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不过,这几个钻床和磨床可比以往的钻床和磨床要大的多,因为王宣考虑到蒸汽机的输出力度,特意加大了所有床子的尺码,这些钻床和磨床,最大可以加工出直径三尺的蒸汽活塞来!
这家伙,三尺可比半个人都高了,他研制的设备之大可以想象,就算张居正等人已然见多识广,看到这么巨大的设备,他们仍然免不了吃了一惊。
杨聪倒是没有多惊讶,再大的设备他都见过,后世工厂里面,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长的设备都随处可见,这十几米长的“小东西”又有什么好惊奇的。
他饶有兴致的围着所有设备看了转了一圈,随即便兴奋的问道:“先生,你试过了没,现在做一套蒸汽机需要多长时间?”
王宣同样有些兴奋道:“这个还要看大小,如果是一尺左右的蒸汽机,用这些床子,一天就能做出一套来。如果是三尺左右的,恐怕得四五天才能做出一套来,因为那东西太大太重了,不好搬运也不好固定。”
杨聪连连点头道:“那行,先做一尺左右的吧,大批量的做,不要停,能做多少做多少,反正一般的钻床和磨床用一尺左右的也足够了,先做他几百套再说。”
王宣闻言,不由问道:“那蒸汽机车怎么办呢?你不是说那东西做出来有十丈长,一丈宽吗,一尺左右的蒸汽机能推的动吗?”
杨聪闻言,不由得意的笑道:“嘿嘿,先生,这个你就不懂了,其实,推动一个东西主要还不在于这东西有多大多重,而在于你要克服的阻力有多大。如果蒸汽机车放一般的土路又或者石板路上,一尺左右的蒸汽机自然是推不动的,不过,如果放在铁路上,那就不一定了,因为轨道和车轮之间就没有多大的摩擦力。”
摩擦力?
他这说话老是不由自主的带些后世的名词,有时候着实让人莫名其妙。
王宣不由好奇道:“这摩擦力又是什么?”
杨聪四处张望了一番,随即便命人取来了一个二十斤左右的铜锭,摆在石板地面上,又拉着王宣蹲下来,这才指着那铜锭道:“先生,你推一下试试。”
王宣闻言,也不含糊,直接就伸出一只手推起来。
这家伙,石板和铜锭表面可都没磨光,推起来那是相当的费劲。
王宣推了几下,杨聪又命人取来了几根木方,同时命人将这铜锭摆木方上面,又对王宣道:“先生,你再推一下试试。”
王宣闻言,又伸出一只手推了推,这家伙,木方可比石板软,铜锭压上面摩擦力可大多了,他一只手竟然有点推不动,只有两只手一起用力才勉强推的动。
他不由满脸惊奇的看向杨聪,为什么同样是一个铜锭,放石板上和放木方上推起来感觉就不一样了呢?
杨聪也不急着解释,他又命人取来了几根表面磨光的铜管,同时命人将这铜锭摆在铜管上,又对王宣道:“先生,你再推一下试试。”
王宣闻言,满脸疑惑的伸出手来,试着推了一下,这次,一只手很轻松便能推动了。
他忍不住看了看铜锭,又看了看铜管,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杨聪见状,不由得意的解释道:“这就是摩擦力,也就是两个东西接触到一起的时候,你想让其一个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同一个物件,放在不同的东西上面,摩擦力可是不一样的。就好比蒸汽机车,如果在土路上或者在石板路上,估计三尺粗的蒸汽机都不一定推的动,如果是在加工好的铁轨上,估计多用几个一尺粗的蒸汽机就能推的动了。”
王宣闻言,不由缓缓的点头道:“我明白了,这摩擦力果然有些门道,对了,你那铁路和车厢做的怎么样了,我这段时间都在忙着做这些设备,都没去看过一眼。”
杨聪闻言,不由略带羞愧道:“铁路倒是简单,只要挖好地基,埋些碎石子,再垫上枕木,铺上铁轨便成,这车厢就不好做了,因为要考虑到所有车轮联动和转向的问题,这会儿我也只做出个大致的平板车出来,而且还是不能转向的,先生,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
王宣闻言,不由兴奋的道:“好啊,走,我们去看看,正好,闷这里几十天了,我也想出去走走了。”
他们可是说走就走,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围墙外面的铁路跟前。
这两个月时间,杨聪早就命人把一段一里左右的铁路给修出来了,这会儿上面就摆了个庞然大物。
这家伙,这摆铁轨上的东西的确相当的巨大,长度足有十丈,宽度也有一仗左右,看上去就如同一艘巨舰一般,压根就不像是一个车子。
王宣饶有兴致的围着这巨大的平板车转了一圈,随即便忍不住好奇道:“这么大的东西,一尺左右的蒸汽机真的推的动?”
杨聪毫不犹豫的点头道:“一尺左右的蒸汽机应该比一个壮汉的力气还要大吧,这平板车,上面如果没摆什么重物,两个壮汉就能推的动。”
说罢,他便挥手让两个强壮的亲卫去推车去了。
果然,两个强壮的亲卫都没费多大的力气便将平板车推的不停的往远方移去。
王宣见状,不由兴奋的道:“这蒸汽机车竟然真的不需要太大的力度就能推的动,清风,看样子我们成功在望了!”
成功在望?
这东西可没这么简单,光是修将近两千里的铁路就不知道多费劲呢。
杨聪的目光不由随着“蒸汽机车”的样品望向远方。
成功在望?
希望不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吧,他可不是真的想归隐山林,从此不问世事。
第三卷 第二一九章 初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大的难关也有攻克的一天,在杨聪的不懈努力下,蒸汽机车转向和车轮联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而此时,半年时间也过去了。
这进度不能说快,也不能说慢。
要说快,杨聪也就是依葫芦画瓢而已,根本就不算是重新设计,耗费半年时间,着实有点长了。
要说慢,这东西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小,再加上杨聪也不是什么专业设计师,能在半年内完成已经算是不错了。
接下来就是车厢的制造和整体的组装了,杨聪和王宣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给蒸汽机车装上四组一尺左右的蒸汽机,以保证输出力度。
这些活就没多少技术含量了,也就一个拼装过程而已,不出一个月时间,第一台蒸汽机车的样品便面世了。
这天早上,依旧是点卯过后,杨聪便带着弟子兴冲冲的来到环绕玉渊潭的铁路旁。
此时,蒸汽机车旁边已经聚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有物理学院的弟子,有慕名而来的学子,也有附近赶过来看热闹的老百姓,总共加起来,怕不有好几千人。
这些人可以说都是杨聪招过来的,因为他早早就发出了通知,今天早上要进行一场重要的测试,凡是物理学院的弟子,都必须到场观摩。
物理学院的弟子知道了,他们的亲友自然就知道了,他们的亲友知道了,其他很多相关的人自然就知道了,再加上杨聪并没有规定其他人不准来观看,这会儿铁路两侧自然是围满了人。
这家伙,这蒸汽机车着实壮观无比,十丈长,一丈高,一丈宽的车子,摆那里就跟一截城墙一样,这年头,谁见过这么大的车子,谁又会无聊的造这么大的车子。
而且,杨聪为了讨嘉靖欢喜,特意命人将车头做成了龙头的模样,龙眼就是驾驶室,龙鼻就是烟囱,整个车厢四周都镶满了金黄色的铜鳞,光是看外观就能让人浑身热血辉腾。
看热闹的人是谈论的津津有味,物理学院的学子也忍不住在那里低声议论,杨聪一到,那嗡嗡嗡的议论声突然一停,大家都满怀敬意的看着他,那模样可不是装出来的。
这会儿杨聪的名声那可不是盖的,虽无圣贤之名,却已然被人当圣贤一般的传颂开了。
圣贤般的人物来了,大家还不赶紧收声肃立!
杨聪是早已习惯这场面了,他微笑着拱手示意了一圈,随即便大步走过人群自动让出来的通道,来到王宣身边,略带激动道:“先生,都准备好了吗?”
王宣同样激动的道:“都准备好了,柴火都点着了,里面的水都烧了有好一会儿了,估计早就开了。”
杨聪闻言,不由搓了搓手,颤声道:“好,我上去试试。”
说罢,他竟然就要往那机车的悬梯走去。
王宣见状,连忙拉住他,规劝道:“清风,危险啊,这东西可没人开过,万一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办?你不是说很多试验都有危险,搞不好会出人命吗?要不我去吧,你在这看着。”
杨聪连连摇头道:“那怎么行,你不也没开过,我脑子里好歹还有个章程,你有吗?”
这个!
王宣闻言,不由语塞,他想了想,还是摇头道:“不行啊,清风,你可是我们的主心骨,你这要是出事了,我们怎么办?”
杨聪见状,不由洒笑道:“哈哈哈哈,这能有什么事,大不了我开慢点呗,一个铁疙瘩慢慢在地上爬你还怕它出事吗?要出事那也是它撞到的东西出事啊。”
王宣闻言,只能无奈的道:“那行吧,我陪你一起去。”
说罢,他跟着杨聪就要往悬梯走。
张居正等弟子见状,不由喊叫道:“恩师,我也去,我也陪你去。”
杨聪直接摆手道:“行了,你们就在下面看着吧,车厢里面可装不下这么多人。”
的确,这会儿的车厢其实就是火车头,里面又是锅炉,又是铜管,又是蒸汽机,还有备用的柴火和清水,十丈长的车厢里面早没多少地方了,能挤进去十来个人就算不错了。
杨聪上车之后,当仁不让的坐上了主驾驶的位置,也就是左边龙眼处,而王宣只能坐在右边龙眼处陪着他了。
这时候,锅炉里的水早已烧的滚沸,两只龙鼻处也已经冒出滚滚的青烟,杨聪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随即大喝道:“鸣笛,准备开车了。”
王宣一个弟子闻言,连忙打开了汽笛的阀门。
“呜......呜......呜.......。”
一阵雄浑而又悠远的汽笛声响起,四周看热闹的人顿时被惊的目瞪口呆。
这汽笛也是杨聪“设计”出来的,虽说哨子笛子什么的在这年头很常见,但是,像汽笛这样,一打开便发出巨大呼啸声的东西却是没人见过。
这声音,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龙吟?
四周看热闹的人群还没反应过来,龙头形状的蒸汽机车已然在呼啸声中缓缓启动了。
一开始,杨聪可不敢开太快,他只是打开了两组蒸汽机的阀门,这推力还有点小,蒸汽机车那真是在铁轨上慢慢的“爬”动,比一般人走路的速度还要慢。
不过,这已经够神奇了,因为这么大个家伙,没有人推也没有马拉,竟然能自己动起来,要换做以前,说出去谁能相信。
当四周看热闹的人群以为这“火龙车”就这速度的是,杨聪突然一咬牙,又打开了另两组蒸汽机的阀门。
这家伙,可不得了了,蒸汽机车突然跟吃了药一般,飞快的加速起来,而且,那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一开始,人慢慢跑还能跟的上,到后面人使劲跑都跟不上了。
那速度,简直就跟奔马一样。
蒸汽机车上,王宣看着两侧飞逝的景物,不由紧张的道:“清风,快,快关掉那两组阀门,这速度太快了。”
快吗?
或许有点吧。
不过,这速度,比起后世的火车来可是慢多了。
再说了,这会儿玉渊潭四周的铁路就是个环形轨道,再快也不怕,反正永远都开不到头,只会在玉渊潭四周转圈。
杨聪不慌不忙的道:“这速度还不算太快,不过,拐弯和进站的时候的确有点太快了,只打开两组蒸汽机的话又显得太慢了,这的确是个问题啊。”
说罢,他关掉两组蒸汽机的阀门,坐那里沉思起来。
这时候他们设计的是两边驱动,也就是两组蒸汽机同时驱动两边的车轮,所以每次都是同时开两组,改成一起驱动也不是不行,不过那机械结构就比较的复杂了。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调节气压,这样来的更快一点。
想到这里,他指着蒸汽阀门道:“先生,这东西我们得改进一下,不能一下全打开,一下全关死,要加上螺纹,缓缓打开或者缓缓关掉,用以调节蒸汽压力,这样,整个蒸汽机车的速度就能随意控制了。”
王宣闻言,沉思了一阵,这才点头道:“没问题,试完我就带人改。”
第三卷 第二二〇章 两年
蒸汽机车的初试并没有持续多久,杨聪只是开车围绕着玉渊潭四周的铁路转了一圈便停车收工了。
停车的时候,他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惯性也相当的大,不带刹车的话,就算是开到最慢速度,然后关掉所有阀门,还是得滑行好长一段距离才会停下来。
这样肯定不行,如果前面轨道出现问题了,你就算是想停也停不下来,那可就要出事了。
所以,这刹车也必须加上,要不然,就算是进站停车都是个麻烦事。
虽然这蒸汽机车还存在速度调节和停车刹车的问题,不过,这么大个家伙,不需要人推或者马拉便能自己跑得动已经算是够轰动的了,所有前来观看的人都震惊的无以复加,回去之后,他们自然是拼命吹嘘。
杨聪的名声那是更加响亮了,“火龙车”之名也不胫而走,这“火龙车”其实不是杨聪取的,只是这东西外形像龙头,而且还能喷出青烟来,围观的人便不知不觉给取了个这名字。
这名字,怎么说呢,放后世自然是要让人笑话的,这会儿却是相当的不错,杨聪并没有刻意去否认,也没有说要改,火龙车就火龙车吧,起码带着大明的色彩不是。
没想到,这火龙车之名实在是传的太快了,他这还没有将刹车和速度调节的问题解决呢,嘉靖竟然派人来传话,想看看这传说中的火龙车。
皇上要来看个东西,当臣子的自然不能拒绝,杨聪只能以准备场地为名,拖延了一些时日,待到刹车和速度调节阀门都装上了,也测试好了,他才派人告诉嘉靖,微臣已经把场地准备好了,皇上要来的话,随时欢迎。
他的确顺带把场地给准备好了,他命人在铁路旁边搭了一个硕大的棚子,整的就跟个车站一般,并且摆满了鲜花,插满了彩旗,就等嘉靖御驾亲临了。
这天一早,辰时许,嘉靖早早便结束了早朝,随即带着一帮朝廷重臣和御前侍卫,浩浩荡荡的往玉渊潭这边开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