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翌日,加盖度辽将军府丞印的公文,便下发营中。营官高顺及一众列城囚徒,即刻划归辅汉大将军帐下。

    亲眼得见公文,高顺遂入中军大帐报到。刘备亦任命为军曲候,授予楼桑兵甲,西极良马,官服印绶,归为别部司马麴义帐下。

    列城豪侠名册,皆在高顺之手。这便按图索骥,将屯驻各城的豪侠及家眷,悉数调入辅汉大将军营。

    听闻主公新收了个营官。众将纷纷来看。

    见高顺清白有威,不好饮酒,且弓马娴熟,有大将之风。众人这便服气。主公果善识人。

    三日后,陆续有列城豪侠入营。所谓豪侠,多拖家带口,吆五喝六。甚至其中少数人,还有私家女伎部曲。好家伙,浩浩荡荡,嬉嬉笑笑,大呼小叫,吹拉弹唱的入了营。

    话说,豪侠便是豪侠。即便徒刑戍边,也是一方豪强。“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日子过得颇为滋润啊。

    生怕高顺无法驾驭这群桀骜不驯的列城豪侠。二位义弟这便入帐进言,欲先代为统领。待训练成军,再交还高顺不迟。刘备却笑着婉拒。若不能亲手驯服列城豪侠,以期能令行禁止,如指臂使。高顺又如何可得七百陷阵营。

    果不出所料。本以为碰到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上手一试,结果是个硬茬。列城豪侠一世英名,尽数折在了名不见经传的高顺手下。

    打不过、逃不脱。清白自威,且不饮酒。全部破绽。如之奈何!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待列城豪侠尽数抵达,再拔营南下不迟。幕府五校,麾下皆兵精将猛,正当其用。

    便是大营外的民众,亦一分成二。一半争看募兵,一半围观练兵。

    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或是善意的哄笑。

    &




1.170 列城豪侠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本姓聂,祖上为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后为辟祸而改姓张。张辽年方十五,便举郡吏。勇武过人,深得豪侠敬重。

    话说。辅汉大将军,在石门障偶遇吕奉先。心血来潮,这便临时起意,率军转往度辽营募兵。

    搅扰了庄周清梦的蝴蝶,再次扇动翅膀。

    先是从营官高顺口中,得知列城豪侠的存在。又经度辽将军府丞之手,将名册上的列城豪侠,尽数划归辅汉大将军麾下。令到雁门。这趟差事,便落到了年初才将将举为郡吏的张辽头上。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便马不停蹄,领众豪侠自雁门关赶来。

    正因年少气盛,才独闯大营。被对上眼的莽撞人,连灌三杯,人事不省。

    待醒来,已换了人间。

    刘备亦是豪杰。

    营中五校。二位义弟不说,便是典韦、徐晃、周泰又差到哪去。皆是江湖有名豪杰。周典并进,菟园解骖,诸如此类。典之所出,人尽皆知。

    与刘备一见,列城豪侠纳头便拜。口称:主公。

    当中有豪侠出身淮泗,与史涣相熟。竟不料在此重逢。破例,刘备许史涣等人与众豪侠,把酒言欢,一醉方休。

    翌日醒来。楼桑兵甲已摆上床头。西极良马正拴在帐外。除去飞龙爪与追魂弩。甲骑具装,尽皆取之。史涣欲引众淮泗出身的列城豪侠,入绣衣吏。不料却被婉拒。皆言:我等以元嗣大哥马首是瞻。

    细问之下,便又引出一豪杰。

    韩浩,字元嗣,河内豪杰。数年前犯禁徒边,为人勇烈果敢,位列众列城豪侠之首。

    史涣一见如故。以武会友,不分胜负。战至正酣,刘备亲出为二人拆招。把二人手臂言道:既一见如故,何不结为兄弟。

    择日不如撞日。史涣、韩浩,这便义结金兰。韩浩为兄,史涣为弟。“把臂弟兄”,遂成典故。

    刘备欲升韩浩为旗阁长,又被婉拒。韩浩言:愿为先登陷陈。

    刘备欣然点头。

    先升高顺为别部假司马。再升韩浩为六百石军曲候。同归别部司马麴义帐下。待立新功,再酌情擢升。

    今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取“副贰之意”。假司马即司马副贰。

    “军假司马”,乃佐军司马,管理军务。“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军假(曲)候),皆为副贰。”

    列城豪侠与诸如:淮泗豪侠、金城豪侠,以地域著名的豪杰不同。列城豪侠,来自五湖四海。皆是以武犯禁,因罪徒边的囚徒。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无论寒窗还是铁窗。皆是强烈的情感羁绊。

    论单兵及小队作战,豪杰堪称天下之冠。

    正因亦是豪杰,刘备方深知豪杰性情。故不做勉强,听之任之。

    豪侠斗战无敌,却需防暗箭。人马具装,皆披“精炼吞光秘环铠”。取犀牛皮、牦牛皮、马鹿皮,三层髹漆合甲,外裹精炼龙骨绞丝环。既轻便,又防刀剑。久而久之,遂成陷阵营制式装备。称“陷阵甲”。

    而“军中铁匠”一职,在辅汉大将军兵车营地,含义亦大为不同。只需达到一定的功勋,获得一定的武功爵或军功爵位,便可开启不同段位的订制装备。最大程度的扬长避短。

    量身定做的意义,不言自喻。

    铁匠铺的机关马车营地,由高炉精炼、冲锤锻打、生皮髹漆、甲胄编缀等不同功用的百余辆机关马车,拼组而成。类似酒垆、汤池、马厩、军市,皆如此般。营地立在那里,便是一座功能齐备的兵车障城。

    后勤全部机关化,足见蓟国之强。

    一万辆机关马车,价值几何。可参比风靡洛阳的机关驴车的售价。如此富庶,直令人瞠目结舌。

    大营铁匠铺。

    只穿中衣,任由几位函人,丈量周身的张辽。目光呆滞,似宿醉未醒。

     



1.171 事出有因
    说起“没鹿回”部落。便需提及一人。

    窦统,字敬道,扶风平陵人。出身扶风名门窦氏。与窦太后乃是从兄妹。

    建宁元年,叔父窦武时为大将军,与陈藩等谋除宦官,却因泄密而亡。宦官劫持少帝大肆滥杀天下窦族。朝中任官的窦统兄弟与扶风窦统妻儿举族被害。时任雁门太守窦统,闻讯率部逃至漠北。收容匈奴旧部与当地弱小部落,在漠北建立了匈奴、鲜卑及羌汉杂糅部落,号为“没鹿回”,窦统自为部落首领,今已续娶妻室,生子窦宾。

    刘备理解,所谓“没鹿回”便是“没路回”之意。

    恰逢北匈奴远遁,高车十四部举族南下。漠北出现短暂权力真空。窦统因曾任雁门太守,在胡人中颇有名望。率众抵达漠北后,兼并匈奴余部,和逃散到漠北的零散鲜卑部落,渐渐强盛。听闻已有数万控弦之众。

    料想,此事起因,必出自诸母和女道。窦统的下落,窦氏显然知晓。且刘备的丽珠夫人,又出自高车十二部之副伏罗氏。于是,诸母和女道便暗求丽珠夫人书信其父归义王。联系远遁漠北的窦统。

    得知刘备在并州募兵,窦统这便遣使快马入关。暗中相会。

    刘备隐隐觉得,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定是远在洛阳的窦太后。

    先定刘备与窦氏联姻。再联络远遁漠北的窦氏血亲,以“没鹿回”部落的名义,南下蓟国定居。一前一后,事出有因。

    之所以让刘备先与窦琼英定亲,乃是暗中结盟之意。将这一切串联起来,显然窦氏早有布局。禁足在南宫云台上的窦太后,似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而在刘备看来。虎踞漠北的没鹿回部落,乃是天然盟友。万一,老丈人副伏罗氏归义王驾鹤西去,高车十四部另选新首领,后与大汉交恶。北下抄掠幽并,或乱入西域。漠北没鹿回部落,便可后击于背。与刘备上下夹攻。

    未雨绸缪。此时虽与高车部族交好,又岂知彼时亦交好。

    “长兵曰备,先具以待用也。”

    凡为战者,均需提早整兵备战,以保障充足的兵力、粮草、辎重、情报等,如同后世军制中的后勤。蓟王名“备”,自当合乎天意。

    窦氏的神奇远不止此。没鹿回部大人,后以部为氏,称纥豆陵氏,或为没鹿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回窦氏。其十二世孙,太穆窦皇后嫁给唐高祖李渊。生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昭公主。开启了锦绣盛唐。

    难怪诸母如此上心。女道姐姐亦如此期待。刘备一人,竟牵扯到整个窦氏的兴盛存亡。

    这里面有多少情爱。刘备觉得自己可以少些期待。结亲如结盟。皇亲国戚,名门望族儿女的婚姻,又有多少是出于单纯的爱慕之心。

    就刘备自己而言。能与女道姐姐结亲,便可获雄踞漠北的“没鹿回”部落,鼎力相助。对整个北疆局势而言,乃是极大利好。副伏罗氏归义王毕竟年老。十年之内高车十四部或出现权利更迭。那时,新任单于是否还愿与大汉睦邻友好,刘备并不期待。需早做打算。

    换句话说,与女道姐姐的结亲,刘备亦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这桩婚事,从一开始,就不单纯。

    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刘备这便传令各部,收拾行装。三日后拔营启程。

    此次并州募兵,成效斐然。

    募得五位大将。於夫罗、呼厨泉、韩浩、高顺、张辽。募集匈奴弓骑二千。并州骑士千余。列城豪侠八百。四千余人。加上原先兵马,辅汉大将军麾下已有精兵二万。再加西凉本地兵马,及正兵分二路,由李儒、戏志才二位府丞统领的西域五万联军,足有十万兵马。

    十万精兵,等同于关东联军之众。消灭关西反贼,也是够了。

    机关兵车携带的五千套备用盔甲,所剩无几。无妨,铁匠铺备有足量材料。量身定做新甲,或修缮损毁旧甲,皆便宜。

    &nbs



1.172 自掘坟墓
    也难怪三十六部羌渠,吓到失禁。

    话说。百年羌乱,既是帝国之殇。又何尝不是羌人之痛。过往种种皆不提。单单数载之前,死在段太尉手下的羌人,前前后后不下十余万。即便段太尉自尽于监牢,积威犹存。

    君不见北地郡十万羌人,被“着匈奴衣胡”尽数掠走,至今不见踪迹。羌人皆传,乃是段太尉死后成神,怒见羌人食言再反,于是驱六丁六甲,金甲天兵,使出移山填海,斗转星移之无上神力,将作乱羌人尽数搬去北方冻土,苦寒之地。以为鞭挞。

    段太尉神威还未散尽,辅汉大将军又起凶名赫赫。数月前,三郡乌桓之首,上谷乌桓王难楼,擅自出兵,围攻逎国。虽不曾进犯蓟国,却也惹恼了蓟王。一声令下,高车十四部举兵南压,还没等突骑扣关。三郡乌桓中余下两家,生死关头,壮士断腕,自扫家贼。尽掠上谷乌桓二十余万,送入蓟国谢罪。

    试想。占据上谷郡之乌桓最强者,在蓟王当面,撞的岂止是头破血流,分明是飞灰湮灭,尸骨无存。延祸二十余万部民。

    如今辅汉大将军,兵分三路,东西夹击。三十六部羌渠焉能无惧。

    “这可如何是好……”众羌渠议论纷纷,如丧考妣。

    不等王国又看,阎忠掩鼻言道:“诸位皆是一族之长,何故如此失仪。”

    “军师可有破敌良策”韩遂急忙起身相问。

    “破敌需各位将军,某只有拒敌之策。”阎忠皱眉答曰。

    “军师速速道来。”王国也坐不住了:“若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亦是大功一件。”说完,又命人取来香炉,置于堂前,为众人驱臭醒脑。

    “取图来。”待气味散尽,军师这才言道。

    “喏!”兵卒这便取来一扇屏风,上置有凉州地形图。

    “金城之名,乃取自‘固若金汤’之意。左右皆雄安漫道,三路汉军远道而来,此时据关而守,正当其实。”只手摇动白羽扇,军师娓娓道来。

    “愿闻其详。”王国急不可耐。

    “金城东四十五里,有金城津。北依白塔山,南临大河,形势雄伟险要。山河之间,宽不及百米,其道路之狭,仅可容一车通行。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其险,亦不逊丝毫。何不在金城津上,择地筑津关。与金城互为犄角,扼守咽喉,二路西域联军,远道而来,并无攻城诸器,急切间如何能攻下。”

    所谓津关,津者,渡口也;关者,要塞也。“缮关津,据险要。”乃因关、津皆是交通往来之要冲。故所在位置,大多十分险要。

    “金城关汉置,隋有关官,唐因之,宋绍圣四年重筑,眀屡加修葺。”

    金城关属津关。乃守卫津渡和桥梁的关城。因金城而得名。后世形容此关“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控扼冲要,道通西域”。有“独金城关路才一线,西达四郡”之说。

    时下只有金城津,而无金城关。贼人选择此处筑关,自然是一着妙棋。

    “妙!”众人纷纷叫好。堂内众将多是本地人氏。自然知道此处之险。

    “西线既筑雄关,东线又当如何”王国再问。

    “何不在陇山,上置一关”军师笑答。

    “军师所指,莫非是大震关!”宋建幡然醒悟。

    大震关也称陇关。因置关于陇山之上而得名。在陇县境内。陇山道路艰难险峻,太始二年(95年),武帝率百官巡游崆峒,途径此处时,遭遇雷震。大震关之名由此而来。后世大震关,有“关陕锁钥”之誉。被视为关中诸塞之西塞。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唐玄奘天竺国取经、文成公主进藏,皆经“陇关道”。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于此设置关隘,时下只有烽堠,还未连成关隘。

    换句话说。正因身受



1.173 丝路流金
    听闻辅汉大将军重回长安。长安父老皆翘首以盼。

    话说。自镇守长安的虎牙营士,精锐尽出,奔赴关东平乱。长安守备便捉襟见肘,甚是空虚。更有甚者,虎牙营前脚刚走,关西后脚便乱。贼势日众,祸乱凉州数郡,大有东进长安,荼毒三辅之势。长安城一时风雨飘摇,人人自危。

    得知陛下诏命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出兵关西。长安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又知大将军领命后,马不停蹄,星夜南下。更是大快人心。

    辅汉大将军一举一动,皆是长安父老茶余饭后之话题。半道经停度辽营二十日余,乃为募兵。磨刀不误砍柴工,皆能理解。

    当数十万百姓翘首以盼,不料城外忽传,大军已入虎牙营。

    正准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的京兆尹刘陶,亦措手不及。这便轻车简从,入大营拜见。
1...191192193194195...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