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一场十分热闹而又显得和谐的朝议由此开始,哪怕是还有一些新党人员,意图要跳出来,但是,很快都被数以倍计的旧党人士给狠狠地驳斥回去。

    这让新党诸人实在是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在他们看来,不论是王洋王巫山,又或者是旧党,都是他们的敌人。

    而如此能够挑衅成功,那么不论是王洋吃亏,还是旧党受损,对于他们新党而言,都只有利好,没有任何的损失。

    只是现如今旧党势大,新党如今在朝中实在是势单力薄,最终,只能悻悻罢手,以图后计。

    最终朝议得出的结论就是,大宋一定不能在这件事情上被动,毕竟是大宋占在道理这一边,那就应该先发制上,让辽国明白大宋的态度才行。

    最后做出的决定就是,诏见辽国驻于东京汴梁的使节,将那发生在陕西北路的事件来龙去脉知会于他,让他速速禀报辽国天子。

    并且还要表达清楚,大宋的态度,那就是祸事是你们辽国的边军惹下的,所以,大宋所做所作,并没有错处,另外,你们辽国最好看好你们自己本国的兵马,严肃军纪云云

    辽国常驻在东京汴梁的使节萧炎在自己的住所里边见到了大宋礼部尚书,接过了大宋的国书之后,说实话,他自己也是懵逼的。

    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种和平安祥的时节,居然会出了这等事情。

    而是河东道安定堡的辽国将士贪婪无度,伪为马匪去洗劫大宋子民,你特么的洗劫也就洗劫了,可为什么偏偏让人给抓了,甚至连安定堡中的物证都一点不拉的被宋国的王洋给掏了出来。

    哪怕是心里边已经有了认定,但是,萧炎身为大辽使节,自然要事事站在大辽这一边。对于宋庭的指责,他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承认,哪怕就算有供状和物证摆在跟前,他也不能承认。

    不过,他还是告诉了宋国的礼部尚书,他一定会将这个消息飞马传报大辽天子,由大辽天子圣裁。

    另外,他则对于大宋居然抓捕大辽的边军将士,还破袭安定堡寻找物证的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和严厉的谴责,要求宋庭也必须要就此事件做出解释。

    对于辽国使节的这等无耻行径,可是把大宋的礼部尚书气得吐血。但问题是,他却也不能如此,气得白胡子乱抖的礼部尚书最终一脸愤愤之色的拂袖而去。

    而辽国常驻在宋国的大使萧炎,正眯着两眼抚着浓须,不停的算计着什么,半晌,不由得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来人,准备笔墨纸砚,另外再找个箱子来,把这些东西全部装好了。

    大人,这些东西,不知准备送往哪去?一名属官步入了房中,看到了那些物证,微微一愣。

    送哪儿去?萧炎阴沉沉地道。当然是送给陛下了,此事,已经不是本官可能做得了主的。




第1076章 干得好,干得妙,干得呱呱叫(第一更)
    第1076章

    礼部尚书这边去见过了辽使之后,便快步赶往宫中,向天子奏禀对方的反应。对于辽使的言行,依旧一如过往一般的嚣张跋扈,这一点,天子赵煦倒也不觉得在意。

    无妨,辛苦卿家了,早些回去休息,朕自有主张。天子赵煦宽慰了这位倒霉的礼部尚书,待其离开之后,开始琢磨起来。

    一开始,朝中的文武百官,想要把王洋拉出来当替罪羊。但是随着那黄都虞候的奏折一到,不仅仅那三名钦差也身陷其中,同时也把一批朝中的大佬也给牵连了进来。

    这才是为何满朝文武绝口不再提及王洋的原因,现如今可以说是暂时把此事给混过去了。

    可是接下来,又该如何呢?对于那位喜怒无常,不着调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在面对此事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天子赵煦实在是没办法打包票。

    别说是他,就算是太皇太后高滔滔,也不知道那位辽国天子将会有什么反应。

    而大宋现如今所能够做的,便是传讯与辽国疆域接壤的诸边镇边堡严防死守,不可懈怠。

    然后,大宋天子再一次上朝,这才刚刚宣布朝会开始,正要讨论昨日礼部尚书去见了辽国的使节这一议题,结果八百里加急又到了这一次,是王洋这货的奏折,连同那些被审问的案犯的供状。

    听闻是王巫山的奏折,天子赵煦的表情不禁显得有些古怪,这货也还真是能够耐得住心性的,钦差都弹劾他好几日了,他都能够不动声色,直到现在才亲自上奏。

    王洋奏折之中的不少事情过程,倒是与那位黄都虞候之言,颇为吻合,不过,王洋还提及了,那就是辽国河东道总管耶律达顿包庇这些案犯,派来了使节,索要案犯不成,甚至以兴兵来犯大宋作为要胁,以期望能够索回野钵胜等一干案犯一事。

    看到了这里,天子的脸色不禁有些发黑,当然不是吓的,而是气的,特么的你们北辽居然还敢这么吊?

    也不想想一年多之前,你们兴兵五十万来犯我大宋,结果如何?连狗脑子都打出来了,愣是拿王巫山镇守的那宥州毫无办法,现在居然还想要用动武作为威胁?

    这特么的,这些辽人也着实厚颜无耻,嗯,更别提礼部尚书特地去见了那位北辽使节,结果呢?那家伙也是同样的卑鄙无耻,居然一副不认帐的架势。

    无耻之尤,实在是太过卑鄙无耻。天子赵煦愤恨无比的拍着案几大声痛骂道。可是双眼却一直没有离开王洋的奏折,仍旧在那里仔细地欣赏着。

    搞得一帮子朝臣一个二个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愤怒之后又安安静静的在哪里摇头晃脑的看奏折的天子,也不知道那王洋到底写了什么鬼名堂,把天子给气成这样。

    而王洋在向天子吐槽完比之后,自然在奏折里边向天子表示,他一定会维护住大宋的尊严与威仪,不会给辽国任何可乘之机。

    重要的是,那一份份的供状上的签押,以及一些摆在跟前的物证,都代表着他行动的正义性和必要性,绝非是故意胡作非为,刻意挑衅于北辽。

    哪怕是昨日,已经把黄都虞候的奏折让苏东坡宣读了一遍,啪啪啪的打脸了满朝文武,但是,天子并不介意继续抄起大巴掌继续往那帮子家伙的脸上抽去。

    所以,天子赵煦看罢了王洋的奏折之后,再一次交给了苏东坡这位老司机,让他当庭宣读,当然还不忘记让马尚将那些供状和物证拿来,让这些文武大臣们好好的欣赏一番。

    对于天子这样的恶趣味,满朝文武大臣都只能怀着一种呲了狗的心情,无可奈何的再一次向天子表示,王巫山干得好,干得妙,干得呱呱叫。

    没错,就是那些北辽人自己找死,该,咱们大宋就是要有骨气,有胆气,一定不能够让那些北辽人好过,更要替我大宋的子民讨一个公道。

    看到这帮子文武臣工们强忍悲愤,把自己前几天吐出来的话全给倒吞回去,看得天子赵煦深感欣慰,真可谓是念头通达不已。

    宥州城官衙跟前那片巨大的空地,聚集上万人都没有问题,可是今天,却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的,甚至是空地周围的民宅二楼之上,也全都站着密密麻麻的大宋百姓。

    而在空地之上,由数百元祐甲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隔出了一片大约十丈方圆的空地。

    而此刻,这片空地之上,跪满了那些被俘来的辽国安定堡边军将士。此刻,野钵胜等人早已经是哭干了眼泪,心如死水。

    就在今日清晨时分,便被那些宋国的差役粗暴的喊醒了过来,然后今日特地给了一顿丰盛的早餐,不论是大辽,还是宋国,看来风俗都很相似。

    那就是在死囚上刑场的当天,是要给上一口饱饭吃的。只不过,在大牢之中,一帮子杀人如麻的辽军安定堡将士,大部份都继续在那里干嚎,食不下咽。

    被两名武孔有力的宋军士卒押解到了这里,跪在那渐渐炙热起来的水泥地上,野钵胜任凭着那些宋人在远处指指点点,却没有什么表情。

    来了来了,王青天来了就在这个时候,突然百姓们传来了一阵骚乱,原本正是那位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王洋为首的一干陕西北路官员抵达了现场。

    王洋当先而行,听着那些百姓们的欢呼声和招呼声,王洋面带笑容地招了招手,犹如一位出场的明星。

    而身后边,那三位钦差大人的脸色却也不比那些正在等待授首的辽军将士们好不到哪儿。

    哪怕是现如今他们还是钦差,但是,他们很清楚,等到了这件事情完结回到东京汴梁,等待他们的肯定不是嘉许和升官发财。

    有的,只会是同僚的讽刺,上司的冷眼,还有即将从各衙门的大红人,变成狗不理,若是天子还惦记的话,呵呵,指不定哥俩一块被流放到远方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此刻,他们深深的知道,自己要继续履行好自己身为大宋钦差的责任,所以今日,他们就算是硬着头皮,也要跟着过来凑热闹以彰显存在感。

    王洋走到了早就已经摆好的那几个大铜喇叭跟前抬起了双臂比划下压的手势,原本喧嚣的场面,很快就变得肃静起来。



第1077章 想要三面围攻三岔口堡吗?呵呵……(第二更)
    第1077章

    诸位父老,本官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王洋,今日,就要在此,履行三日前的承诺,要将这些伪装成马匪,杀我大宋子民,掠我百姓财货的北辽河东道安定堡边军士卒,处以极刑,明正典刑

    而北辽河东道总管,耶律达顿,之前曾经派来使节,要求要将这些杀人案犯索回,本官严辞拒绝,为何,因为我大宋律有载,凡在我大宋境内作奸犯科者,不论国籍若何,一律按我宋律征治。

    而前日,被我拒绝的辽国耶律达顿,此刻正率领数万辽军,犯我宥州

    黄都虞候看着站在那里,慷慨激昂,用语言,调动着百姓们的情绪的王经略,着实有些感慨万千。

    这位王经略,果然不是寻常人,若是其他的大宋官员,遇上了这样的要胁,怕是大部份都会跟那三位钦差一般,直接就跪了。

    就算是骨头再硬一些的,也会赶紧上禀报朝庭,把责任推给朝庭。可王经略偏不,对方想要威胁,结果呢,反倒把这货给惹毛了,你敢攻城,老子就先把你的人全宰光。

    这样的作派,实在是让身为武人的黄都虞候深感痛快,却又暗暗担忧,若是那率军进攻三岔口堡的耶律达顿没能够讨着好也就罢了。

    若是那家伙率军夺取了大宋的边堡,导致陕西北路陷入到了战乱当中。到了那个时候,朝庭那边必然会有所反应,而王经略,怕是就会成为这场战乱的牺牲品,甚至会影响到这位王经略的仕途和前程。

    只不过,这些话,他私下里边也曾经劝过王洋,奈何这位王经略却丝毫没有胆怯,甚至是固执。

    怎么了黄兄,是不是还在担心三岔口堡那边的情况?这个时候,过去曾经一起呆在御前班直,现如今却已经是宥州防御使的许诏凑到了黄都虞候的身边小声地道。

    嗯,也不知道哪边的情况怎么样,到底能不能扛得住北辽的进攻。黄都虞候显得忧心忡忡地点了点头答道。

    你就放心吧,小弟我在这陕西北路也呆了不少年头了,不要因为三岔口只是一座边堡就小瞧了他。

    我可以这么说,就咱们陕西北路的任何一座寨堡的坚固程度,都绝对不亚于一座其他地方的州城。许诏嘿嘿一笑,拍了拍那黄都虞候的肩膀得意地道。

    随着王洋的讲话进入了尾声,一百二十二名大宋精锐士卒,每一个人都长刀出鞘,站到了那些被押解着跪伏于地的辽人身畔。

    王洋的目光扫过了四周,深吸了一口气,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日冕上。针缓缓地移动着,很快,便有差役扯起了嗓子,厉声高喝道。大人,午时三刻已到!

    斩!王洋提气开声厉喝道。

    随着这个斩出一出口,一百二十二名精悍士卒,双手握柄,高高的扬起了战刀,然后吐气开声,用力劈下。

    眨眼间的功夫,一百二十二颗人头滚落在地,而那血泉,喷涌在空地之上,几乎将空地沾成了一片血湖

    那些从陕西北路各处赶来观察这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刑的百姓们,此刻都不由得陡然一静,下一刻,却暴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欢呼之声。

    千余大宋将士,整齐划一的厉声高呼。大宋万胜,万胜,万万胜!

    每一遍呼喊都会带动着更多的百姓加入其中,到得后来,仿佛整个宥州都会之震撼不已。

    而人群之中,亦有一些人死死地抿着嘴,目光怨毒地从王洋的脸上移开,落在了那些已然滚落在血浆之中的人头,然后,断然的抽身而去。

    三岔口堡内外,杀声震声,城下,无数的辽军将士顶着盾牌,奋力地想要将同伴顶得更高一些。

    而从城头之上,时不时砸落下来的石块,擂木,还有时不时发出巨大轰鸣声的火药弹,还有那密集如织的弩矢雨,都让那些强攻三岔口堡的辽军将士举步维艰。

    除了云梯之外,还有不少的其他攻城器械,只是那些玩意,都被留在了两里地之外的大营里边。

    之前也不是没有试过,可问题是这些玩意,根本就拿那三岔口堡硬得令人发指的堡墙半点用也没,反倒成为了辽军将士进攻城墙的阻碍。

    耶律达顿站在大营外面的观敌塔楼之上,眺望着那厮杀声震天的三岔口堡。这里距离三岔口堡足足有一里之地,耶律达顿不是没有想过,将指挥系统前移。

    可问题是,前方着一百余步处,那里有一台完全变成了废墟的冲车,已经证明了,这座小小的三岔口堡内,拥有着那曾经只有宥州才拥有的超远程抛射武器。

    当时特地带来了两台冲车,就是想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三岔口堡拿下,说实话,当时,把这玩意给弄过来的时候,耶律达顿甚至都有一种杀鸡焉用牛刀的感慨。

    但是,当辽军上下,一致都认为将三岔口拿下,不过是举手之劳时,坑爹的一幕出现了。

    两台冲车,距离那三岔口堡尚有七十丈的距离之时,数块重达百余斤的飞石,从三岔口堡内飞出来,当场,就将一台冲车生生给砸成了一堆破烂,连带着冲车内的近百名大辽勇士,也都变成了一滩滩的肉酱。

    从那个时候起,耶律达顿的心里边就浮起了阴霾,而之后这连日的狂攻猛打下,这三岔口堡却一直屹立不倒。

    要知道,当初五十万辽夏大军进攻宋境之时,耶律达顿便是攻下三岔口的主将。由于这种心理上的优势,他才会在第一时间决定攻打三岔口,而非万井口。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宋人,居然连三岔口堡这样的破地方,都配备了那种威力恐怖的抛石机,这还不算完。

    三岔口堡的城墙实在是太特么的坚固,导致很多用来摧毁常规泥土夯制城墙的攻城器械无用武之地。重要,嗯,重要的是,这新三岔口堡背倚着无定河。

    于是,辽军想要进攻,想要三面围攻三岔口堡吗?呵呵你得先问一问那些游弋在无定河上的宋国水师同不同意。

    宋国的水师每天都派出了几艘战船在三岔口堡的身后游弋。重要的是都特么的不是小舢板,而是上面安装着大量强弩的战船。

    虽然战船上所使用的巨弩虽然比不得床弩,但是射程却也远远的超过了单兵的硬弓强弩。


1...427428429430431...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