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六零种田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甲辰

    乔伯母闻言,不由噎了下,“是吗”显然是不信的。

    她还想说什么,却见乔四姑拿过乔奶奶手中的碗,又去找乔爷爷,带着两个碗就走了。

    乔大伯母抿了下嘴,转身进了厨房,只能用地瓜和雀麦想办法折腾点什么新花样来。

    乔四姑边洗碗边与乔母聊天,说孩子,说不顺心的事,姑嫂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之前查海外关系,你们大队还好吧”长山大队下南洋的人要多一些。

    “还行,早些年,那些有收过海外寄来的东西的人,大队部都记得。”

    “还好我们分家了,要不也得被拖累。”乔四姑想到堂嫂可是经常炫耀她娘家从海外寄回来的东西。

    “这说得是。”乔母点头,“你们大队的收成怎样”

    乔四姑摇头,“不好,挖了井,但是挑水的人一直偷懒,收成也就往年的三、四分之一吧。”

    “那交了公粮,你们岂不是分不到多少”乔母惊了一下。

    “要我说还是高山大队搞的方法合适,看看长山大队弄的,那叫什么呀!”乔四姑忍不住抱怨,偷懒的人真的是太多了。

    他们不想饿肚子,就努力干活,可是想到那些偷懒的人还跟他们拿一样的工分,想想心里就不平衡。

    “你们大队部还在闹腾”乔母问道,这陆家与郑家之争的时间也够久了。

    乔四姑叹了口气,“闹吧,就是不知道这次收成大减,他们是否会反省,改下工分的算法。”

    “怕是难了。”

    乔四姑也知道自己说的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二嫂,还记得小煜那孩子吗之前分家拆换户口的时候,他偷偷把他年纪改大了一岁。”

    “我和爱军今年才发现,一问之下,才知道他要去当兵。”

    “他说小平小安已经长大上小学了,部队里包吃包住,还有津贴,他去了后可以帮我们减轻负担,还能补贴家里。”

    或许刚开始,乔四姑对于陆爱军收留徐煜心里怎会没点想法但一起生活后,她发现这是个懂事的孩子,反而开始心疼起他来。

    “去当兵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商量了下,也打算让小致去磨炼下。”

    乔母笑着说,“男孩子吃点苦,多见点世面,对他们有好处。”

    乔四姑认同地点头,“确实如此。”

    姑嫂二人又说起双胞胎的事,聊着育儿心得,时间就过得飞快。

    乔佳月去大队部那边找陈绵,小学这会也放学了,一群孩子一窝蜂地往外跑,朝四周分散开。

    她看见了高青青,她自己一个人,手里捏着旧书和纸笔,抿着唇落到了最后面。

    高青青也看见了乔佳月,就朝她笑了笑,然后飞快走了。

    高青青进入了小学读书,非常地认真,平时干活也很拼,对于这样的小孩,大人总是比较赞赏的。

    如果她的身份没啥问题,当初说话注意点,或许会得到更多人的善意。

    其实乔佳月是有点警惕高青青的,她可没忘记高青青说的看上自家哥哥的事,不过这么久了,高青青一直没行动,是放弃了

    殊不知,高青青现在的目标已经是当城里人,自然不会再想当什么童养媳。

    她当初说出那些话,真的只是想要借此跳到高山大队而




第三百五十三章 棉花【8月票80】
    乔小凤被夸奖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们要不要学,我可以教你们,不难的。”

    陈绵迟疑了会,摇头拒绝了,“我还是不糟蹋布料了。”

    “我跟绵绵的意思是一样的。”乔佳月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不想把时间花在这方面上。

    乔小凤有点小失望,她看了看一旁摇篮里的乔小龙,进屋拿了一小包的棉花出来。

    “小凤,你家什么时候买的棉花”陈绵好奇地问,他们一家四口的户口都是城里的,每个月都有各种票券。

    就在前几天,白美兰进城拿了回来,布票比往年真的少了许多,更别说拿到棉花了,有票也没用,压根就没货。

    “这是我阿爸寄回来的,他矿上那边会分到票,攒了许久才换的。”乔小凤摸了摸软和的棉花。

    “你要做棉衣吗”陈绵伸手摸了一把棉花,好软哦!

    “对,给小龙做套薄棉衣,冬天冷,他受不住。”乔小凤宠溺地看着弟弟。

    乔佳月摸了摸手臂,“小凤,你们对小龙也好得太过了吧,这样很容易宠坏的。”

    “不会宠坏的,小龙很乖的。”乔小凤摇头说道,弟弟是全家盼了那么久的宝贝,怎能不宠着呢

    乔佳月有些无语,不再试图劝说,好在目前还看不出王秀红有苛待乔小凤的迹象,要不然真是太过分了。

    乔佳月和陈绵又坐了一会,便离开了乔小凤家,路上,陈绵就问:“我阿娘本来打算冬天给我做套冬衣的,可是棉花不够,你说为什么我们这里不能种棉花呢”

    乔佳月想了想,“也许是没有种子的关系”

    “哎,那我让我阿爸托人问问,要是有棉花种子,明年大队上就种棉花。”陈绵在高山大队待久了,也把自己当大队的人了。

    “那好啊,你让你阿爸托人问问,我也让我阿爸问,说不定能找到不少棉花种子呢。”

    乔佳月算了下时间,小姨白玉姗的回信应该快到了,就是不知道她有没有寄棉花种子来。

    棉花属于经济作物,社员们私底下是不能种植的,要拿到棉花种子寄走,怕是不容易。

    乔佳月倒是从商城里买了一种名为灰棉的棉花,棉桃小,颜色呈浅灰色,产量喜人,适合南方的环境。

    大队里种的黄麻,制成的也是粗麻,做成麻袋、麻线居多,但要织成柔软细腻的麻布,需要更深的技巧,可高山大队并未有人掌握。

    这几年高山大队的新生儿尤其多,等到来年,大队里光屁股满地跑的孩子怕是要不少。

    大队的棉布供应本就比城里少,如今缩减后,想要做新衣服就更难了。

    乔佳月的衣服,一些小了的旧的,乔母还没想好要送谁呢,只要透出一点消息,马上就会有人上门讨要。

    虽说带着补丁,但大家都这样,没谁会笑话谁。

    两人说话的时候,已经到了家里,乔宏远正在处理雀麦,恰好听到两个姑娘叽叽喳喳地说着种子、棉花等内容。

    他沉默了一会,突然说:“可以让阿爸去公社或供销社问。”

    “啊这可以”在乔佳月看来,公社对生产除了催促外,根本就没能帮上什么大忙,倒是交公粮、组织某些活动时积极得很。

    “夏天通知居民棉布定量减少,说明我们国家的棉花产量跟不上人口需求的数量。我们申请棉花种子试种,又不是要棉花,公社怎会不同意”

    他们高山大队要是把棉花种了出来,估计在整个公社又要出一回名了。

    而且种的棉花多了,就会有纺织厂的出现,招工、布料等等,受益的不还是当地的百姓

    之前确实没人想过要种棉花,乔宏这么一说,如今这么一深思,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陈绵听着乔宏远的分析直点头,“我这就去跟我阿爸说。”

    “月儿姐,你给我一起去吧。”她转头邀请乔佳月,这样更有说服力一点。

    乔佳月应下了,反正自己暂时没啥事。

    陈东方听女儿慢条斯理地说了一番种棉花的设想,不由沉思了起来。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好多了
    乔佳月在家里等乔父回来后说结果,“这样啊,希望公社那边会支持这件事吧。”

    乔父闻言不由笑了,“你都开口了,公社怎么还会不支持”

    乔佳月一时没反应过来,而后才明白乔父说的是自己的祝福之光。

    她不由抿着唇笑了,“天气寒冷了,希望大家都能熬过这个冬天。”

    乔父侧头看了乔佳月一眼,“你这话说的真好。”一语双关。

    乔佳月没注意,伸手递给乔父一包种子,“阿爸,这是我买的灰棉种子,适合我们这边的种植,就是颜色发灰,可以混进去。”

    “你先收着,先看公社那边怎么说。”乔父摆摆手,其实他以前也进入了误区,认为什么都要自己找自己奋斗。

    公社是大队的上级,理应为大队解决问题不是吗若是公社不行,到时候再自己想办法也来得及。

    天气寒冷,因为保暖不够,轻微感冒的人并不少,乔宏远不小心又发热了,可把乔父乔母给愁的。

    乔佳月看着乔宏远苍白的小脸,心里也很心疼。

    “二哥,再过些天,药丸就能做好了,吃了以后,你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了。”

    商城里也有药,以前除了星点不够的原因,也有无法看到药品说明的关系,除了外用药,凡是要入口的,乔佳月都要再三斟酌。

    毕竟是药,不能乱买乱吃的。

    而到现在,乔佳月觉得还是自己做的更好,兰婆婆给自己的方子,什么药材,制作过程,是否有毒性或副作用,自己全都一清二楚。

    乔宏远每年都要生几次病,早就习惯了,听到妹妹这么说,他不由笑了,“好。”

    乔佳月摸出一把糖果放在乔宏远的枕头边,“二哥,你想吃的时候就剥一颗,我去把草莓给摘了。”

    摘下的草莓,经过烘干或是熬煮,装入从商城买来的密封罐中,需要的时候再另外分装,也不需要一直为包装发愁了。

    她又去看了下炮制的药材,看时间到了,就放入那小型烘干机中烘干。

    当初买的这个机器纯属一时冲动,然而用在烘干药材、药粉等东西上效果却很好。

    乔佳月把烘干好的药材小心翼翼地放入盒中,而后开始动手操作。

    先煮后熬,中途加入不同的药材,到最后加入蜂蜜熬成膏,再搓成蜜丸。

    这个药丸比之前制作的那药水还要简单一些,就是她搓丸子老是搓不好。

    制作好的蜜丸还不能马上吃,要装入瓷瓶中密封几天才行。

    这个药丸功效有驱邪补虚,强身健体,药力缓慢,适合老人小孩、身体极度虚弱之人使用。

    而乔佳月不知道,在她把药丸做好的时候,系统商城中,悄悄地出现了这个成品药丸。

    这个系统的存在久远,影响着方方面面,它里头的东西,也是一点点补充累积起来的。

    系统第二次升级是有条件的,就在于乔佳月把那些配方放入系统包裹中的时候,就自动触发了。

    不过乔佳月并不清楚这些,她跟乔宏远聊过系统的事,觉得与其购买各种商品,不如购买书籍,学会了知识才是长久的。

    乔佳月搓完药丸,想了想,顺便把这个月的药给做出来,过两天就能送去公社,由那边的人带走。

    年中的时候就听广播说美越和谈了,也不知道现在结果如何,驻守在西南的战士们能否回来

    自从那次后再也没收到杜岳南的信,也不知道他是否还需要药,还是说已经长眠他乡。

    乔父最近会讲一些部队里的事,比如有战士早就执行任务牺牲,但部队里一直有人给他们的家人寄津贴回去,或是他的战友模仿笔迹写信报平安。

    所以真的由不得乔佳月多想。

    知道当兵有生命危险,乔佳月有点排斥乔宏致去,很是矛盾的心理。

    可这世上,哪有既有前途又没有一丝风险的职业呢

    他们只能在有限的选择里,做最好的那个选择。

    &nb



第三百五十五章 报纸内容
    蔡名哈哈笑了起来,“现在无论是工厂还是单位啥的全都不对外招工,他们上哪找工作去”

    “除非他们顶替父母的工作。”然而在当时这个可能性并不大,毕竟那些学生可是有任务在身的,革命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靠边站。

    “我听岳平说,大城市的人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去读书,那这几年没人毕业,这人该有多少啊”乔佳月其实有点好奇这个数据的。

    在他们这里,辍学几乎是常态了。

    许多人能小学毕业已经是万幸了,更别说是读初中考高中了。

    而在重男轻女风气浓厚的乡下,能供养一个姑娘上高中,可见家里对这姑娘有多疼爱!

    乔宏远问蔡名:“你们铁路局真的不招人”

    蔡名摇头,“其实也是有缺人的,但是这些工作岗位并不对外招,而是留给一些有特殊贡献的人的。”

    比如在这场革命中立功,比如破坏了敌特的行动等等,最好的奖励自然就是待遇好的工作了。

    “难道那些毕业生都不给予安置了吗”乔宏远反问道。

    年纪大了,家庭经济压力肯定不小,加上到适龄的年纪,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会不出乱子吗

    再高大上的使命,也抵不过现实的搓揉。

    “国家肯定是要安排的,但是怎么个安排法,我可看不出来。”

    蔡名话是这么说,实际上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大势已定,城市肯定要再次精简人口的,且这几年革命的成果也出来了,局势已稳定,自然能腾出手来处理积压的这些事了。

    早在大炼钢时期,那会儿就有知识青年下乡的说法,后来三年灾害刚刚过去,中央也有人继续提这事。
1...99100101102103...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