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洪禄承看了他的地图,听了他的打算之后。
确实大体上认同了他想趁着私房买卖政策恢复不久,价钱尚低,在京城的核心区域买房置产的主意。
也赞成他把房产分列在全家老小的名下,以避免招眼和出风头。
甚至还觉得他肯自己掏钱买房,却愿意划在哥哥和妹妹名下,很有点大公无私的劲儿,值得表扬。
但老爷子唯独不明白的是,自己明明跟洪衍武说过,清代商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四、西四、东单、西单、鼓楼和前门附近。
那为什么儿子就没在这些个最繁荣的地方动心思,弄点铺面房呢
反倒是以这些地方为止步范围,摆出一副坚决不碰的劲儿呢
难免的,就得问个究竟。
没想到这下算是摸到洪衍武的痒痒肉了,这小子立刻眉飞色舞起来。
他把前世的经历拿出来冒充先知先觉的本事,指着地图,给他爸爸好一通神侃啊。
那意思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容在即,这些主要商业大街很快就会满足不了交通、商业上的要求了。
因此这些老的商业大街正是拆迁改造的第一批改造目标。
&nbs
第872章 首开先河
这多半年来,洪衍文可谓顺风顺水。
敢情自打许崇娅怀孕之后,他在岳父家里就没再受过气。
最初的时候,或许是看在即将出世的孩子份儿上,或许是考虑到许崇娅怀孕的心情。
许秉权、于婉芬就已经着意的对洪衍文客气了一些。
尽管夫妇两人面对这个女婿脸色往往很严肃,从不见什么笑脸,也跟他没什么话题可谈。
但只要他对许崇娅好,能让自己闺女心情愉快地坐胎,他们也不会再主动找他什么麻烦。
这就让洪衍文发自内心的轻松,不再感受到轻慢的屈辱,受人指手画脚的别扭,以及时刻要准备应付挑剔的紧张了。
而后来呢,更有意思的是,洪衍文没想到许家老两口思想居然还挺传统。
当医院的产科查出许崇娅怀的是个女胎时,这老两口一贯生硬的态度便又好转了许多。
大概是有点认为如今计划生育实行,只许要一胎了,女儿生了个闺女有点对不起洪家似的。
这老两口是唯恐洪衍文不乐意,嫌弃自己的女儿和即将出生的这个外孙女,极尽所能的宽慰他,说养闺女比养儿子的好。
其实许家人哪儿知道啊,以洪衍文的性情来讲,最不耐烦的就是能翻天覆地的混小子。
因为他早都让洪衍武小时候给折腾怕了,有个闺女那是正合他的心意。
结果就因为这个,连许晓军这个混小子也受到了警告,不敢在洪衍文的面前放肆,避而远之了。
自然,许家保姆的态度更要随着主人而变化,对洪衍文的招待也殷勤了许多。
这就让洪衍文更加的愉悦,从此再与岳父岳母相处的时候,他只需做到不失礼数即可,再无什么精神上的压力。
另外,由于他得以养精蓄锐,在工作中的专注力也大为提高。
到新单位后办的几件事都挺漂亮,颇受领导好评。
再加上上面还有何介夫刻意关照、提携。
又赶上了“民促会”处于一个会员不足千人,平均年龄高达65.9岁的特殊时期。
于是三力合一,洪衍文作为青年骨干获得提升也就成了必然。
这不,八三年的春节一过,好事就找来了。
由于整个“民促会”呈现老、少、散的现象,迫切需要年轻干部的补充。
洪衍文作为三十名民促会的青年骨干,去参加了市委员会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脱产学习班”。
这样到了当年四月份,“民促会”一边吸纳新会员,一边开始分步成立区级组织的时候。
洪衍文便毫无阻力地被何介夫委派到了重文区工委,去担任常务委员,同时兼任秘书工作。
自然了,他本职工作同样因此获得级别晋升,就变成了正科级。
而且还可以预见的是,工委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年龄全都不小了,要不了多久就是退休的人了。
那洪衍文的前程,简直是毫无遮挡,一片坦途啊。
这让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他,怎么能不大打心里感谢弟弟给自己引向了光明大道啊
不说别的,许秉权和于婉芬得知此事后,看向洪衍文的眼神不知不觉就复杂了许多。
这既有本能的忌惮,又有某种由衷的欣赏。
因为说实话,就这升迁速度,那都赶上有个局长好爸爸的宋国甫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看似毫无官方背景的这个女婿,居然自己就能混到这个地步。
那他们心里到底为往日的态度有多么后悔,恐怕也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所以说,刚刚担任科长还没满三月,妻子又顺利地生产下了一个女儿。
这可真是事业家庭双丰收啊。
这让洪衍文如何不得意,如何不心怀舒畅啊
不用问,他很难不把自己的好运气和自己的亲生骨肉联系在一起。
对这个刚出生的小女儿真是爱到了极致。
至于这个洪家新添的这个小孙女,则如同她的两个堂兄洪钧、洪镒一样,被他们的祖父洪禄承赐名为洪铢。
这个姓名仍旧是取自我国古代重量单位来排序,以体现洪家童叟无欺,绝不缺斤短两的商业道德,来作为象征意义的。
或许一个孩子的降生确实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最佳证据。
又或是这个名字起得真不错,足以证明洪家祖辈的德行。
所以自打洪家再次添丁进口之后,整个家里家外,事事都变得愈加如意顺心。
洪许两家的关系实打实的缓和了,洪家和水家的关系处得也不错。
又赶上社会大范围调资,洪家只要是上班的人谁也没落下,工资全都增加了一级。
还有洪钧,这么淘气的孩子,学习居然也能拔尖。
期末考试居然全是百分,毫无疑问的年纪第一。
这小子拿着成绩单笑得眼睛都快找不着了。
不用说,这次他从洪衍武兜里掏出来的奖金可是“金票大大的”啊。
总之,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子女事业有成,孙辈学业颇佳,洪家绝对是这几条胡同最让人羡慕的人家了。
“五好家庭”都不足以评述这种圆满与和美。
但这还只是表面上的事儿呢,因为谁也不知道洪衍武背地里买房置产的事儿。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有点难度。
因为这年头的私房买卖刚恢复,需要买卖的人都还不知道政策呢。
相关的服务部门就更谈不上了。
既没有官方的服务站,又没有中介机构,这信息来源就是一道天然的门槛儿,一般人根本迈不过去。
所以说,去哪儿打听谁有房想卖呢
嘿,别人没辙,可洪衍武有辙。
别忘了,他邻居可是边大妈啊。
正所谓耳濡目染,他这十几年是在这位居委会老太太身边长大的,听唠叨也知道居委会有多么的神通广大了。
据他了解,要想知道一条胡同的详细情况,居委会比街道和派出所都管用。
这两个部门想开展什么工作,谁也离不开居委会的配合。
最基层的单位嘛,又时时刻刻处于人民中间。
谁家刚吵过架,谁家婆媳关系不好,谁家几门亲戚就没有不知道的。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咱们国家最管用,最可靠的民间信息调查来源。
办事态度也认真,比什么“东厂”、“锦衣卫”效率高多了。
可就是有一样,居然从来没人重视过这一点。
也没人想到要把居委会大妈掌握的信息,在商业领域加以运用。
其实这帮老太太都挺好打交道的。
普遍来说,你只要能让她们产生信任,过了她们“政审”这关。
嘴再跟得上,多说点好听的,她们就可热心,愿意帮你的忙了。
如果再给点儿小恩小惠呢,那更了不得了,简直对你比亲儿子还亲。
所以具有远见
第873章 大尾巴鹰
兴许人世间真的有血脉相通、气运相连,这种玄妙的事儿存在。
同样的一年,作为洪家的血缘至亲,远在房山县龙口村的兆庆,运道竟然也好得出奇。
首先是家庭方面。
春天的时候,小芹怀上了第二胎。
这不但让小两口喜不自胜,也让允泰夫妇和安书记老两口都乐得合不拢嘴。
而且对于已经有了儿子的兆庆个人来说,他和洪衍文其实是差不多的念想。
就盼着来个闺女呢,凑成一个子女双全的“好”字。
没想到去县城医院来了个b超,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竟然得偿所愿。
这下兆庆踏实了,每天净顾美滋滋盼着闺女落生了。
而小芹则一边坐胎,一边已经开始准备丫头的小衣服、小被褥了。
至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当然要实行,当然该响应。
可城乡的现实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总得区别对待嘛。
二胎,不算回事。
话说回来,安书记可还是村里一把手呢,妇女主任甚至是小芹的堂姐。
所以这事儿就是乡里说话都没用,查谁他们也不能查到自家人头上啊。
其次在事业方面。
兆庆撞大运的程度更是堪称奇迹,完全是在一种难以抗衡的逆境中,误打误撞的因祸得福啊。
敢情今年的社会大环境对乡镇企业而言并不好。
由于1978年后的几年,我国工业迅速恢复起来,并在这一年打破了供需平衡线。
从而引发出了新的经济矛盾和社会问题。
一方面,国家大体仍按计划经济运转,国有企业被搞得很死,远不如乡镇企业政策灵活。
那么在市场供给开始饱和后,这些国营企业竞争力不足的缺陷就开始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导致当时国家财政赤字迅速增加,物价上涨。
所以综合两点,上面就有不少人对乡镇企业有了意见。
他们认为麻烦都是由乡镇企业与城市大工业争原料、争能源、争市场、争资金引起的。
并把这些问题总结为“以小挤大”四个字,为此要求关停乡镇企业。
特别是重点提出,一定要关停并转小炼铁厂、小化肥厂、小煤窑、小家用电器厂等企业。
而尽管“伟人”有着坚定的改革决心,生怕把刚搞活的市场又搞死了,明确指出要把一切交由市场来检验。
随后国家经委和国家农委又为此专门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调查,最终得出了乡镇企业对国家经济益处大于坏处的积极结论。
但对这场社会变革持否定态度的保守派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可不甘心就此认输。
他们也不会因为碰了下鼻子就轻易退却。
哼,把事干好不容易,挑毛病拆台还不容易吗
于是这些人又提出了一个理由,说现在市场上蔬菜供应紧张是因为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民搞集体企业,种菜的人少了。
绝不能任由工业企业泛滥影响食品供给啊。
然后硬是要国家把对乡镇企业的工商税,从过去按20%的比例税率征收,改成了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最高税率为55%。
尽管也有不少人强烈反对加重集体企业税负,生怕引起经济倒退。
但当一群人既然因为利益凝结成一种观念体系,能量也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在这个改革仍然充满未知,迷雾重重的年代,他们这些人仍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于是因为某种默契的运作和配合,有关税率的文件已经很快地发下去了,不易收回。
这样即使再反对也来不及了,改革派无奈下也只能接受暂时试行一段时间的现实。
这就导致这一年乡镇企业的税负出现了较大的起伏。
所以总的来说,今年的宏观经济和政策方面都不是太理想。
村办厂有点背,才成立了半年多就遇到政策反弹了。
兆庆要想达成他在春节前的许诺和目标,其实是有很强的实际困难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