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还有,宋元时期的《本草衍义补遗》中也有记载,阴虚火旺,用什么药都治不好,唯有用“童子尿”才行。
也就是说,当时的人并不认为尿不能用来炼药,相反,他们都认为“童子尿”有相当奇特的功效。
不过,用“童子尿”来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却是顾可学首创的“独门秘技”。
这家伙之所以用童子尿来炼药倒不是真有什么秘技,更不是为了恶心人,他之所以用童子尿来炼药,主要是为了一个“奇”字。
一般人,哪里敢让皇上喝尿,他却摆明了告诉嘉靖,他这药就是用童子尿为引炼制出来的。
嘉靖听了,心里肯定会有点犯恶心,但是,更多的却是好奇。
毕竟,追求长生之道并不是那么简单,喝个尿算什么,就算是吃那个什么米田什么的,只要能长生,天天吃又如何?
这家伙,敢用尿来炼药给朕吃,是不是这尿真有什么奇效呢?
要说医学知识,顾可学那的确是相当的丰富,什么《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唐本草》、《本草衍义补遗》等医书,他都背得滚瓜烂熟。
他把这些书中记载一通吹,嘉靖自然就上当了,既然先前的医书都说这童子尿有奇效,那这童子尿必定就有奇效了,恶心一点算什么,再恶心也得吃啊!
说来也是神了,嘉靖把顾可学进献的仙药一吃,还真感觉浑身都舒坦的不行了。
这其实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首先,顾可学本就喜欢钻研医道,他炼出来的药吃了不说能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功效还是有那么一点的。
然后,这童子尿的确有些药用价值,用来炼药,不说有奇效,比一般的清水强那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心理暗示,嘉靖相信吃了这药能长生不老,这才是关键。
这么一个一心为他炼药的亲信大臣,他自然要好好提拔一番,以前他是没找着合适的位置,这会儿正好工部尚书的位置空出来了,他便动了心思了。
不过,要是无缘无故将人连升四级,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所以,他先给顾可学升了两级,擢为工部侍郎,没过几天,他又下旨,将顾可学直接擢升为工部尚书!
一次才升两级,不过分吧?
要说过分,的确不是很过分,他是皇上,谁敢说他过分,不过,顾可学这家伙,着实恶心。
严嵩气不过,干脆命人给顾可学编了首打油诗,广为传播。
诗曰:
书山顾有路,可勤学苦读。
炼得千场尿,可换一尚书。
这诗的名字就叫《炼尿尚书》,这诗的意思也很直白,只要有心人,把诗里面相关字眼摘出来读就明白了,“顾可学,炼尿尚书。”!
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势均力敌
顾可学竟然凭自己的“本事”晋升工部尚书,这点,杨聪着实没有想到。
他之所以将顾家纳入麾下,让其负责打理南直隶这一块的买卖,其实主要还是看顾可久的面子,毕竟顾可久曾在泉州当过知府,而且为官还算清正。
至于这顾可学,杨聪真不是很了解,所以,人家来求官的时候他只是请张邦奇等人想了想办法,帮其谋了个通政使司右通政的职位。
没想到,后面,这家伙竟然凭借拍马屁的功夫,逐渐博取了嘉靖的宠信,而且,这会儿还一举晋升工部尚书。
要说顾可学的手段,的确有点恶心,以尿炼药,亏他想得出来!
不过,恶心不恶心什么的,并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恶心人的人也并不一定是坏人,要评判其好坏,主要还要看其恶心的对象。
如果帮助坏人恶心好人,那自然是坏人,如果帮助好人恶心坏人,那他就是好人。
比如,三国的时候,智计百出的诸葛亮可不就把曹操给恶心坏了吗,你能说人家是坏人吗?
如果顾可久帮严嵩恶心阳明一脉的官员又或者杨聪,那他当然是坏人。
历史上的顾可久的确也是这样的人,因为历史上他找的是严嵩的关系,从而傍上了嘉靖,获取了工部尚书之位,所以,他不但帮着严嵩恶心徐阶等阳明一脉的官员,还学着严嵩打着炼药的旗号到处搂钱,可谓贪得无厌,恶心至极。
不过,这会儿他走的却是杨聪的路子,恶心的也是严嵩这个奸人,而且,在杨聪的扶持下,南直隶顾家也通过海上贸易获取了巨大的利润,他压根就不缺钱,甚至炼药的钱都是他自己掏的,贪腐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说,他这会儿并不能算是一个坏人,而应该算是一个好人,一个专门恶心坏人的好人。
至于什么“炼尿尚书”之名,杨聪听了,也只是一笑置之,炼尿怎么了,有本事你也去炼尿啊!
严嵩这明显是恼羞成怒,却又拿顾可学没有办法,只能出此下策,来“败坏”顾可学的名声。
不过,这名声着实有点难听。
“炼尿尚书”,尼玛,真有点恶心人。
当然,恶心归恶心,顾可学既然已经晋升六部尚书,在杨聪一系的地位立马就截然不同了,或者说,他,也有资格参加杨聪一系大佬的聚会了。
这天晚上,一众阳明一脉的高官和杨聪一系的高官再次齐聚,共商今后的大计。
这次,他们聚集的地方又变了,或者说,又回到了原来的老地方,杨府。
杨聪这会儿都已经出任礼部尚书了,自然要搬回京城杨府。
这次聚集的人可不得了,光是六部尚书就有三个,除了杨聪这个礼部尚书还有刑部尚书邹守益和工部尚书顾可学,而且,还有杨聪的老丈人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岳,还有新晋的内阁大学士张邦奇,至于定国公徐延德、京山侯崔元、武定侯郭勋和锦衣卫指挥佥事等公侯勋贵,那都有点排不上号了。
这年头可是以文制武,文官比之武官地位可高多了,六部尚书的权力那更不是一般公侯勋贵所能企及的。
不过,一开始,大家对顾可学这位“炼尿尚书”还真那么一点排斥,甚至,有的人看到顾可学之后都忍不住偷偷掩鼻,一副进了茅坑的模样。
顾可学貌似也有点自渐形秽,好像自己身上真的带着尿味一般。
杨聪见状,自然不会置之不理,人家可是他嫡嫡的亲信,而且,这会儿要论在嘉靖跟前的受宠程度,这家伙不说排前三,前十那是稳稳的,这点,在场的除了陆炳,貌似还没人能跟人家比呢。
这家伙恶心是恶心了一点,但是,论起重要性来,在座的同样没几个人能与之相比。
炼尿怎么了嘛,人家好歹是六部尚书好不好,你们这什么表情?
待大家坐定,杨聪便起身举杯道:“这段时间要说最值得庆贺的事情就是舆成兄出其不意夺得了工部尚书之位,来,让我们共饮一杯,祝贺舆成兄高升。”
他这话一出,众人才猛然间意识到,这家伙可不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通政使司右通政了,而是位高权重的六部尚书之一,这朝堂之上,要论权力,能与之相比的还真没几个。
在座的可都不是什么智力低下之人,杨聪的意思,他们瞬间就明白了,貌似,他们对顾可学的态度有点过分了。
众人连忙跟着起身举杯,一起庆贺起来。
顾可学见状,连忙起身举杯道:“多谢,多谢,多谢清风,多谢诸位。”
那模样,分明还有点看不起自己啊。
杨聪仰头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又招呼大家坐下来,这才开口问道:“怎么了,舆成兄,你是不是被严嵩命人编的那什么诗给恶心到了?”
顾可学闻言,不由有些羞愧道:“这个,不说也罢,正吃饭呢,不要影响了大家的胃口。”
没想到,杨聪却是语出惊人道:“炼尿怎么了,童子尿包治百病,谁人不知?再说了,我们吃的这生蔬瓜果和米饭白面不都是金汁孕育出来的,他严嵩要觉着恶心,可以什么都不吃啊!这家伙竟然想以此来恶心他人,着实有点不知所谓,我们什么没见过,难道还会被这点小事给恶心到吗?要我说,严嵩这是拿舆成兄没办法,才出此下策的,这反倒证明了舆成兄的能耐,这朝堂之上,能让严嵩都束手无策的又有几人呢?”
他这话一出,众人均是一愣。
对啊,这盘中之食很多不都是金汁孕育出来的,平时吃的时候大家也没觉得恶心啊,严嵩这家伙却偏偏拿这种事情来恶心人,着实有点不知所谓,大家都是什么人啊,能被这点小事给恶心到吗?
而且,严嵩的确是拿顾可学没有办法,要不就不会命人传播这无聊的打油诗来恶心顾可学了。
朝堂之上,能让严嵩都束手无策的还真没几个,这顾可学,厉害啊!
他们看顾可学的眼光,终于变了,不再是隐含这排斥,而是隐含着钦佩。
杨聪见状,这才进入正题,和大家商议起今后的大计来。
这会儿杨聪一系或者说阳明一脉在朝中的势力与严嵩一党在朝中的势力可谓势均力敌。
严嵩手里头拽着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这两个最重要的职位,而且六部侍郎也有大半是其党羽,杨聪这边也不差,内阁有张邦奇牵制严嵩,六部尚书更是占了一半,还有都察院这个重要的衙门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中,这会儿,两边要是斗起来,胜负还真不好说。
那么,到底怎么斗倒严嵩这千古有名的大奸臣呢?
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倭寇再现
历史上,严嵩是因为什么倒台的呢?
大家可能都认为,严嵩是因为贪腐而倒台的,毕竟,这家伙可是千古有名的大贪官,他不是因为贪腐而倒台的又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不然。
严嵩要是因为贪腐倒台的,恐怕早就倒台了,甚至,他都爬不上内阁首辅之位,因为嘉靖早就知道了,这家伙,有点贪。
嘉靖这个奇葩皇帝,用人的标准可不是看人贪不贪,而是看人合不合他的心意。
他教训海瑞的时候不就以水清水浊什么的比喻过清官和贪官,那意思很明显,水清水浊,他都要用,就算是贪官,他也要用!
他又不是白痴,严嵩在他手底下当了四十多年的官,他能不知道严嵩贪腐吗?
所以,想要以贪腐的问题扳倒严嵩基本上没什么希望,因为嘉靖本就知道严嵩贪。
严嵩之所以倒台,也不是因为贪腐,而是因为治国无能,以致天下不靖,嘉靖对其厌烦了,才把他给撤了。
或者说,嘉靖因为本身无能,治国无方,以致大明江河日下,朝野上下怨声载道,而这时候,正好又有人把矛头指向严嵩,他才顺势把严嵩给撤了,用以掩盖自己的过失。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就算上奏弹劾严嵩贪腐都没用,哪怕有确凿的证据都没用,因为嘉靖跟严嵩正打得火热呢,而且这会儿大明形势也相当的不错,四境安宁,老百姓的日子也勉强过得去,嘉靖为什么要大动干戈,把自己提拔的内阁首辅给撸了,这不自己打自己脸吗?
杨聪定下的策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简单来说就是表面上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是,暗地里收集严嵩贪赃枉法的证据,然后瞅准机会出手,争取一举把严嵩干倒。
而这个机会,他认为还是在西北。
嘉靖都能因为西北之事把夏言这个内阁首辅给砍了,如果西北再出事,严嵩这个能首辅就能幸免吗?
这会儿的西北形势,可不容乐观,杨聪虽然离开西北多年,那边的情况还是了若指掌,毕竟西北军中有很多军官都是他在任的时候提拔起来的,而且徐阶也在那边,他要获取那边的情况还是很容易的。
要说这会儿的西北形势,用岌岌可危来形容都不为过。
曾铣在日,好歹还知道操练士卒,修葺长城,巩固边防,仇鸾这个奸诈小人一上位,根本就不管这些事,一天到晚就知道变着法子克扣粮饷,搞的西北边军简直半死不活,毫无战斗力可言。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年北元势力非但没有减弱,还增强了不少。
这些年,因为明军防守严密,北元鞑靼部是很少来寇边了,但是,他们也没闲着,他们一直在四处征战,而且战果相当的辉煌,不但盘踞在关外的兀良哈部被其征服了,就连盘踞在青海的亦不剌部和卜儿孩部也被其吞并了,北元鞑靼部的势力可以说膨胀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控弦十万都不止了。
而反观明军这边,陕西三边,一直是仇鸾把持着,表面上,他上报的边军是三万左右,其实,有大半都被他吃了空饷,而山西三镇被严嵩这么一整,再被仇鸾这么一贪,边军数量也在急剧减少,这会儿都剩下不到了两万了,也就是说,整个西北,六个边镇,真正集结起来的边军还不到四万,面对十余万北元铁骑,如何抵御?
杨聪清楚的很,如果任严嵩和仇鸾胡搞瞎搞下去,西北迟早会出事,而且不会是小事,而出事的原因,主要就在这粮饷上。
严嵩把持南京户部,仇鸾和鄢懋卿坑壑一气,大肆侵吞粮饷,以致边军形同虚设,到时候,北元鞑靼部打过来,不出事才怪!
而他要做的,就是掌握仇鸾和鄢懋卿侵吞粮饷的证据,到时候一举摆到嘉靖面前,他就不信了,严嵩还能逃的过去。
他定下了策略之后,便开始着手在两京十三省创办物理学院分院了,表面上,他是自行其是,压根就没打算跟严嵩开干,实际上他却派人紧盯着西北,紧盯着仇鸾和鄢懋卿,搜集他们贪腐的证据,准备一举发力,扳倒严嵩。
这个策略,按理来说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世事难料,不说严嵩、仇鸾和鄢懋卿会不会按他定下的剧本来,严嵩手下其他人那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西北这边还没出事呢,东南那边却是出大事了。
杨聪将目光聚集在西北的时候,东南沿海,竟然又出现了海盗和倭寇!
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汪直的船队。
这会儿汪直的船队可不是当初那规模了,他手底下,光是大小福船就达到了将近百艘,整个船队在海面上航行,那简直是铺天盖地,吓死个人,怎么还会有海盗和倭寇敢打他主意呢?
这点,就连汪直都没有想到。
这天,他正率手下船队拉着满船的货物从南直隶海域出发,赶往东瀛呢,前面哨探突然来报,正前方发现不明船队,数量足有数十艘。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他连忙跑到帅舰的顶层,掏出望远镜往正前方看去。
果然,几里开外,数十个黑点正快速向他们接近呢,看那大小和样式,好像是大明制式的苍山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