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张正书都有点瞧不起赵煦了,这算什么皇帝啊,捡人家的二手货来用这也太掉格了一点吧!
赵煦虽然有点犹豫,但想了想,还是难以抗拒那柔软的诱惑:“不干事,能用就成!”
“我还想着送你一张新的,既然官家不想要,那就算了……”张正书故意这样说道,果然赵煦忍不住了。
“那朕还是要新的罢!”
看着赵煦脸不红,气不喘的模样,张正书就知道,赵煦的脸皮还是挺厚的。连吃带拿的不说,甚
第三百六十章:请你入坑
看到张小官人这个熟(yin)悉(dang)的笑容,来财没来由身躯一软,差点瘫倒在地:“小官人,小的近来没做错甚么事啊……”
张正书继续笑着看着来财,差点没让来财崩溃了:“小官人,你这是要打小的么要打的话,轻力些,莫要打坏了……”
“谁要打你了”张正书好像恶魔一样笑道,“来财啊,你想过以后做什么吗比如说,是继续做一个书童,还是做一个管家”
来财心有戚戚地说道:“小官人,我……我……还是做书童吧!”
本来,来财对未来还是很憧憬的,因为管家张通对他的期望很高,甚至很多时候还手把手教学,让他上手管家的事务。可听了张正书这么一说,似乎不太喜欢他做管家,来财就退缩了。要知道,未来张家是这个张小官人当家的啊!
“胸无大志!”
张正书批评了一句,“做男人,怎么能胸无大志做书童你也做不好,这份这么有前途的工作,不太适合你。我想了想……”
还没说完,来财“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抱住了张正书的大腿说道:“小官人,不要赶我走,我甚么都愿意做的……”来财是农家子出身,家中兄弟姊妹有十一人之多。这么多人,他的父母自然是养不了的。所以,像来财这个年纪,全都卖给大户人家做家仆了。起码做家仆有饭吃,有衣穿,不愁没地方住。碰到像张正书这种“有良心”的雇主,还会给点工钱。十年下来,就能恢复自由身了。恢复自由身后,拿着这点点钱,买下几亩薄田,盖个房子,娶个媳妇,生个娃,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来财的姊妹命途就更加“稳定”了,卖给大户人家做侍女后,要是给大户人家看中做个侍妾,那一生就算有了点保障。就算十年过去,也能出来嫁人,自己挣来的嫁妆也算丰厚。
可要是来财现在被张正书“扫地出门”,别说买什么田地了,他连自己都养不活啊!
“我没说赶你走啊”
张正书也是无奈,“起来说话,这成何体统我的大腿,是一般人能抱的吗!”
来财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起身了,看得张正书也是于心不忍。“我这是给你一场造化,你怎么弄得好像我的不是一样。虽然你做书童时是不太机灵,不懂察颜阅色,不懂随机应变,还屡屡拆我台。但我是那种薄情之人吗,你没功劳也有苦劳,怎么会赶你走”
来财这才稍稍放心了,心道:“谁让你的笑脸那么阴险……”当然这句话是不会说出口的,来财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小官人是要小的作甚”
张正书说道:“从现在起,你去跟着管家通叔学习学习怎么管理人,日后有一个作坊让你去管……”
“不成的不成的,小官人,小的怎么能去管一个作坊不成的,不成的,小的还是继续做书童罢!”来财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连声说道。
张正书叹了一声,说道:“你要是不去管作坊,我只能赶你走了……”
来财委屈巴巴地说道:“小官人,小的做不来啊……”
“做得来也得做,做不来也得做,我不管你。”张正书非常霸道地说道,“要是你出了纰漏,嘿嘿嘿……”
来财耷拉着脑袋,眼泪都流了出来。不带这样的,张小官人这不是请人入坑吗!
“哭啥呢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事,这是在锻炼你!”张正书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人的一生,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抓住了,你就能跻身富绅。抓不住,你就一生都是泥土里打滚的农民……”
&nbs
第三百六十一章:耳提面命
宋朝的文人是很虚伪的,表面上视金钱如粪土,但实际上却和有钱人往来甚是密切。很多士大夫,都遣家人去做买卖,甚至为了避嫌,掌柜的还是远房到不能再远房的亲戚。生意往来,那些士大夫又怎么可能“冰清玉洁”,丝毫不沾金钱那“阿堵之物”呢
张正书培养来财成为一个掌柜,其实也和那些士大夫的做法差不多。当然,这不是张正书在扮矜持,不想亲自出面管理,而是他真的分身乏术。作为一个统筹者,如果事事亲躬,那张正书累死都不行。
一个好汉都需要三个人帮才行,更别说要建立起数十个,甚至是数百个工厂了。培养人才,永远是最重要的事。这样的话,张正书就算不枉到宋朝走一遭了。因为,人总是会老去的;什么工厂也只是一时的;唯有建立工厂以强国的思想,才是永恒的。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张正书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水中楼阁,镜花水月。
而要把思想传承下去,就得培养人才。唯有人才,才可以把思想传承。
当然,现在的宋朝人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不过没关系,张正书会让办工厂,办作坊变成一件赚钱的事。只要赚钱了,肯定会有人继续把工厂办下去的。工厂办下去了,技术也会一直流传下去。甚至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倒逼他们进行创新。
这样就足够了,在张正书的想法里,大道理每个人都会讲,但很多人根本不当回事。最核心的地方,还是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没人会去做的。作坊赚钱了,而且能赚大钱,肯定有人源源不断地投入进来。
“就看来财能不能顶得住压力了……”
张正书看着来财离去的方向,心中琢磨着,如果来财顶不住压力,把握不住机会,那他就注定是沦为底层人士了。要是自己不思进取,张正书想帮他,都无从下手。人生中,有无数机会,有些人抓住机会了,他就成功了;有些人有机会都抓不住,那谁能帮得了他不是不给你机会,是你不中用啊!
月色如水,一夜无话。
……
待得公鸡司晨,天已大亮的时候,张正书习惯性地叫了一声:“来财,拿我衣服过来……”
然而,张正书才想起来,来财好像被他支走了,去跟管家张通学习管理技巧去了。
“没了书童,还是不太习惯啊!”
张正书摸了摸鼻子,自己起身了,准备去拿衣服。
就在这时候,门突然开了,来财走了进来:“小官人,衣裳在这里……”
“还没走吗”张正书也有点意外,但更多的是感慨。不知不觉间,来财都伺候他差不多半年时间了。现在的张正书,总算明白为什么有些皇帝那么宠信宦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啊!朝夕相伴的人,总是会有点感情的。
或许对于很多皇帝来说,在当皇帝之前,他们见东宫的太监比见自己老爹还要频繁吧下意识的,不是亲人也当做是亲人了。幸好宋朝的宦官大多没啥权力,所以不会扰乱朝政。至于宋徽宗赵佶的宠臣童贯,那也只是个例外而已。
“小官人,让我伺候你多一天吧,以后就没这个机会了……”来财低着头,有点不舍地说道。
张正书也有点感动,说道:“你
第三百六十二章: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
来财离开了,走得挺彻底的,连衣裳什么的都带走了。
这导致曾瑾菡来报社“上班”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你的书童呢”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我给支走了。”
“啊”
曾瑾菡不敢相信,“你把他弄到哪里去了”
“我让他去学习怎么管理作坊了,接下来我有一个重要作坊交给他。”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必须要用一个信得过的人。”这不是开玩笑的,看看后世国企就知道了,为什么领导都是行政级别的还是不是“自己人”!一样的道理,留给其他人,张正书不放心。最起码,掌握在自己手中,张正书就不怕有人贪污。
不是开玩笑的,别以为将门就不会贪污了,将门那些丘八贪起来更加没底线。
要是落在文人手中,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正,如果是张正书管理的话,财务肯定是要重点管理的,绝不能假手于人。记帐方式要用借贷记账法,任何钱都要走账面过,不留一丝漏洞。不这样严格管理,别说是蜂窝煤作坊了,再大的作坊也一样会倒闭。
最关键的是,要生产和销售分开。
张正书决定把销售的任务交给皇城司,一来是帮助王庆弄点功绩;二来是要借助送蜂窝煤的掩护,挨家探查情报;三来嘛,张正书相信皇城司不敢贪污皇帝的钱,除非他们不怕死。最关键的是,一旦皇城司退下来,也是要到蜂窝煤作坊里去的。要是贪了卖蜂窝煤的钱,岂不是在断自己的后路
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要怎么做。更何况,皇城司也是有其中一份收益的。凭借着这份收益,皇城司的日子会好过很多,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最关键的是,账目要做好。好在此刻技校里已经培养了不少记账人才,也不怕临时临急找不到“账房先生”。
“来财去管一个作坊”
曾瑾菡被吓到了,“他能行吗”
“原先是不行的,但经过学习后,应该能行了。”张正书笑道,“没有人是天生就会的,都要学习才行。”
曾瑾菡点了点头,突然俏皮地说道:“那郎君为何不学习我还想着做一个进士的妻子哩!”
张正书一愣:“你希望我去考科举”
曾瑾菡展颜一笑道:“看你被吓成这个模样,我是说笑的。你这人啊,好生惫赖,哪里做得了官!要是你做了官啊,那百姓就倒大霉了。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的,百姓被你支使得团团转,非得怨言大起不可。到那时候啊,你被贬到崖州就惨了!”
不得不说,曾瑾菡太了解张正书了,一旦张正书做了官,他肯定要把衙门的结构重新调整,弄出一套最高行政效率的班子来。然后,还会带领着治下百姓创富,但项目是一个接着一个,恐怕百姓真的受不了。最后,张正书还会竭力打击恶霸势力,说不定还会逼反一些人……不管怎么看,张正书的手段都是很强硬的,不会婉转的来。这样的官,不闹出事来都算菩萨保佑了。
看看包拯就知道了,这个酷吏去到哪里上任,哪里的乡绅乡缙就把他恨得牙痒痒。而且,就算在朝中,包拯都要闹出一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比如说,包拯曾经建议,加重对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限制皇权。还要废黜有贪渎记录的官,从此不得再做官。遴选郡守县宰的时候,对于纳粟、蒙荫等途径做官的,要考核试用才行。这也就罢了,包拯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但包拯最
第三百六十三章:竹帽
这个问题,张正书也不好回答。幸好此时工地上的刘老刘工匠看到了张正书的到来,连忙走了过来:“小官人,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看着满身脏兮兮的老刘工匠,曾瑾菡微微退了一步。没办法,女人天生不喜欢脏兮兮的东西,特别是讲究的女人,更是敬而远之。不过,张正书却有点感到,一点都不嫌弃地上去握住了老刘工匠的手:“辛苦了,刘工匠!”
“哪里话,俺们是拿钱做事,还得多谢东家给机会哩!”老刘工匠笑得很真诚,也很感动。作为工匠,他是遭过很多白眼的。虽然这年头工匠的待遇提升了,但是社会地位还是很尴尬。不是官营工匠,尝尝被人蔑视、轻视,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在张正书手下工作,就绝不会这样。张小官人对工匠,那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们好。人心都是肉长的,薪资待遇超高,东家又以礼相待工匠,老刘工匠他们怎么会不卖力工作
“不是我给机会,是你们帮我。”
张正书笑着说道,很是给面子。老刘工匠听了,心中更是暖暖的。
这时候,曾瑾菡问道:“他们戴着的,就是安全帽么”
“哈哈,不错,这便是小官人发明的安全帽了。小官人,这位小哥是”
老刘工匠“老眼昏花”,真的瞧不出曾瑾菡的女儿身来。不过也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宋朝的衣裳,特别是儒衫宽松,女性特征都遮掩了。要是长得英气一些,不施粉黛,穿着男衫四处晃荡,不仔细看真的瞧不出那是个女的。
女扮男装的事情,在古代确实不算杜撰。因为男女都留着长发,扎起来之后其实男女差别并不大。特别是女子扮成一个书生,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白脸而已,最多俊俏而已。在老刘工匠看来,这位“小哥”也不过是比张小官人俊俏了些,也不算得什么。
“她……是一位好友……”
既然都误会了,那就让误会进行到底吧。张正书也是无奈,忘记让曾瑾菡出门前先换女装了。不过这样也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时候,曾瑾菡风情万种地白了他一眼,然后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一顶造型奇特的安全帽上。说这安全帽奇特,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材质问题,只能拿竹子来做安全帽。这时候,张正书也找不到塑料啊,更别说高强度塑料了,估计再过个几百年,才有这样的技术萌芽吧!
竹子编成的安全帽,说是帽子,其实就像一个半球一样。这也是中国人心灵手巧,才能用竹子编成这样的竹帽。经过火烧,竹子能弯曲成想要的形状而不会减弱强度。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竹帽非常大,看起来十分滑稽。
虽然很可笑,但这竹帽的防护性能确实一流。以张正书的推断,这样的竹帽,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安全帽三分之二的防护强度了。要是后世那劣质的安全帽,恐怕都比不上这竹帽。不得不说,中国人在手工艺一项上的天赋,确实是加了很多天赋点的。其实,这个竹帽就类似于后世的锥形竹帽,因为材料一致,强度相当。只不过,张正书知道球形防高空坠物是最科学的形状,所以才要求做成这样的“安全帽”。虽然那些手工匠人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
张正书一再要求,在工地上的工人都要佩戴安全帽,所以没有人敢不听。不听的后果,就是扣罚工钱。这些工匠的工钱都是血汗钱,哪里肯被无端端“扣”了工钱所以,没有人敢不遵守。再说了,这
第三百六十四章:手可摘星辰
“我笑你作甚”张正书又不是没见过女生戴安全帽,在后世他生活的是一个小城,骑摩托车、电动车的人还是很多的。当然,不戴安全帽的人也有很多,但为了小命着想戴安全帽的人也不少。其中女生自然是有的,所以司空见惯的张正书,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他发愣,只不过是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后世一样。
“你生气了”曾瑾菡见张正书面色古怪,还以为他生气了。
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只是想起了一点事情……进去吧,不然会阻碍到施工进程了。”他注意到,因为他的到来,施工好像还停止了。
老刘工匠笑道:“没事,反正也是要休憩一下的。”确实,人总是在劳动,而且是高强度劳动,总是会吃不消。张正书的到来,恰好让这些工匠有了点休憩的时间。
“这房子真的结实么”这时候,曾瑾菡已经蹦跳着进了里屋,拍了拍墙壁。
然而,这墙壁的厚度,硬度,真的超乎她的想象。
“当然结实……这么说吧,就算地龙翻身了,这房子也未必有事,除非地龙翻身太厉害……”张正书说的是,只要不是八级以上的地震,这房子真的抗震神器。因为那地基,就花了几个月去打造,还用水泥填高了夯土层,可以说,现在这个房子就是一个整体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