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时辰已不早,怕是误了午宴。不然,楼上不去也罢。”

     




1.80 喜讯传来
    待窦太后返回,董太后这便起身罢筵。

    董太后饮酒虽多,却未大醉。奈何已到极限,再饮便要醉倒不起了。刘备起身相送,董太后执其手,眼神迷离,气息如兰。言语间,颇有未尽之意。让刘备与五官中郎将等人,多多走动,互相亲近。云云。

    刘备连连称是。

    搀扶出门,送上马车。一行人呼啸而走。刘备这才缓缓起身,长出一口浊气。

    窦太后虽补过妆容,两眼红肿又如何能瞒过有心之人。好在今日刘备并未露出马脚。便是起疑,也多半会以为窦太后触景生情,乃至人后落泪而已。

    为何

    今日宴饮。董太后、何皇后,皆有亲族在侧,只有她孤家寡人。恰逢宗亲外戚齐聚一堂,推杯换盏,席间热闹非常。触景生情,如何能不流泪。

    董太后及时罢筵,也有顾及窦太后之意。生怕她举止失仪是其一。暗中与刘备诉苦,引人怜悯是其二。总之,既拉拢窦太后,又不让她再起势,才是董太后真实所想。

    禁中诸事,刘备并不想置身其中。

    今日之所以如此行事,不过是义之所向。既答应让她母女相见,自当尽人事。至于后事如何,且听天命吧。

    诸母和女道,还有质舍的那位主事,需尽快遣回临乡。

    引窦太后上二楼如厕,亦未有不妥。刘备府中布局,皆如临乡一般无二。盥洗室设在房内,清洁卫生。不然董太后也不会一眼就看中了‘冷暖水洗’商肆内的水洗水暖喷淋灭火诸器。

    不让内臣靠近也合乎情理。女人如厕,你一个不男不女的家伙进来干什么

    送走天家三后。刘备虽举止如常,却一直暗中戒备。所幸,无论是黄门令左丰,还是恩师等人,皆无不利消息传来。此事就此作罢。

    宴后三天,主簿贾诩,便引一人前来。

    只见此人身长近九尺,孔武有力。相貌堂堂乃壮年虎将。刘备甚喜。

    问其名。

    贾诩答曰:武威姑臧人,段煨,字忠明。与凉州三明之段颎,为同族兄弟。

    刘备大喜,当即拜为西域长史府功曹史。

    段煨这便请刘备屏退左右,密报曰:段太尉生前,曾将食俸定期分发给麾下伤退老卒。这些老卒如今皆散落在凉州境内,或可一用。

    刘备细问方知。段太尉食俸,便是经由段煨等人,足量发放给麾下老卒。

    段煨此来,亦有求于刘备。段太尉生前,曾食一万四千户。然而自己的宅邸,却藏身在殖货里之中。原因便在于此。大量的食俸皆用于发放给历年灭羌作战中伤残或是退伍老卒。

    段太尉之所以要去阿谀宦官,想保住食俸官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为了供养这些伤残老卒。

    也因阿谀宦官,段太尉终饮恨囚牢。百战老卒再无人供养,生活日渐艰难。又恐羌人寻仇,故多隐姓埋名。平日只有段煨等少数人,知其底细。

    刘备一声叹息。原来还有此等隐情。

    见段煨欲言又止,刘备这便问道:“可还有难言之隐”

    由主簿贾诩代为进言:“忠明想问主公,能否妥善安置这些为国尽忠的百战老卒”

    “可也。”刘备轻轻点头:“日常抚恤,便由金水赀库足额发放。待平定西域,再酌情迁徙,令其老有所依。”

    段煨闻言,竟涕泪横流,跪伏在地:“主公大恩,段煨无以为报。只求肝脑涂地,效死阵前!”

    刘备这便伸手扶起,好言宽慰。

    见贾诩亦频频拭泪。这便心中了然。

    贾诩曾说,自己平生最钦佩之人,便是平羌乱的段太尉。和灭鲜卑的刘玄德。如今看来,此言非虚。

    让史涣领段煨到后院歇息。刘备这便问道:“如何妥善安置平羌老卒,文和可有良策”

    贾诩答道:“主公若能扫平西部鲜卑,可表段煨为戊己



1.81 夜入太仓
    公孙氏所生,乃是嫡长子。

    《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先主於荆州,产后主。”

    话说,刘备之所以将寇封认为义子,与早年间“数丧嫡室”的经历不无关系。为何是寇封,正因名中有‘封’字。和刘备夭折的长子刘封同名。刘备见寇封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颇有武艺。心想。若长子健在,或也如寇封这般。便动了认子之念。

    如今刘备贵为列候,辖地三百里。邑民过百万。兵精将猛,医学馆还有华佗坐镇。嫡长子岂还能夭折我都不信了……

    话虽如此,刘备却也不敢丝毫怠慢。这便去信发妻公孙氏,让她好生调养,不必事必躬亲。家中诸事皆交给母亲和家令士异打理。临乡诸事,皆放手给两位家丞,以及一众官吏。切莫伤身,诸如此类。

    又分别去信母亲、士异,两位家丞。叮嘱再三。务必要照顾好妻儿。公孙妍孤苦无依。刘备便是她至亲之人。如今二人血脉相连,公孙氏终有依靠。那些觊觎她正妻地位之人,亦可死心。如前所说,时下母凭子贵。公孙氏再无后顾之忧。

    临乡侯喜得贵子的消息,不胫而走。殖货里左邻右里纷纷登门祝贺。朝中百官随之闻风而动。便是禁中,不出三日亦尽知。两位太后、何皇后,还有陛下,纷纷遣人来贺。赐下许多宫中之物。刘备叩谢天恩不提。

    趁何大匠来贺,刘备便以千枚马蹄金饼相赠。刘备未说,何大匠亦未相问。双方心照不宣。何大匠携金自去。翌日便被诏封河南尹。此乃为大将军铺路。何后这一千万钱,必定‘每个子儿’皆要花在刀刃上。

    话说把国事当成生意来做的陛下,碰到出身商贾的何皇后,当真是绝配啊。

    皆知临乡侯不日便将远赴西域。百官宴请不断。甚至一日数宴,两位主簿亦难以招架。刘备这便命两位义弟,杨奉、徐晃等人随行。便是两位新晋任命的西域长史府功曹段煨、兵曹张猛,亦频频被拉出去挡酒。

    百官所问,自是西域诸事。

    皆想从各人口中探知一二,临乡侯疏通西域大计。

    此事确实为难。话说,除了两位主簿,便是关、张两位义弟,亦不知其中关窍。

    问急了。张飞环眼一瞪:干就完了,何必多问。

    不日便收到发妻手书。言家中一切如故,母亲身体康健。自己也无大碍。嘱咐刘备善加保重。又说待调理好身体,再为夫君开枝散叶。家中七婢亦多多善待。能寻到各自出身最好,若寻不到亦无需勉强。尽数收入内室,勿让七婢空耗年华。

    说起七色婢的出身。前次开市典礼,大内官曹节说已有头绪。已过多日,却不知理清没有

    这天深夜,忽有一小黄门投书门前。不等史涣来问,便匆匆离去。

    史涣检查无误,这便将书信呈报主簿贾诩。贾诩又呈给主公刘备。

    尺长的白绢上,只有一行蝇头小字。“夜漏廿六刻,谷门前不见不散。”

    想来想去,必是大宦官曹节。

    谷门在北。因近太仓,常有粮车出入,因而得名。

    只是,为何要夜漏廿六刻那时已到人定(亥时),城门禁闭,如何入城。

    再说,如此隐秘,又是为何。

    此事处处透着古怪。

    两位主簿看过,皆让刘备小心提防。万一被诓入城,内设重重埋伏,如何能轻易脱身。又说,虽不知何故,却不可不防。万一陛下惦记那一亿钱呢

    刘备却另有所虑。密室藏人,饶是两位主簿亦不曾知晓。莫非消息走漏,陛下欲深夜问罪。

    即便如此,也不得不去。不去乃是心虚。去了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在商言商。一切皆有商量,对吧陛下。

    这便与两位主簿商定。若刘备一夜未归,李儒便与家中人等,尽数返临乡暂避。再徐徐图之。主簿贾诩却执意要陪刘备同往。为以示清白,特意让刘备换乘御赐车驾前往。

    &n



1.82 仓楼藏秘
    太仓,与刘备在督亢坡顶修建的督亢城仓类似。也是由许多个独立的仓楼组成的大型仓储。只是彼此间隔较远。相互以桥架覆道相连。

    看着头顶纵横飞架,四周如迷宫般的仓楼,刘不禁感叹。想要辨认出此仓非彼仓,别说初来乍到的刘备,便是太仓的小吏亦需假以时日,亲自摸索丈量,才能谨记。

    在一座座高耸的仓楼间穿行,手中的火把只能堪堪照亮仓楼下半截身。上半部渐隐没在黑暗中。故而也无法辨认路径。倒是为他引路的大宦官曹节,熟门熟路。却不知他借助何物来辨认方位。

    “到了。”曹节忽停下脚步。冲面前一座高耸的仓楼言道:“便是此处。”

    刘备借火光四处张望。见眼前这座仓楼并无不同,这便问道:“此仓有何不同”

    曹节笑答:“君侯且与我上去一观,便见分晓。”

    越骑校尉曹冲,从怀中取一铜雀,置于嘴边吹响。低沉而悠扬的‘雀鸣’,遂在仓楼周围盘旋回响。

    不久。便听头顶齿轮声响。一座和楼桑八景之一的云霄天梯类似的木梯,从楼顶缓缓坠下。

    见刘备面露惊讶,曹节笑道:“宫中亦有能工巧匠。”

    刘备点头:“老大人所言极是。”

    示意史涣、贾诩等人稍安勿躁,待天梯落地,刘备这便与曹节走入梯厢。

    须臾,天梯缓缓升起,将刘备送到了离地十数丈之上的仓楼。

    出天梯,临廊道。曹节指着一座座宛如悬浮于半空之上的重楼屋宇笑道:“登临仓楼再观之,君侯可发现不同”

    刘备欣然点头:“地下仰望,只见粮仓不见楼。登临高楼,却只见重楼不见仓。”【…# #!最快更新】

    换句话说。高达十数丈的圆柱体粮仓,等同于一根根粗壮的支柱。所有仓楼,皆建在圆柱形仓体之上。此时站在楼前廊道,如临深渊。再举目四望,只见一座座廊桥飞架,纵横串联起的空中楼阁。而支撑楼阁的圆柱仓体,却皆隐入如雾似幻的黑暗之中。不见所踪。

    难怪先前曹节说,‘白日之太仓,属于大司农。而夜晚之太仓,却另有隐秘。’

    想必,白日时的太仓,所有人皆在地面劳作。而夜晚的太仓,却另有一批人,登临仓上楼阁。

    “大人,君侯。”阴柔的声音来自背后。

    刘备闻声回身,正见一黑袍内官,匍匐于地。

    曹节笑道:“此人便是老奴先前所说‘宫内巧匠’。掖庭令,毕岚。”

    毕岚,东平郡人。熹平中任掖庭令,掌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熹平六年(177年),毕岚奉皇命,铸铜人四列于仓龙、玄武阙,又铸四钟,皆受二千斛,县(悬)于玉堂及云台殿前。又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

    “老奴拜见君侯。”毕岚谄媚一笑,眼中似有异彩闪过。

    刘备这便将他扶起:“内官请起。”

    毕岚起身道:“尚书令称老奴‘宫内巧匠’。然在君侯当面,老奴却愧不敢当。临乡巧工辈出,诸多器械直令人大开眼界……敢问君侯,天车督造诸技,可否传与老奴”

    “老大人要之何用”刘备边走边问。

    “老奴想作天车渴乌,旋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这有何难”刘备笑答:“且传语临乡,将设计图卷抄录一份,送与老大人便是。”

    “多谢君侯。”

    回廊紧接覆道。覆道对面便是一栋巍峨高楼。出回廊前,便有小黄门摸索上前,送来黑纱罩袍,及一张鎏金假面。刘备这便穿上罩袍,佩戴假面。遮住了身形相貌。

    两位大内官亦戴上相同的鎏金假面。两人本就身披黑袍,无需另穿。

    如此作为,显然是为隐藏身份。回想先前小黄门摸索前进,这便定睛一看。果然,小黄门天生目盲。

    如此隐秘,却是为何

    心怀疑问,随两位大内官走过架空覆道,抵达对面楼宇。

    廊下亦有目盲小黄门守候。

    听闻脚步声响,这便摸索着移开直棂



1.83 身世成谜
    刘备回头,见一甚是年轻的中常侍,正跪伏行礼。与众人不同。他并未戴假面,以真面目示人。

    刘备猛然想起。此人正是三后出游那日,立在董太后身侧的内官。

    包厢无旁人,曹节亦取下假面:“此人名叫段珪,乃为长乐太仆。”

    太后的长乐宫(永乐宫),仿朝堂诸卿,设有长乐卫尉、长乐太仆、长乐少府、长乐司马和长乐户将等官。长乐太仆与长乐卫尉、长乐少府,总名太后三卿。

    曹节是大长秋,乃是皇后卿官之首。段珪为长乐太仆,为太后三卿之首。领路的毕岚身居掖庭令。皆是宫中握有实权的大内官!虽不知此地还有何人参与,三人一同露面,便可见一斑!

    “奴婢拜见君侯。”果然礼不可废。

    “大内官请起。”刘备和颜悦色的扶起。

    段珪自跪在曹节身侧,笑着开口:“正如君侯所言,太仓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气象,乃拜前太仓令秦宫所赐。而秦宫之所以有如此胆量气魄,乃因受前大将军梁冀指使。”

    不出意外。

    见刘备缓缓点头,段珪便又问:“君侯可知友通期,其人其事”

    “莫非是梁冀菟园藏娇的顺帝妃”刘备岂能不知。菟园金山,疑云重重。刘备与袁绍、曹操等人苦觅线索而不得。记忆何其深刻。

    “然也。”段珪欣然点头:“当年,梁冀父梁商,为大将军,献美女友通期与顺帝妃。后友通期因错被废出宫。梁商不敢留,便将她嫁人。梁冀却垂涎友通期美色,派死士将其掳回,与之相好。并生有一子。”
1...103104105106107...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