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这些都对移民产生了威胁。
当然这都是小事,大明二十万大军驻守在西域和河中地区,足以轻松的镇压一切,真正难的还是西域和河中地区实在是太广袤了,偏偏这里汉民非常的少,辽东地区在以前好歹也有几十万汉民在哪里,有一定基础条件的。
“李公,切不可再从河南、陕西、山西这三省大规模的移民到外面去了。”
李东阳的话刚刚落下,内阁首辅刘健就忍不住说道。
“这是为何?”
李东阳有些奇怪的问道,坚持从中原地区迁移人口到海外去,这可是几年前就制定的国策,中原地区,地少人多,自然环境脆弱,一有灾祸就会出现饿殍满地、易子而食、烽烟四起的现象。
这几年通过移民,大量的迁移这三省的人到外地去,也是逐渐的缓解了中原地区的人地矛盾,效果非常的明显,作用也很大。
“陛下,诸公~”
“这是我刚刚才收到的来自河南的奏疏,河南省这里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在往外迁移了。”
刘健拿出一份刚刚才从河南这边快马加鞭传来的奏疏,很是着急的说道。
“河南省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外迁了?”
弘治皇帝、李东阳、谢迁等人一听,顿时就纷纷疑惑起来。
“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河南省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是迁移出去了百万人口吧。”
弘治皇帝想了想说道,这官府组织的移民,有迁移去辽东的,也有迁移去南洋的,算下来也就百万左右,陕西、山西两省的情况也差不多。
“陛下,我们朝廷官府组织的移民当中,迁移到辽东地区的人数为三十万,迁移到南洋各省的人数加起来七十万左右,总共从河南这边迁移出去了百万人口。”
“但是这仅仅只是我们朝廷组织的外出迁移规模,民间自发性的往外迁移的规模和人数却是这个数量的几倍!”
“根据河南布政使高斌所言,河南各地的百姓起初对于移民是极其不情愿的,故土难离,很多人都不愿意迁移到外地去。”
“但是自从辽东和南洋的移民逐渐传送消息回去,大家都知道在辽东和南洋生活富足之后,整个河南各地都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迁移到辽东和南洋的移民。”
“其中最严重的河南林县,原先的时候林县总共有大约两万户约十万人,但是自从知道移民辽东和南洋的好处之后,整个林县现在已经是十户九空,几乎都自发性的迁移到辽东和南洋去。”
“整个河南各地都出现大量的废弃村庄,有些村庄、乡镇,甚至于整个村、整个乡镇的自发性的往外迁移。”
“眼看着马上就要开春了,但是河南这边的地主、士绅们却是发现,他们的土地已经无人租种,因为太多、太多的人都在迁移到辽东和南洋去。”
“这次朝廷鼓励迁移到西域去,又形成了一波大规模的移民潮,大量的民众自发性的往西域这边迁移。”
刘健忧心忡忡的说道。
他是河南人,在河南老家也是有很多田地的,尽管现在田地这点收入,他已经根本就看不上眼了,但田地一旦荒芜,无人耕种的话,那也是非常可惜的,毕竟自古以来,大明人都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
别说是荒芜掉良田了,纵然是山旮旯里的田都要想办法开垦出来种植,良田荒芜,那是灾荒、乱世之年才会出现的景象。
河南因为大量人口的流逝,地主、士绅们的田地无人耕种了,这可急坏了河南的地主和士绅们,没人种他们的地,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所以河南各地的士绅、地主们也是在想河南各级官员施加压力,要求官府这边阻止大家往外迁移和移民。
这事情自然而然也是到了刘健这里,他是内阁首辅,又是河南人。
“这河南、陕西和山西乃是我中原故土,是我华夏祖地,如果这华夏祖地都没有什么人的话,这可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我汉人从中原大地崛起,一直持续不断的扩张才有了现在的版图,这中原大地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源,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啊!”
刘健有些痛心疾首的说道,陕西、山西和河南这可是华夏祖地,汉人的起源之地,可是现在,这些地方的人竟然在大规模的流逝,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往外迁移,整个河南都要空了。
听到刘健的话,弘治皇帝的脸色忍不住微微一变。
“事情竟然已经如此严重了吗?”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说道。
“陛下,事情可能比我所说的还要严重,大量人口的流失,整个河南就如同灾荒之年一般,田地荒芜、村庄废弃,一片萧条。”
刘健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陛下,刘公,我觉得这其实是好事。”
这时,李东阳笑了笑说道。
“这是好事?”
刘健微微瞪大了自己眼睛,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李东阳说道。
“对,这当然是好事!”
李东阳点点头说道:“河南这边大规模的自发性移民到辽东或者是海外去,这说明了我们在辽东和海外的移民生活的非常不错,所以才能够吸引大量的人外迁,若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肯定是不会形成大规模的自发性移民。”
“要知道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故土难离,都不喜欢往外迁移,除非是朝廷的命令强制性的迁移。”
“现在竟然形成了自发性的大规模移民,这就足以说明在辽东、南洋等地区,我们迁移过去的移民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充满了希望,否则是不会有人自发性的迁移到这些地方去的。”
李东阳是负责移民安置工作的,这样一讲,自然也是有向弘治皇帝邀功的意思,当然他所说的也是非常有理,弘治皇帝、刘健、张懋等人听了也是直点头。
这没有足够的好处,谁愿意背井离乡的去移民?
肯定移民都过的很不错,所以也是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移民出去,也就形成了移民潮,导致了河南这边人口的大量流失。
“李公所言有理~”
“根据我们户部最先的统计数据来看,辽东、南洋四省的人口增长非常迅猛,税收也是相应的迅速暴涨,粮食产量高增,迁移到这些地方的移民生活都非常的富足,都有自己的土地,牲畜和房屋。”
“这足以说明陛下制定的移民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户部尚书佀钟也是跟着发言道,辽东发展很猛,今年前几个月的税收增长非常猛。
“可是河南这边已经十室九空啊!”
刘健听完,无奈的说道,话虽然如此,可是河南已经没人了,这可怎么办?
“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好事啊!”
“刘公,这当然是好事啊。”
“以刘公刚刚所说的林县为例,据我所知,林县是整个河南最穷苦的地方,林县非常的干旱,十年九旱,连年大旱,别说是种粮食了,有时候即便是人喝的水都很珍贵。”
“林县人非常的穷苦,待在林县这里连水都喝不上,可是迁移到了辽东,不仅仅有自己的肥沃土地,生活富足,你说这是不是好事?”
“林县这样的地方其实已经不适合生存,环境太过恶劣,生活在林县这样的地方,纵然是再辛劳,也是无用的,因为辛劳也不足以养活自己,连水都喝不上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就该将人全部迁移到环境更好的地方去。”
“这自发性迁移出去的人,都是河南这边的穷苦人,在河南只能够给地主种地,而且因为人多地少,往往租到的地都很少,地主剥削又非常的严重。”
“可是迁移到辽东和南洋去,他们不仅仅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而且这些地方的环境好,靠着自己的双手可以衣食无忧,生活富足,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大规模的自发性迁移到辽东和南洋去的原因。”
“刘公,你说这是不是好事呢?”
“难道说非要让他们在河南这里人挤人,人压人,忍受着地主的剥削和压榨,辛辛苦苦连饭都吃不饱才算是好事?”
李东阳的话直指这件事情的本质,说到底还是因为迁移出去了,可以过的更轻松,活的更好,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而待在河南却是连吃饭都吃不饱,自然而然这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了。
大明镇海王 第856章,一路往西
甘肃,通往西域的道路上面,人流如织,往西域这边迁移的庞大人群组成了一条长龙,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长龙。
道路的两边是荒凉的戈壁,干燥、荒凉,一望无际的沙漠让迁移的人对于未知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刘大胆推着手推车,手推车上面是自己仅有的一点家当,一些干粮,一些农具,还有锅碗瓢盆和破旧的衣服、棉被。
他是刘家村的村民,自从刘癞子去辽东发家致富风光回乡之后,同样是光棍汉的刘大胆就寻思着也要移民到外面去。
恰好这一次朝廷要移民前往西域,刘家村想要移民去西域的人很多,他刘大胆没有抽中签,按理是不能去的。
但是他决定自发性的前往西域,就如同村里面的其他年轻人一样,自己移民去西域。
待在刘家村,一辈子都能够望到头,连个婆娘都娶不到,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他刘大胆并不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
相反,他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可是因为河南这边地少人多的情况,他纵然是再勤劳也是一样吃不饱饭,穷的要命。
“大胆哥,这西域如此的荒凉都是沙子,我们是不是选错地方了,还不如跟着刘癞子去辽东好了。”
刘大胆的身边,刘麻子挑着担子,担子里面也是装着自己仅有的一点家当,一边跟随大部队往前走,也是一边看看周围荒凉的戈壁,整个人都显得忧心忡忡。
这西域搞不好可能连水都没得喝,这迁移过去,说不定比他们老家还要差。
“来都来了,都已经到甘肃了,不要泄气,一直走下去!”
刘大胆头都没有抬起,他怕自己抬起头之后会和刘麻子一样,失去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他的脑海中,西域那是极美的。
哪里有肥沃的田野,有属于自己的良田沃土,将来还可以有自己的牛羊和马匹,还能够娶一个屁股大、胸大的胡姬,给自己生一堆胖娃娃。
“可是,可是我怕我的干粮不够,我们是自发性前往西域的,我们可不能前往驿站里面休息和免费吃食。”
刘麻子想了想说道。
“放心吧,朝廷不会对我们不管的。”
“又不只是我们这些人在往西域,这一路上有很多人都在自发性的往西域去。”
“到时候如果没有粮食吃的话,肯定会出问题的,朝廷不会不管我们。”
刘大胆非常肯定的说道。
“希望是这样吧。”
刘麻子想了想说道。
他们一直在不断的前进,朝廷在沿途设立了很多的驿站,每隔五十里路就有一个大驿站,驿站这边为迁移去西域的人提供免费的食宿,当然这是针对有朝廷文书的移民。
刘大胆、刘麻子这样的自发性的移民,朝廷驿站这边是没有提食宿的。
“放心吧,车到山前必有路,没看到这沿途有很多的商队嘛,到时候大不了我们去这商队干活,总有一口饭吃,总能够到西域的。”
刘大胆很是自信的说道,目光看向道路中间的一支车队。
车队的规模非常庞大,一辆辆四轮马车上面满载着货物,还有些马车上面则是坐满了人,走路往西的移民们都羡慕的看着他们。
走路确实是累,每个人都幻想着在这个时候能够有一辆马车、或者是牛车能够搭自己一程。
眼看着夕阳染红了半边天,马上就要到夜晚了,视野的尽头,一座驿站也是已经能够看得到,驿站这里非常的热闹。
先抵达这里的人正在驿站里面喝着热腾腾的米粥、吃着香喷喷的番薯和玉米,还有商队和有公务的差役们正在大快朵颐的吃着羊肉、喝着羊汤。
在驿站的外面,没有朝廷文书,自发性迁移到西域的人则是看着驿站内的一切流口水,有馋嘴又机灵的小孩子则是混了进去,靠着嘴甜从商人和差役的嘴里面弄口肉吃,至于大人们则是吃着干粮,同时开始准备着晚上过夜的事情。
刘大胆和刘麻子等一群刘家村的几十个村民们也是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埋锅做饭,同时有文书的村民则是到驿站内去弄一些多余的吃食出来。
这出门在外,总归还是要互相帮助一些,周围这些迁移的人也大多数都是如此,以村或者乡镇为单位,自发性的聚集在一起,彼此互相着一路往西。
迁移的道路非常的艰难,每一天都要走路,而且朝廷这边设置的驿站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计算,驿站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天步行所能够走路的极限。
所以每一天,刘大胆和刘麻子他们都要尽可能的一直走下去,必须要走到下一个驿站才行,否则在西域的荒郊野外过夜的话,指不定就会被狼给叼走。
道路很长,很辛苦,有人迷茫,有人打退堂鼓,有人后悔。
但是自从决定迁移到西域去的那一刻去就没有后悔药吃,所能做的就是一直往西,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前进,一直走下去。
鞋子走破了,脚磨破了皮,依然还是要走下去,因为他们已经回不去了,只能够往希望的道路走下去。
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沿着丝绸古道不断的前进,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那些有朝廷文书的移民自然是有保证的。
他们生病了可以在驿站这里看病,饿了可以在驿站这里吃饭,甚至于晚上还可以在驿站内舒舒服服的睡一觉。
但那些自发性前往西域的移民却是越来越苦,干粮渐渐的吃完,身体又开始吃不消,可是西域还有多久才能够抵达,又还要走多久、走多远?
很多人原本充满希望的眼神都开始变的迷茫起来,纵然是刘大胆这样乐观的人都开始后悔了,这西域实在是太远了,这里的条件似乎好像真的很艰苦,一路上到处都缺水,他们有时候连水都能不到来喝。
这样的地方真的有希望?
“铛~铛~”
有官差骑着马,一边敲锣打鼓也一边大声的对着迁移的队伍说道。
“好消息、好消息~”
“刚刚收到了朝廷的命令,所有前往西域的移民,不管是否持有朝廷的文书,都可以进入驿站免费获得吃食,可以进驿站休息,可以在驿站这里领取鞋子两双。”
官差骑着马,不断的行走,不断的喊出来。
伴随着声音的传播,仿佛一剂强心剂一般打进了西迁移民的心里面,刘大胆和刘麻子他们听到的时候,整个人都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眼睛,接着都要嚎啕大哭起来。
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仅靠自己的力量跟随队伍西迁,实在是太累、太难了。
没想到现在,朝廷竟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也可以进驿站去吃饭、去休息了,甚至于还可以领到两双鞋子了。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也不知道是谁喊出来,顿时就有大量的人跟着喊出来。
一处山坡上面,刘晋骑在马上,看着下方浩浩荡荡才往西迁移的长龙,听到这如山一般的呼喊声,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自从知道有大量的人自发性的前往西域之后,刘晋也是心急如焚,亲自前来这里进行查看、调查。
朝廷只是从山西、陕西、河南迁移两百万人到西域去,但这自发性前往西域的人就有两百万了。
如此浩浩荡荡的队伍一直往西,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所以刘晋这边也是赶紧向弘治皇帝和朝廷这边上书,详细的说明了情况,请求朝廷这边也是调拨更多的粮食和物资过来,同时对那些自发性前往西域的移民也给以照顾。
弘治皇帝和朝廷这边对刘晋的所说的事情非常的重视,迅速的调拨大量的粮食、物资到西域沿途的驿站,同时也是向刘晋所说的,一视同仁,要求沿途各地做好相关的工作,保证移民能够顺利的抵达西域。
“这下子不怕没人了。”
“有几百万人去西域,无论是河中地区还是这西域,有人就会有一切,西域算是稳了。”
“接下来就是要想办法如何妥善的安顿好这些移民了,人是来了西域,该如何将他们的力量发挥出来,将西域建设好,打造成牢固的桥头堡才是关键。”
刘晋沉思起来,没想到会有如此多的人自发性的来西域,这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嗯,还是有钱好办事啊~”
“朝廷要是和以前一样穷的叮当响,什么事情都别想办成。”
“现在有银子了,又修了水泥马路,还有番薯、玉米、土豆这些粮食作物,几百万的移民对于朝廷来说压力也不算太大。”
“要是以前的话,别说如此大规模的移民了,即便是移民十万人,朝廷恐怕都做不到,只能够强制性迁移,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刘晋心里面也是感叹起来,朝廷能够如此爽快的答应下来,其实主要还是朝廷有银子了,有钱好办事,只要有银子有的商家愿意将粮食、物资运到西域来。
“传我命令,等移民到了吐鲁番之后,请他们吃一顿好的,羊肉要逛够!”
大明镇海王 第857章,编户为伍
阿力麻里,刘晋再次回到这里,作为西域行省这边军事和行政合一的一把手,刘晋需要忙碌的事情非常多。
西域和河中地区初定,很多地方都还不稳。
大军分散在西域各处,镇压不服从大明的部族,清剿随处可见的马匪、强盗之类的,同时也还要忙着构建起庞大的统治体系,巩固大明在西域这边的统治。
西域这个地方和大明的两京十三省是不一样的,这里虽然历史上曾经有归属于中原王朝统治的时候,但是时间很短。
在漫长的历史之中,西域这里一直以来都是不断的被一个个强大的部族所征服和统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无论那个方向有强族崛起都会统治西域。
单单是最近的几百年,从回鹘人到契丹人、契丹之后又是金,再之后又是强大的蒙古,偶尔青藏高原上面的吐蕃人强大之后也会进攻这里,西边又有哈萨克人、突厥人、波斯人等等。
可以说西域的历史就是一部强族不断崛起,不断统治这里的历史,在这里随随便便的抓出一个部族出来,他们的祖上都可能是极其辉煌的。
大明想要统治这里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里的汉民非常稀少,想要长久的统治西域,刘晋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大规模的移民,改变西域这里的人口结构。
除此之外,纵然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刘晋对于西域这边的统治也是显得一筹莫展。
大大小小的部族实在是太多了,车不同轨、书不同文,信仰又极其的众多,来自中东地区的yslj,来自印度的佛教,还有蒙古人的萨满教、波斯的拜火教等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这也是刘晋为什么要强制性推行全面大明化的政策,唯有书同文车同轨,坚持一百年下来,大明在这里的统治才能够算是真正的牢固起来。
“难啊~”
刘晋看着巨大的西域地图,西域的面积非常的广袤,非常大,再加上现在还占着河中地区,整个区域就更大了。
“老王,我们大明想要长久的占领这里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又不得不占领这里,能够占领这里,以后我中原大地就再无边患了,长城都可以不用修了。”
刘晋一边研究西域的地图也是一边对着身边的王守仁说道。
“确实是很难,这段时间以来我在西域各地行走,对西域这边也算是有些了解。”
“西域地广人稀,多荒漠,很多部族都是游牧民族,民风彪悍,一言不合就直接动刀子,尊强者而欺弱者,喜杀戮而不尊礼法。”
“我大明人一向又是不喜欢舞刀弄枪,民风淳朴而善良,大规模迁移到西域这里来,短期内有我们大军镇守各地,自然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当大军撤离呢,我们汉人极有可能是要吃亏的。”
王守仁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问题,朝廷派遣过来的流官,很多人竟然不敢去上任。”
刘晋微微沉吟一番说道:“你说我们能不能将迁移到西域的汉人按照我们军队的方法,将他们统一的集中起来,编户为伍。”
“我们军队对他们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训练,给予一些武器装备,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些战斗力,再加上我们明军当中的那些退伍的士兵为骨干,以此来形成一些战斗力,这样才能够在西域这边拥有战斗力。”
“到时候纵然是我们大军撤离了,他们也能够拥有自保的能力。”
刘晋想起了后世的建设兵团,觉得就很适合现在的西域和河中地区。
将这些迁移过来的汉民变成建设兵团,进行屯垦戍边,既可以保卫边疆又可以建设边疆,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将原本松散的移民组织起来。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王守仁仔细的想了想也是点点头。
“只是这有点类似于军户制度……”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