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女有田有点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饭团开花

    “无一人感染,病源患者身体在好转中,传染强度二级,只需注意个人卫生,就不会被感染。”小田田忙汇报。

    传染强度王永珠听到了个新名词。

    “宿主大大,这是以病原体感染扩散的强度来区分的,二级属于无威胁不需防范的程度。”小田田解释。

    王永珠点点头,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小田田虽然办事不靠谱,可这扫描功能还是过关的。

    宋重锦感觉到怀中的永珠,身体放松了下来,也放缓了声音,拍着她的背“累了一天了,靠着我歇会吧。有我守着你呢,放心吧有事我叫醒你”

    王永珠第一次治病救人,精神和身体就极度紧张了一天,此刻放松下来,就忍不住昏昏欲睡,又有宋重锦温暖的怀抱和轻拍在背后的手,顿时整个人就窝在他的怀里,沉沉睡去了。

    感觉到王永珠睡熟了,宋重锦扯过被子,靠在床头上,将被子搭在两人身上,也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由丁婆子了那物件烧成灰,让小七服下后,他的脸色也比前一日好看了些。

    如此服了三天药,小七的病情并未反复,除了还有些乏力外,整个人的精神气都恢复得差不多了。

    王永珠又给他把脉后,才确定是真的好了,只不过身体有点虚,这几日吃些清淡的调理肠胃,要等几日才能恢复正常饮食。

    将小七换下来的衣服,也让人一把火都烧了,小七房间彻底用生石灰水擦洗通风了,才算完事。

    得知小七病好了,段传州和他的手下感激涕零。

    这群汉子,别的感激的话说不出来,只一个个拍着胸脯,说王永珠不仅是小七的救命恩人,也是他们大家伙的救命恩人,以后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一声,刀山火海都不带怕的。

    要知道,若是小七的病没得到及时治疗,真要死了,这事就瞒不住了。

    整个船队事关重大,上峰不管是从哪方面考虑,为了避免他们将瘟疫传染给其他船或者带入京城,整条船上的人都活不得了。

    若是这般,那家里还殷殷期盼他们回去的家人可怎么活三十好几个家庭,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天都塌了。

    因此人人都心中感激王永珠,也庆幸这次带上了宋重锦他们一家。

    为了庆贺小七病愈,也为了感激宋重锦一家,尤其是王永珠,等到在下一站颇为繁华的码头靠岸后,干脆在码头边的酒楼里定了几桌席面。

    段传州也是个颇为细心的人,见宋家人穿着都颇为素净,就知道这里面有缘故,还特意定了一桌素宴。

    果然宴席上,见宋重锦和王永珠都不沾荤腥,也不喝酒,心里就明白了,也就不劝酒了。

    又有杨宗保在中间,和其他人喝成一片,这边宴席上也就只以茶代酒,气氛也颇为融洽。

    一时小七来敬酒,谢王永珠的救命之恩。

    王永珠倒是一笑,指着吴婆子和丁婆子,“若是要谢,就谢谢她们俩,若不是她们,你这病我也没法子。”

    小七虽然不明白,可王永珠说了,他也就老老实实的听了,走到吴婆子和丁婆子面前道谢。

    倒闹得吴婆子和丁婆子如此老成的两个人,都红了脸。

    吃了席面,大家又互相搀扶吆喝着回船上去,杨宗保和其他船夫在前面,段传州和宋重锦在中间说着闲话。

    张婆子和王永珠落在后面,见隔着一段距离,张婆子就问“我咋看着有些不对这治病和她们两个还有关系不成我都忘了问,今儿个刚好想起来,那船上没有药,你是用啥给小七治好的”

    王永珠还没说话,跟在后面的吴婆子和丁婆子两个忍不住拼命的咳嗽起来。

    张婆子狐疑的回头看了两人一眼,又看王永珠。

    王永珠无法,只得凑在张婆子耳边小声的说了一句什么。

    张婆子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那东西也能治病你娘我听说过用童子尿治病的,可没听说过,这,这东西也能治病啊”

    听了这话,吴婆子和丁婆子两人都这把年纪了,还烧红了一张老脸,恨不得钻到地下去。

    张婆子忍不住回头又看了她们两眼,才道“一会子回船上去,到我那里领一匹布去,赶着做几件出来,不然这万一天气不好,岂不是连替换的都没有”

    王永珠见两人尴尬,也忙道“不管是什么,能治好病就是大善,这次多亏了你们俩,这个月的月钱加倍。“

    吴婆子和丁婆子这才脸上好了些。

    好歹到了船上,张婆子将人都赶了出去,唯独留下王永珠,然后捂着肚子笑得人都软了“你这死丫头,咋想出这方子来这得亏那小七不知道,不然”又捂着嘴闷笑起来。

    王永珠也无语“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我刚好背到那里,就唯独这么一个房子,为了救命,能怎么办咱们不说出去,也就是了。再说了,既然喝得童子尿,还有用金汁的,这些都能治病,那烧散不过是用裤烧成灰,已经算正常的了。”

    张婆子忍笑道“这事也就咱们几个知道得了,就算重锦问,你也别说。好歹两个也是救人一命,也要给她们留点面子才是。”

    王永珠自然知道“娘,你放心吧。”

    果然,那以后,段传州似乎嘱咐过其他人,不准跟王永珠打听,这一路他也从杨宗保的嘴里含糊透露出的消息里知道,这王永珠可是杜太医的关门弟子,难怪还没出师,就能治病救人了。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码头
    这等救人的方子,肯定是杜太医不外传的秘方,说不得还和宫廷有关系,哪里还敢多问嫌弃自己头上的脑袋太安稳了不是

    倒是小七偷偷问过,他主要是好奇,被王永珠含糊过去了。后来估计又被段传州敲打了一顿,也就再也不问了。

    那吴婆子和丁婆子见王永珠再也没漏过口风,倒也慢慢就自在了。

    自从小七的生病的事情之后,倒是一路风平浪静,终于赶在了腊月头,赶到了京城外的直隶码头。

    这码头是距离京城最近的码头之一,最是繁华不过,货船客船似云来。

    加上又都是赶在年前,无数商家要将最实新最好的货物送到天子脚下来,赶在腊月卖个好价钱。

    更有各地的进贡船只,也是要将各地上贡的物品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京城来,献呈给皇帝陛下。

    一时这码头,几乎是人挤着人,人推着人。

    更有无数的船等候着靠岸,运气不好的,都排了好几天的队了。

    宋重锦他们搭乘的是官船,自然有专门的停靠码头,也无需排队。

    只略微等前面的船将货物卸完的时候,就有一艘快艇,被召到他们乘坐的船边,接了王永珠他们一家人和货物,轻飘飘的就驶离了大船。

    段传州他们要等货物卸载完毕,跟上司去交往差才能下船回家,只得跟宋重锦他们约好下次见面的地点,才依依不舍的送人离开。

    到了岸上,看他们这架势,就有帮闲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招呼“这位老爷,您这是要打尖还是住店”

    “这位老爷,要雇马车吗”

    “这位老爷”

    杨宗保上前,拉着其中一个闲汉,说了几句什么。

    那闲汉满面堆笑,喊了一声“得了您嘞,您就请好吧”一边说着,一边手一挥,道边就钻出两个小子来。

    “雇辆马车,将这几位贵客带到悦来客栈去”

    那两个小子也机灵,一个立刻就钻到人群里不见了,留着的那个笑盈盈的就上前搭话了“几位贵客请放心,一准给您送到这悦来客栈可是咱们县城数一数二的大客栈,又干净又便利,比起京城来也不差什么了。”

    “几位贵客是头回来咱们这吧我看这位老爷,哎呦,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这位可是举人老爷是准备明年二月的春闱来的吧难怪小的今天出门,就听到喜鹊叫呢,感情应在您这里啊今儿个小的可也能沾沾举人老爷的福气了”

    这留下来的小子嘴巴极为俐落,眼睛也贼,说话压根就不像十来岁的小子。

    果真这京城脚下能人辈出,就连一个拉客的小子,比起其他地方来,都多了几分眼力劲。

    宋重锦黑着脸,只要不笑,一般人轻易不敢接近,那小子拍了一顿马屁,见宋重锦不动声色,那态度就跟小意了。

    没一会,先前离开的那个小子就带了两辆马车过来,陪着笑解释“小的看老爷们箱笼多,就多雇了一辆,免得压坏了老爷们的东西。”

    杨宗保点点头,吩咐将行李都搬到后面的马车上去,然后让吴婆子和丁婆子还有谷雨上了后面的马车看守着行李。

    王永珠和宋重锦扶着张婆子上了前面的马车,那两个小子,也一人一个,就坐在马车夫旁边。

    杨宗保安排妥当后,想了想,也凑到后面马车上,挨着那马车夫坐了下来,慢悠悠的朝着悦来客栈而去。

    到了客栈门口,马车还没停稳,就有小二肩上搭着白巾子就迎接了上来。

    那两个小子凑过去,小声说了几句什么,那小二脸上的笑就越发殷勤。

    杨宗保问了价钱,果然这京城脚下居大不易,一个小小的三四间房的小院子,一晚上就得一两银子。

    杨宗保先让将行李都卸下来,放在大堂,跟车夫和那两个带路的小子结清了银钱,让两个婆子守着。

    张婆子和王永珠她们也都进了大堂,大堂里四角都摆放着火盆,比外面暖和多了。

    看到张婆子他们进来,立刻就有人送上热茶点心来,请他们坐在火盆边上烤火,没多大一会,这人身上也都暖和起来。

    杨宗保喝了一口热茶,身子烤得暖和些了,才跟着那小二去看了院子,虽然小,倒确实又干净又安静,也就直接定了下来。

    小二也乐开了花,见杨宗保爽快,也没还价什么的,也就做个顺手人情,“老爷请放心,一会子就给院子里送热水来,还有那行李,也交给我们了,一准一件不少的给您搬进来。”

    “咱们这客栈,早晚热水,一日三顿若想在咱们客栈吃,提前说一声就行了。若是想吃个外头的新意,也吩咐一声,咱们也能帮忙跑个腿什么的。”

    杨宗保谢过了小二,去大堂将张婆子他们都给接到院子里,就有店里的伙计将箱笼也都送到了。

    给了每人二十个大钱的赏钱,那几个伙计高高兴兴地捏着钱就走了。

    没一会,那热水就麻溜的送了上来,送水来的伙计捏着赏钱,还特意问了一句“厨房今日有上好的羊肉羹,热热的刚做好,客人们要不要来上一锅”

    杨宗保还有些犹豫,王永珠忙道“那就来上一锅羊肉羹,麻烦小二哥再给我们配上几样素菜,几样荤菜,得了就麻烦送来。”

    那伙计点点头,麻溜的就去厨房吩咐去了。

    等王永珠她们洗漱了出来,那伙计估计是掐好了时间,就拎着食盒来了,热气腾腾的摆了一满桌。

    给了赏钱打发了伙计,大家也不讲究主仆了,都饿得厉害。

    一早上因着到要靠岸,要收拾行李,也就囫囵做了点吃的垫了垫肚子,这下了船,迎面就是凛冽的寒风。

    虽然王永珠她们早有准备,路上也在码头停靠的时候,又备下了几件厚衣裳,可在码头就耽搁了那么一会,身上的热气就差不多给吹没了。

    马车上虽然摆了个炭盆,可也只是比外面强些。

    王永珠和宋重锦身体好,还扛得住,就担心张婆子,幸好将那狼皮的袍子也带上了,有这袍子,张婆子倒是手脚都是暖和的,才让王永珠放心下来。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客栈
    此刻见菜上来,先给张婆子和杨宗保一人舀了一碗羊肉羹,催他们快吃“这冬天吃羊肉羹最好,快喝一碗,去去寒气。”

    七里墩那边,日常只有猪肉,鸡肉和鱼肉吃。

    牛是朝廷严令禁止吃的,就连那老死病死,或者摔伤活不成的牛要宰了,还得到衙门去备个案,更是没有机会吃到。

    张婆子端着碗,先闻了一下,肉香里带着一点点膻味,还有一股子胡椒味,试着喝了一口,那胡椒味道混着羊肉的鲜味一下子冲入脑门,顿时精神一震。

    一碗下了肚,浑身都暖洋洋的不说,鼻尖还沁出一点汗来。

    杨宗保走南闯北多年,极为好这一口,连喝了三碗,才直呼一声痛快。

    如今只有宋重锦和王永珠还守着孝,只捡着那素菜吃,看得张婆子心疼不已,扭头就吩咐丁婆子“一会子找他们客栈问问,有没有炉子,咱们借一个过来,熬点雪耳红枣汤给永珠他们俩补补。”

    丁婆子忙答应了。

    这雪耳红枣汤,还是张婆子在齐夫人面前念叨,说这守孝,两个孩子都瘦了,本来就还是长身体的时候,秋天又是贴秋膘的时候,人人都长肉了,偏两个孩子瘦得可怜,还要在路上颠簸一个来月,这哪里撑得住之类的话。

    齐夫人也心疼啊,可也知道,这守孝是正理,宋重锦如今半只脚踏入官途,更是要注意这些。

    不过她到底见识多些,京城里贵人们守孝的也多,皇帝死了爹也要守孝三年的,也没见皇帝饿成啥样。

    靠啥靠各种汤水补药补着啊,不然谁扛得住

    也就悄悄的跟张婆子说了几道汤水方子,比如这道雪耳红枣汤,红枣还好说,乡下枣子多,那雪耳却不易得,虽然他们靠着大黑山,木耳倒是常见,这白色雪耳不多见。

    也是极为稀罕的东西,往年这些东西,就算在山里采到了,也都舍不得自家吃,只晒干了去卖个好价钱。

    听说这些雪耳都是收去,供那些京城里的贵人和宫里的娘娘们吃的,滋阴补气,最是平和不过。

    上好的雪耳,比那一般的燕窝还抢手呢。

    张婆子就留了心,又听说这雪耳和红枣对女人极好,能滋补养颜,回七里墩的时候,就叮嘱着那王家兄弟将那收到的雪耳都给留了下来,也凑了差不多小一斤。

    时刻都收着,三天两头的就给王永珠和宋重锦炖上一小锅,只给他们喝,谁都不给。

    王永珠喝了这一路,自己没啥感觉,倒是感觉宋重锦也不知道是不是如今不用去打猎奔波的缘故,还是这雪耳滋补的缘故,看着脸色都没那么黑了。

    还曾经偷偷笑过宋重锦,这样喝上两年,这黑脸说不得就要喝成白脸了。
1...466467468469470...6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