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如此,甚好。临乡侯辛苦了。”陛下和煦一笑:“赐青羔裘,紫丝履。以示嘉许。”

    “谢陛下。”

    陛下与皇后,陪两位太后,先行入殿。百官遂各自散去。

    恩师等人走到近前。围绕白琉璃日光温室,左顾右看。见罩内女珊瑚树似比先前鲜绿,这便纷纷点头。话说寒气尽散,自比先前覆满冰霜时,青绿不少。

    须臾,黄门令左丰又奉诏出殿。走到刘备身侧,低声询问‘赤金琉璃罩’的使用事宜。

    刘备这便告知日光温室的日常注意事项。无非是按时浇水施肥,开窗换气,诸如此类。黄门令铭记在心,自去复命不提。

    在刘备看来,不过是搭了座玻璃日光温室。

    然而在场众人,所见所闻,却远不止此。

    不久便有风传。言,麒麟再为炎汉续命两百年。

    刘备始料未及。

    虽是空穴来风,然‘赤金琉璃罩’内的女珊瑚一日好过一日,却是明证。

    据说陛下最近时常前往却非殿,观赏珊瑚女君。且身边常有何后相伴。化解一场女珊瑚凋亡之危,却让帝后关系越发和谐。亦是刘备始料未及。

    又过数日,黄门令左丰前来传诏。言,两位太后、何后,明日将亲临金水小市。让刘备准备接驾。

    刘备大喜领诏。

    帝王出行时的仪仗,称“卤簿”。

    卤簿,本是记录帝王出行时护卫、随员及仪仗、服饰等的册籍。后常以其指代仪仗卫队。

    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及活动场所,皇帝身边的随员数量、仪仗形制等,皆有不同。

    蔡邕《独断》:“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

    今代规定:大驾由公卿引导,大将军随车护卫,掌管宫廷车马的太仆驾车。属车多达八十一乘,另有备车千乘,护卫骑兵万余人。法驾,由京城长官引导,侍中随车,奉车郎驾车,属车三十六乘。小驾的则仅由执事尚书一人侍从,属车九乘。

    皇后出行,与之雷同。

    只不过随车侍从为大长秋,及长秋宫一干人等。换句话说,皇后有其独立的官吏随从。

    大长秋,官名。多由宦官充任。掌宣达皇后旨意,管理长秋宫(皇后中宫)各事,秩二千石。历代沿设。时下大长秋,便是兼领尚书令的曹节。

    大驾、小驾、法驾,使用皆有场合,需遵循礼法。

    《后汉书舆服上》:“行祠天郊以法驾,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庙尤省,谓之小驾。”小驾多在祠宗庙或行凶礼时使用。

    此次两位太后和皇后联袂出访,乃属私访。便是小驾亦不能摆。只称‘銮驾’。

    因天子车驾有銮铃,因而得名。

    饶是如此。洛阳令周异亦不敢丝毫怠慢。命人修剪花木,清扫道路,洒水除尘,又令兵丁倾巢而出,沿途设岗,严阵以待不提。

    黄门令左丰已先行通报。两位太后、何后,先去金水小市,再临刘备府宴。

    此乃天大的荣宠,让刘备好生预备。万勿有失。

    洛阳天家乃是帝国流行风向标。陛下好驴车,于是豪右争相效仿。两位太后,及何后驾临金水小市,沾过的,碰过的,有幸佩戴上身的,必成流行。

    当然,一份数目可观的献金,亦不可少。此乃帝后出场费是也。

    太后、皇后驾临洛阳小市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大早,市门前人山人海,围满人群。

    两位义弟外加徐晃,三人皆身披重甲,气势如虹。今日不为上阵杀敌,只为国母守门。

    绣衣吏严守各处。刘备携两位家丞,容姿英发,立在门侧,翘首以盼。

    朝阳初升,便有一队车马驶入殖货里。

    随从不多,却皆是羽林虎贲。銮驾只有一辆。三人同车。驾车的不是奉车郎,亦不是大长秋,而是何大匠。刘备在队伍中,还看到了长发未能及腰的五官中郎将董重。

    何进、董重皆在。刘备这便了然。此乃‘天家三后’居家私人游。所谓家国天下。以亲族论,何后乃是两位太后的儿媳。姑妇(婆媳)三人同车,目的地又是宗亲产业。于是可称私家游。

    市门大开。刘备携义弟、家臣,门客、部曲,恭迎车队驶入。

    车驾在门内长街一字排开。

    亲随护卫,先行下车,列队銮驾两侧毕。小黄门摆好步梯,何皇后这便先行下车。

    &n




1.78 捧珠之恩
    假设。

    一旦陛下盛年而崩。两位太后,一位皇后,各有外戚。

    陛下又喜幼子,欲废长立幼。幼子乃董太后抚养长大,长子却是何后骨血。再加上看似无欲无求,却身负血海深仇的窦太后……

    有道是三个女人一台戏。

    这个后宫,或许前所未有的精彩呢。

    “君侯”颐指气使的声音忽传入耳。

    “臣在。”刘备猛地回过神来。

    “水洗水暖喷淋灭火诸器,能否遣良匠入永乐宫,为朕修建”董太后先出手。

    “可也。臣,求之不得。”刘备笑答。

    “如此奇思妙想。皆出自君侯”柔柔的声音来自窦太后。

    说实话。两位太后面上厚厚的白妆,等同于易容术。完全看不出原本相貌。尤其对刘备这种只有数面之缘的外臣来说,唯凭身形、声音来辨别。比如:窦太后处境大不如前,声音轻柔。董太后有陛下撑腰,颐指气使。何后体态欣长,浓妆淡抹两相宜,姿容更胜一筹,也最易辨别。

    “让太后见笑了。”刘备大方承认了。如今天降麒麟之说,路入皆知。刘备又何须否认。

    “听闻君侯灵秀天成,今日朕才知名不虚传。”窦太后柔柔一笑。我见犹怜。

    刘备这便说道:“待造好永乐宫水洗诸器,臣便遣人去云台为太后督造。”

    “君侯费心了。”窦太后笑道。

    出‘冷暖水洗’,一行人又来到‘春秋寝具’。

    商肆内不仅有极品寝垫、坐垫,还有金丝毛毯、毳裘锦褥、鸡鸣华枕,但凡是与就寝相关的物件,皆可在此买到。比如机关床榻,坐榻等。其中有不少是刘备曾向太后,皇后进贡之物。

    三人游览一番,并未出手。

    ‘四时果脯’肆内果脯蜜饯虽晶莹剔透,香甜可口,直令人垂涎欲滴。太后、皇后却并未品尝。有道是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些外来的美食,一般是不会吃的。

    巍峨高耸的‘临乡百货’,自然要进。三人游走在各个柜台之间,听刘备细心讲解,频频点头。

    尤其是三楼奢侈品专柜。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女人,对这些璀璨夺目,光华流转的饰物,皆缺少抵抗。然而,三位天家贵妇亦未出手。流连忘返,极尽欣赏却做不了假。

    皇后似有心事。草草绕了一圈,这便先行。太后由两位主簿代为陪同,刘备急忙跟上。

    对面的‘金水汤馆’自然不会进。

    转到后街,何后忽指着金水质舍问道:“君侯,此处做何营生”

    刘备心中一动。旋即躬身答道:“此处名‘金水质舍’。乃供人‘典物救急’之所。”

    “好一个‘典物救急’。”见四下无人,何后忽目视刘备,眸光清洌。

    刘备与之轻轻一碰,这便垂下眼帘,以示恭敬。

    下臣如何能平视帝后!

    何后微微一笑:“我身无长物,只此一玉。且让舍中主事一看,能典多少钱”

    “这……”刘备不知该如何作答。何后莫非要索贿

    话说,这确实是古时官员索贿的套路之一啊。

    何后笑道:“君侯不必介怀,亦无需多想。此举并非儿戏,确为‘典物救急’。”

    “如此,且让主事一观。”刘备正欲伸手去接。不料迟迟赶到的窦太后,却忽然出声:“君侯勿动,朕来。”

    窦太后目光清冽,似有怒气。从何后手中接过绶带,提给了柜台内的主事。

    主事亦不敢接,捧出丝绒托盘,让太后将此玉放在盘中。

    须臾,主事满头大汗,请刘备借步说话。

    “主公,此物乃皇后近身之器,老朽不敢言价。”

    刘备一愣:“为何”

    见主事欲言又止,刘备便又问道:“何为‘近身之器’”

    主事满头大汗,躬身秘答:“此玉名‘蛤玉’,又称‘温宫玉’。乃是,乃是……”

    刘备幡然醒悟。难怪太后不让他接手。主事亦不敢用手接!

    然而为何

    如此私密之物,竟堂而皇之的拿出示人。将天家脸面置于何



1.79 心愿终了
    ‘金玉银楼’,乃是专门定做珠宝首饰的商肆。和所有的金水商肆一样。一层面向齐民百姓,二层公卿士大夫。三层王侯权贵。

    待刘备登上三楼。两位太后正驻足欣赏,陈列在白琉璃龛匣中的一尊华丽无比的黄金宝冠。

    “此冠何名”董太后眼中贪色尽起。

    刘备躬身答道:“此冠名曰:‘凤冠’。”

    窦太后又问:“可是出自凤皇爵”

    “然也。”刘备欣然点头。

    凤皇爵,指凤凰形的头饰。爵,通“雀”。《后汉书舆服志下》:“簪以瑇瑁为擿(zhi),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

    凤皇爵乃是太皇太后、皇太后专属头饰。便是皇后,亦不得僭越。

    刘备参考后世‘凤冠霞帔’打造的凤冠,却不属于此列。

    “此冠既出脱于凤皇爵,又岂是寻常人等可戴”董太后两眼微横,语透轻责。

    刘备笑答:“此冠便为两位太后定制。本想完成后献与宫中。岂料太后今日亲临,提前得见。”

    “君侯有心了。”董太后这才展颜一笑。此冠黄金为羽,缀以火玉白珠。形如凤凰展翅欲飞。用料上乘,做工精湛。说巧夺天工亦不为过。参考洛阳金市的珠翠宝石售价。单单一顶凤冠的成本价,便作百万钱。绝对是一件拿得出手的献礼。

    得此冠,董太后心满意足。

    此行再无所求。这便欣然下楼。只说累了,男女成衣便不去了。

    何皇后早已得偿所愿,也兴趣寥寥。只有窦太后想前去一观。

    刘备这便陪窦太后亲临男女成衣。

    刚进门。便见几个年轻学子,正在量衣间外,等缝人量体裁衣。

    见刘备一行,知是太后亲临。学子们纷纷上前见礼。

    “叩见太后。”

    刘备笑着介绍:“这位是我同门师弟,刘晔。乃阜陵王刘延之后。”

    太后轻声道:“也是汉室宗亲。”

    刘备又指着身旁的半大少年言道:“此乃洛阳令周异之子,周瑜。”

    太后欣然点头。目光下意识的掠过这群白衣少年时,猛地一凝。

    刘备明显能感觉到太后陡然急促的呼吸。

    见四处无人,监视她的内官亦在自己身后。刘备这便悄悄伸手,隔着长袖,轻轻握了握太后正在袖中剧烈颤抖着的柔夷。

    太后蜂蜇般身心一颤,猛然清醒。

    刘备不动声色,接着介绍:“此学子,名叫胡辅。自幼随父远赴楼桑,寒暑易节,数岁苦读,已是学坛翘楚。”

    虽拼命忍耐,可窦太后还是数度哽咽,难以自已。目光在胡辅周身,往来游弋。舔犊深情,溢于言表。如何能禁

    急切间,便有一群学子走出量衣间。见状急趋步上前,自跪在三人身后:“叩见太后。”

    万幸有后来学子遮掩。刘备轻轻开口:“太后”

    窦太后终有回应:“临乡侯。外战强敌,内安流民。又广开校舍,教化万民,功在社稷。朕,朕心甚慰。”说着,便从众学子身侧,迈步走过。

    “都起来吧。”刘备暗自松了口气。

    “谢太后。”众学子纷纷起身,恭送太后远去。

    刘晔、周瑜难掩兴奋。却见胡辅竟泪流满面。这便出言安慰。待刘备走远。也有相熟学子,拿胡辅各种打趣不提。所谓童言无忌。都是半大学子,少年才俊。国家明日之栋梁。巧遇太后,稍有失态,也是人之常情。又有谁会往心里去

    窦太后步履极快。待刘备越过众学子,太后已登楼梯。生怕露出马脚的刘备,急忙跟进。却在楼梯转角,看到了一动不动宛如雕塑的太后。

    亲随内官正欲上前,却被刘备挡下。

    见临乡侯目光不善,内官哆嗦退下,不敢多言。太后虽被软禁。然而名义上,却是煌煌天汉如假包换的太后。平日阴奉阳违,暗中使坏也就罢了。在临乡侯当面,又岂敢有半点僭越!

    想那五官中郎将乃是董太后至亲,不过是冒犯了临乡侯一名侍女,便被怒剑削发。如今混在人群,畏惧如虎,不敢稍近!

    虎威如此。自己又有几个脑袋,能够临乡侯去砍!

    “太后。”刘备站在阶下,长揖相问。

    “君侯。”窦太后柔柔出口。
1...102103104105106...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