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划分等级,也是为了进行区分,让他们有动力和压力去学习我汉家文化,不断融入到大明主体之中。”
“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这个制度下去,我相信再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之后,我大明内的这些部族或许在血统上并不是汉人,但是他们在文化上、思想上都已经和我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如此一来,以后将再无边疆之分,也绝对不会出现土司叛乱的事情,因为所有人最终都慢慢的变成了汉人。”
刘晋想了想也是将自己制定这个制度的目的说了出来。
“说的好,夷狄入我大明,则大明之,大明入夷狄则夷狄之!”
张懋一听,顿时就拍案叫绝。
说到底自古以来,如何区分一个人是不是华夏人,并不是看血统,而是看这个人思想观念以及所受到的文化和教育。
这一点,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嗯,有道理!”
其他人听完也是纷纷点头,仔细的想一想,这个制度的作用还真是如此,主要是给大明境内的非汉人一些压力和动力,让他们学习汉字、学习汉家文化,最终融入进来。
而这也是刘晋前面的时候提到过的,大明想要长久的统治如此广袤的版图,稳定疆域内所有的部族等等,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将他们变成一家人。
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点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思想和观念,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实现长久性的统一。
“臣以为这上面其实还可以再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天子大赦天下的话,应该只限于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
“还有这个嫁娶方面,应该添加入赘这种现象,如果入赘到高等级的话,可以提高一级,生的孩子也可以按照高级的公民来。”
“征兵方面,应该规定朝廷只征一等公民为兵,二等公民及以下都不能当兵,不需要服兵役。”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提出了几个自己的补充点。
“臣也有几条要补充的,这高等级的公民在与低等级的公民出现矛盾的时候,官府首先应该要维持高等级公民。”
“低等级公民如果犯罪应该要加重处罚,特别是第四等的,连汉姓和汉名都不愿意改的,就更应该加重处罚,以达到施压的目的。”
“另外还应该要加入宗教信仰的内容在里面,所有三等公民、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只允许信佛教、道教或者是不信教,不允许信奉外来的任何宗教。”
刘健想了想也是提出了几个补充点,既然是为了促进融合,促使大明境内的部族融入到主体之中,那就要进行更多、更详细的补充。
其他人也是纷纷陷入思索,也是开始不断的做补充。
“关于奴隶,臣以为有些不妥,这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想要让奴隶主主动给予自由的话还是太难了,所以臣以为奴隶如果能够辛辛苦苦工作超过三十年,或者是年龄超过五十岁,就应该由当地官府给予解除奴籍,给予第四等公民的身份。”
“臣也以为应当如此,五十已经知天命了,应该给予奴隶自由,同时给予公民身份,也算是辛劳付出的一种回报。”
“奴隶的后代问题,臣以为如果三代人都是奴隶的话,且没有任何不良表现,到了第四代应该给予自由,给予四等公民的身份。”
“四代会不会太多了?三代就差不多了吧?”
“能够给予他们自由就算不错了,按理来说,这奴隶就不应该有后代。”
大明镇海王 第952章,反响(加餐)
京城,天刚刚蒙蒙亮,只有东边的天空有一丝光亮,寒风还在呼啸,昨夜下的大雪在街道上铺上厚厚的一层。
“卖报~卖报~”
然而京城的报童们却是早已经起来,一个个身上背着报袋,满脸通红的行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声音洪亮。
伴随着报童的叫喊声,这京城的早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原本行人稀松的大街小巷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一般,从一个个角落里面涌出大量的人前来买报。
“卖报~卖报!”
“大明第一次人口普查,初步普查出来的人口总数超过一万万!”
“大明公民身份牌样品一出,每一个大明人都有。”
“大明公民实行四等级制度,汉人为一等公民。”
报童在不断的吆喝,而每一个听到报童吆喝的人则是立即急促的跑了过来,赶紧掏出铜板,买下一份报纸,立即急不可耐的看了起来。
这段时间以来围绕着大明人口普查的事情,大明早报这边也是出了很多期相关的报道,然而今天的报道很显然才是重磅级的。
听雨阁,众多的茶客那是早早的就已经来到了听雨阁,点上一壶茶,再来上热腾腾的羊肉汤,肉包子,豆浆和油条,最后再来点羊杂碎,这才是京城人最地道的早餐。
当然了,吃这些东西去哪里都可以,这听雨阁的味道不一定最好,价格却是不便宜,真正吸引大家来听雨阁的,还是听雨阁这里的读报先生。
听雨阁的读报先生杨先生因为每次都能够解读出新闻之中所蕴含的深意,能够进行一番详细的解说,故而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雨阁听他读报纸。
甚至于有人将这个杨先生比作是当时之诸葛和子牙,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懂亿点。
“报纸来了,报纸来了~”
因为听雨阁这里的茶客众多,能来这里消费的人又都是不差钱的主,故而几乎都是必须人手一份报纸。
所以这听雨阁也是有专门的小二直接去大明早报哪里买报纸,然后再卖给店里面的茶客,也算是一种服务。
很快,随着报纸一来,整个茶楼都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只有众人翻报纸的声音,而读报纸的杨先生同样非常快速的看完当日的大明早报,然后喝一口茶,醒木一拍就开始读报了。
“弘治十五年人口普查已经差不多要进入到尾声,各省也是陆陆续续的将统计上来的人口数量汇报上来。”
“我大明现如今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一万万,也就是超过一亿人口,而这个数字仅仅只是目前上报上来的,还有很多省份没有上报数据。”
“从现在的数据来推断,我大明的人口总数可能在一万五千万人口左右,也就是一亿五千万人左右。”
“这比起原有黄册登记的数量多出了两倍还要多。”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陛下免除了人丁税和税赋,普通老百姓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隐瞒人口,同时上报人口也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的利益,比如朝廷征兵就跟人口有关。”
“没有上报上去的人口肯定是无法参与征兵,同时没有身份牌的情况下,寸步难行,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次的人口普查,可以相对准确的查清楚我大明的人口数量。”
杨先生最先解读的依然是头条新闻。
今日的头条新闻报道是大明人口总数的问题,在以往的时候隐瞒人口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于隐瞒的人口比起黄册登记的人口要多很多。
而这一次的人口普查,几乎都是查了出来,大明早报上面也是非常大胆的预计,大明的人口总数应该在一亿五千万人左右。
“一亿五千万人!”
“天啊,我大明竟然有如此多的人口。”
听完了杨先生的解说,茶楼里面众多的茶客也是忍不住纷纷的惊叹起来。
大明人多,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只是这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大家都不清楚,大明朝廷官府黄册里面的记载是大概有五千万人。
但每一个人都清楚,这五千万的数目肯定是小了很多的,隐瞒人口也是常事了,不仅仅普通老百姓隐瞒人口,地主、士绅、王公贵族等等隐瞒的人口更多。
这一次的人口普查,几乎都查了出来,没有人丁税和税赋的压力,再加上诸多好处的诱导,这隐瞒的人口事情就少了很多,一下子就爆出了一亿五千万的庞大数字。
“啧啧,大家看看这陕西、山西、河南三省隐瞒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黄册上记载这三省的人口数量分别为250万、320万、280万,可是呢,这几年这三省移民出去了几百万人口之后,三省剩下的人口依然还有530万、680万、840万,实在是太能够隐瞒人口,特别是河南的人口,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我就说嘛,这河南都是平原,这人口怎么可能会比陕西、山西的人口还要少,果然隐瞒的最多。”
“哈哈,人口最多的省果然是南直隶,这人口总数都超过两千万了,北直隶的人口数量也是非常大,单单是京津地区,现在的人门口总数都超过千万了,也就说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都生活在我们京津地区。”
众多的茶客和身边的人互相讨论着,谁都没想到大明的人口竟然上亿,这一个个省份的人口纷纷爆了出来。
“啪~”
还没有等众人尽兴的讨论完,杨先生的醒木又是一拍,顿时茶楼里面的茶客们又纷纷停止讨论,齐刷刷的看向杨先生,等待他的下文。
“今天真正最重要的消息并不是我大明的人口总数过亿,真正重磅的消息是第二条,也就是朝廷这边出台公民等级制度。”
“此制度将我大明的公民分成四等,从一等公民到四等公民,如果算上奴隶的话,其实应该是五等。”
“当然奴隶并不能算上公民,故而只有四等,这一等公民,自然是我们汉人,所有汉人都是一等公民。”
杨先生说到这里,微微停顿。
“好~”
“我们汉人自然当是一等公民!”
立即有人就拍案交好,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直点头,觉得这个政策好,区分夷狄,分清主次,在法律上规定了尊卑贵贱。
“诸位,大家看报纸的时候不要仅仅只是看表面,朝廷之所以出台这样的制度,自然是有其深意。”
“表面上这是划分了等级,规定了各个等级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但本质上这应该朝廷为了巩固统治,促使这些夷狄、部族等等向我们汉人学习的政策。”
“因为上面详细的写清楚了,改汉姓、取汉名就可以提升一级,会讲大明官话,会写汉字又可以提升一级。”
“时代贤良,忠于大明、忠于大明天子,纵然不是汉人,也可以由二等变成一等公民,变成和我们汉人一样。”
杨先生喝口茶,轻轻的开口,今天的新闻也就这条新闻最有解读价值了,所以他也是围绕着这一条来解读。
“公民等级制度对于我们汉人来说自然是最有利的,但是对于部族和夷狄来说,肯定是最不利的,而且极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于生出诸多的事端出来。”
“但我以为这应该是我大明真正长治久安的治国之策。”
“历史上汉唐之时,我中原王朝也统治过西域,然而一旦中央王朝衰弱之时,这些地方又迅速的脱离了我们中央王朝的统治。”
“再结合西南土司叛乱的事情,我们不难知道,只有我们汉人多的地方,这些地方才能够始终和中原王朝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而汉人少的地方,纵然是一时能够统治,也无法长久性的统治。”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坚持移民的原因,同时也是这一次制定公民等级制度的原因。”
“夷狄入我大明则大明之,大明入夷狄则夷狄之,这一句话就能够充分的解释这一切。”
“归根结底就是要让他们学习我们汉家文化,最终融入我们汉家文化,不分彼此,如此一来我大明才能够永久性的统治如此广袤的疆域和版图,统治那些新纳入我大明的疆域。”
杨先生在不断的解说,茶楼的茶客们仔细的看着报纸,一边听,一边看,接着也是跟着纷纷点头。
很多人看报纸、听解说都非常的入迷以至于自己的茶都冷了,早餐都凉了都不知道。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大家以后可要注意了,这嫁女儿前一定要弄清楚对方的公民等级了,如果要是嫁了一个二等公民,那以后就是二等公民了。”
“要知道我们大明的藩属国,像朝鲜、倭国人,他们来我们大明,基本上都是三等和二等公民来对待的。”
“还有很多人都是开工厂,这招募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还是有很多差别的,另外如果有人在南洋有种植园,南洋这边的土著基本上都是三等和四等公民,在诸多方面都是有限制的,一定要仔细的弄清楚来。”
大明镇海王 第953章,各地叛乱
京城乾清宫尚书房之中,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张懋、刘晋等人被弘治皇帝再次紧急召进宫来。
“你们看看,自从公民等级制度昭告天下之后,我大明各地都出现了动乱。”
“西南土司死灰复燃,不仅仅杀害朝廷派遣过去的流官,要求恢复以前的土司制度;西域有突厥、畏兀尔、回回部族举兵造反,说我们朝廷没有对他们一视同仁,要求朝廷认命他们的部族首领为地方官员,管辖一方。”
“另外乌斯藏这边,乌斯藏的喇叭以及土司再次反叛我大明,杀害朝廷命官,重新恢复农奴制度,甚至于还兵犯甘肃。”
弘治皇帝将手中的一叠紧急奏疏狠狠的丢到了地上,整个人显得非常愤怒。
“哼哼~”
“果然都是狼子野心,仅仅只是这样的一个政策都已经受不了了,说起兵造反就起兵造反,又是向朝廷要权,又是杀害朝廷命官,简直无法无天,心中哪有我大明,哪有我这个天子。”
弘治皇帝恼怒的自然不是公民等级制度,他所恼怒的是这些原本乖乖听话,臣服于大明的四方部族,原本还觉得他们已经服从大明的统治了,不会再心生叛乱。
谁知道这一切都和刘晋所说的没有任何差别,他们之所以现在愿意臣服于大明,那是因为大明强大的武力,并不是真心实意的跟随大明。
这些地方和大明传统的两京十三省是不一样,这里的人和大明汉人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服从于大明,但本质来说和大明还并不是一家人。
也就是说彼此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融为一体,故而今日可以叛出大明,明日自然也是可以,同样也是更加证明了刘晋所制定这个制度的必要性。
因为只有真正融入到一起,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思想才能算是一家人,否则纵然是一时臣服于大明,时间一久,大明一旦衰弱的话,终究还是又会分道扬镳。
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公民等级制度的出台,这西南的土司、西域的部族首领和贵族,还有这乌斯藏的喇叭、土司等等都受不了,纷纷杀害朝廷流官,起兵造反。
“陛下,臣以为朝廷应当火速严厉处置此事。”
“这仅仅只是朝廷的一项政策而已,这些地方部族就已经起兵造反了,他们根本就没有真心实意的效忠于我大明,他们依然还是在以自己的部族利益考虑,没有从全大明的利益去考虑,形式上依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名义上是臣服于我大明,是我大明的一部分,实则依然还是国中之国,各自为政,不服朝廷政令。”
刘健想了想立即站出来说道。
毫无疑问这是必须要严厉打击的,消灭这些部族的势力,特别是这些部族头领、贵族们的统治,这是朝廷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
只有将这些部族的头领、贵族们给消灭掉了,或者是消灭掉了他们统治的根基,大明才能够真正在这些地方实行委派流官统治,从而达到真正将这些地方牢牢融入大明版图的目的。
“臣以为刘公所言甚是!”
李东阳、谢迁等人也是纷纷站立出来表态。
别看一个个都是文官,要是以前的话,恐怕一个个都最反对开战的,但是时代变了,大明有着强盛的武力,正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自然是容不得这些部族首领、贵族们在哪里闹腾了。
“陛下,西南土司不足为虑,这几年改土归流,西南土司势力大大削弱,现在愿意跟着他们反抗朝廷统治的也只不过是少数人,仅仅只是他们最后的一点力量,朝廷只需下令地方驻军即可轻松剿灭。”
“西域各部族也无须担心太多,西域有澳国公杨云坐镇,又有我朝廷十万大军,足以轻松的剿灭。”
“真正需要慎重是乌斯藏,乌斯藏地广人稀,又属高原地带,这里的汉人非常的稀少,虽然朝廷已经废除了乌斯藏的农奴制度,但是朝廷在这里的统治根基依然薄弱,主要还是依靠这些喇叭和土司。”
“这也是乌斯藏土司和喇叭敢起兵造反,进攻青海、甘肃的原因,因为在这里,我们朝廷除了少量的流官之外,就没有什么力量了。”
“所以臣以为在乌斯藏这里,镇压叛乱并不难,乌斯藏地广人稀,物资极度匮乏,力量有限,我朝廷在青海、甘肃的驻军足以轻松镇压。”
“但想要彻底的解决乌斯藏的问题,还是应该将农奴制度彻底根废除掉,打击乌斯藏土司、喇叭的统治基础,同时派遣大军进驻乌斯藏。”
刘晋想了想也是站出来说道。
问题最严重其实是乌斯藏,至于西南土司、西域部族现在根本不足为虑,西南土司经过这几年的改土归流,实力已经弱到了极点,仅仅只是西南土司在做最后的挣扎罢了。
至于西域的部族,去年冬天自己在西域的时候就已经大杀四方,又有杨云在坐镇,更是有十万大军,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这些部族的首领、贵族顶多就是觉得心里不平衡,我都已经臣服大明了,你们还想要怎样?
仅仅只是在为自己的体面做最后的挣扎罢了,一个个都不会轻易舍弃自己在自己部族里面的地位和身份。
真正的难题还是乌斯藏这里。
乌斯藏这个地方海拔太高了,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朝廷在这里连移民都没有,因为这里的土地并不肥沃,种不了什么庄家,只能够种青稞,而青稞的产量又非常低。
其次这里的牧场也远不如北方的草原、西域的草原等等,放牧也只能够放牧牦牛,生长缓慢,味道又不好。
可以说西藏这个地方,自然条件实在是太差了,纵然是朝廷这边制定移民政策,估计也是没有什么移民愿意过去。
这移民辽东、西域、河中不香吗?要土地有土地,要美女有美女的,自然条件好,生活富足。
实在是不行移民到南洋去,那也是可以的,一年三熟的水稻、吃不完的水果,种甘蔗就能够发财,这日子不好吗?
再不济移民去海外殖民地、去澳洲、去黄金洲,那也是不错的,海外的殖民地都出台了很多政策吸引大明百姓去移民。
澳洲的袋鼠肉据说还能够滋阴补阳,吃都吃不完,肥沃的牧场随便你放牧;黄金洲的黄金挖都挖不完,至于黄金洲的土地、牧场那更是随你开垦,有本事你开垦出一万亩都是你的。
所以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移民去乌斯藏,这里的汉人实在是太少了,朝廷想要动摇乌斯藏喇叭和土司的统治地位实在是太难了。
“陛下,刘晋所言有理,臣也以为应该到派遣大军直接进驻乌斯藏,同时对乌斯藏的农奴制度进行彻底的废除。”
“同时朝廷还应该严厉的要求乌斯藏的喇叭和土司学习汉字、改汉姓、取汉名,只要长期的坚持下去,方可将乌斯藏永久性的纳入我大明的统治。”
张懋也是站出来说道。
“嗯~”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微微点头,想了想又问道:“张懋,我们大明现在有多少军队?”
“回陛下,我大明现有陆军七十万,海军十万,总兵力八十万,其中西域驻军十万,河中地区驻军十万,青海甘肃驻军五万、北方草原、辽东地区驻军五万,京师驻军五万,西南驻军十万、南洋驻军十万、黄金洲驻军五万、澳洲驻军一万、其它各省驻军总计九万。”
“海军渤海舰队三万、东海舰队三万、南洋舰队四万!”
张懋一听,也是立即如数家珍一般的念了出来,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竟然仅仅只有八十万军队。
然而就是这八十万军队,大明就已经横扫四方了,因为这八十军队和以前的两百多万军户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八十万军队全部都是义务兵,都是完全脱离生产纯职业兵,而且也全部都是采用后世军事化管理和训练出来的军队。
数量虽然比起以前的军户少了很多、很多,但是战斗力足以完爆以前的军户,要知道横扫西域也不过才调遣了二十万大军而已,而自身的伤亡又微乎其微,五万铁骑就足以打的哈萨克汗国俯首称臣。
这就是现在的明军,兵并不多,但却是非常精良,战斗力强悍,横扫四方。
“从明年开始,再扩军三十万,调遣十万大军进驻乌斯藏,彻底废除乌斯藏的农奴制度,同时在乌斯藏强力推行全面大明化的政策。”
“传令西南驻军和西域驻军,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镇压叛乱,所以参与叛乱之人,必须给予最严厉的惩处,特别是那些土司以及部族的首领和贵族。”
弘治皇帝听完,沉吟一番,想了想也是非常霸气的说道。
八十万大军可能不够用了,特别是这陆军仅仅只有七十万,而大明的版图实在是太辽阔了,必须要扩军了。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而且弘治皇帝现在也是明白了,必须要趁着大明现在足够的强盛,将这些事情给彻底的解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