带着自己的心爱姑娘去逛街云云的。
另外还有一些爱吹牛的老少爷们总是会说自己二舅子三姨夫的二姑爷家的儿子的同学的弟弟在自行车厂上班,能够买到自行车什么的。
总之,围绕着自行车,京城的老少爷们也是一下子就来精神了,不知道多少人都眼巴巴的攥着银子,想要买一辆自行车而买不到。
奔驰自行车体验店这里,每天都人满为患。
因为这里可以提供免费的体验活动,有几十辆自行车在这里供大家体验骑行,故而即便是买不到自行车,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来这里学习骑自行车。
当然了,更多的人还是来咨询购买自行车的。
三千辆自行车投放到京津这个巨大的市场之中,那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够,以至于买不到自行车的人天天嚷嚷着要买走体验店用来做体验的自行车。
此时此刻的京城,太子殿下大婚的事情已经不再新鲜,而拥有一辆奔驰自行车则是成为了最时尚的潮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