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张正书明白了,看来是他给赵煦的信起作用了。

    然而很遗憾,张正书猜错了。

    伪装成一个文人的王庆,穿着儒袍,头也不回地走进了京华报社,恰好迎面撞上张正书。

    “小官人,你又要出城”

    王庆有点意外地问道,他也有种很无奈的感觉,这小官人就不能消停一会吗

    “不行吗”

    张正书有点意外地反问道,“难道发现细作了”

    “小官人,借一步说话……”王庆神经兮兮地说道,“官家有旨意在此……”

    面对宋朝的皇帝意

    志,张正书也无法抵抗。他可不是什么文人,敢拒接圣旨。要是他敢这么做,说不定赵煦能立即给他点颜色瞧瞧。把王庆带到了书房中,张正书关紧了门窗,才低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好事!”王庆露出了一个笑脸,但张正书怎么看都觉得他阴鹫的脸上显出这样的笑意十分渗人,就好像一个千年大反派露出的奸笑一样。

    张正书都起鸡皮疙瘩了,连忙说道:“有事你赶紧说啊!”

    &nbs




第三百零五章:条件
    张正书恍然大悟,差点忘了明朝锦衣卫和文官之间的那些破事。

    即便宋朝的皇城司不像明朝的锦衣卫,但实际上也是一个性质的。由于皇城司的特殊性(好吧,就是潜窥文武百官,背后打小报告),这就让所有文官不耻了。蔡京是何人那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六贼之首啊,政治投机能力都要爆表了,这样的人会跟皇城司头头有来往,自断前程怕是蔡京得了失心疯才会这么做,不然神志清醒的蔡京都不会这么做的。

    张正书虽然知道蔡京的潜力,指点了王庆去投靠,可王庆也得敢过去才行啊

    “是我疏忽了……”

    张正书倒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这件事的,反正他确实缺乏政治头脑。

    “要咱家说,官家如今最看重的,便是小官人了。小官人献上的酒精、炼钢法,配重投石车,那都是于国有大益的。若是小官人圣眷再重,怕是能提携咱家一把。”王庆半拍马屁,半试探性地问道。

    张正书却很有自知之明:“王公事就别在我身上打主意了,如果你想做生意,我倒是有个好介绍。但是你要想我提携你,这不是开玩笑吗我有这个能力”

    “小官人,你是有所不知啊,咱家从未见过官家对一个人如此上心过,你还是第一人。若是你出言,官家应当会思虑一二……”王庆的如意算盘打得确实挺响。

    张正书神情复杂地看着这个特务头子,简直有点不可思议:“难不成王公事舍得这皇城司”言下之意,自然就是问王庆居然舍得离开皇城司要知道,皇城司虽然不属三衙管辖,可到底是天子亲军,行事有着很大的自主权。

    要是调离了皇城司,以王庆的黑历史,还不知道要遭受什么样的排挤!

    “总归是要退下来的,如今不退,过些年就退不了了……”王庆有点意兴阑珊地说道。

    张正书沉默了,他没想到这个特务头子是真的想上岸了,这真是让人意外啊……

    确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像王庆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城司头头,想要退下来也是情理当中的。从这一点上,张正书觉得这个王庆其实和他是一路人。思危、思退、思变,做人一头扎到底的,那是愣头青。能思忖退路的,都是得到过教训的。

    张正书不知道王庆是不是看到了他的“前任”不得善终的下场,才萌生退意的。但不论怎样,王庆有这个想法,张正书觉得可以出一点力。当然,不是无偿的。

    “你知道的,我是一个商贾,世间什么东西都能交易,只要价钱足够。你想我帮你,可以,在商言商,你打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或者说,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如果官家知道你想退下来,而又迁怒到我,我岂不是很亏所以,你应当明白的……”

    张正书这番话,带有很强的暗示,其实不外乎就一个意思,想要我帮你,可以,拿出实际利益来。

    “咱家知晓西北青、白盐,知晓大同府茶叶走私的实情!如果小官人想要走私,咱家甚至能帮你找到……”

    王庆还没说完,张正书就笑了:“我家的产业这么多,需要去走私吗”

    在宋朝,一旦走私被捉到,没有后台的基本就是流放、充军的结局。就算王庆充当张正书的后台,但是这个后台实在太软不可靠,所以张正书根本不会考虑这个。

    “那小官人需要甚么”

    王庆也知道了



第三百零六章:达成共识
    张正书一愣,说道:“这关投名状啥事”

    “小官人是真不知晓啊”王庆也佩服了张正书的“不学无术”,居然连这个都不知道。“但凡是禁军将领,其家眷都要留在汴京。皇城司虽不受三衙辖制,但亦是要如此。”

    张正书明白了,所谓的投名状就是家眷。不得不说,这一招其实挺狠的。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很重,但家庭观念更重。但凡要叛逃,总不能让家人也陷入囫囵吧当然,像叛逃西夏的张元,他是孤家寡人,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那看来王公事有家眷在汴京之中”张正书若有所思地说道,“那确实挺难办的……”

    “若是容易,何须小官人”王庆苦笑道。

    张正书突然笑了笑,说道:“不就是家眷嘛,也不算是顶天的难事。到时候手上有了一支暗探,掩护她们撤离汴京也是寻常了。再不济,藏起来总可以吧等风声过了,再易容分批出城……”说实话,这时候汴梁城的城防形同虚设,哪怕有守城的士卒,估计也认不出易容了的人吧

    王庆叹了口气,然后才说道:“小官人,你是不知晓皇城司的手段……”

    “你帮着训练之后就明白了啊”张正书嘿嘿一笑道,“兵法上都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皇城司出身的,才最容易对付皇城司,不是吗”

    王庆神色复杂地看着张正书,突然问道:“为何小官人你有这般信心”

    “天生的……”

    张正书这句话,直接噎住了王庆。

    “……”

    一阵无语之后,王庆才苦笑道:“无知者无畏啊!”

    张正书却根本不当一回事,别说宋朝了,就算是在后世满街都是监控摄像的情况下,还不是有一大堆疑案破解不了吗像宋朝这种“皇权不下乡”的年代,就是逃离汴梁城难一点而已,谋划得好一点,退路是可以找到的。只要出了汴梁城,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就行了。

    实在不行,天大地大,海外这么多地方,还怕没地方落脚吗

    就连张正书都要开始谋划退路了,他弄的这个工厂模式,简直就是小农经济的掘墓人,要是顽固派醒悟过来,他这个“罪魁祸首”怕是第一时间就要被清算的。顽固派的力量有多厉害,张正书深有体会。历史上的每次变革,都有这个阻力。

    要想让中国跳出历史更迭的怪圈,工业革命势在必行。

    只是这一次会闹得很大,阻力堪比商鞅变法。连商鞅都被车裂了,张正书可不认为自己比商鞅还流弊。

    未料胜,先料败,才能永远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既然要建立一条稳定的退路,那么用王庆一家大小来做实验好像也说得过去,就是有点不厚道罢了。

    “反正你到了那时候也没选择了,你不相信我相信谁”张正书倒也诚实,把实情给说了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呢,你这个皇城司的头目,是留也死,不留也死。退下来,或许还能博得一线生机。但是呢,留下来的,你的儿子或许还能蒙荫一番……”

    “蒙荫也不过做一个武官,这有何用”

    王庆淡淡地说道,“还不如改名换姓,让儿孙去考取功名,这才是康庄大道。”

     



第三百零七章:穷文富武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正书招十几个看家护院的武人,算是给了一份好工作给这些“社会危险份子”了。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稳定了宋朝的社会,缓和了社会矛盾。皇城司还要感谢张正书呢!

    只可惜,宋朝的统治者不这么看。

    连喝酒都不许超过五个人,超过五个人喝酒,是要被举报的。被捉住之后,还要进牢子蹲几天。宋朝怕聚集闹事怕到了这个程度,更别说要纠集武人了,那绝对是能引起朝野重视的大事!

    “真个如此”

    王庆有点不敢相信。

    “废话,你看看我那些产业,哪一个不是价值万贯的找几个武人来看门,这都不行吗”张正书很无奈地说道。

    “这倒是无关紧要……”王庆连忙说道,“不过你要看着点来,不能把他们纠集在一起啊!”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我又不是傻子,这给人留把柄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王庆心道:“你还不傻,你的声名都传遍汴京城了……”当然,这打脸的话王庆不敢说出来,怕一说出来两人就闹掰了。“武人的事,咱家倒是有些眉目。今年恰值武举之年,有不少武人因无钱返乡,而滞留汴京城。”

    其实,官府也头疼这些武人,包括街市上的乞丐,还有“鬼樊楼”里的汪洋大盗,亡命之徒。甚至早就在通缉榜上的了,然后人家还是在“鬼樊楼”里活得好好的,虽然有点像老鼠不见天日,但官府就是拿他们没办法。

    这也正常,不管是什么社会,这种游离在灰色地带的人绝对不会少了。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有黑暗,后世已经看过太过人性扭曲的事情,张正书甚至觉得宋朝这时候的亡命之徒有点可爱了。起码他们心中还有一定良知,不是那种彻底报复社会的人。或许这也是儒家社会的作用吧,起码丧心病狂的人在宋朝还真的不算多见。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造孽,这些人估计你们很头疼吧”

    王庆淡淡地说道:“也不会怎么头疼,毕竟能习武的,非富即贵。就是有小部分武人,完全是来撞大运的……”

    “额……”

    张正书觉得自己想岔了,他还以为武人地位低下,就肯定是穷困潦倒的。不曾想有句话叫做“穷文富武”,家中没有一定钱银,怎么可能习武恐怕连骑术都练不了吧,因为大宋极度缺马,能练骑术的都是有钱人。

    “那些撞大运的,又是些什么人”

    张正书连忙问道,“是不是没钱的那种”

    “不错,这些来报名的,都是一些真正的落魄之徒,手上有两斤蛮力,却不懂骑术,不懂射术的。”王庆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晓他们来汴京作甚,除了在码头上扛麻包袋之外,汴京城实在找不到甚么能养活他们的行当了。”

    张正书一拍大腿说道:“就他们了!”

    “小官人,你真的要他们”王庆皱眉说道,“他们虽然身家还算清白,但是……”

    “但是什么”张正书有点好奇地问道,“他们不是参加过武举吗,难道这都不行”

    “确实……不太行,甚至他们只有蛮力,没有武艺的……”王庆苦笑道,“连挽弓都不晓得,射出的箭矢倒是挺远,可惜距箭靶是离天隔地这么远。骑术就不说了,连上马都不会。武艺嘛,也是平平无奇。便是咱家,放倒



第三百零八章:武人地位
    “什么,‘大桶张家’要雇佣武人”

    “是啊,听闻只有十八个名额,好像是专门用来看家护院的……”

    “这个说法怎么这么别扭”

    “嗐,这看家护院要几条狗不就成了么,要这么多武人作甚”

    “恐怕是觉得狗不如人罢”

    “这个说法还是很别扭啊……”

    “也许是‘大桶张家’这么多产业,每一个产业都需要护院哩”

    “这么说来挺有道理的……”

    ……

    吃瓜群众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从一人招工公告上都能推断出不少东西来。说实话,也就是汴梁城治安还算可以,起码张正书的京华报社也好,“兰蔻”牌香水专卖店也好,甚至是林家脚店,都没有人敢去捣乱。

    当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结果就是,这则公告一出,很多不明身份的人就开始在这几个地方游荡了,三流九教的人都在其中,看模样是不怀好意的多。好在,这些人也不敢造次。别的不说,开封府的巡捕是天底下第一厉害的,手下都是有真功夫的。若不是武艺超群的汪洋大盗,或者亡命之徒,根本不敢在开封府造次。

    至于游手他们,在没有摸清“大桶张家”的底细前,也不敢贸然出手。当然了,游手也是有智慧的,他们懂得什么样的人能惹什么样的人不能惹。好像张正书这样高调得连宰相家的官三代都拿他没办法,这种人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的来历——好吧,虽然他们猜测的方向有错,但实际情况也是差不多。

    汴梁城中,最不能惹的不是官,而是皇城司。

    张正书很明显就是皇城司要罩着的人,换了是文武百官都要离他远远的,更别说那些只狐假虎威的游手了。

    当然,“京华报”上的这则招工公告,最让人震惊的不是张家要招护院,而是张家给的工钱。

    没错,这个工钱,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观,而且差点没崩溃了。

    武人一个月居然能赚三贯钱!

    你没看错,就是三贯钱!

    要知道,编撰小报的秀才,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是一贯多钱而已,这还要东家给力,舍得给工钱才行。要不然,这些不得志的秀才真的混得比码头搬运工还惨了。那些搬运工,起码一天都有二十多个大钱的收入!

    一个月就有三贯钱啊,什么概念这简直能赶得上一个公务员的工资了。额,说的公务员不是官,而是那些小吏。居汴梁,大不易,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哪一样不需要钱有人算过,在汴梁城活下去的最低限度是每个月四百文左右,这还是要在汴梁城中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不用每月交房租。吃的是最差的,用的是最差的。一个月能吃上一顿肉就不错了,还是肉末。

    没错,别看宋朝很富裕的样子,但是汴梁城中一样有穷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穷。要不然,宋朝怎么那么多福利机构,就是这些流民、乞丐太多了,每年冬天都要冻死好多。中国人对这种事是很有恻隐之心的,宋朝拿出一点钱来安置这些人,也说得过去了。

    要是流民、乞丐也还算好了,起码还有官府的安置点。可是在汴梁城中实打实的穷人,要是没有生计,没有营生的本事,那就真的有点悲催了。就拿码头上的搬运工来说,基本是看运气吃饭的,有人雇你,你就有活干,有钱拿。没人雇你,恐怕就真的要吃西北风了。
1...6667686970...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