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女有田有点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饭团开花

    宋重锦从此后,听闻雪耳汤就色变。

    只可惜,这岳母大人如海一般的关怀之情,就算他再抗拒,等到雪耳汤端上来,也只能咬着牙喝掉。

    在这悦来客栈歇息了两日,杨宗保也跟客栈的掌柜和小二那边打听了,这京城那边也有悦来客栈,跟这间客栈是一家。

    他们初到京城,暂时没有落脚的地方,肯定还得在客栈住着,再慢慢寻摸合适的房子也不迟。

    这悦来客栈住着也还算不错,只要赏钱给得足,上到掌柜的,下到伙计,都是极为好说话的,每日里热水就没断过,就是大晚上的要盘点心,端上来也是热气腾腾,刚出炉的。

    那悦来客栈的掌柜也说了,若是他们到京城还住自家客栈,不仅免费接送,房钱还给优惠。

    杨宗保当初也来过京城,悦来客栈的名声一直不错,他也就颇为意动。

    宋重锦和王永珠一听,也觉得这样挺好,免得到了客栈还要满大街的去找住的地方去,不如早早安顿好了再做打算。

    既然决定了,第二天一早,掌柜的就亲自安排了马车,让店里的伙计驾着马车将人送到京城去。

    这县城和京城之间,修得偌宽的官道,走起来也平稳,倒是没怎么受罪。

    七八十里的路,不过下午晌就到了。

    远远的看到高大的城门,蜿蜒的人群和马车,在城门口排起了长龙。

    等了好一会,才轮到他们,验看了每人都文书文牒还有路引,那看守城门的护卫才一挥手,示意放行。

    一进城门,一股喧嚣热闹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京城果然是天子气象,非同一般,不说就看到的路上来往的人群里,衣着富丽非他处可比。

    这些人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都透出一股别处没有的劲头来。

    宋重锦和王永珠还罢了,张婆子掀起帘子,看着外头的景象,已经不知道念了多少声佛了。

    更不用说吴婆子和谷雨她们,更是瞠目结舌,眼睛完全不够使了,看什么都好看,看什么都稀奇。

    吴婆子当日还在心里暗笑举人娘子的娘家嫂子,到了县城后,看什么都稀奇,活脱脱的乡巴佬进城。

    如今,她自己也觉得自己就成了那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了。

    因着天黑得早,很快太阳下山后,暮色笼罩,街道两边的店铺就陆续的点起了灯笼,远远的在高处看去,就如同九天的银河落如了人间一般。

    到了悦来客栈,天已经黑透了。

    那带路的伙计进去一说,就有掌柜的和几个伙计迎出来,一面将人往大堂请,一面就吩咐将院子的灯都点上,一会让贵客去挑选。

    如今已经是腊月初,客栈的房间都颇为紧俏,不过这院子因为价格的原因,倒是空了几个。

    杨宗保跟着去看了一圈,挑选了一个稍微偏僻安静的院子,也就三四间房,还有茶水间,一个花厅,一个小院子,每个月租金三两银子。

    那茶水间里头有个隔间,热个饭,蒸个点心,熬个汤水什么的倒也方便。

    也就定了下来,忙乱了半天,才都安置妥当了。

    这暂时安定下来了,吃了晚饭,等吴婆子她们都下去了,宋重锦和王永珠还有张婆子和杨宗保才商量接下来要办的事情。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杜府
    明日得先去杜府投拜帖,还要打听一下,这荆县的举子来了都住在哪里,也要去拜访一二。

    杨宗保还得去找那中人,看看以后没有合适的房子,看是租,还是买下来。

    还有顾子楷那边,他曾经给宋重锦写了信,他也中了举人,直隶第一名解元,一时风头无两,为了避开那些乱七八糟的应酬,他打算去城外的归元寺借住一段时日。

    估摸着此刻应该还在归元寺,也得去见见他。

    再有历九少和张银保如今都在京城,王永珠到了,肯定也得给他们去信,见一见才是。

    这么一算,这一直到年底,恐怕都不得空闲。

    还有一件事情,宋重锦和王永珠没说,可心知肚明,他们到了京城,肯定瞒不过宋弘,说不得哪一天,那宋弘就要找上门来,该如何应对,他们也该有个章程了。

    大家都满怀心事的胡乱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略微收拾了一下,杨宗保就去找中人去,宋重锦和王永珠收拾出来去杜府的见面礼,还有杜太医写的信,雇了辆马车说了地址,就往杜府而去了。

    到了杜府前,两人下了马车,给了钱,抬头看看,这杜府所在的位置这一片,左右邻居都是官宦人家,巷子里也安安静静的。

    两扇乌漆大门,门上红木牌匾上面简单的两个字“杜府”,门紧紧的关着。

    宋重锦上前敲了敲门上的门环,没一会,就有人从里面打开门,探出一个中年汉子来,狐疑的看着两人“你们找谁”

    宋重锦将怀里的拜帖递上“我们从荆县来,特来拜见杜大人。”

    那中年汉子一听荆县二字,顿时眼睛一亮,再上下一打量,迟疑的问“可是荆县来的老太爷新收的关门弟子王家娘子和宋举人老爷”

    宋重锦点点头“正是”

    那中年汉子忙脸上堆上了笑,一下子将门拉开了“快请进,快请进咱们老爷接到了老太爷的信后,算着日子,知道二位这两日要来,早就吩咐下来了,若是两位来的时候碰上咱们老爷当值不在家,就请先进府稍作休息,他中午就能回来。”

    “咱们老爷今日恰好不当值,还请两位客厅稍坐片刻,我这就去跟咱们老爷禀告”说着在前面带路,路上遇到一个小幺儿,忙喊住,让他去禀告管家,就说荆县的贵客到了。

    那小幺儿看了宋重锦和王永珠两眼,行了个礼,撒腿就跑。

    中年汉子将人带到了前院的花厅坐下,告了罪就退下了。

    没一会,就有训练有素的丫头,端着热茶和热点心上来,悄然无声的放在桌上,又悄然无声的退了下去。

    宋重锦和王永珠今日才见到了杜府下人的规矩,互相看了一眼。

    当初他们还曾说齐夫人管家甚严,下人进退有度,如今看来,齐夫人在荆县那边规矩跟京城一比,已经甚是宽和了。

    那丫鬟才退出去一会,就有两个婆子端着两个火盆进来,这花厅一下就暖和起来。

    王永珠看那趟火盆烧得极旺,只闻得到一点点不易察觉到烟气,想来这是上等的木炭了。

    才坐了没多大一会,就听到外面有人的脚步声,由近及远,很快,门就被推开了,一道身影带着凉风进来。

    宋重锦和王永珠起身看过去,是一个约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褐色的锦缎长袍,颌下留着一缕长须,面容看得出来跟杜太医有五六分相似,一双眼睛开合间精光四射,唇角因为时常抿着,倒是有两道深痕,乍眼看去,并不怎么好接近。

    “小师妹”男人上下打量了一番王永珠和宋重锦,似乎并不怎么看好,不过态度还算平和。

    王永珠上前行礼“永珠拜见杜师兄。”

    互相见礼完毕,才知道,这男子是杜太医的大儿子,杜仲景,现任的太医院院正。

    杜太医只生了两个儿子,老大杜仲景,子承父业,在他告老还乡之后,深得当今皇帝的信重,担任太医院院正。

    老二杜秀岩,虽然也从小跟杜太医学医,只是他天赋不如大哥,虽然也颇为精通医理,尤其精通分辨药材,也就干脆打理杜家名下的药铺。如今这杜家名下的百草堂,已经遍布京城和各大州府县城。

    百草堂以药真,药性佳出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尤其是宫中贡药这一块,每年也由百草堂负责大半,可见其地位。

    见礼毕,又分宾主坐下,然后王永珠拿出杜太医让转交的信来,递给了杜仲景。

    杜仲景接过信,打开看了几眼,就皱起来了眉头,亲爹在信中,看似无可奈何,身为他的儿子,如何看不出来,这是隐形的夸耀

    夸耀这新收到关门弟子如何的聪慧,如何的懂事,不仅让他和老二抽出空来多教导她,甚至还在信中叮嘱,让择日带着小师妹还要去拜访如今太医院的叶老太医,让叶老太医也酌情指点一二。

    要不是这白纸黑字,杜仲景认得出来这是他亲爹的笔迹,他真的要怀疑这封信是假的了。

    更不用说前些日子,除了亲爹送回来的信里要他严格教导着新出炉的小师妹外,连亲娘都在信中交代,要他和夫人好好照顾这小师妹和妹婿,若是让她知道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可仔细自己的皮。

    听听,听听,这是亲娘说的话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是捡来的呢

    要不是这岁数不对,杜仲景都要怀疑,这小师妹只怕是爹娘偷偷生的小闺女了。

    虽然对自己亲爹信上夸耀吹嘘的不怎么相信,杜仲景态度还是很好,先问了自己亲爹娘在荆县的情况,虽然时常信件不断,可没亲眼得见,总是放心不下。

    这信中说爹娘日日都教导小师妹,自然要多问询两句。

    王永珠也十分捧场,先将杜太医和齐夫人的身体情况都说了一遍,又挑了几件趣事说给杜仲景听,比如和秦老爷子如何斗法之类的,听得杜仲景莞尔,果然是自己亲爹能干出来的事情。

    又将齐夫人如今和自己一起开了个脂粉铺子的事情也说了,只说如今齐夫人精神抖擞,杜仲景就更高兴了。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师兄的惩罚
    他知道自己亲娘是个闲不住的性子,这陪着老爷子回老家,县城地方小,只怕要憋屈了。

    不过不愧是自己亲娘,到了县城也能折腾出花来。倒是以为是齐夫人肯定是闲着无聊,又喜欢王永珠,所以拉着她一起开铺子,也就没多问。

    只是神色间更见和缓,待王永珠和宋重锦态度也亲近了几分。

    说完闲话,杜仲景心情大好,也就开口道“接到爹的信,我算着日子估计就这几天。你们是才到京城吧如今这是年下,住的位置可不好找。早先我就让给你们收拾了个院子,暂且先住下,就跟在自家一样。”

    “今儿个不凑巧,你们二师兄去亲自验看一匹年底要供上的药材,得明天才能回来,明日他回来再见也不迟。你们现在的行李在哪里我吩咐下人去给搬来。”

    宋重锦和王永珠忙起身,先谢过杜仲景,然后才道“师兄,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昨日晚上到的京城,因着太晚了,就在悦来客栈已经定好了一个干净的院子,那边住着也挺便利的。家里人也已经去打听了,要是有合适的房子,就或租或买下来。”

    “知道师兄是没拿我们当外人,可这次我们到京城来,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半年以上。又带着家里的老娘和舅舅,还有几个婆子丫头,出出进进的也不方便,若真这样托大就住在师兄家,那脸皮也忒厚了些。”

    “再者,宋大哥明年春闱,同窗好友要时常交流来往,咱们也就罢了,到时候要是冲撞了师兄家的后院,可就是咱们的罪过了。若是宋大哥侥幸得中进士,能留在京城,总归也还是要置办家业,总不能一辈子赖在师兄家不是”

    “我们虽然是乡下人,可也知道,这人情处长之法,很是不必住在一起。倒是让师兄一片心意要白费了。”

    当初杜太医和齐夫人也曾经说过,让他们到了京城就直接住到杜府去。

    如今这世道,王永珠是杜太医的关门弟子,那就真跟父女关系没啥两样了,到了京城,王永珠没去处,住到杜府理所应当。

    只是宋重锦和王永珠一来不是寄人篱下的性子,就算是借住,在别人家也肯定要束手束脚。

    他们俩也就罢了,还有张婆子,难道让她来杜家看人脸色不成就算杜家再好,这地位差别大了,保不住就有人看人下菜碟。

    还有杨宗保,他要将手下的那势力发展到京城来,恐怕也要经常外出,归家时间不定,自家还好,这杜府,天长日久的,也惹人说闲话不是

    更重要的是,卫国公宋弘那边,宛如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把剑就会砍下来。

    杜太医对他们一片真心,他们俩再没良心,也不能连累杜家不是

    因此执意不从。

    杜太医和齐夫人拗不过他们,也就罢了。

    这杜仲景本是看在爹娘的面子上,也是一般招待亲朋的应有之意,所以才这么一说,没想到王永珠和宋重锦极力推辞,也就罢了。

    杜仲景扭头吩咐让管家将自己大儿子叫来见客,他大儿子如今十四岁,出身杏林世家,却从小就不爱学医,读书也颇为有些天份,刚过了童生考试,打算三年后下场考秀才的。

    杜仲景想着,这宋重锦既然中了举,又要参加明年的春闱,他们倒是一国的,不如让自己的这大儿子跟宋重锦多来往一二,想来两人是有话说的。

    杜仲景的大儿子,杜使君,早就听小厮来说,今儿个家里来了两位客人,说是从祖父老家来的,老爷亲自接待的。

    顿时心中就知道是谁了,前些日子祖父来信中提过,当时爹还说,若是人到了,让自己跟着那新出炉的师姑父好好学习一番的。

    当下就猜到一会自己爹肯定得叫自己去前院见客,忙让小厮给换了见客的衣裳,果然没一会就有人来叫他。

    到了前院花厅,互相见过礼,杜仲景就挥手让大儿子带着宋重锦到院子里走走,他要考察一下这个小师妹,是不是真如自己亲爹信中所说一般。

    宋重锦虽然有些不放心,不过也没多说,只看了王永珠一眼,就起身跟在杜使君身后出去了。

    留下王永珠一人,杜仲景先问她学了那些,学了多久。

    王永珠一一回答了,杜仲景先抽查了王永珠所学所背的内容,倒是没有错漏,可见是用了心的,心中也就有了几分满意。

    就问王永珠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王永珠犹豫了一下,被杜仲景看在眼里,鼓励道“有什么不懂的,尽管说。”

    王永珠这才将路上救小七的事说了。

    杜仲景由一脸的轻松,慢慢的神色就严肃来,再后来,倒有几分说不出来的慎重。

    等王永珠说完,他看了王永珠好半天才道“把手伸出来,我给你把把脉。”

    王永珠乖乖的伸出手腕。

    杜仲景闭目把脉半晌,脸上不露半点声色,只沉声问道“你是如何想到用烧散的”
1...467468469470471...6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