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刘公,如果是几年前,整个北直隶的田地都种棉花而不种粮食的话,刘公觉得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
刘晋想了想问道。
“毫无疑问肯定会出现大饥荒,粮价飞涨,饿殍满地,老百姓易子而食。”
刘健想都不用想就立即回道。
“那刘公再看看现在的北直隶呢?”
刘晋微微点头,又问道。
“现在?”
刘健一听,顿时就仿佛明白了什么,眼睛都微微睁大。
“现在我们北直隶的粮价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无论是来自辽东的白面,还是来自南洋的大米,又或者是山西的小米,更或者是山东的玉米,河南的番薯、土豆,粮食的价格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一斤粮食的价格还不到五文钱,以现在京津地区老百姓的收入来说,夫妻俩一个月七两的银子收入来算,一个月赚的银子足够吃上几年了。”
刘晋笑了笑替刘健说完。
听到刘晋这样一算,大家顿时就直点头,这北直隶即便是没有一块麦田,这粮食的价格不仅仅没有像当年大饥荒时一样飞涨,反而在不断的下降,老百姓随随便便工作都能够吃不完。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想象,其实臣以为主要还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这几年我大明的粮食产量年年攀升,粮食越来越多,所以粮价就越来越低,单单辽东地区,今年产出来的粮食就足够我们整个大明吃上两年。”
“再加上朝廷对黄金洲引种回来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玉米、番薯、土豆的补充,我大明的粮食前所未有的充沛,吃都吃不完,粮价自然是越来越低。”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大明交通越来越便利。”
“随着这两年朝廷在大明修建起南北、东西以及连贯各省的水泥马路,再加上我大明航运的飞速发展,我大明无论是陆地上的交通往来,还是水路、海路运输都变的越来越便捷。”
“另外四轮马车的推广和迅猛发展,陆地上的运输越来越便捷、快速,这都对我大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北直隶已经很难再找到一块麦田了,但是因为交通便捷,所以无论是辽东的麦子,还是江南的大米,又或者是南洋的香米,都可以大量、快速的运输到北直隶这边来,充分的保证了北直隶的粮食供应。”
“第三个就是海洋捕捞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这几年海洋捕捞业迅猛发展,捕捞上来的海产品数以千万斤计算,极大的丰富了我大明人的餐桌,也是让大明对传统粮食的需求变的更小。”
“同时因为我大明获得了北方草原,再加上粮食越来越多,老百姓养的鸡鸭鹅、牛羊等等多了起来,这也会让老百姓减少对粮食的需求。”
“第四个就是我大明这几年都在坚持持续的对外移民和扩张,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关外和海外,不仅仅开垦了更多的田地,种植了更多的粮食,也是减少了我大明本土对粮食的需求。”
“这四点因素就是臣总结出来的因素,尽管北直隶现在很难找到一块麦田,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大明的粮食安全。”
刘晋说完也是缓缓的停下来,口都有点干了。
“嗯~”
众人仔细的听着,也是直点头。
现在的大明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大明了,粮食产量大增就算了,对粮食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减少,这交通便利,运输工具的革新,也是加快了各个地方之间的往来和物资运输。
“说的有道理啊~”
“朕还记得当年北直隶发生灾荒,从南方调粮到北直隶至少也是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依托贯通南北的水泥马路,再用四轮马车,几天的时间就足够了,又还可以用海运直接运过来。”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水泥马路和四轮马车的好处正在不断的显现出来,这也是他为什么热衷于修桥铺路的原因了。
“是的,陛下~”
“这吃肉的人需要的粮食也比单纯吃粮食的人要少很多,因为肚子里面有油水就不需要吃太多的米饭和白面。”
刘晋也是笑着点头说道。
“陛下,这北直隶的田地种棉花而不种粮食,其实对我们大明并没有什么影响,这其实反而还是好事,这说明我大明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
“据臣所知,这北直隶的田地,不仅仅是种棉花,还有很多的田地是用来种蔬菜和水果,另外还有很多田地用来养殖牛羊猪、鸡鸭鹅等等。”
“这些啊,都说明我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吃的越来越好,大家已经不再是和以前一样,有白米饭、白面填饱肚子就可以了,而是已经慢慢的追求更好的生活了。”
“这吃饭要有肉,要有菜,这穿已经不仅仅是穿暖了,而且还要穿的更好看,更得体,这住也不仅仅是遮风挡雨了,而是慢慢的要变的更漂亮,更舒服。”
“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大明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也越来越强大。”
刘晋想了想也是继续说道。
“是嘛?”
听到刘晋的话,弘治皇帝高兴的笑了起来。
嗯,这是他最喜欢听到的话了,对于他来说,最大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让大明繁荣昌盛,让这老朱家的江山蒸蒸日上。
“陛下,不信的话我们随便去周围的村子里面看一看。”
刘晋想了想也是对弘治皇帝提议道。
“好啊,反正也都出来了,正好去看看,看看我大明的老百姓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高兴答应下来。
周围的众人也是纷纷点头,也都想要去看看现在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情况,有些东西,还是亲自去看看才能够有最直观的感受。
这也是现在弘治皇帝为什么经常要微服私访的原因了,站在庙堂之高你只能够看到大明最上层的情况,是很难看到底层老百姓的生活。
唯有走进了最底层,才能够看到大明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知道老百姓过的如何,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一行人也是很快再次坐上了四轮马车,非常随意的选择了一条路,朝着一个村子这边走去。
南庄村,一个有着一百多户人的大村子。
弘治皇帝一行人的四轮马车也是朝着南庄村缓缓的驶来。
“哎呦,这南庄村竟然还修了水泥马路,也不知道是官府修的,还是他们村里人自己出钱修的。”
四轮马车行驶在平整的水泥马路上面,弘治皇帝掀开车帘看了看眼前的水泥马路,笑了笑对身边的刘健、李东说道。
“陛下,这应该是他们村里人自己集资修建起来的,一般来说,如果是朝廷修建的水泥马路,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修多宽、修多厚、坡度的大小等等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前面的时候,我们所走的路,哪路是官府修建起来,但是这条通往这个村庄的道路,并不宽,也不厚,这应该是他们村里自己集资修建起来的水泥马路。”
李东阳看了看车轮下的水泥马路也是回道。
“那看来他们村子还是蛮有钱的嘛,这自古以来修桥铺路的花费可都是不小的。”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水泥马路在京津地区已经非常的常见了,几乎到处都是,一条条水泥马路也是通往四面八方。
还有一条条小的水泥马路连接上朝廷修建的水泥马路,形成一张网络覆盖住所有的地区,连接起京津地区周围的乡镇、村庄等等,交通极为便利。
“看这个村子的房屋,想必这个村子应该是还很不错的。”
刘健看了看前面的南庄村说道。
在他的视野之中,南庄村的房屋修建的整整齐齐,一排排房屋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修建起来的,竟然很难看到以前随处可见的砖瓦房,房屋之间竟然也是铺上了水泥。
房子的外墙粉的雪白,看起来就非常的漂亮,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
这和刘健记忆之中的农村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点都找不到记忆之中农村的样子,这还是大明的农村?





大明镇海王 第936章,世道好
在刘健的记忆中,农村就是贫穷的代名词,房屋是砖瓦房,新盖的还好,大部分时候都是破烂不堪,外面下大雨的时候,里面就下小雨。
农村泥泞而肮脏,一到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到你都不知道该任何去下脚;记忆中的农村,老百姓都是非常的穷苦,衣着破烂,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瘦骨嶙峋,毫无精气神。
这才是刘健记忆之中的农村,同样也是在场很多人记忆之中的农村。
刘晋看着眼前的南山村,思绪也是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刚刚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那个时候自己老家的下河屯,海边的一个小村子,穷苦不堪,一切都是黑白的,没有一丝的颜色。
然而眼前的农村,刘晋竟然看到了一些后世农村的样子。
规划整齐的房屋,统一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外墙刷的粉白,很是好看,还有这联通外界的水泥马路。
要知道纵然是在后世,也是到了21世纪国家实行了村村通的政策之后,这水泥马路才修到了一个个村庄里面。
然而现在是大明弘治年间,仅仅只是几年时间的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时代的发展,大明竟然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成就,连农村都已经如此的漂亮了,简直不可思议。
车队缓缓的朝着南庄村驶来,很快就抵达了南庄村。
此时,在南庄村的道路上面有很多老人再扫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见到有马车过来,也不害怕,反而一个个都好奇的围过来。
众人纷纷下了马车,仔细的打量了下眼前的村庄,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老朽何林见过诸位贵人~”
看到有人来到南庄村,正在扫雪的老人也是纷纷停下来,然后也是朝弘治皇帝等人走来,恭敬的说道。
弘治皇帝等人虽然穿着便服,但是这出行的马车,还有这携带的侍卫以及众人的气度等等,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在下姓朱,和几个朋友出来赏雪游玩,这刚好路过贵庄,天寒地冻,前来讨一杯热水喝。”
弘治皇帝笑了笑对老者说道。
“好说,好说,贵人能来,那是看得起我们南庄村。”
何林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点点头,接着也是一边带路一边说道:“贵人请跟我来,我家就这村头。”
“打捞老人家了~”
弘治皇帝也是拱手致谢道。
“不打扰,不打扰~”
“贵人能来,我们南庄村那是蓬荜生辉。”
何林笑了笑摇头说道。
很快,在何林的带领下,众人也是进入到了南庄村,何林的家就在村头,一到家里面,他也是立即喊道:“老婆子,有贵人来了,赶紧烧水泡茶过来。”
同时他也是将家里面的大门给全部打开,殷勤的搬来凳子、桌子,直接就在大厅里面摆开了桌椅。
弘治皇帝一行人进了何林的家中,也是忍不住仔细的打量起来。
房子的里面墙上粉白,地面铺上了瓷砖,墙壁的四周还有一盏盏玻璃灯,最中间则是家家户户都有供着祖宗的小祠堂,同时上面竟然也还供着弘治皇帝的长生牌位。
“老爷,你看。”
眼尖的李东阳最先发现了这一点,也是连忙对弘治皇帝说道,弘治皇帝一听,也是看了过去。
“贵人,先烤烤火,茶水正在烧~”
这边何林则是忙碌不停,又是端来了炭火盆,又是用果盘装了满满一果盘的东西过来,非常的热情。
刘晋仔细的看了看他端过来的果盘,里面的果子竟然还非常的丰富。
有来自西域吐鲁番的葡萄干,有来自陕西、山西的红枣干、核桃,还有来自江南地区的蜜饯,也有来自南洋的甘蔗,甘蔗已经削完皮,切成小段。
还有来自辽东地区的松子,南方的板栗,山西小米做成的糕点、山东的麻花,河南的甜饼;此外,花生、瓜子、豆子也是应有尽有。
“这生活可以啊,随随便便就端出了怎么多的果子,这生活水平比起后世的普通家庭来,也是丝毫不差啊。”
刘晋仔细的看了看,顿时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
“老人家,你们家生活很不错嘛。”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刘晋笑了笑说道,也是不客气的挑起几样果子吃了起来。
“哈哈,承蒙当今天子庇佑,我们老百姓这才过上了好日子。”
何林听到刘晋的话,也是笑呵呵的点点头说道。
“老先生,我看你们村的房子都建的很不错啊,看来你们村的人可都是发财了啊。”
刘晋微微点头,笑了笑又继续问道。
“发财谈不上,只能说这日子过的马马虎虎吧。”
“我们南庄村啊离京城近,所以这村里面的年轻人呢,都去京城里面打工了,留下来的都是像我这样的老头子,在家里面带着孩子。”
“以前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家里面给地主种地,但是一年到尾辛辛苦苦就不说了,连饭也是吃不饱。”
“贵人们可能不知道,在几年前的时候,我们南庄村连一栋像样的房子都找不到,全部都是破破烂烂的砖瓦房。”
“这几年,大家进了城打工,有些年轻人啊甚至都出了海,不仅仅赚到了银子,而且这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说到底啊,还是当今天子圣明,是真正的好皇帝,所以才有了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
何林人也是很健谈,笑着给大家介绍起南庄村的变化来。
“老人家,这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这地岂不是没人种了?那大家伙吃什么啊。”
弘治皇帝心情那是相当不错的,各种各样的马屁听多了,这听到普通老百姓的夸赞,那是跟吃了蜜一样高兴。
“是没人种地了,我们村的人都不给地主种地了。”
“种地划不来,累的半死不说,到头啊,连饭都吃不饱。”
“不过也不用担心吃喝的事情,粮食很便宜,现在几文钱都能够买到一斤上好的东北白面或者是江南的大米。”
“再配上家里面自己那点地里面种的番薯、玉米,一年吃喝花不了几个钱。”
“因为没人给以前的地主老爷种地了,这地主老爷家也是买了那个什么蒸汽耕地机全部种上了棉花。”
“还是现在这个世道好啊,要是以前的时候,这外面这些良田啊,大家都是抢着种,哪里会舍得用来种棉花啊,这地要是都种了棉花,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呢。”
“现在就不一样了,就像这果盘里面的果子,你看啊,这葡萄干是来自西域吐鲁番的,这红枣干是来自陕西、甘肃的。”
“这小米糕点,那是来自山西的,还有这甘蔗是从福建、琉球这边运过来的,还有这蜜饯是来自江南地区的。”
“家里面吃的面是来自辽东,大米是来自南洋,可以说这五湖四海的好东西啊都汇聚到我们京津地区这边来了,价格便宜又好吃。”
“即便是不种地,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事情,实在是不行,家里面也都还种了一些番薯和玉米,随随便便种点也都够吃了。”
何林也是笑呵呵的点点头,讲起话来,那也是滔滔不绝。
“贵人,请用茶~”
这时,何林的内人也泡好了茶端了上来。
“好,谢谢!”
众人纷纷致谢。
“现在啊,粮食很便宜,大家根本就不像以前那样却吃食,而且现在日子好过了,大家的追求也变了。”
“以前的时候,一天能够吃一顿饱饭就很奢侈了,可是现在呢,一日三餐,顿顿敞开来吃,可是偏偏又吃不下多少。”
“我家里面的这几个孙子、孙女,那更是嘴馋的很,这一顿没有点荤腥啊,他们就不肯吃饭啊,没办法,所以几乎是隔三差五就要去镇上给他们割点肉吃。”
“这以前猪肉啊很便宜,有时候七八文就能够买到一斤上好的肥膘子,可是现在呢,大家的生活好了,吃肉的人也多了,大家也都吃得起了。”
“这猪肉的价格也是连年上涨,现在一斤猪肉随随便便都要十几文一斤了,连鸡鸭鹅都跟着涨价了。”
“以前一文钱能够买两颗鸡蛋,现在两文钱才能够买一个鸡蛋,以前十三四文就能够买一只鸡,现在没有三十文根本就买不到了。”
“连海里面的鱼都涨价了,以前三四文一斤的海鱼,现在也都涨价到了七八文一斤,有些贵的,甚至于都要几十文一斤。”
“这世道啊,变的也太快了,以前有饭吃就行,现在还要吃肉,这肉能不涨价嘛。”
“不过涨价归涨价,我们这老百姓也还是多少能够吃得起的,以前的时候,即便是便宜,我们一年到尾也是吃不上几顿荤腥的。”
“说到底啊,还是当今天子圣明,爱民如子,时时刻刻的想着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又是从黄金洲引种高产的番薯、玉米回来,又是不断的对外开疆拓土,让我们有更多的土地来种植更多的粮食,这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
说到这里的时候,何林也是对着弘治皇帝的长生牌位祈祷一番。




大明镇海王 第937章,肉食、房子和读书
“老人家,你这供的是天子的长生牌?”
弘治皇帝看了看何林虔诚的样子,也是问道。
“是啊,当今天子圣明,这才有了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我们这小老百姓啊没有办法为天子做些什么,只能够供下长生牌,祈求天子龙体安康,长长久久。”
何林笑了笑点点头,丝毫没有想到眼前的人就会是当今的天子。
“嗯~”
弘治皇帝满脸笑容的点点头,旁边的李东阳、张懋、刘健等人则是一个个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
“老人家,这肉贵了,岂不是可以去养猪、养鸡鸭鹅等等之类的?”
刘晋想了想又对何林问道。
“可不是嘛~”
“现在肉涨价了,粮食的价格却是连年下跌,这京城啊对肉的需求非常大,村里面的张屠夫啊,现在在到处收猪呢,据说啊,他一天就要杀十多头猪,就这都还不够卖,因为吃肉的人太多了,而猪就那么多。”
“我们这里的张地主张老爷,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也是专门建了一个养猪场,养了几百头猪呢,然后以前种麦子的地用来种番薯和玉米,用这个番薯和玉米去养猪。”
“哎呦,今年一年啊都赚了好多银子呢,现在又在扩建自己的猪场,准备明年养更多的猪呢。”
何林一听,顿时就直点头说道。
“张老爷都直说了,这地啊种麦子是赚不到几个银子,这养猪才赚钱,明年是连棉花都不种了呢。”
“这养猪可是需要很多的粮食啊。”
刘健听完,想了想也是说道。
“养猪当然要粮食了,不过现在这粮食便宜啊,这南洋来的上好的大米,几文钱一斤,买的多,还有优惠。”
“张老爷他儿子自己有船往来南洋和天津,直接从南洋这边带大米回来和糠麸回来,一两银子都可以买好几石呢。”
“还有这番薯和玉米,那就更便宜了,随随便便用几块田种上一些,那是吃都吃不完,用来养猪啊再合适不过了。”
“算下来啊,这养猪啊其实不要多少钱,但是这猪肉价格一直在涨价,这一头两百斤的肥猪啊,现在都能够卖到二两银子了。”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何林也是点点头,然后伴着手指头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那这样说来,这养猪也能够赚大钱?”
张懋听他算完,顿时双眼放光的说道。
“肯定是能够赚大钱了,粮食便宜的很,肉又不断的涨价,这京城和天津啊,到处都是工厂、作坊、商行,听说单单是京城的人口有好几百万人呢。”
“大家手里面又有银子,吃点肉不算什么,你说说,这京城一天要吃掉多少头猪来?”
何林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听完何林的话,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刘晋对此就比较清楚了,因为和草原上乃蛮部的首领们有一起合作开办羊毛纺织厂,儿也是清楚京津地区对肉食的庞大需求。
北方草原省算是京津地区极为重要的一个肉食来源,每天都有上万的羊从草原运到天津、京城来,送到了京津老少爷们的餐桌上面。
同样的在天津港这里,每天都有数千的渔船携带着一船船海鱼回来,然后又迅速的送到京津地区人的餐桌上面。
“老张估计要养猪了吧。”
刘晋看了看张懋的养猪,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仔细的算一算,这养猪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买卖。
特别是在粮食价格低,肉价不断上涨的时候,养猪是极为划算的。
当然了,在没有饲料的年代,这猪的成长还是比较慢,只能够吃粗粮之类的,但养出来的猪味道肯定是相当不错的,比起后世的饲料猪肯定更好吃。
“老人家,这除了吃肉啊,大家还有没有什么新的追求啊?”
1...425426427428429...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