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天子赵煦甚至亲自试验了好几下,几乎每眨一下眼睛,那秒针就刚好走到下一格,让他啧啧称奇不已。
陛下您稍微等等,很快就要报时了这个时候,沈括突然说到,果不其然,就在那根分针终于抵达了子时,而时针抵达了卯兔的刻度。
就听到了内部传来了敲钟之声,声音自然远远比不得那古刹大寺的钟声浑厚,但是却也清亮透彻,而且是连敲了四下。
陛下,这代表着,刚刚进入了卯时,因为从子时到卯时,正好是第四个时辰,所以在这个时候,钟声会被敲响四下,以提醒卯时已到。
而且,如果担心钟声吵闹,可以按动这个机括,如此一来,钟声就不会敲响,不会干扰到旁人。
随着那沈括的解释,天子赵煦越发的觉得这玩意实在是太好了。日冕需要阳光,而那铜壶滴漏则需要水。至于这种机械计时器,却只需要拉动这铜链之后,它就能够自己走动,自己报时,妙哉,实在是妙哉
苏卿的本事,朕是知道的,当年他所制作的那水象仪,高大巍峨,蔚为壮观,几成我东京汴梁一景。没想到,居然还能够做得如此精巧
陛下,这还只是样品,按照巫山老弟,哦不,按照王大人的构思,当此物完全采用铜和铁质零件之后,还能够做得更加的精巧,甚至可以做到如碗口大小,可以随身携带的地步。
天子赵煦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做到碗口大小,还能够随时携带?
正式,下官与苏大人将其中一些用于天象的结构移出之后,便已经能够极大的缩小其体积。而且这里面许多部件,的确还能够做得更加的精巧幼小,又不会影响到其功效。
而且,这根铜链再以弹簧取代的话,那么,的确可以做到王大人所言不惧移动,方便携带。
htt: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第1022章 陛下不做?那咱们就自己来做
第1022章
对了,此物可有称谓?天子赵煦啧啧称奇了老半天之后,总算是想到了一件事。
而沈括的心里边不由得冒出了一句果然,然后十分识趣的纳头便拜。陛下,此物尚未起名,还请陛下赐名。
此物自走自鸣,钟声清越,又能够计时,如此佳物不若,就叫自鸣钟如何?
谢陛下赐名,此物便叫元祐自鸣钟。沈括大喜,赶紧大声地道。
元祐自鸣钟?唔,看来,沈卿家你跟那王巫山果然交情非浅哪天子赵煦砸砸嘴,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元祐这俩字了出,肯定跟王巫山那货脱不开关系。
不过这倒也不错,元祐自鸣钟这个称呼,倒也是朗朗上口得紧。
此物精巧,又能计时,的确是个好物件,只是制作起来,必定不易吧?天子赵煦这才施施然地坐到了御案后边,示意沈括也坐下答话。
陛下,这元祐自鸣钟,从研发,到制作出来,耗时近一年的光景。但若是大规模的制作的话,若是工匠熟练,技术精深,耗时不会超过三个月。
另外,王大人还曾经提到过,可以利用流水线的方式来制作零部件,下官与苏大人经过测试,最难的零件,最多也就只需要两到三天的光景便可以制作出来。
所以,若是真的能够流水线制作的话,怕是花不了太多的时间,不过这就需要培养大批的熟练工匠方可。
另外,王大人觉得,这元祐自鸣钟,若是能够制作得精巧奢华一些,我大宋,乃至天下,都会有无数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为之掏腰包
说到了这,沈括轻轻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然后从怀中取出了几张精心折叠好的宣纸恭敬地递上。
天子赵煦摊开之后,目光落在了其上。这些是
这些便是王大人所设计的元祐自鸣钟的各种样式,为了能够更直观,王大人还特地上色描绘,看起来实在是精巧奢华之极,就算是下官,也是心动不已啊
单单是这一台样机,朕都觉得很,很有格调,若是能够制作出如王巫山所绘的这些自鸣钟来,的确有这样的可能性。天子赵煦笑了笑,将这些图纸交还了沈括之后,终于进入到了正式话题。
详细地询问了沈括一些数学几何格物的常规问题,见到这家伙侃侃而言,对答如流,天子赵煦干脆拿出了王洋编撰的那几本教科书来。
果然,丝毫也难不倒这位大宋有名的杂科大牛,最终,天子赵煦做出了决定,沈括赴任国子监,当然,只是一个职务,那就太浪费这样的人材了,另外又还给了他一个军器监少监的职位。
也就是说,他不仅仅要在国子监主持学务,负责传授知识,还得到军器监去给赵佶帮忙。
对于重新得到了重用的沈括,自然是欣然从命,十分乐意地接受了天子的重托。
只是,天子赵煦却没有意识到这元祐自鸣钟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沈括之言,而就其有所动作,这让沈括不禁有些失望,失望之余,自然不免要冲王洋这位老司机吐槽一番。
看来,陛下的眼光还不够敏锐啊,居然只是让沈括负责再研制下去,却半点也不提及商业化一事。王洋感慨万千地搁下了沈括的书信。
这东西,真的有你说的那么暴利吗?身边的柳依依忍不住小声地问道,提及商业,这位商业女强人当然很有兴趣。
这是自然,你知道什么样的生意最好做吗?就是独家生意。而现如今,这擒纵器的小型化工作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大小已经缩小到可以进行商业化的阶段。
比如说咱们家里边,如此也摆上一架这座漂亮还会鸣响的元祐自鸣钟,你们会不会觉得挺方便的?
这倒是,至少不需要用水,也不需要出去看日头。李师师很快就给出了实用的答案。
重要的是,这元祐自鸣钟的制作工艺,将能够极大的提高咱们大宋的工匠们的技艺的精深程度。如此一来,未来我大宋,就可以研制出更加优秀和精良的各种机械
若是陛下不做,那不如咱们自己来做如何?听了夫君的牢骚,再看到夫君那满满的一脸失望之色,李清照眨了眨水汪汪的明眸提醒道。
姐姐说的极是,反正咱们家不缺钱,既然夫君您有这个意思,而陛下没有想法,自己做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柳依依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认同地道。
自己做听到了这个提议,王洋还真是呯然心动,的确,既然天子无心,那么自己也没必要再继续痛陈厉害。
再说了,很有可能是天子赵煦觉得这种赚钱应该不多,或者说他不愿意与民争利,既然如此,那么自己来做,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是自己做的话,想要工匠,唔没有,不过这倒也没有关系,这边搞水力纺织机械,不是已经培养出了不少的熟练工匠了吗?
哪怕是搞的东西不一样,但好歹都属于制造业,只要经过了段时间的培训,想必应该可以胜任工作。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专业的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王洋的眼珠子陡然一亮,突然大声地道。
夫君您干嘛,吓妾身一跳,大半夜的大呼小叫,让人听了去还以为发生什么事呢。
等等我好好想想。王洋有些不好意思地揉了揉鼻子,朝着三个让他这一声大吼给吓得一愣的漂亮妞们露出了一个歉然的表情。
这,这技工学校又是什么?柳依依看到王洋站起了身来,嘴里边继续神神叨叨的在念叨着什么,想来,应该是与方才他所大吼出来的那个称谓有关才对。
就是一间专门培训专业性人材的学校,与那些教授四书五经的书院不同。这样的学院,主要传授的知识,是那些关于各种特定专业技能。例如怎么算帐,怎么做木工,怎么做冶炼工匠,怎么锻造零件
王洋越说越兴奋,干脆回到了案几跟前坐了下来,然后开始提笔在宣纸之上龙飞凤舞起来。
第1023章 陕西北路技工培训学校
第1023章
我会先去信告知沈大人与苏大人,让他们将之前参与元祐自鸣钟的那些工匠调派过来。另外再让万彬找几个经验十分老道,同时又能够熟练的运用借贷记帐法的帐房来,对了,还有之前制造水力纺织机械的工匠
找他们来做什么?
当然是当让他们当老师,传授年轻人这些技能。王洋嘿嘿一笑,眉飞色舞地道。他们不需要去做学问,他们需要的是学会一项能够养家糊口的本事。
另外,也会让他们读书识字,能算会写,如此一来,这间技工学院,未来必然会成为我大宋培养各行各业人材的一个来源之地。
更何况,现如今,陕西北路的各种工业已经渐渐的成为了规模,但问题是,缺少大量熟练的和优秀的工匠,还有大量精通算术和明白各种帐目往来的会计人员。
建设这样的学校,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强化培训出大批的人材来。现如今的工业和商业还有金融业都还暂时处于初级阶段,正是需要大批人材的时候。
而且,等到了以后,一旦金融业开始扩展大宋全境,那么所需要的人材必然是数以万计,更别提,以后未来,各种机械只会是越来越多,对于技工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说干就干,王大官人一向都是行动派,万彬在接到了王洋的信,得知了其想法之后,自然是大加赞同,支持王洋的这个计划。
不到十天的光景,陕西北路技工培训学校正式在洪州城南无定河畔的一处庄院成立。三位经验老道,又能够熟练的使用借贷计帐法的帐房成为了财务班的先生。
另外,木工班则有七位老师,钢铁班则是多达十二名老师。而且,就在技工学院成立的当日,便在陕西北路六州之地的衙门外都贴上了告示,并且还有差役四下游走宣读。
这间陕西北路技工培训学校正式向民间招收学生,有愿意在未来,成为工商业者的有志年轻人都可以入学。
而且入学是免费食宿,甚至是学费杂费一应俱全,学院承包,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这可不是免费的午餐。
那就是,想要享受这些免费的,那就就必须跟万红棉制品集团又或者是长安银行,又或者是万红钟表制作工坊签约用工合同。
也就是,这些人毕业之后,将会直接进入这些工坊或者是银行去工作,如果不签约,那么,只能是自己付费,学费半年一缴,连食宿一起的话,半年的学费将近十贯,这个数目,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绝非小数。
听到了这个消息,第一天,整个陕西北路六州之地,就有超过五百人报名,最终,原本要进行十天的报名,只花了不到三天,就停止了。
主要还是太过热情,而且还是挑了又挑,这才选出了七百名学员,其中有一百人与银行签订用工合同,其余的,不是被棉制品工坊,就是钟表功坊签下。
例如银行会计专业的,除了读书,识字,就是学习算术,几何,物理,每样都要学,至少要懂得这些东西的基础。然后就是学习借贷记帐法,并且学会如何活学活用就可以了。
至于工程学专业,亦是每样都要学。然后就是学习他们的专业课程。
第一批,咱们只需要学习三个月,然后,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再来决定是否要延长学习期,如果里边有好苗子,那么即便延长学习期也无所谓。王洋的目光落在了那些技工班的名单上。
至于那个什么银行财会班,呵呵,除了能写会算啪啪啪的打算盘之外,实在是没有什么难度。
至少在王洋这位老司机的眼里边相比起来,财会人员的确不可或缺,但是,这些将会学习机械的工匠们,才是大宋未来能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优秀种子。
贤弟所言极是,万某也觉得应该这么做,毕竟咱们现如今实在是太缺人了,能够先招来一批人手好好的学习出来,先把人员补足,之后就算是再让他们回到学校里边来重新进修也是可行的办法。
嗯,目前看来,也只能这么做了,唉,虽然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是咱们陕西北路百业俱兴,缺人,更缺人材啊王洋无可奈何地说道。
这倒也是,不过这段时间,万某可是听闻,咱们附近的不少州县的贫苦百姓们可是都动了心思。
而且已经有百姓甚至不顾如今天未转暖,都已经开始拖家带口的朝着咱们陕西北路来了。
嗯,毕竟,咱们大宋,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真不少。王洋也不禁唏嘘地点了点头答道。
而且,诸州县的地方官员对于这个,采取的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似乎在他们的眼里,这些百姓,于他们而言,几乎就没有太大的存在价值。
与其留在当地挨冻受饿,影响他们这些官员的声望,倒还不如都离开干净,他们也好营造出一副当地丰盈富足,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景象。
王洋的吐槽,万彬也只能摇头叹息,却也无可奈何。这样的事情,我相信在大宋的大多数州县,都会发生。毕竟那些官员,都更愿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这样也好,至于对于我陕西北路而言,相当于是诸多州县都对于那些贫苦百姓的迁徙开了绿灯。
接下来的日子,迁徙来的那些贫苦百姓们,战战兢兢地来到了陕西北路,这才刚刚来到了州境边上,就受到了早已经等候在此的差役的热心接待。
一开始,还把这些小老百姓给吓了一大跳,生怕这些官差们如狼似虎的想要鱼肉百姓。
但是很快就发现,这陕西北路的官差,与其他地方的还真不太一样,至少见到他们这些穷困聊倒的百姓们,既没有一脸嫌弃,也没有抄起棍仗想要勒索钱财。
而是笑眯眯地引领着他们到书吏处去登记,然后再引领他们到一旁去医者那里检查身体。
之后,又到另外一处,由专人详细地询问有什么样的生活技能,如果是务农为生的贫苦百姓,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则会领到一张乙字号牌,前往乙字号帐篷,去与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进行农业贷款申请。
第1024章 陕西北路的重工业城市计划
第1024章
以方便他们进入到了陕西北路之后,能够在第一时间住进干净暖和的房子,有粮食吃,还能够分到足够养活一家人的田产。
如果这一户人家懂得木匠活或者裁缝,总之但凡是有一技之长者,那么都会领到一张甲字号牌。
之后,会有专业的老司机询问他一些相关的技能问题,如果能够确定此人的确有这一方面的才能,那么,除了给他们与乙字号牌同样的房舍与田产之外,还会推荐给各大工厂和与他们拥有的技能相关的行业。
而在初春到来之后,王洋则乘船渡过了无定河之后,赶到了龙州,此刻的龙州,几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城上,城下,城内,城外,到外都是来来往往,正在挥动着锄头和铁锹的人们。
还有推着一辆辆满是泥土,砖石的三轮车,往来穿梭。不过,这里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厢军,或者应该说,尚未裁撤掉建制的厢军。
只是,他们的上司不再是军官,而换成了工匠头子,或者说是换成了那些技术精深的老工匠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