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铜墙铁壁是终极追求。亦要兼顾美观实用。且还需尽量弱化军事堡垒的轮廓外貌。
听上去复杂。其实很简单。
辅助各种机关器,让这座崭新的辅汉大将军府。能在必要时,瞬间完成武装。从一座万石高官的华宅,变成一座铜墙铁壁的军事邬堡。
这对蓟国匠作馆的能工巧匠来说。毫无压力。
段太尉留下的地下密室,刘备亦准备利用起来。改造成地牢,以备不时之需。
生官发财,大兴土木。亦是人之常情。辅汉将军,临乡侯,荣升为辅汉大将军,蓟国君后,便会迁入城中,远离殖货里。
岂料,大将军却就地改造。原址重建。便是要长居殖货里。
左邻右里,皆与有荣焉。
为何多称刘备为大将军,而非蓟国国君。乃因此宅是大将军府。居住在大将军府中的,自然就是大将军。且依循惯例,官职为先。另一个惯例是,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若刘备返回蓟国。称呼便会自然而然的转换为“王上”。
然在大将军府内,何时可称‘孤’呢。在家臣和家奴面前,皆可。
府臣和家臣,其实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体系。
刘备广开双俸,其实亦有意打破二者的界限。将府臣和家臣,归为一统。
关于立储这件事。刘备实不想参与。
奈何如今,位极人臣。即便他自己不想选边站队。亦会有人逼着他选。
这个人,便是皇上。
黄门令左丰来请刘备赴宴时。刘备曾问:“此乃王美人之意,还是陛下之意”
左丰答道:“陛下、美人,皆有之。”
但等刘备到了西邸。万金堂内只有美人,不见陛下。
何故
陛下有意为之。
造成一种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和王美人单独与会的情形。
亦造成一种刘备与王美人,私交甚密的假象。
陛下之所以如此安排。其用意,便不用多说了吧。
暗示群臣,亦明示刘备。朕心仪的皇储人选,乃是王荣生下的二皇子刘协。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趁时事。陛下之所以对刘备,荣宠备至。乃因有立储这一件大事,等着他去办。
陛下曾问杨赐:我比桓帝何如
即位后,又经常埋怨先帝不善持家。
陛下精商贾,善经营。
于是乎。站在一个富家翁的角度来说。当然想将自己积攒的万贯家财,传给一个同样善持家的后人。
什么样的人善持家呢。
自然是聪明人。
所以在陛下心中,最心仪的储君人选。首当其冲,便是要精明。
知得失,会算计。
至于良善、德行、品貌、才情,皆是其次。
甚至为了将卖官鬻爵积累的财富。能够传于后辈。陛下不惜废长立幼。
然而对刘备和群臣来说。“废长立幼”四字的分量,绝非说起来这么简单。
甚至说起来都不简单。
前朝旧事皆不看。只看刘备身边的二好友。袁绍、曹操,皆一时人杰。却同样在立长还是立贤面前,举棋不定。
足见立储这件事,可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陛下给了刘备无与伦比的优待。亦给他出了个巨大无比的难题。
至于刘备的本意。在国祚的传承面前,已渺小得不值一提。
果不其然。
翌日,大将军府长史袁绍,便登门拜访。请刘备赴大将军何进宴。
还去
见刘备不语。袁绍这便言道。“大将军亦是一片好意。如今朝中流言纷纷,朝臣人心惶惶。宦官未除,我等自当同心协力。
时下本就朝政日非,若再被人趁机分化利用,悔之晚矣。故而大将军才命我,来请玄德赴宴。只为两家说和,同仇敌忾。铲除外忧内患,匡扶我四百年煌煌大汉。”
“本初且实言相告,此乃大将军之邀,还是皇后之意。”
“这……”袁绍一时语塞。
刘备顿时了然:“本初与我相交莫逆。有一言,备本不当说。但事关生死,不得不坦言相告。自
1.33 同舟共渡
“不急。”刘备头也不回的说道。
似漫不经心,赏水天美景。却提起十二分小心,警惕的打量着周遭环境。
一旦上了贼船,想下便难。再说,身穿隆重王服,如何能游得了水。
郭常侍不疑有他。又岂敢催促。这便垂首帖耳,耐心等候。
话说。
那日家宴。蓟王醉酒,被小黄门架上马车的传言,在宫中甚嚣尘上。
虽说传言多不可信。可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众人皆言,蓟王胸罗锦绣,暗藏伟器。乃世间少有之奇男子。
却不知,此言有几分真实
“上船。”
“喏!”浮想联翩的郭常侍,被一声轻喝惊醒。
这便暗自吞了口口水,引刘备登上画舫,向宛如水上行宫的华云号驶去。
帛兰船,亦作“帛阑船”。乃是用帛装饰栏杆的楼船。赤楼,涂朱漆而成。
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根本就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宫殿。
且与多以石木瓦当建造的地上行宫不同。
这座气派华丽的水上行宫,多是木质。时下“雕楹漆铜”的高级审美,皆在这艘华云号上淋漓尽现。
不知是否因远离人群,不再受规则左右。亦或是流动的自由,激发了匠人最大想象。
处处匠心独运,远超地上行宫。
刘备乘坐的这艘华美的画舫,在华云号的映衬之下,越发显得美中不足。相形见拙。
由舷梯,登临前甲板。赴宴宾客,这便齐齐围拢上来。
见刘备身穿王服。已到嘴边的大将军,旋即改成了王上。
“拜见王上。”
“诸位免礼。”刘备亦回礼。
如前所说。称谓另一个惯例是,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刘备一身王服,还呼其为大将军,自然不合时宜。
前来相迎的人群,刘备略有面熟。多是上计时宗亲诸刘队列。百官少有,三公九卿更无一人出席。
何进虽为大将军,可一年不到的时间,积攒的人望亦有限。一句话形容。皆是些位高言轻,混吃等死之辈。
陛下又何须因这些人夜不能寐。
一日未立储君,诸如三公九卿,朝中重臣,便不会轻易站队。只会暗中结好,绝不肯轻易露面。
刘备若不是得到陛下首肯。便是皇后相邀,亦可推迟不去。
事关身家性命,举族安危。不得不慎而又慎。
话虽如此。可彼此皆是汉室宗亲,血浓于水,也不好怠慢。
寒暄数句,便有人出迎,请众宾客入内。
只有主宾抵达,才会如此。主宾未至,宾客皆在甲板等候。
换句话说,皇后想请之人,便是刘备。
既来则安。金水小市月盈钱一亿。便是皇后狮子大开口,又有何惧。
待刘备整衣入内,余下众人这便蜂拥而上。生怕落在人后。
时下酒宴,席面品次,因人而异。
简而言之。出多少礼钱,便吃多少礼钱的席。
想我堂堂高祖,为吃到上等席面,竟诈称出贺钱一万。
汉朝的风俗,影响深远。
后世徐州,礼单不仅要尾加‘万’字,当场唱出。桌席亦分不同等级。出钱一千万(1000元),便坐在一千万等级的桌席上。出钱四百万(400元),只能坐在四百万档次的酒席上。若外乡人不懂这个规矩,坐错了席位,还有专人笑脸请出。引去与礼金相对应的席面就坐不提。
此皆是大汉遗风。
言归正传。
大殿由显华美。
构造与朝堂相仿。只在与陛下临朝听政的同位置,设垂帘阻断。
帘后无人。皇后母仪天下。自然要最后一个入场。
刘备领宾客列队,依次站好。
郭常侍高唱:“皇后驾到——”
“臣等,恭迎皇后。”
何后仪仗落位,抬眼扫过大殿。虽隔珠帘,却一眼辨出独占鳌头,如鹤立鸡群的刘备。
心中一喜:“坐。”
“谢皇后。”
两侧席位已摆好。宾客这便各自入席。
刘备的桌席位置超然。十分醒目。无需去找,亦无人争抢。信步入坐,轻松又随意。
待宾客就坐。乐伎、舞姬,身如彩蝶,纷纷入场。
珠帘亦被宫女中分挑起。
一身皇后华服的何后,光华夺目,有倾国姿容。又因哺育皇子,自然而然散发有母性的光辉。
宾客却纷纷俯首,无人敢抬头窥视。
便是刘备,亦不可直视皇后。
即便皇后允许,亦需躬身长揖,而后缓缓抬头仰视。目光清洌,心无杂念。
与皇后目光相碰,这便迅速垂首。以示敬畏。
&nbs
1.34 无法交换
“蓟王何不抬起头来。”皇后的声音中透着危险的诱惑。
刘备跪伏在地,沉声答道:“臣,不敢。”
“此刻夜深人静,湖中雾气氤氲(yin yn),唯听风声水响。船上只有你我,再无他人。画舫无人摆渡,随波荡漾。却不知,王上春心亦随之荡漾”
“臣……”刘备低头环顾左右,果见烟波浩渺,雾气弥漫。画舫宛如驶入一片仙境。周围的亭台楼阁,甚至刚刚离开了华云号皆已隐去,只剩头顶一轮明月高悬。
刘备正想着该如何作答。忽觉鼻下生香。垂目一看,只见皇后一只美足正伸在下颏。
包裹着素纱的足尖绷的笔直,几乎送到了刘备的嘴边。
“不是王上的慎恤之毒,解了没有”皇后的声音中,尽是妖媚。
内心深处,波澜陡升。刘备清明的意识忽一沉。
“皇后——”粗哑的声线,连刘备自己都吓一跳。
薄纱半透,纤毫毕露。露浓月华,娇喘如兰。
本以为,一息之后便会化身成暴走的欲兽。猛扑上来,将自己生吞活剥。零落成泥碾作尘。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喷射在足背上的炽热鼻息却渐渐消散。
刘备再抬头。
眸中已清澈无波。
旖旎的气氛,亦随风而逝。
皇后芳心一暗。
气氛迅速凝滞转冷的瞬间,刘备却伸手握住了皇后的美足。
轻轻送回,又取裙摆遮隐。
玉足被握住的瞬间,皇后心中又羞又急,如小鹿撞撞。一时间竟失去主张。
刘备这便整衣跪地:“皇后精通商贾之道。善贱买贵卖,利益交换。皇后应该知道,可天下间,总有些事,有些人,无法货买。亦无从交换。”
“比如天家的体面”皇后忽然泪流。
“比如君臣之道。夫妻之礼。”刘备轻轻言道:“王后是君,公孙是妻。刘备身为人臣,身为人夫。自当恪守本心。守为臣之节,为夫之道。”
“蓟王乃真人杰。”皇后止住悲情,再开口已平淡无波:“蓟王欲保王美人母子平安。却忘了,我与辨儿亦朝不保夕。难道厚此薄彼,二取其一,也是为臣之道”
刘备答道:“何人继任大统,非臣可决断。立国之储君,唯陛下乾纲独断。臣从未想参与其中。皇后岂不闻待价而沽今一切皆未尘埃落定。臣,又何苦深陷其中。累及家人,延祸子孙。再者说,臣如今已是蓟国之君。位极人臣,此生已不作他想。立何人为储君,又与我何干”
“蓟王之心,我已尽知。”皇后一时意兴阑珊。这边起身,走向船尾。
生怕变生肘腋。刘备也顾不得许多,这便起身跟去。皇后已除去足衣,正独坐船尾,伸足水中。搅起阵阵水雾。
想了想,刘备亦除鞋袜,与她并坐船尾。
“蓟王大胆。怎敢与帝后并坐。”皇后扬声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