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穿过丛丛人腿。被层层围拢的义舍中央。矮几旁对坐三人。

    正是随船而来的潘獐儿,马驹儿,朱獾儿。

    马驹儿盘腿独坐。正抱着比脸还大的黑边陶碗,咕咚咕咚的喝着香甜的白粥。只见腮帮、喉咙上下滚动。须臾,待陶碗落下,已空空如也。

    连滑腻的粥汁也被舔舐一空!

    所谓粥汁,便是指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临乡义舍里叫“米油”,流民俗称“粥油”。

    正襟危坐在马驹儿对面的潘獐儿和朱獾儿,呆若木鸡。

    马驹儿四处比划了下,遂将粥碗堆在稍显低矮的一摞空碗上。摸了摸半圆的肚皮,似还有些饥饿。

    “粥来啦——”捧着托盘的女护士,人未至,声已到。

    众人纷纷让路行礼。

    潘獐儿和朱獾儿一个激灵,这便起身相迎:“豆丫姐。”

    “还能吃吗”美丽的女护士,吁吁笑问。这一路小跑,可费了不少力气。

    马驹儿心中忽生出一丝被呵护的暖意。这便用力点头:“能!”

    “好咧!”女护士便将托盘内的粥碗递下。马驹儿急忙双手接过。女护士又把剩下几碗白粥,递给潘獐儿和朱獾儿。再将一摞摞空碗放上托盘,准备带走。

    清空矮几。女护士又拿起一双木箸,递给马驹儿:“粥有些烫,别着急。搅一搅。”

    “嗯!”马驹儿轻轻点头,伸左手接过木箸。

    少年时,扎着总角的豆丫,总是跟在刘备身后的小尾巴。小伙伴们爬树吃桑葚,也只有刘备会记起折一枝缀满硕果的嫩枝抛给她。少年好友多已长大。豆丫也落落初成,青春俏丽。黄叙、太史慈,还有再后来的潘獐儿、朱獾儿,一众少年皆没少受她的照顾。

    乃是刘氏老族长,九叔公家的长孙。母亲做主,许配给了刘备少时好友,临乡侯府洗马,苏双。并请学坛蔡祭酒,取名‘蔓’。

    少年时,苏双与张世平往来北疆贩马。

    随临乡马匹渐多,刘备便将良马散养在西林牧民厩中。为便于管理,另设“临乡家马厩”。

    “家马者,主供天子私用,非大祀戎事军国所须,故谓之家马也。”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挏(dong)马。主取马乳制酒。换句话说,家马和挏马,已细分成了两个官职。一个主养马,一个主马乳制酒。

    “列候称‘家’也”。

    故“临乡家马厩”中的“家”字,不可省略。苏双和张世平便以侯府洗马的身份,掌管“临乡家马厩”。下设“临乡家马丞”,等属官。

    两人食俸六百石。为侯府高官。在临乡城中各有府邸。苏双与刘备自幼相识。乃是至交好友。母亲将刘氏一门中,与刘备相伴长大的刘蔓下嫁。足见情谊深厚。

    正当马驹儿在义舍喝粥时。

    &nbs




1.133 首遭弹劾
    临乡官吏,皆能吏、循吏、干吏。为官大风气一旦形成。纵有个别贪官污吏想兴风作浪,却已无立锥之地。

    君侯耻于蓄奴。上行而下效,临乡多仆从,少奴隶。

    侯府多胡女。故鲜卑女婢值千金。北地郡羌人多是西羌与诸胡混血。初来时乌漆麻黑。出汤池后,各个或肤白,或多彩。以前割草放羊,烈风如刀。整日风吹日晒雨淋,时不时再吹一场沙灰。餐风露宿,生活如何能好。贩来临乡。饮开水食粳米,住楼阁蒸香气,不出数月,香肌美肤,吹弹可破。身价倍增,还有价无市。

    太夫人有言在先。家中妇人,皆已成婚者,不可复娶。

    于是,纷纷转向家中妙龄子女。

    汉羌联姻。如汉胡联姻一样。临乡上下,乐见其成。

    洛阳朝堂。

    先有长安大捷,羌乱骤止。有鹿结、吐赖、莫候、叠掘、勃寒、匹兰、密贵、提伦、越质、豆留奇、叱豆浑、大兜国、悦大坚、仆浑,十四支北匈奴与鲜卑混血部落,由辅汉将军、西域长史,临乡侯代为上疏,请求内附。欲仿张掖居延属国,请立上郡奢延属国。设属国都尉统领。

    后有西凉刺史六百里上疏。言辅汉将军、西域长史,临乡侯居延大捷。阵斩拓跋诘汾与拓跋侩,杀敌千余。俘虏数千。已解陇西之乱。正厉兵秣马,择日便将出肩水金关。剿灭祸乱西域的乞伏鲜卑,疏通西域商道。

    陛下龙颜大悦。

    羌**乱,危害日久。乃今汉第一大毒瘤。三辅一地,更是饱受涂炭。汉人纷纷内迁辟祸。大好河山,千里良田,皆化为乌有。北地郡又是羌人立国之地。听闻北地羌人又反,三辅震动。

    岂料雷声大,雨点小。

    刚在长安城下撞了个头破血流。一夜之间忽又散去,再无乱军踪迹。

    肿么回事

    上郡、北地等边郡,皆不敢大意。生怕这股逆贼冷不丁又从何处冒出,荼毒百姓。

    陛下这几日亦十分担心。

    岂料昨日又得临乡侯六百里加急上疏。恩师看过,随手递给尚书令曹节。曹节看过,足足愣了一炷香之久,这才猛地一个激灵,回过神来。一溜小跑入宫面圣。

    临乡侯上疏,文饰优美,辞藻瑰丽,一看便出名家之手。且字里行间多用春秋笔法,越是紧要处越显朦胧。陛下一时未能尽数领会。今日早朝遂开朝议。将原文抄录的临乡侯上疏,遍示百官。

    陛下居高下问:“众卿可知临乡侯是何意”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互相低语,皆参不透其中关窍。却听司徒杨赐长叹出列:“西域诸情,老臣已知也。”

    “司徒且速速道来。”陛下大喜。

    “此乃连环之策。”杨赐斟酌着开口:“此事需从鲜卑白檀战败,西部鲜卑逃离说起。其中最大的两支,乞伏部和秃发部,一支乱入西域,一支祸乱河西。按照临乡侯的说法,秃发部乃是从北地郡破关。北地郡乃先零别种羌人盘踞处。故临乡侯料想,羌人与鲜卑必有勾结。于是暗留所募新军,守备长安。又遣虎牙大营西进,截断秃发鲜卑后路。见长安守备空虚,羌人果然逆乱,欲抄掠三辅。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羌人倾巢而出,部落亦空虚。便有‘着匈奴衣’胡人,反抄羌人老巢。掠走十万部民,又纵火焚尽羌人家园。羌人无家可归,又无处报仇。一夜兵散,皆投奔临近部族而去。北地郡长城沿线一片焦土。再无羌人为祸。”

    这些,上疏中写的清楚无误,陛下都能看懂。

    问题是:“‘着匈奴衣’胡,究竟是何人十万羌人,今又归何处”

    杨赐微微一笑:“不久前,临乡侯代‘鲜卑十四部’上疏,请立‘上郡奢延属国’。奢延与北地毗邻。臣料想,‘鲜卑十四部’必与此事脱不了干系。至于十万羌人归处,临乡侯自当一清二楚。”

    陛下点了点头:“所以,‘着匈奴衣胡’,必是‘鲜卑十四部’。抄掠来的羌人,此时正



1.134 君何所求
    “正是老臣。”刘御史大步出列。

    刘陶的官职全称是:侍御史。

    侍御史,受命御史中丞,“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侍御史负责监察朝官。通常而言,若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御史报告御史中丞,再上报皇帝。遇低级官员违法,可直接弹劾。

    只是,为何是临乡侯

    别说陛下,便是文武百官亦一头雾水。你们不是一头的吗

    陛下环视大殿,见百官无声,这便和颜下问:“不知御史因何弹劾临乡侯”

    刘陶愤声答曰:“临乡侯此计之险,遗患无穷。稍有不慎,便将陷北疆于暴乱。虎狼相争,刀兵起则一发而不可收。且问那时,又该如何收场故臣弹劾临乡侯祸国殃民。更何况,身为人臣而私通外虏,视军国大事如儿戏,此大不敬,当斩!”

    如此重罪,卢尚书岂能无动于衷。这便厉声抗辩:“陛下在上。敢问侍御史,何来‘遗患无穷’,又何来‘私通外虏’”

    刘陶亦大声答道:“驱‘鲜卑十四部’抄掠羌人十万老幼,又岂能善终依司徒所言,十万妇孺必被鲜卑霸占。若鲜卑立国上郡奢延县。两地如此之近,营中羌人老幼如何能藏匿若被羌人得知,必有一战。羌人善合纵连横,若三辅、西凉羌人群起而攻,鲜卑十四部如何抵挡臣料想,那时鲜卑必重金结好匈奴,引为帮手。如此,羌胡战事绵延,对方裹挟其中。乱战不休,北疆尽毁。战火若延及京畿,乃至社稷动荡。试问卢尚书,又该如何收场”

    刘御史说到了此计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亦是陛下心中另一个疑问:“十万羌人,今归何处”

    百官急忙去翻看手中抄录的临乡侯上疏。陛下亦取上疏在手,在字里行间,细细寻找。

    众人皆低头默念,大殿一时落针可闻。

    须臾,忽听尚书令曹节低声言道:“启奏陛下,老奴似有所获。”

    “速速说来。”

    “且看此句:‘十四部鲜卑贩卖牛羊及两脚牲畜十万头,以充立国资费’。”曹节轻声读出。

    此句本无不同。

    立国自然要花很多钱。贩卖牛羊及两脚牲畜十万头,遂被众人略过。今再被尚书令曹节当庭读出,尤其在‘两脚牲畜’上加了重音。便立刻感觉不同了。

    “两脚……”陛下幡然醒悟:“鲜卑可是将十万羌人贩给了……”

    “临乡侯。”曹节咧嘴苦笑:“月前有司来报,有百艘明**船自奢延水入大河,驶向幽州。泊在了临乡南港。”

    别说陛下,便是刘御史亦惊呆。

    曹节又谄笑:“有此等眼力,财力,魄力者,必是临乡侯无疑。”

    “捉贼捉赃。‘十万贼赃’远在临乡,数千里之遥,羌人又如何能得知……”陛下喃喃低语。

    偷看陛下表情,曹节这便小心陪话:“正因找不到一家老小下落,羌人才无法与苦主当面对质。更无从得知‘着匈奴衣胡’究竟是何人假扮。此事,便成了一件无头公案。久而则不了了之。虽无实据,可猜忌的种子,已在羌人心中生根发芽。而掠走羌人家小的‘着匈奴衣胡’亦需时刻提防,与羌人划清界限。如此一来,虎狼无法勾结,互相暗中敌视,君侯此计圆满达成。”

    卢尚书又道:“虎狼相峙,皆不敢轻举妄动。旦起冲突,必乞汉庭理论。正如西域长史府,之于西域诸国一般。汉庭居中调停,或偏鲜卑,或偏东羌。因时因势而动,则可立不败之地。”

    司徒杨赐一声长叹:“听闻临乡侯此行,所辖皆临乡旧部。只从洛阳带走了主簿李儒。先前与陛下对赌一亿。亦只讨李儒一人。如今看来,此人确值一亿身价。”

    “咳咳!”陛下的表情很复杂啊。

    百官中便有人出列:“司徒有所不知。在夕阳亭外,还有一人毛遂自荐。被临乡侯一并带走。”

    “何人”陛下也很好奇。

    “此人名戏贤,字志才。颍川人士。”答话之人,乃是何进。洛阳发生的事情,河南尹不可能不知晓。

    “有道是国士无双。”陛下笑着点头:“我煌煌天汉,人才辈出。何愁江山不定”

    &nb



1.135 喜得千金
    朝廷准立上郡奢延属国的消息,被主簿贾诩第一时间,传回临乡。

    家丞耿雍又择机告诉了滞留多日的鲜卑十四部大人。

    十四部大人,皆豪勇之辈。论谋略嘛,却不尽如人意。但却与生俱来,有一种草原民族特有的‘生存的精明’。

    换句话说,这些人并不好骗。临乡上下也无人行骗。便是坊市里名声在外的胡商,亦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这与在大草原上拦下的西域行商,完全是两种生物。甚是看上去有几个很面熟的西域胡商,亦正正经经,别无不同。

    问过陪同的素利、成律归方知,临乡宽法严律。一旦失信,后果十分可怕。

    首先,在赀库开设的户头便会被封,暂停使用。跟着,享有的一切权利,诸如乘坐舫车、汤池沐浴、酒馆小酌等,皆被拒之门外。最可怕是,去市楼签订雇佣、买卖劵书,皆要出重金担保。这笔‘信用保金’,可是不菲。

    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便是久居临乡的素利、成律归也不能尽知。

    反正。一旦失信于人,便会在三百里临乡寸步难行。就对了。

    十四部大人,这便纷纷点头。这条律令,对俺们胡人实在是太有利。

    楼桑四市,坊市、桥市、后市、夜市,轮番逛下来。又去演武场、赛马场观看竞技、赛马。尤其是在西林邑中,路遇许多鲜卑部民。听说临乡一地,竟有鲜卑十万众。十四部鲜卑大人,不禁热泪长流。

    以前活在草原,如今活在临乡。生活安逸,却有大不同。再无需忍饥挨饿,受酷暑寒冬。

    十四部大人,这才心悦诚服。

    又去临乡侯伴宫,拜见太夫人,夫人。前大阏氏副伏罗氏,今丽珠夫人亦端坐帘后。十四部大人仍行鲜卑大礼,口呼大阏氏。

    副伏罗氏一时心中惴惴,坐立不安。

    却被夫人好言劝慰。夫人言道:无妨。十四部大人虽冲妹妹口呼大阏氏,实则是冲夫君呼大单于。乃认主大礼。妹妹临盆在即,切勿动气。

    丽珠夫人这才安坐。

    太夫人让丽珠夫人用胡语询问十四部大人,有何所求。

    十四部大人,这便滔滔不绝,依次答来。

    不出所料。无非是想筑坚城,种苜蓿。水暖水洗,割草机。一切临乡便利,统统都想搬到奢延属国去。

    有何不可

    丽珠夫人这便逐一应承下来。

    又代十四大人禀过母亲。一切费用皆是最低,取薄利便可。

    价格比从市面上自行购买,几乎便宜一半。十四部大人焉能大喜。

    送走鲜卑十四部大人。

    入夜,丽珠夫腹中阵痛。家中侍医诊视后,说即将临盆。

    羊水已破,却直到天明亦未能顺产。

    侯府,风吹草动,临乡,人尽皆知。
1...119120121122123...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