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当然了,弘治皇帝本身也就三十多岁,还非常年轻。
只是以前身体不行,给大家留下了暮气苍苍的印象,所以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龙体康复,此乃我大明之幸,江山社稷之福,臣以为,应当普天同庆,大肆庆贺。”
刘健作为群臣之首,也是第一个站出来。
嗯,今天不适合谈什么国家大事,应该多多的向弘治皇帝表示祝贺。
“臣等以为刘公所言甚是。”
李东阳、谢迁等人大臣也是纷纷站出来表示祝贺。
“嗯~”
弘治皇帝满脸笑容的点点头,接着对萧敬示意一下,对方立即心领神会拿出一封圣旨开始念了起来。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幸得祖宗庇佑,我大明万万黎民祈福,有功之士鞠躬尽瘁,尽心尽责,朕得以康复……”
“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忠心为主,尽心尽责,封忠侯,世袭罔替,赏黄金洲良田万亩,赐黄金千两,白银万两,以表其功!”
萧敬一边念也是一边忍不住激动的微微颤抖起来。
他是一个阉人,一个太监,尽管现在是身份也是非常的显贵了,可是说到底还是一个太监,自古以来这太监都不是什么好名声,纵然是有功劳,也很少有人能够封侯拜相的。
但是自己,也算是开创了大明朝的先例,成为了第一个被封侯的太监,还可以世袭罔替,尽管自己没有子嗣,但也可以从自己的家族里面过继一个孩子过来,这样以后也算是有后了。
想一想,其实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建议弘治皇帝去外面看看,竟然捞到这样一个功劳,心里面全是感激之情。
“户部侍郎刘晋,官升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封刘晋之母为一品诰命夫人,刘晋之妻徐氏、李氏为二品诰命夫人,赏黄金洲良田万亩,赐黄金千两,白银万两,以表其功。”
听到自己的名字,刘晋也是微微打起了精神,自己已经是国公了,自然是没有办法在封爵了,再上就是异姓王了,不过大明朝可没有活着的异姓王,所以也只能够封赏刘晋的母亲和夫人了,另外就是又赏赐了土地和金银之类的东西。
“大明医学院张志刚教授,乃当世之华佗,妙手回春,封神医侯,世袭罔替,赏黄金洲良田万亩,赐黄金千两,白银万两…..”
“大赦天下,永久免除人丁税和徭役,永不加赋,普天同庆,共贺大明千秋鼎盛!”
念到后面,萧敬的声音越来越洪亮,下面的群臣则是忍不住微微瞪大了眼睛。
大明镇海王 第919章,实打实的好处
这太监封爵,历史上也是有过的,但是在大明朝算是首开先河了。
不过这也并不是真正让大家吃惊,毕竟只是一个封爵而已,即便是太监,有点特殊,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萧敬这个人,其实人还是很不错的,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拥有好名声的太监,他对弘治皇帝忠心耿耿,执掌厂卫也是并没有因此嚣张跋扈,滥用职权什么的,总的来说,他和弘治皇帝一样,也是一个好人,大家都比较喜欢。
这一次,弘治皇帝的病也确实是在他的提议下去大明医学院附属医学这里检查出来的,也算是立了大功。
弘治皇帝感恩图报,赏赐一个爵位,这并没有什么,大家也能接受,并没有加大萧敬的权力之类的,也就是多了一个侯爷而已。
让大家吃惊的是弘治皇帝对刘晋的赏赐。
刘晋本身已经是封公了,肯定是没有办法再说封王吧,所以也是只能够升官加赏赐了。
让刘晋做吏部尚书这一点,大家是早就已经有心里准备了,这吏部尚书王鏊被弘治皇帝罢官之后,内阁这边也是已经多次推举了几轮人选,但都被弘治皇帝给驳回。
大家就已经猜到了,这个位置是留给刘晋的,他西征西域和中亚有功,按理就该有赏赐,现在更是又治好了弘治皇帝,官升吏部尚书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让大家吃惊的是,还给刘晋加了太子少保,这个就不一般了。
要知道一般来说加太子少保、太子少傅、太子太傅之类的,那都是要入内阁的意思,内阁首辅刘健是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和谢迁则是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现在给刘晋也是加了一个太子少保,这很显然是有让刘晋在未来入内阁的意思了,就差给刘晋给加个文渊阁大学士的头衔了。
刘晋现在才二十多岁就已经官至吏部尚书,还封了太子少保,这才几年的时间,这样的升官速度简直就是可怕,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的,至少在历朝历代来说都是非常、非常少。
由此可见刘晋是真的深的帝心,让弘治皇帝非常的喜欢,当然了,刘晋所立下的功劳也足以担当的起,只是他还太年轻了。
但真正让大家吃惊的地方是弘治皇帝这边下令永久性免除人丁税和徭役,同时宣布永不加赋。
人丁税和徭役,这几乎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历朝历代都有。
人丁税很多时候也算是朝廷税收的一个重要来源,至于徭役,这是朝廷办一些大事时经常需要用的。
像以前修筑长城,修筑城墙、河提、运河等等,都是用徭役的形式征召老百姓无偿给朝廷修建这些东西。
有时候皇帝想要修建宫殿、楼阁之类的,同样也是用徭役的形式来完成,动辄都是征召几万、十几万的人去做这些工程。
此外,修建皇帝的陵墓之类的,同样也是用徭役的形式来完成,也算是历朝历代都规定下来的一个项目了,每个皇帝从登基开始都要为自己修陵墓。有时候皇帝感觉自己快不行了,都会一下子征召数以万计的劳力去修建陵墓。
现在弘治皇帝一下子将人丁税和徭役给免了,而且还是永久性的免除,同时也宣布永不加赋,这就让群臣们大大吃惊了。
这很显然就不是为了单纯的庆祝弘治皇帝康复了,如果是为了庆祝的话,这免除一两年还是可以的,不可能说永久性的免除。
这背后很显然也是有弘治皇帝在为接下来的施政布局了。
懂的思考的官员一个个都开始苦思冥想起来,弘治皇帝为什么要免除人丁税和徭役,又永不加赋的,这永不加赋,指的是天赋,至于商税还是按照刘晋制定的那一套实行。
“虽然这两年朝廷通过税务改革,国库充盈,人丁税和徭役对于朝廷来说已经可有可无,但是这免除人丁税和徭役,背后肯定有什么深意。”
“难道是为了人丁的事情?”
有大臣很快就猜想起来。
“看来陛下接下来肯定是要来统计大明全国的人口了。”
刘晋也是仔细的沉思,很快就猜测弘治皇帝的打算了。
想要统计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这必然就需要免除人丁税和徭役,因为只要还有人丁税和徭役的存在,那就必然会有人去隐瞒人口,也就会导致统计的人口不准确。
而伴随着大明向殖民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朝廷也是非常需要准确的掌握大明的人口数量、分布、男女比例、等等相关的数据,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和移民。
“有银子了就是不一样啊,做事都大气多了。”
刘晋笑了笑心里面感叹道。
要是以前让弘治皇帝免除人丁税和徭役,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没有税务改革前的大明朝廷,穷的叮当响,国库都可以饿死老鼠,人丁税和徭役可是极为重要的,不可能免除的。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弘治十四年,大明朝廷的税收收入,单单是收上来的税银就超过九千万两白银,再算上收上来的粮食、布匹、茶叶、糖、绢、绸缎等等实物的话,这折算下来,大明朝廷去年的国库收入可是非常可观的。
不仅仅史无前例的给大明的官员、官吏们加薪水了,在建设国家方面,那也是大气多了,单单是今年开工修建的水泥马路就有十几条,贯通南北、东西,初步形成一个公路网络,至于水库、大坝、桥梁、河提等等,那更是一下子动工了不知道多少。
现在弘治皇帝又免除人丁税和徭役,又永不加赋,这也是有底气的,要是没钱的话,他恐怕也是没有办法如此大气了。
弘治皇帝的旨意很快也是发往了大明海内外各地。
“卖报~卖报~”
“天子完全康复,大赦天下,永久免除人丁税和徭役,永不加赋,普天同庆!”
伴随着报童的呐喊声,很快一张张报纸就被抢购一空,接着很快,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当中,鞭炮声开始不绝于耳,烟花不断的升空,绽放,庆祝大明天子康复。
当然了,皇帝身体康复,大明江山社稷稳固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真正让老百姓们高兴的事情是永久免除人丁税和徭役,永不加赋,这才是实打实的好处。
以前的时候,大家多多少少都会隐瞒一些人口下来。
这家里面有七八个孩子的,顶了天也就是上报两三个,不可能将所有的人丁都上报的,因为上报的越多,需要缴纳的人丁税就越多,需要承担的徭役就更多。
现在免除了人丁税和徭役,这对于老百姓来说,那就很不错了。
家里面的孩子再也不用隐瞒了,可以全部上报上去,这征兵的时候都可以去体检了,这当兵现在可是一份美差。
当兵的时候本身就有一笔不错的收入,其次家里面还可以跟着享受免费税赋和徭役,更重要的是在军队之中可以学到知识,能够识文断字。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当几年兵之后,退役了朝廷还有安排,有的回家乡当上了捕快、差役,在家乡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还有的则是进了大商行,收入不菲,又可以走四方,要是作战立功了,那就更不得了。
立功之后,不仅仅家乡的父母官会送牌匾到家里面去,光宗耀祖不说,朝廷奖励的金钱、土地、牛羊马匹、奴隶那也是实打实的好处。
京城这边就有不少参军的,原先仅仅只是普普通通的子弟,现在一个个都不得了了,家里面也是跟着享受到了荣耀。
现在好了,免除了人丁税和徭役,大家就可以拼命的造娃了,生出来就上报朝廷,登记造册,将来长大征兵的时候就可以去参军了。
京津地区,鞭炮齐鸣,庆祝起来。
同时伴随着消息在大明海内外传播起来,大明各地的老百姓也是纷纷庆贺起来,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甚至于连大明的藩属国也是跟着庆贺起来。
朝鲜国国君燕山君更是派遣了一个庞大的使团队伍,携带着美女、珠宝、人参等等贺礼前来京城这边祝贺。
不甘落后于人的倭国也是如此,直接用船装了一大船的贺礼前来大明,祝贺大明天子龙体安康。
至于最近才臣服大明的哈萨克汗国可汗穆伦德克汗,得知消息之后,那也是派人前来大明京城这边,送上宝马和美女表示祝贺。
此外,南洋的暹罗、缅甸、真腊、苏禄等等,自然也是如此屁颠、屁颠的带上贺礼前来大明表示祝贺,嗯,同时也是过来修复与大明的关系,去年大明在南洋的雷霆行动,可是让南洋诸国鼻青脸肿。
另外大明内部,北方的草原人向弘治皇帝献上了雄鹰,祝福弘治皇帝像雄鹰一样能够永远翱翔于蓝天之上。
今年才被大明征服的乌斯藏地区,乌斯藏的僧人们举办了盛大的法会,数不清的僧人在一起为大明天子祈福…..
大明镇海王 第920章,大明的秋收之辽东篇1(加餐)
辽东铁岭南山村。
伴随着秋天的到来,整个辽东地区也是进入了繁忙的秋收季节。
南山村也是如此,整个南山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都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面忙的直不起腰来。
得益于年初的时候村里面的李大毛买了一台蒸汽耕地机,村里面家家户户的土地经过了耕地机的翻耕,今年那是全部都种上了麦子。
这家家户户都有几百亩地,有的勤快的甚至于还开垦了更多的土地出来,像村里面的李大毛,因为自己有蒸汽耕地机,那是又开垦了一千多亩的土地,这加起来,李大毛一家就有将近两千亩田地,都可以和关内的地主一拼了。
没办法,辽东这边地广人稀,纵然是有大量的移民过来,依然还有大量的土地是无人耕种的,家家户户的地都很多,多到根本没有精力去耕种,所以这土地啊,只要你有本事,你就可以去开垦,去耕种,开垦出来就是你的。
家家户户种的地都很多,这种的时候很开心,但是这一年下来,人人都累的半死,几百亩的田地,一家子根本就忙不过来。
所以很多时候也只能够采用粗放式的耕种方式了,没有办法像关内一样来精耕细作了。
好在这辽东的土地啊,都是肥沃的黑土地,辽东这边冬天的时候又大雪纷飞,天气很冷,病虫害就比较少,所以这到了秋天的时候,收成也是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是,现在家家户户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同时,一个个又都愁眉苦脸了,几百亩地,这要收到什么时候啊。
如果不能及时的收割完毕,这麦子就要烂在田里面,多好的麦子啊,那样就太可惜了。
丁大柱家的麦田里面,丁大柱累的半死,腰都酸死了,忍不住站起来腰来看了看,一家人已经收割了一大片麦田了,可是再看看自家的麦田,还有很多需要收割。
这麦子收割回来,还要储藏起来,可是家里面的仓库早已经堆满了麦子,他这是愁的眉头都松不开了。
“李大毛呢?”
很快,当他看向李大毛家麦田方向的时候,顿时就忍不住疑惑起来。
李大毛家的麦田和他们家麦田相邻,昨天的时候还看到了李大毛一家在收麦子呢,今天却是人影都没有看到。
“谁知道呢,他家田多,兴许是去收别的田了吧。”
丁大柱的媳妇说道,接着再看看自己家的麦田说道:“当家的,今年我们种的麦子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肯定是收不完的,要不去铁岭看看有没有朝鲜人,干脆出一些粮食雇他们来收麦子算了。”
“朝鲜人现在吃香的很,我早已经打听过了,今年那些朝鲜人要价比去年高出很多了,一个人干一天活竟然要一百斤麦子呢。”
丁大柱一听,顿时就直摇头说道:“在我们老家那边,哪有这样贵的人工,做一天事情竟然要一百斤麦子。”
“可不是嘛,这也太贵了。”
丁大柱媳妇也是直点头说道。
“你还嫌贵呢,雇佣他们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呢,没提前和他们打招呼的,他们都不过来呢,我们想雇人啊,都没地方了。”
丁大柱无奈的摇摇头说道。
辽东这边家家户户的地都很多,这麦子大丰收,都忙不过来,今年来大明这边务工的朝鲜人更多了,可是依然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
年初蒸汽耕地机的出现,再加上大量牛马的使用,也是让辽东这边今年耕种的土地是去年耕种的十倍以上。
纵然是有大量朝鲜人前来大明务工,可是依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朝鲜人这边也是将工价一涨再涨,但依然忙不过来。
“呜呜~呜呜~”
就在这时,南山村和外界的道路这里传来一阵汽笛声,一辆庞然大物正在朝着南山村慢慢的开来。
“李大毛开蒸汽耕地机干嘛?”
听到声音,丁大柱一下子就想到了李大毛家的蒸汽耕地机,连忙看了过去。
“那不是蒸汽耕地机,蒸汽耕地机好像没有那么大。”
丁大柱的媳妇看了看道路行走的庞然大物,有些疑惑的说道。
“我过去看看~”
丁大柱放下手中的工具,急匆匆的走了过去。
等靠近的时候,一看,还真是李大毛,此时他正开着一台崭新的机器朝南山村走来。
“大毛~”
“你这开的是什么机器啊?”
丁大柱好奇的看了看这个机器问道,这机器和蒸汽耕地机有些不一样,这蒸汽机在后面,前面有一个奇怪的滚筒一样的东西。
“哈哈,这是蒸汽收割机,京城机械厂出品,我也是提前和他们预定了一台,这不,今天刚刚到货,我就急匆匆的去提货了,正好赶上麦子的收割。”
李大毛笑着说道。
他现在可是已经迷上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年初的时候先是租蒸汽耕地机,尝到甜头之后,直接就买了下来,靠着蒸汽耕地机,李大毛今年单单是给人翻地就大赚特赚,更何况还多给自家开垦出了一千多亩田地。
种了将近两千亩田地,李大毛一开始就在为收割的事情考虑,和京城机械厂的销售人员交谈一番之后,得知了有蒸汽收割机的事情。
他就早早的就向京城机械厂这边订购了一台蒸汽机收割机,现在也是终于到货了。
“这机器可以收麦子?”
丁大柱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再次仔细的看了看眼前这台大家伙。
“哈哈,当然可以了,据说啊这蒸汽收割机还是太子殿下发明的,去年秋天的时候就已经在北直隶这边有人用上了,现在这个已经二代产品了,改进了很多,更可靠,更稳定,更有力,速度也更快。”
李大毛拍了拍自己的蒸汽收割机说道,接着也是驾驶着蒸汽收割机往自己的麦田这边开去。
和丁大柱一样,南山村的村民们得知消息之后,一个个也是赶紧前来李大毛家麦田这边看热闹,想要看看这机器到底是如何收麦子的。
“这收麦子都有机器啊?”
“可不是嘛,这耕地能够有机器,为什么收麦子就不行呢?”
“我可是听说了,现在还有一种机器可以用舂米呢,这麦子说不定以后都可以不用我们辛辛苦苦的去脱壳了,连磨粉的机器都有呢。”
“是嘛,那岂不是以后干活就轻松多了。”
“那可不,没看到蒸汽耕地机翻地有多快?”
南山村的村民们一边看着也是一边聚在一起讨论个不停,尽管很忙,但好奇心人人都,还是有很多村民前来观看,想要看看这蒸汽收割机到底是如何收麦子的。
蒸汽机收割机上面,李大毛和自己的媳妇正在忙碌不停,准备着收割前的准备工作。
“大毛,赶紧开动来看看,这机器到底行不行啊,别到时候将你家麦子给糟蹋了。”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就是啊,这收麦子要是可以用机器的话,先说好,我雇你帮我家收麦子,一亩地给你五十斤麦子。”
“一亩地五十斤麦子,亏你说得出口啊,这朝鲜人一天都要一百斤麦子了。”
“哈哈,价钱可以再商量、商量嘛~”
众人等着,很快李大毛这边也是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
“我要开始收麦子了~”
李大毛对着村里面喊了一声,也是慢慢的将机器开进了麦田。
伴随着机器的走动,处在收割机前面的滚轮不断的转动起来,麦子被卷入其中,有刀片不断的切割麦秆,将其传送过去。
在出口处这里,李大毛的媳妇拿着布袋子,随着机器的开动,出口这里就有麦子不断的流出来,很快就将一个大袋子给装的满满的,非常快速的将袋子给扎好,然后轻轻的一推,装满麦子的袋子就落到了麦田里面。
机器在不断的前进,只见麦田里面的麦子随着机器的走动在消失,机器的屁股后面则是留下排列整整齐齐的麦秆和一袋袋已经装好的麦子。
速度很快,效率非常高,看的南山村的村民们一个个也是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我的乖乖啊,这机器还真能够收麦子啊,这速度也太快了吧,就这样走一遍,麦子就收好了?”
有人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
“这,这,真的可以收麦子啊!”
丁大柱有些难以置信,进入到麦田之中,仔细的看了看麦秆,再看看装进袋子里面的麦子。
“这都省了摔麦子了,直接就已经从麦秆上脱粒下来了?”
他仔细的看了看手中的麦子,再看看麦秆,脱粒的比较干净,只有少量的麦子没有脱下来,这收麦子可是一个苦活,收回来的麦子还要晒一下,然后用力的摔麦子,将麦粒从麦秆下脱粒下来。
现在这个蒸汽机收割机竟然如此的神奇,不仅仅将麦子给收割好,竟然还直接就脱粒了,变成了一粒粒麦子装进了袋子里面,省下了太多、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大明镇海王 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辽东篇大丰收
“呜呜~”
南山村的麦田上,蒸汽收割机一边前进一边发出呜呜的汽笛声。
伴随着机器在田野之中行走,后面跟着大量的南山村村民,大家看着整整齐齐铺在地上的麦秆,再看看一袋袋已经装好的麦子,都非常的震撼。
机器不仅仅能够收割麦子,而且这收割的速度实在是快,还能够将麦子从麦穗上面弄下来,都免了以后摔麦子的过程。
随着机器在田野之中一遍又一遍的走来走去,一亩地的麦田很快就收割完毕,一袋袋麦子放在田野之中,只需要将这些麦子给扛回去就可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