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刘备甚是失落。
回程时,见刘备面色不愉,陪同前来的荀攸旋即问道:“主公因何闷闷不乐”
刘备叹道:“访大贤不遇,焉能不怅然若失。”
 
1.43 白马杨氏
出胡姬酒肆,入金市大街。掖庭令毕岚,犹浑浑噩噩,六神无主。直到与一名胡商迎面相撞,这才猛地回过神来。
胡商俯身行礼,口出精纯汉话。毕岚目光清洌的看着他,忽生一丝悲凉。
这便自行离去,未曾怪罪。依着原先自己睚眦必报的性子,撞他胡人势必因故下狱,不死也当脱层皮。今日却不同往昔。徐奉与侯殷,两个“该死之人”,联袂出现,让毕岚惊恐莫名。
掖庭,本就在永巷之中。掖庭和永巷二署,又来往密切。先前修缮永乐宫时,毕岚无暇他顾,就曾托徐奉为其招募洛阳良工。如今徐奉因罪潜逃,举家被诛,一干人等避恐不及。奈何先前与他纠缠不清,且借宫中大兴土木,毕岚亦未少中饱私囊。这些事,又岂能瞒过近在咫尺的永巷令徐奉。
更有甚者,扶风侯殷牵扯更广。细想之下,此人比徐奉还棘手。如之奈何。
“此事,断难善后。还需去寻老大人商议。”打定主意,毕岚这便转身出城。
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扮成游商的京畿游侠,将皮纸画卷交给绣衣掌旗阎行。
秘语一番,交待前后诸情,游侠自行离去。阎行遂入西楼精舍,转呈贾诩。
徐徐展开,卷上所绘,正是毕岚、徐奉与侯殷密会场景。毕岚面露惊惧,如坐针毡。徐奉咬牙切齿,恨意冲天。侯殷悠然自得,春风拂面。寥寥数笔,三人表情各异,栩栩如生。当时情景,历历在目。所谓鸡鸣狗盗,各有奇人。麾下京畿游侠,能人辈出。素描绝技,当真鬼斧神工。念及此处,贾诩忽又想起招募这些游侠的杨奉等人。
话说。自刘备入宫,身中慎恤之毒,贾诩便从未间断,探寻究竟。知徐奉乃太平道奸细,又被朝廷海捕,终于找到突破口。遂令投靠大将军府的京畿游侠,连日查探。终有所获。
“三人各自去了哪里。”贾诩问道。
阎行答道:“毕岚转去大宦官曹节府邸。徐奉入粟市。侯殷行踪飘忽,消失在北邙。”
“徐奉乃是关键。”贾诩随即打定主意:“暗中监视,找出其藏身之处,切勿打草惊蛇。”
“喏!”阎行这便领命。
殖货里距粟市不远。月月皆有蓟国明轮商船在东港停靠。雇佣粟市车马转运货物。市中一干人等,颇为熟悉。打探不难。
贾诩依稀觉得,已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胆敢毒害主公之人,又岂能放过。
陇右。
武都,治下辩。也作下辩道。乃氐族聚居区,为十三氐道之一。
“有蛮夷曰道”。“凡县主蛮夷曰道”。
“十三氐道”即:武都道、氐道、故道、平乐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阴平道、刚氐道、湔氐道、略阳道。
“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或在福禄(酒泉郡治禄福县),或在陇左右。”
时下,下辨等地,有氐人数部,拥氐众万余落,数十万众。羌氐据说同源,今却分属二种,各有部落。先前三十六部羌渠谋反,并无氐人部落裹挟参与,便是明证。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在羌氐聚集的群山谷道间穿行,当有所防备。辅汉大将军盛名远播。赤鹿焰角,三足踆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一路无阻,抵达下辩。
见城郭多有毁坏,民居木楼长满青苔,刘备心知,必遭水患。
与出城十里相迎的县中官吏,相伴入城。目光所及,果然民生凋敝。
一问得知,日前果遭水患。
“下辨东三十余里有峡(飞龙峡),中当泉水(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每至春夏,辄溢没秋稼,坏败营郭。”
听闻蓟王此来,乃为寻一书生,姓仇名靖,字汉德。下辩官吏,皆面生异色。又各自隐忍不发,笑脸相迎。
今秋水大。金城河水溢出二十余里。下辨亦遭大水。听闻蓟王前来,下辨官吏皆翘首以盼。不料蓟王此来非为治水,只为寻人。心中焉能不失所望。
&n
1.44 降集氐羌
汉有五胡。
五胡者:匈奴、鲜卑、羯、氐、羌。
百年羌乱,帝国日薄西山,终致崩盘。后续五胡乱华,荼毒更烈。堪称惨绝人寰。
如前所说。融合一统乃大势所趋。然,谁人主导,随人从属,尤为重要。切不可本末倒置。正常情况下,当由高等文明,强权一方主导。然纵观上下五千年。因内忧外患,天灾**,多将主导权,拱手让与低等文明。
文明优劣如何判断,见仁见智。却总有共识。
总体而言: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一定低于奴隶时代。奴隶时代一定低于封建时代。封建时代一定低于工业时代。工业时代一定低于科技时代。以此类推。
话虽如此。封建皇朝却屡遭奴隶部落覆灭。各中原因,刘备不想深究。
然身处五胡四夷皆以汉化为荣的时下。刘备又岂能不因势利导,融入我煌煌天汉。
论兼容并蓄,唯我强汉。
西凉一地,单先零诸羌,便不下百万。更何况还有西羌诸种,及各氐人种。武都一地,扼守咽喉。氐人盘踞,各自为政。氐人尽归氐酋所有,不为帝国所用。故而,唯有重金结好羌渠、氐酋,方能得安。
如此既养虎成患,又令羌渠、氐酋首鼠两端,作壁上观。朝廷势弱,便裹挟而反。朝廷势强,又望风而降。是降是反,皆利益使然。如此骑墙,蓟王又如何能忍。
二位谋主,顺水行舟。欲借治理下辨水患,除羌、氐后患。
与流徙三百里的羌人一样。只需氐人受雇为工。无论治水还是凿山,皆可为我所用。只需离开了宗法森严的老寨,与汉民同吃同住,同工同酬。不出数年,当纷纷“开化”,归于吏治。
见刘备惜民如此,曹操曾出言相问。刘备答道,大汉子民,皆是文明火种。正如后世华人仰视洋人一般无二。听闻是洋人,无论是何出身,有何能耐,有无特长,有无隐疾,皆会引无数狂蜂浪蝶,趋之若鹜。究其原因,便是文明的力量。
一言蔽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将心比心。时下即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民,在羌胡眼中,或者说内心深处,也是需仰视的“文明人”。
若能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又恩威并济。何愁蛮夷不归于王化。
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蓟王治国,在和不滥杀。
收到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口谕。杨濮、杨腾不敢怠慢,这便轻骑入城,拜在堂前。
刘备便问,寨中有多少青壮劳力。
杨濮、杨腾如实作答。各有青壮万余。
刘备又问,郡中氐酋,能凑足多少劳力。
二人言道,约莫十万之数。
刘备欣然点头,甚好。
这便和颜问道:“十万劳力,日薪二百。可愿出寨,凿山开道,辟水耕田”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二人大喜过望:“可是如三十六部羌人那般!”百万羌人,拖家带口,迁徙各地,日赚二百“大钱”。如何能不令人眼红流涎。蓟国上币,四出文钱。因足重五铢,又一兑五,故被时人称为“大钱”。
刘备摇头道:“三十六部裹挟逆反,‘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乃是徒刑。尔等并无过错,何来刑罚。无需扣除量刑,一日二百钱。”
饶是书生仇靖,亦忍不住进言:“如此,一月足需六亿钱。”
“然也。”李儒笑答:“皆由赀库足月支取,童叟无欺。”
“我等氐人,也可在赀库开设户头”幸福来的太过突然,杨濮难以置信。现如今,能有家庭及个人账户,几成身份象征。甚至在陇右,“账薄”已与“籍薄”等同。
尽可能增加赀库的信用和美誉,也是刘备有意为之。
“有何不可”蓟王和煦一笑,如沐春风。
“我等这便回寨,联络同伴。”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巨财灌顶,二人一刻也不愿耽搁。
“速去速回。”刘备这便放二人离去。
&nb
1.45 权利觉醒
感谢第二盟主『学霸殿下』。
---------------------------
峡中大石,乃下辨人心头之患。自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若要尽收武都民心,如“城门立木”,必先除此石。
此石,亦是武都大地震时,山石崩落。横亘在山谷之间。只留细小缝隙,可供白水溢流。一旦上游水急,水量大增。泄洪不畅,乃至淤积反灌。淹没良田,城郭。屡次成患。
刘备已亲自看过。巨石甚大,非人力可为。
问过随西官东来的蓟国良匠。皆言,或可用陷地术。为防巨石提前塌陷,良匠又凿峡谷两侧岩壁,用钢索提拉,牵引巨石。如此再开挖地道,排设深井。以备灌水。
陷地术,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沙质土壤,更易成功。
峡谷河床积沙深厚,正宜施工。
蓟国能工巧匠,趁上游枯水,加紧挖掘。赶在冬季来临前,将巨石陷落。
栈道。乃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架木”而成的窄路。为拓宽栈道,有时还需开凿双层支架。
时下,由关中越秦岭至巴蜀的山道险途,多为先秦栈道。开凿方式为:先沿石壁开出宽五尺左右的石道,上横铺木梁、木板。或在崖壁上排凿菱形石孔,夯入粗木梁,并下加斜撑。梁上再铺厚木板,又于栈道外缘加木栏或铁链拦阻。建成后的栈道,道宽约二至三丈,可容车马并行。为防木桩、路板,因日晒雨淋而腐朽,又在栈道上覆顶盖,称“栈阁”,以成“栈阁之道”,简称“栈道”。
秦人修建的入蜀栈道,至今仍完好。如自关中通往汉中之“子午道”,其西之“褒斜道”;通大散关之“故道”,以及自围谷往傥光之“骆谷道”,均为蜀中人员往来的必经之途。
除去人为损毁,栈道最大的威胁,便是山洪。因距谷底较近的栈道,为增强支撑,常将梁下斜撑,改用直柱支撑。凡遇山洪,易将支柱摧毁。乃至栈道断绝。
蓟国良匠在秦人基础上,增修的栈道。采用了新技术:悬索。靠近谷底的栈道,取消梁下直撑,改为阁上悬索。在栈道上方,夯入铆钉。引钢索至横梁外缘,将栈道悬挂在绝壁之上。以防洪水损毁。
先在武都“西峡道”,及“郙阁道”,试建悬索。确认可行,再大力推广不迟。
郙阁道,位于沮县西嘉陵水边,临江高崖。其地名“析里”,故又称“析里桥阁”。有桥跨溪,溪通汉水,水涨时交通阻绝。前太守李翕凿石架木,建阁道以利行旅。刘备命人细细检修。更换朽损支柱、木板,皆换成杉木。
所谓“日晒千年杉,水浸万年松”。用杉木做支架,自然极好。再涂以大漆,当用百年。
交通畅通,商旅不绝于道。武都与陇右各郡联系紧密。才能发挥出地利优势。丝路流金。可经由武都入汉中、巴蜀。蜀锦和蓟茶,冠绝商道。
与地域性明显的蜀锦不同。蓟茶并非仅限蓟国所产。更多是指蓟国的制茶工艺。
只需用蓟国的制茶工艺,各处皆可称“蓟茶”。
武都郡,便是后世“陇南绿茶”的主产区。荒山辟成茶园,自是上佳之选。无需刘备费神。蓟国茶商早已闻风而至。蓟王在哪,蓟商、蓟工、蓟人便会蜂拥汇聚于此。
将散落在荒山之间的茶株,尽数寻出并移栽一处。自需氐人配合。氐人青壮多去凿山通路,辟水圩田。还有修筑城池宅邸,不一而足。剩下老弱尽数入山,移栽茶树。
一株茶树,可折百钱。此比挖野菜,赚钱何止百倍。记住“不伤主根”、“泥糊断根”等要领,留守氐人这便纷纷入山,挖掘茶树。一株可卖百钱,自当倍加小心。
所谓聚少成多,荒山渐变茶山。亦不过在数月之间。
先前只有陂田。说白了,便是沿缓坡开辟的山田。田随山势,绵延起伏。并不平整。耕种起来,多有不便。汉阳太守范津与幕府西官,在大震关下西麓,绵延无尽的荒山丘陵间,负土填山,层层堆起长堤。又借地
1.46 鹰击长空
数以亿计的四出五铢,源源不断流入陇右。又从陇右流向关中、巴蜀、汉中、西域……熙熙攘攘,利来利往。陇右紧随蓟国与西域,两汉五铢渐绝于市。
话说,两汉五铢,与蓟国五铢有何不同除去铜锡配比,铢重略差,别无不同。五兑一收入。回炉重铸成四出五铢,一进一出,获利何止三倍。
蓟王少时建赀库,当真神来之笔。
时人重诺轻身。危难之时,受人滴水之恩,自当铭记在心。凡从赀库举债,只需手头宽裕,多提前还款。着实困难,亦按期偿还。未曾拖欠。大汉风气如此,谁又能置身事外。
这,便是道义。
故而赀库坏账极少。负资产根本不存在。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亦是契约精神使然。试想,日薪二百,足额支付。十万羌人,十万氐人。拖家带口,二百余万口。谁人不念着蓟王的好。
时下,世家大族丁口数十上百。小户人家不过三四口人。平均下来,一户五口。
氐人、羌人,氏族不同,风俗相似。皆行“饶妻制,故而户户人口众多。蓟国户口亦多。然人口组成却与陇右不同。
蓟国多移民。且多流徙至此,举家逃难而来。所谓“举家”,非指小家,而指宗族。或称“举族”。来时已分户析产,娶妻生子,各立门户。却在逃难途中,家中多有老弱妇孺,死于半道。于是孤寡兄弟,上下三代,重又被蓟国分成一户。故而人多。
且蓟王早有王命,家中赡养独父、孤侄、寡嫂、鳏弟者,除徭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