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赵煦像看一个怪物一样看着他,半晌才说道:“你是认真的”赵煦绝对没想到,居然有人会为了别人的俸禄而舍弃到手的金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的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
赵煦很想握着张正书的手,亲切地表达感谢:“其实你也是姓赵的,对吧”
当然,赵煦更加惊疑不定的是:“他想做什么,难道他想做皇帝不成”赵煦没办法不这么想,因为没有人会对那些胥吏这么好,除了张正书。或者还有一个解释:“抑或是他真的傻了,有钱都不要,还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看到赵煦难以置信的模样,张正书大概猜得到他在想些什么,他走到厨房里的案板前,轻飘飘的说道:“或许你以为我是傻了,怎么会对那些小吏这么好。确实,小吏也有贪渎的,那是因为他们俸禄微薄,而且还没有晋升的空间,换做是谁,都会想着捞一笔钱吧要是没有油水可捞,又受到欺压,你说这些个小吏会怎么样”
“铤而走险”赵煦蓦然惊醒过来,“你是说他们会造反”
“板上钉钉的事,你且仔细想想,这些年来各地的叛乱,是不是都有胥吏在里面。”张正书也不举例,他知道赵煦了解得更多。
果不其然,赵煦沉默了。
“这钱,朝廷该出。”
这是赵煦的回答,可张正书却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该出,而是一定要出。胥吏熟知衙门各项事务,若是有野心之人,定然不服气。最后的结果,便是一场大乱。”这不是张正书在乱掰,想想十几年后的宋江起义就知道了,绝对给大宋的统治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动摇。
“罢了,你那份还是自己收好吧。你献出的炼钢法、投石车我都没赏你。这钱我拿出来罢,不就是十几万贯么!唉,只是被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己好像一无是处一样。”赵煦叹了口气,深感无力。确实,谁做了皇帝都会有这么一个错觉。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帝不是权力最大的吗,怎么
第三百五十五章:地少人多的中原
“所以蜂窝煤计划必须要尽快实施了,拖不起啊!”张正书知道时间的紧急,女真人崛起就在这二十几年间,西夏的李乾顺也眼看要夺得大权了。外面群狼环伺,大宋却还是保持呆萌属性,这不是摆明了自己是肥羊吗要是禁军再无起色,那大宋就真的是香饽饽,谁都能上来咬一口了。
“哪有这般简单!”
赵煦皱起了眉头,“要想说服我那些臣子,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将门那边倒是好办,把分红奉上,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你这皇帝,做得真心憋屈。”没穿越之前,张正书看到的电视剧都是皇帝下个旨意,臣子不得不全然接受。不曾想,穿越到了宋朝,这种情况居然不存在!皇帝的旨意要是没有臣子的点头,根本没人鸟你。这太颠覆张正书的认知了,这虽然说是政治上的进步,毕竟从一言堂到群策群力,减少了决策失误。但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在朝堂上扯皮一番,任谁都会觉得不耐烦。
很多时候,大宋不是没有机会,但就是因为这种无休止的扯皮而白白地看着机会溜走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需要强人政治的时候,大宋偏生玩了一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灭亡也是理所应当了。
赵煦深有同感,说道:“有啥办法哩,祖制如此……”
“你是不够离经叛道。”张正书不以为然地说道,“王文公都说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如果不变革,我们岂不是要学祖宗,在丛林中茹毛饮血祖宗之法,好的自当是要继承,但不合时宜的,于国无益的,就要坚决摒弃。且不说什么,百余年前太祖、太宗时,我大宋的人口有这么多吗国势民情都不一样了,还抱着以前的制度不放,那是傻子!”
“道理谁都懂,可有的人就是不放手啊!”
赵煦也是无奈,他不相信朝中诸公看不到这一点。但问题是,他们看出来了,却不打算改变。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就成了“保守派”。其实,世间并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保守派,只不过因为利益问题,他们就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护卫者罢了。
“那是因为没有利益去跟他们换,所以他们不愿意。”
张正书一针见血地说道,“一旦有个新利益,比现在旧利益好的时候,而且两者只能选其一,你看他们会不会放手说白了,他们只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你怎么说得好似在街市上讨价还价一样”
赵煦就觉得奇怪了,他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实际上,大宋的朝臣里真心为国的也不少,他们只是怕新政另天下动荡,朝局不稳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很多事情,脱离了一个‘利’字,它就运转不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官家,你认为这是政治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不过是利益问题罢了。换做是你,你家里有良田万亩,但朝廷新政却是在剥夺你的利益,你愿意吗”
“不愿意……”
赵煦叹了口气,说道:“怪不得新政总是进行不下去,原来问题在这!”
“你又不是第一天才发现问题所在,恐怕先帝的施政得失,你早就了然于胸了吧”张正书毫不留情地揭穿道。【 最快更新】
赵煦有点尴尬地说道:“你做人就不能这么直接吗我不要面子啊”
“面子是自己挣来的,不是别人给
第三百五十七章:载舟覆舟
“不过,要达到数千万贯的收入,起码要把银行遍布大宋才行。这个过程,起码十年吧。大作坊也是,要形成规模,解决百万人的就业问题,也需要十年时间才行。”张正书缓缓地说道,然后神色复杂地看向赵煦。
赵煦自然不会知道,张正书的眼神是在说:就算你知道,恐怕你也看不到那一天了。
“十年也行了,能增强国力,十年算得了甚么!”
赵煦雄心万丈地说道,“朕等得起!”
张正书心中一叹,心道:“你这短命鬼,要是继续夜夜笙歌,别说十年了,一年多之后你就要挂了……”
“对对对……”
张正书敷衍地说道,其实是不太想面对这个事实。其实,知道一个人的死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看着赵煦现在容光焕发的样子,张正书还是觉得要提醒他一下。“不过,官家还是注意自己的身体吧,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啊!锻炼身体,会感觉好很多。比如每天不要久坐,多走动走动,踢踢蹴鞠也好,打打捶丸也行,甚至可以射射箭,或者像我一样跑跑步也是可以的。实在不行,叫翰林医官们教教你耍五禽戏,强身健体,自然能长命百岁。千万不要相信什么丹药能长生不老,那些都是骗子,绝对该杀头的。”
看到张正书这么在意他,赵煦也有点小感动。
赵煦不是天生薄凉之人,也做不到帝王无情。更多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一个叛逆期很长的,还不怎么成熟的青年罢了。没办法,谁让高太后、司马光他们一直打压着赵煦呢现在,赵煦只不过要跟他们对着干而已,哪怕他们都死了。
“有心了,朕……会保重的。”
当然,赵煦也没把张正书的话听进去。只是记得,要做一做什么五禽戏而已。
“既然官家一场来到,我炒几个小菜,陪你喝几杯酒吧。”
张正书也看出来了,赵煦这人太过刚愎自用,一般的建议是听不进去的。也是,身为一个叛逆期的青年,要是这么容易就听话,那就不叫叛逆期了。幸好张正书不太在意谁是皇帝,只不过觉得赵煦这人还算不错,所以话多了些。
“你还会炒菜”
赵煦觉得新奇,他也没见过炒菜是什么,还以为这是宫廷里的绝学哩!毕竟,以赵煦的尊贵,是不会去到御厨那里看人炒菜的,甚至连近都不想近,因为“君子远庖厨”嘛!
“汴京城的炒菜技术就是我故意散出去的,你说呢”这是张正书的得意之作,现在系统的经验增长迅速,就是因为张正书走了“群众路线”。
“《礼记》有云,‘君子远庖厨’,这种事何必亲躬”赵煦皱眉说道,他是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自甘堕落”,到厨房做一个厨子。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连做饭都不会,还算是一个人吗如有一天,你独自流浪在荒无人烟之地,岂不是要饿死”
赵煦不以为然地说道:“这如何可能”
“更何况,连做饭都不会,其他事能做得多好”张正书丝毫不为所动,“圣人说的话,也有错的。所谓‘君子远庖厨’,其实应当是君子要有不忍之心。但问题是,善良过头了,那就是伪善了。仁义过了头,那对国家,对百姓也是种伤害。弱肉强食,这才是生存法则。国与国之间,莫不如是。你落后,你就该挨打。你
第三百五十八章:极品仙醁
赵煦愣愣地看着张正书,苦笑道:“甚么都是你有理!”
“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好在官家你施行新政,这是典型的法家做派。法家能富国强民,而儒家只能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官家你可以让底下大臣信那套儒家学说,但你自己不能信,反而要摒弃它。多学学汉宣帝、汉文帝、汉景帝之治国方针,找到御下之术。认真研读法家学说,若是有杨朱学派,你也可以看看。关键还是那句话,治国要‘以霸王道杂之’,要‘儒法并重’或‘外儒内法’,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不然的话,只讲仁治不**治,天下必定大乱!”
赵煦听了这话,沉吟了良久,说道:“我大宋《刑统》之法极严,如何不是‘儒法并重’了”
这时候,张正书已经炒好了一碟菜,准备做一碟五香蚕豆。
“敢问官家,《刑统》能罚士大夫么”
张正书一针见血地问道。
“额,我大宋历来厚待士大夫……”赵煦有点语结,想了想才说出这话来。
“也就是说,士大夫有豁免刑法之权,那算不算法治”张正书头也不抬地说道,“你知道天下人怎么看吗还优待士大夫,要我说,士大夫就该有把剑悬在他们头上!你看看你手下那些大臣,有多少个是不贪的到了这种境地,大宋还没玩完,算你走运!国无忠臣,上下皆贪官;空有良将,却被敌国压着打,你说这算什么事”
说着说着,张正书也来火气了,说道:“你知道,前线每打一次败仗,我宋朝百姓是多痛心疾首吗你知道,每打一次胜仗,我宋朝百姓是怎么欢呼雀跃吗你知道,民间是怎么痛恨那些贪官的吗你都不知道!”
赵煦愣住了,他没想到张正书居然敢对他发火,当即也来了火气:“朕如何不知道就是……就是没法子罢了!”
“那是因为你底气不硬。”张正书平静下来了,“治理国家不能一蹴而就的,所以你现在当务之急,是把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切勿再把什么监军之权下放给文人了,这只会让你的皇帝威严扫地!”
赵煦沉默了,他承认张正书说得在理。如果……他手中握有重兵,岂会怕那些文人
“你要是准备好对付贪官了,告诉我一声,我的《京华报》为你摇旗呐喊,写臭那些贪官,把他们刻在青史之上,让他们遗臭万年!”张正书阴森森地说道,“论起舆论战,你有我的帮助,是极有胜算的。官家,你要是想比肩太祖、太宗,你就要拿出魄力来,狠狠整饬一番官场。不要怕没人做事,反正都是底下胥吏在做事!”
“让朕想想……”
赵煦迟疑了,没办法,这实在是牵连太广太广了。
“要是你抹不开面子,《京华报》愿意做先锋,揭露贪官行径。到时候,你配合拿人就行了。或贬或杀,随你便。不能再让残民之贼窃居高位,于国无益!”张正书斩钉截铁地说道,“现在大宋,太需要一股清流了!”
“唉,哪有这般简单……”
赵煦喃喃地说了一句,用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觉得有些头昏脑胀的。
“好了,不说这些了,反正你也不会按照我的意思去做,说了也没用。菜有了,吃酒去!”
张正书端着两盘小菜,率先走向了偏厅。赵煦也跟了上去,似乎也放下了刚刚的心事。
“你这商贾,家里比朕的皇宫还要富丽堂皇,这有天理么”赵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其实更多是羡慕。因为财政吃紧,赵煦想把宫殿翻修一遍都做不得。虽然他的内帑还有点余钱,可那是用来应急的。万一黄河突然决口了,就靠这些钱去赈灾了。至于国库呵呵,两月前都能跑耗子
第三百五十九章:小心眼的皇帝
赵煦沉默了,最后才感叹道:“你应该做户部尚书的,朕要是有你这样的户部尚书,何愁国库不丰”这句话从侧面证明了张正书的赚钱能力——在赵煦看来,这不应该称之为赚钱,而是在抢钱。
张正书看到赵煦的表情,就知道他大概想的是什么。
嫉妒,这是赤果果的嫉妒。
他的赚钱本事是出于“眼光”,能“洞察”宋朝百姓需要什么。别人发现不了,怪张正书太强咯
“别想了,我现在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得帮你赚钱不说,还要帮你管理国库我才没那么傻。”张正书不屑地说道,“你想想看,你手下有多少人抢着当官想做大官的人,连汴京城都放不下。而像我一样,脚踏实地做点事的人,有多少”
赵煦被噎得不轻,虽然张正书说的是事实,但他的样子实在是太自恋了,而且还把官贬得一无是处,借此抬高自己,这就有点难忍了。
“你这人,是真的一点都不谦虚啊!”
张正书认真地说道:“这是自信!”
赵煦没有接着话茬,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干豆腐和蚕豆上。
原本,作为一个皇帝,赵煦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但这干豆腐和蚕豆的好吃,已经超出了赵煦的认知,以至于赵煦都自觉忽略了张正书的这句话。“你的厨艺还不错嘛!”这是赵煦在品尝了这两碟小菜后给出的评价,他发现了一边吃着小菜,一边喝着小酒,更是惬意。
张正书看着他已经一个人干掉了一小半小菜,也是好笑,心道:“顶级厨艺加上美味的特殊效果,不好吃才是怪事。”
“好吃你就多吃点……”
张正书这句话出来后,不到三秒钟他就后悔了。
没人想得到,一个皇帝啊,居然吃干抹净不说,还要连盘带碟一起带走:“那个……彭元量,对他不用客气,甚么极品‘仙醁’对吧拿上几坛子,还有蚕豆、豆干……对了,你这还有蚕豆和豆干吗”
张正书咬牙切齿地说道:“没了!”
“那……就算了,但你书房里的那张椅子,朕坐得很舒服,也一并带走吧!”
扫荡了一遍之后,赵煦才心满意足地看着张正书,“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你不会这么小气吧”
张正书是哭笑不得,难道他还能向皇帝要钱不行
说实话,果酒真不值什么钱。今年杏子大丰收,张正书用很低的价格收了不少。虽然是他亲手酿的果酒,但卖出几贯钱来确实是虚高了。哪怕宋朝有钱人就吃这一套,因为他们还没有什么奢侈品的概念。可怎么说,都掩盖不住果酒成本低廉的事实。
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张太师椅了。
“我说官家啊,我那张椅子都坐了那么多回,你还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