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六人很快选出。

    众目睽睽之下。饶是女王自己亦未能选中。

    足见公平公正。

    高等女祭司安娜塔西娅盯着手中的长签,略显慌张的问道:“如果因为紧张,自行锁体了,又该怎么办呢。”

    女王吁了口气:“听说会事先涂抹一种药膏,再喝下去一种药剂。然后,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噢……”高等女祭司安娜塔西娅,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

    普天之下,还有能解亚马逊锁体的药物吗。我不信。

    “安娜塔西娅,你不会是害怕了吧”同样入选的阿希瓦娅,笑着眨了眨水汪汪的蓝眸。

    “笑话,作为一名为战而生的亚马逊。我们的词语中,从来就没有害怕。”高等女祭司出口成章。

    “说的没错。”作为最早抵达绿洲的九位亚马逊之一。安德莉娅亦如愿入选。

    “什么时候开始”说话的是伊丽娅。

    众人这才发现,她的手中也握着一支幸运的长签。

    “三日后。”女王脱口而出。

    待为刘备拔出余毒,初经人事的安若素,便浑身一松,力尽昏死。

    见她香汗淋漓,面色潮红。气息虽弱,却渐渐趋于平缓。刘备这才放下心来。

    急忙唤入女侍医。为二人善后。

    道了声‘无妨’。女侍医先为刘备清洗换药。方去为安若素清洗更衣。主臣有别,主仆亦有别。即便刘备发话,女侍医亦会先主后仆。

    临行前,女侍医又叮嘱道:此女药力已丧,不可再用。

    刘备无语。

    见主公面露不忍。女侍医又多说了句:安若素虽受切肤之痛,然心中必甘之如饴。

    能为主公除祸解忧,乃是臣下分内之事。便是刀山火海,又何惧哉!

    说的都对。

    但刘备还是决定,断不能再有下次了。

    前有大将军梁冀毒杀幼帝。后有何皇后欲毒杀王美人。

    几位先帝,皆年少短命。有无红丸之祸,亦不得而知。

    这后宫,阴气太重,戾气太浓。刘备即便有麒麟圣体,也还是少进出为妙。

    主簿贾诩已询问过黄门令左丰。家宴时,陛下之所以去而未返。似也中慎恤淫毒。

    于是便就地解决,故而再未现身。

     




1.16 天下富贵
    临乡城,蓟王宫。

    最近一直沉浸在沁人心脾的喜悦之中,又有些患得患失的临乡家臣们。

    皆正襟危坐。

    大堂内薰风习习,轻烟袅袅。

    身前地板光可鉴人,一尘不染。却不知为何,总易忽生恍惚之感。

    王宫应有内官。但王太妃与王妃皆不喜,故一直未置。

    话说光武帝洛阳立朝,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只留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皇帝都如此节俭。陛下已降,诸王后宫品秩,皆有下降。

    前汉时,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今汉时,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亦改称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时下单单一个称呼,亦大有不同。

    刘备曾称龟兹王母:王太后。乃因龟兹不是大汉分封的诸侯国。而是朝贡的藩国。所以称王后、王太后。

    而刘备的封国,便是汉庭策立的诸侯国。故母亲称王太妃。全称:蓟王太妃。

    正妻公孙氏称王妃。全称:蓟王妃。

    待母亲与公孙氏仪仗摆驾帘后。堂上家臣这遍伏地行礼:“臣等,拜见王太妃,王妃。”

    “诸君免礼。”母亲轻声说道。

    时下‘卿’字不可乱用。只有当三公九卿列席时,才可用‘众卿’二字。

    类似场合可称诸位。位,便是指席位。

    或如母亲这般,称诸君。

    皆可。

    恰逢五日一次的大堂会。三百石及以上家臣皆有列席。

    左右列文武。前后排品秩。

    如前所说。入宫堂会,还需有“门籍”。无籍不得入内。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据说源自《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同排,位高者居前。左以左为前,右以右为前。皆是距王座最近的一排之首。

    同排,意味着官秩相同。一千石各城城令,坐在一排。如何区分位高者

    简单。

    官位相同看爵位(民爵)。爵位相同,看为官早晚。同年入仕(举孝廉),再比年纪长短。

    所以说。时下,年纪反倒是最次的选项。

    “昨日,蓟王六百里送来王命。”母亲话刚出口,堂上家臣皆浑身一震。

    “我临乡家臣皆有封赏。”先给众人一颗定心丸,母亲又道:“蓟王忧心国境,宜尽快与州郡交割。”

    “回禀王太妃,此次立国,与一片白泽的临乡不同。五县皆有地界。只需按图交接便可。”右丞耿雍答道。

    “五县令、长与三郡属吏,已先后抵达临乡,正在宫门外候命。”左丞崔钧亦言道。

    “五县令、长,政绩如何可有新官任命。”母亲又问。

    “臣等以为,先交割国土,再行考核不迟。”耿雍答道:“平稳过渡,尤为重要。”

    “如此,也好。”母亲从谏如流。

    “来人。”

    “臣在。”家令士异遂入大堂,自跪帘下。

    “念吧。”母亲知家臣们早已等不及了。

    “喏。”士异再拜起身,面向群臣,从袖中取出六百里王命,徐徐展开:“常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备,无论身在朝堂,亦或是远在西域,皆心系故土,思念诸位。悠悠二载,几度春秋,南征北伐,转战万里,终是封王。此非备一人之功也。‘苟富贵,无相忘’。然,何为富贵。

    陛下策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天下富贵,岂非明君之道哉!

    兴邦有道,而令天下富贵,方为明君之道。

    备深以为然。愿与诸君携手并进,谋一个天下富贵。”

    与其说是一份诏令群臣的王命。不如说是一封与友书。刘备甚至未称孤。通篇以平辈至交的身份娓娓道来,饱含情义。

    最能打动人心。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聚拢到刘备身边的,皆忠义志士。



1.17 将府五校
    三百石以下家臣,自有两位国相颁发任命。无须在堂上诵读。

    文官席列喜气洋洋。可武将这边除去王傅黄忠外,竟无一人获得升迁。

    稍安勿躁。我等与王上患难与共,出生入死。今裂土封王,又岂能少了我等。

    果不其然。

    先将王命收拢成卷,收入袖中。国令士异又从另只袖中取出一道王命,徐徐展开:“宣,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令。”

    “命校尉黄忠任典军中郎将。秩两千石,‘银印青绶’。”

    话音未落。满堂惊呼。

    “臣,惶恐。”黄忠伏地行礼:“臣已为王傅,位极人臣。如何还能再领典军中郎将。食双二千石俸。”

    母亲笑答:“王傅为蓟王所封。中郎将乃大将军所命。所出清楚明了,赏罚皆有迹可循。中郎将可坦然受之。”

    “末将领命。”黄忠这便领命。正如王太妃所说。辅汉大将军开立幕府,与封国平行。身兼二职,自也是人之常情。

    典军中郎将出自典军校尉。

    典,主持,掌管之意也。典军中郎将,平日代大将军主持掌管营事。战时领中护军,节制诸军。

    之所以是中郎将。因位在校尉之上。大将军,营五部。每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每部军司马一人,比千石。

    “擢升军曲候关羽为辅汉大将军府,前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臣弟,遵命。”

    “擢升军曲候张飞为辅汉大将军府,后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哈!臣弟,遵命。”

    “擢升军曲候徐晃为辅汉大将军府,右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末将遵命!”

    “擢升军曲候周泰为辅汉大将军府,左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典韦为辅汉大将军府,中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噢!末将遵命。”

    中军,又称中垒。中军校尉拱卫刘备中军。**韦莫属。

    “擢升军曲候蒋钦为辅汉大将军府,前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凌操为辅汉大将军府,后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韩猛为辅汉大将军府,右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崔霸为辅汉大将军府,左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素利为辅汉大将军府,中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诸如,吕常、阎志、成律归、田冈、马兴、韩隆、陈纪、孙勉、公孙犊等人,皆擢升为各营军曲候。

    武将亦皆大欢喜。

    “右军校尉、左军校尉、中军校尉,兼领王宫舍人。”国令士异又语出惊喜。

    “臣等,领命!”

    “前军司马、后军司马、右军司马、左军司马、中军司马,兼领王宫行人。”

    “臣等,领命!”

    不出所料。武将亦领食双俸。

    品秩最高的黄忠领食双二千石。年俸折钱八十六万四千!

    秩比二千石的五营校尉,兼领六百石王宫舍人。年俸亦可折钱,六十一万二千。

    便是秩比千石的五营司马,兼领比六百石王宫行人,年俸亦可折五十万四千钱!

    等等。

    家臣猛然发觉。为何前军、后军二校尉,皆未能得食双俸

    关羽、张飞,万人敌。随主公扬名西域,论功居首。不应该啊……

    国令士异这便为众人解惑:“蓟王注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家国天下,家事亦国事。家和万事兴。(蓟王)宫中(大将军)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王太妃、王妃、诸如夫人、义王太妃、义王弟、皆食千石俸。正当时宜。”

    “臣等,谨遵王命。”家臣齐声拜伏。

    原来如此。

    关羽、张飞、黄叙、太史慈。四人乃是蓟王义弟。自当不能以舍人待之。

    家国天下。有理有理。

    再加千石‘家俸’,二人年俸折钱六十八万四千。



1.18 千里圩田
    说到钟繇,需先说其祖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名士、清议领袖,出身名门颍川钟氏。

    学坛大儒陈寔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颍川四长”。

    四家彼此关系密切。即便陈太丘远赴楼桑,与各家仍时有书信往来。

    永寿三年(157年)钟皓仙逝。其有二子,长子钟迪,官至颍川郡主簿,与弟(钟)敷,并以党锢不仕。

    至此,兄弟二人便一直赋闲在家。平日教书授徒,著书立传。做闲云野鹤,过一天算一天。

    只是眼看长子钟繇,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年近而立,却因党锢,不得出仕州郡。其父心有不甘。往来书信字里行间,颇多抱怨。

    幸得学坛祭酒,大儒陈寔保举。举家迁来临乡。钟迪与兄弟钟敷,往来各城校馆,教书育人,乐得清闲。

    其子钟繇、钟演,则分别拜在大儒陈寔和崔寔门下。潜心修习治国之术。

    钟繇更是继北海一龙之后,博论无敌手。

    大杀四方,名动学坛。
1...145146147148149...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