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六零种田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甲辰

    乔佳月的祝福之光施加了许多人,云咒也一刻不落,她不知道自己能挽救多少人。

    亦或许许多人的命运都无法改变,这个系统的能力,难道还能抗衡起整个时代的洪流吗

    反正乔佳月不觉得系统能逆天到那个程度。

    若是如此,那整个社会怕是要翻天地府,甚至改朝换代了。

    乔佳月只能做自己能够做的,无愧于心了。

    一个时代的发展,必然有其必然的原因在,有的时候,说不好听点,命运难以抗衡,国之命运更是如此。

    身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他们也只能在这洪流中飘飘荡荡,稳固住自己,等待机会。

    九月初的时候,拖拉机往公社送砖头的时候,乔父也跟着去了。

    这次是林国平让人带话请他去的。

    到了公社,他把自行车从拖拉机上带下来,骑着去县城,约定的地点在新华街的三号。

    &n




第三百四十六章 放弃高中
    “你现在住在哪里这次来得急,就带了点蔬菜和几个鸡蛋,今年干旱,菜都长不起来。”

    “就住在后头的家属院,中午留下吃饭吧,我们也很久没见面了。”

    两人很平常地聊着天,看着没什么特别的。

    与林国平的一番聊天,乔父大致也清楚了现在的情况。

    新成立的一片红权力不小,几乎可以说与书记、支书一个级别,某些时候,甚至可以凌驾这两者之上。

    这才刚开始,办公室这边已经收到了不少的举报信,这就能解释为啥只有林国平在,其他人都去调查举报信的内容了呗。

    林国平并不是一般人,自然也不会看到一封信就把人给定罪。

    他自己带出了几个人来,能很好地办好他交代的事,相比其他人可靠多了。

    乔父闻言不由叹了口气,举报信啊!

    大队毕竟不是牢房,某些人的脚长在自己腿上,以后大队还能保有现在的平静吗

    乔父看了林国平一眼,心想:越是这种时候,上面越要有人才行。

    他顺口提了下权市的主任,说是一位朋友的父亲的好友,改日可以一道去权市认识一下。

    毕竟县城隶属权市,还是要受权市管辖的。

    林国平并不惊讶于乔父的人脉,他们两人擅长不同,但合作往往十分顺畅。

    9月10日,公社关于高中招生的消息也传下来。

    各个高中自主招生,学制改为两年制,边学习边革命,两都不耽误。

    高山大队的初中毕业生并不都想考高中,不过还是有一半去参加了晋安一中的招生考试,卷子非常简单,他们很容易就考上了。

    只是看到高中的条件,乔宏致和乔宏远几乎同时起了退学的心思。

    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家里的卫生条件,就是长云中学,那也是经过设计的,或许简陋,但绝对卫生。

    但是高中这边,食堂看起来脏兮兮的,厕所里简直无处落脚,宿舍昏暗发霉,这如何住人

    兄弟回去与乔父商讨之后,决定在外租房子。

    这年头县城的住房也是很紧张的,要租房子也不好租。

    在林国平的帮助下,他们在县医院的家属院租到了一间单间。

    只不过上了半个月,乔宏致和乔宏远就受不了,主动要求休学回家。

    原因也简单,他们一天之内上课的时间很少,老师数量严重不足,也没有课本,很多时候是学生自己开大会,甚至组织出去活动。

    他们与其浪费时间和金钱在这里,还不如回家去帮忙呢。

    乔宏致和乔宏远不继续上高中了,高山大队的学生一看,也有些犹豫起来。

    乔宏远是成绩最好的人,这些来考高中的人,说难听点,都是打算跟着他的步伐走的。

    现在他们兄弟俩退学,其他人也懵,犹豫后只得回家跟父母商量。

    家长们让孩子们读高中,自然是希望他们有出息的,可是仔细问了孩子,上高中都没教什么内容,连正式的书本都没有,顿时心都凉了。

    家长们去找乔父,打算问问他们接下去怎么打算的。

    乔父只说两个孩子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打算先休学回家自学,以后再回学校。

    他可不能直接说现在的高中不行,去了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吧

    他不想说太多话来影响这些学生们的家长做决定。

    家长们也有些六神无主,纠结了半天后,决定跟着乔父他们家的步伐走。

    人家乔宏远那么聪明,这么做肯定有原因的,跟着总没错。

    而且孩子不读高中了,省了一笔开支不说,还能帮家里挣工分,完美。

    这些家长心里噼里啪啦算了一笔账之后,就愉快地做出了决定。

    晋安一中少了十几个学生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这年头读书读到一半退学多的是,并不奇怪。

    没人关注,自然没发现这没来的学生全都是同一个大队的。

    而乔宏致和乔宏远他们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我都做
    这些休学回来的学生,大部分脑袋还是很灵活的,干活之余,也想办法为大队增添一些便利。

    他们或多或少受到了乔宏远的影响,觉得读书就该学以致用,解决问题,为大家谋求更好的生活。

    乔宏致和乔宏远在大队里的人缘比以往要更好,经常会有人来问他们问题。

    兄弟俩来者不拒,只要不是特意来找茬的,他们都会仔细认真地回答。

    今年上半年菇棚的产出不好,所以下半年大家也是铆足了劲,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的。

    没有桃花鱼的收入了,母鸡下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猪也不长膘,今年的收入还真的是断崖式的大跌水。

    乔宏远知道挑水占用了社员们太多的时间,他也曾经想过用别的方法来代替这个重复的劳动。

    然而实地考察之后,乔宏远就放弃了,一个是水塘位置的原因,一个是水管,不管是哪一个,都不现实,不是大队现在能够负担得起的。

    更多的事,乔宏远就帮不上忙了,他本身就不擅长这些农事,如何能帮上忙呢

    最后,他就把视线放到了菇棚上,这曾经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不介意出手帮一把的。

    只是乔宏远一去四队的菇棚,就觉得这些人的脸色有些奇怪。

    这么多年过去,当初的学生会早就名存实亡,菇棚这边的人牢牢把控住了,拒绝增加新人。

    这些人看到自己过来,该不会以为自己要来跟他们抢菇棚的活吧

    乔宏远好笑地想着,菇棚这里头或许有些猫腻,得让乔父好好查一查,他们四队可不养蛀虫。

    不过在看到乔双出现的时候,乔宏远就都明白了。

    他勾了下嘴,眼底流露出一丝讽刺,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了。

    菇棚里其他人见了,还在为乔双抱不平。

    “真是太过分了,他乔宏远有什么厉害的,也太小心眼了,当初明明是你阿娘和你妹妹的事,怎么就事事针对你”

    乔双听到有人提到吴小月和乔书静,脸色不由僵了下,他恨那对母女!她们倒是去潇洒了,给他们留下这一烂摊子。

    乔双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你们别瞎说,乔宏远没针对我。”

    他越是这样说,其他人就越不满,认为乔宏远不读高中了,说不定是因为什么原因退学了,所以才想来抢菇棚的工作。

    乔双垂下眼,他初中读完,家里人就不让他继续读高中,要求他想办法在四队里混上一个小组长的位置。

    他在菇棚里本来就要费尽心思维持了,小组长这些位置他坐得住一个毛头小子怎么管得住那些叔伯婶子

    乔双嫉妒着乔宏远,可是越与之比较,越衬得自己低到尘埃里。

    “二哥,你不是说要去菇棚吗”乔佳月看到乔宏远回来,有些奇怪地问道。

    她此时正在地下通道里忙一盆药草,现在需要进行生长诱导。

    “那边对我戒备得很,我就不去指点江山了。”乔宏远笑了下,“我记得你当初有个什么粉蘑的菌类吧,我们试着种一下,以后当做一个变异品种卖出去。”

    “我现在没空,只要这棵药草成功了,我就能开始配置药剂了。”乔佳月手上忙个不停。

    “前些天我去看兰婆婆的时候,感觉她的精神头又差了一些,难道是因为天气太热的关系吗”

    乔佳月低声嘀咕着,把诱导好的植物小心地捧出来,放到猪棚的后面,那边有棵杉树,会稍稍遮一下阴。

    乔宏远跟着乔佳月往外走,他绕到猪棚前方看了一下,两头黑色的猪躺在地上,喘着粗气,肚皮上下起伏。

    他再看了一眼猪槽,里头还有大半的猪食都没吃,被太阳这么一晒,滚烫滚烫



第三百四十八章 配药【8月票60】
    九月末的时候,乔父开着拖拉机去了县城一趟,回来的时候,又带了一个老头子和不少社员们看不懂的仪器。

    “这是我们晋安县农科院的研究员胡越良,特地下乡来帮助我们高山大队度过难关的。”

    大队部里,乔父跟其他人介绍这位老人,涉略很广,擅长水稻、水生物的种养,据说课题中有旱稻这一研究。

    社员们为水所苦,听说还有不需要用水田的旱稻,眼睛都亮了,对胡越良不由另眼相待。

    胡越良早年去过东南亚一带,许多亲朋都在南洋,是林国平要保的一个人。

    这老头子是个倔强的人,死活不跟着家人出国,研究的内容从来不做记录,只记在脑子里。

    而且胡越良说话硬邦邦的,他的人际关系其实很差。

    要不是林国平的速度快,只差一点,这老头子就万劫不复了。

    而车里的那些仪器,自然是林国平弄来的,有一部分是当初云美大队的,一部分是农科院的。

    现在有能力的人不多,这些东西放着也是积灰,还不如丢到乡下发光发热呢。

    李答和白若笙发现又有新同伴,都有些不可思议,他们是因为特殊原因,怎么胡越良也来了。

    两人的年纪都比胡越良小,但都是某一方面的专精人才,一聊起来,就发现双方都是同类人。

    李答和白若笙很快为老人的学识而折服,他们就算有傲气,这么些年下来,也早就磨光了。

    胡越良在大队里走了一趟,越看越满意,特别是那个沼气池,听说里头用了什么发酵菌,条件充足的情况下一定要研究一番。

    老人一到大队,第二天,就去了除三队外的三个生产队,对每个菇棚都进行了好不留情地点名批评。

    毒舌一番后,他还提出了实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陈东方对胡越良很好奇,也抽空跟着看了看,要求负责菇棚的社员照做。

    他干活还是不行,但在乡下待了这么多年,一些事儿也能分辨,胡越良是个有本事的。

    不过几天后,菇棚的出菇率达到了今年的新高,社员们欢呼起来。

    今年收成大幅度缩水,唯有菇棚这生长时期短的能可以考虑了。

    而三队的竹子,也被胡越良指点了一番,说了品种的问题,不同的竹子的适用点,包括竹鼠的养殖。

    大队干部都很意外,这个胡越良还会那么多东西

    在大队里待了三天,胡越良也把高山大队了解了个遍,对稻田养鱼的方法给予了高度赞扬。

    他泡在田里三天后,给出了一个结论,他们现在种的这个品种的水稻并不抗长时间的高温,抗旱性也不高。

    所以明年大队必须换粮种。

    乔佳月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有些懵,要换稻种

    她勉强回忆了下,这个稻种当初买的系统里比较便宜的,抗风、抗旱耐贫瘠,系统不至于欺骗自己吧。

    乔父也还记得这稻种的特性,特地询问了胡越良,胡越良也给了专业的解释,其实稻子在一袋袋自留种中,是会发生退化的。

    当然,如果仔细筛选,种出更优质的水稻品种也不是没有,但没有科学的办法,大多只会有一个结果。

    乔父想了想,这都过去八年了,稻种产生了变化也不足为奇。

    乔宏远这几天常往李答他们那边跑,看看他们做的试验,偶尔打下夏收。

    乔佳月想了想,就把那张简易肥料配方给他,然后通过他的手让三位研究员发现,看能不能研究出更好的配方。

    这个肥料的配方制作法子比较繁琐,而后来有沼气池后,她就再也没做过了。

    至于禽类卵方,做起来也比较麻烦,不过今年都没做,天气太热,受天气影响,鸡不下蛋也正常。

    过后,乔佳月就把这些事儿给抛到了脑后。

    她在忙着配药。

     




第三百四十九章 查关系
    婆伸出枯枝般的手指拿起那根药剂,小心地捏在手心里,看了又看。

    “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些配方的成品。”兰婆婆喃喃自语。
1...979899100101...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