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所以说后面接二连三发生的,就都是好事了。
第一颗老天爷喂的“花生米”,是“北极熊”的自建房验收了。
洪衍武和陈力泉都顺利的拿到了他们各自的两居室的钥匙。
虽然楼层是六层顶楼,爬一趟挺费力,冬天不暖夏天不凉。
可好在这两套房是按洪衍武的要求,给的同一单元门对门。
何况这年头谁不缺房啊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但哪儿的房子也是狼多肉少。
像这拨自建房,新职工里连最受领导看重的水清都没有。
最起码全是工作五年以上的老职工,还得是男性才有这个福气。
所以洪衍武和陈力泉可算是全厂的独一份了,自然让不少人眼红得厉害。
但说实话,不是装啊,洪衍武自己个儿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原先弄这房,他惦记是糖心儿还能回来呢。
虽然栖凤楼胡同的小院被收了,可到时候把这房弄一弄,结婚不就有地儿了吗
而且他还能和陈力泉门对门住着,这又有多么好呢
但现在这个希望破灭了,这房对他也就是个“库房”而已了。
顶多还有个作用就是当个临时宿舍用,像他和陈力泉要是上班累了,可以就近睡个觉歇歇什么的。
但别忘了,这里面住着厂领导,出入进去的总归不大方便。
所以这房对他就不怎么重要了,他也真不怎么上心了。
当他却没想到,家里人知道他和泉子得了房钥匙的消息,其中表现得最替他们高兴,也最羡慕的竟然是洪衍文。
他居然说什么男人要是顶门立户,就得有自己的房才行。
这句有感而发的话立刻就让洪衍武觉着不对劲了。
经过深聊了一次,他果然就发现二哥如今的生活,滋味并不如他以为的那样美好。
照洪衍文的话说,白天给人家当下属,晚上还的当女婿,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眼皮子底下。
就是待在家里,抽不冷子,许家人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过来。
许崇娅是无所谓,他就难免精神绷,时刻不敢放松了。
洪衍武心疼二哥,知道这种累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绝不是睡觉能补回来的。
他很干脆地就把自己那套房的钥匙塞给了洪衍文。
根本不让他推辞,就说自己今后肯定不会缺房,而且也不喜欢住单元房。
眼下他和泉子有一套房就够用了。
回头呢,二哥是愿意把家彻底搬过来呢,或是觉得别扭的时候过来住几天,都行。
但自己只能提供房子,而许家那边是否乐意,二嫂同意不同意,那就得靠洪衍文自己协调了。
洪衍文推让几次,见弟弟真心实意,自然喜出望外,满口称谢。
这样这两套房子还算有了点实际用途,算是没成空置房,留洪衍武手里干晾着。
跟着第二颗“花生米”呢,是洪家的电话办下来了。
不单是福儒里,煤市街老宅也一样,两个电话前后脚,几乎同时安装好。
要知道,当时弄个电话不容易,得排队。
虽然还不是最难的时候,但1982年的待装户也有两万三千人呢。
这一年又新增了五千多户需求来,论理说,怎么也得等个半年一年的才行,除非走后门。
偏偏洪衍武这次还真没走后门,虽然他本来想走,可不是“糖心儿”出了事儿,他就没了这个心思嘛。
结果没理会吧,反倒无心插柳,走了“狗屎运”了。
福儒里这边是自新路街对面,有一户人家的号已经批下来了,但因为他们家离电线杆太远。
电话局的人如果光采用“租杆挂线”的办法还不行,得临时增加不少费用。
后来装到一半,这家人琢磨不划算,反悔了。
还专门托了关系,非要把费用退回,说不装了。
那么电话局不想白背这个亏空,就用一个“加急费”的名目,试着联系了附近的几家待装用户,想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多出几个钱,可以提前装。
以洪衍武的财大气粗,自然乐意当这个冤大头,就高高兴兴趴案板上,让电话局从身上“割”了三百块钱的“肉”。
而煤市街老宅那头呢,更省心。
由于洪家正门街对面的人家就要装电话,电话局的人根本懒得跑二趟,就主动把洪家的排位号给提前了。
当时一下装了两户,洪家算沾人家的光了。
不用说,这下洪衍武可就方便了。
有些隐秘的事儿,在家打电话联系,也就更安全了。
只是这件事,虽然家里人大部分不反对,却唯独大哥洪衍争很是心疼。
看着他不顺眼就又没好气了,总算逮着机会,便开始数落他。
“家里什么时候让你给安电话了啊你是部长啊还是局长啊几千块摆这个谱儿还一装俩,我说你烧包的水平都能拿冠军了!”
洪衍武早估计到有这一
第741章 秀色可餐
安电话毕竟不是小事。
这年头,谁家要装上这玩意,旁人肯定高看一眼,而且也确实方便到家了。
所以当电话安好之后,尽管洪衍争嘴里埋怨,可他还是郑重其事地将一张纸贴在家里电话上面的墙上。
他对父母说,洪家兄妹几个的联系电话都在这张纸上头,还有寿敬方的。
让父母想找谁就按这个给谁打,还说用红笔抄的号码是障碍台112、长途电话挂号台113、查号台114、服务台115、长话查询台116、报时台117、火警119、盗警110、居委会、派出所等等……
然后又开始用电话,把家里的电话号码,挨个告知家里的亲戚朋友们。
在这个过程里,他不但颇感荣光,像当了厂长一样过瘾,甚至还像个孩子一样对家里的电话产生了一种游戏心态。
因为这可和单位电话完全不一样啊,那都是有正经事情的。
和公用电话也不一样,那还得花自己的钱。
现在呢,是玩,纯粹是玩。而且一点不花他的钱,花的是洪衍武那个混小子的钱!
这不,想想“老家贼”的可恶行径,想想那些什么金骨灰盒的缺德话,不玩这小子的电话玩谁的
这还不够呢,光玩电话怎么行
想到这儿,心里带着邪火的洪衍争趁着家人都在忙和晚饭,赶紧又拨号。
随着电话哗啦啦地响了一阵,电话里很快传来了西院儿球子妈的声音。
“您哪儿啊找谁”
洪衍争赶紧压低嗓子开始装蒜。
“福儒里2号院吗哎,我是‘北极熊’总务科啊。对,对,找洪衍武……啊,厂里有急事,您让他接下电话……”
紧跟着就听见电话里传来球子妈远去,然后在陈家门口叫洪衍武的声音。
没多会,又听见洪衍武应着话,从屋里颠颠跑过来的声音。
可当对面接起电话,无论洪衍武怎么冲着电话“喂喂”,洪衍争就是不说话。
这样耗了两分钟,对面只能挂断。
然后又过了两分钟,洪衍争再次拨通。
他这次学着自己单位总务科长的口气,打着官腔跟球子妈说。
“啊,不像话呀。我刚才有急事在处理,一直在等他嘛。怎么这就挂了年轻人就是毛毛躁躁,也太性急了。对,您再叫他一次……”
然后洪衍争轻轻放下电话,点了根烟,仔细聆听着电话里的动静,又是一乐……
也甭管洪家哥儿俩怎么拿电话逗咳嗽了,咱们再来说说这第三颗“花生米”吧。
1982年4 月 28日,国家国际旅行社京城分社和香港华美旅馆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和经营的“建国饭店”开业了。
这是京城第一家涉外合资旅游饭店,采用美国假日酒店管理办法。
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投资高达两千万美元,建设周期却仅耗费了两年。
说到这儿,或许有人会好奇了,这跟洪衍武似乎没什么直接关系啊
不,还真有关系,而且比房子和电话对洪衍武都重要。
别忘了,这小子可不同于一般的老百姓。
这件事对他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有了新的场所和机会倒腾外汇券了。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了一个能随意出入,安心消费、放松享受的场所。
光有钱,没处花不也是一种痛苦吗
实际上,前世的洪衍武,他还就喜欢“建国饭店”两个主楼之间的庭院景色。
因为那里淌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流、转、弹、荡,变化万千。
中间还有汩汩涌泉,可谓自然之极,野趣之至。
更令人神往的是一部分客房的建筑与小溪紧邻的一面突出了一个个小露台。
完全可以想象,当住客坐在小露台上,看着翠绿苍苍,听着水生淙淙,啖一壶香茶,或是碰杯畅饮,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那么不用说,今年炎热的夏天,洪衍武也就可以用安吉洛的身份租用这里的房间,好好享受一下阔别已久的美景和冷气了。
其实还不用等到夏天,几天之后的“五一节”。
洪衍武就让这个洋马仔出面,在“建国饭店”一层的“杰斯汀西餐厅”包了十人席位。
他诚邀全家人和表叔寿敬方在此一起欢度佳节。
应该说,这顿饭的欢乐,一点不亚于洪家全家刚拿到美国大通银行归还款,在“民族饭庄”吃的那顿涮羊肉。
因为在这里,透过餐厅里的立面玻璃墙,就能直接欣赏到庭院里美丽的景色。
而且不得不说,在今后几十年的岁月里,京城中心区,恐怕也只有“建国饭店”和“香格里拉”这两家涉外饭店,才能得到与“花城”园林酒家类似的享受。
偏偏“建国饭店”与花城借景布局、中规中矩的私人园林相比,与“香格里拉”显山露水的皇家气派相比,又全然不同。
这里景色与建筑结合巧妙又含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一个“藏”字发挥到了极致。
在围墙之外,乃至大堂之内,都绝对想不到里面独有洞天。
那么这种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雅趣的风景,必然是符合洪禄承夫妇和寿敬方的审美情趣的。
所以几位长辈走进餐厅,都是感到无比惊喜。
寿敬方甚至声称,“秀色可餐”这四个字,完全可以运用到这里,是相当恰如其分的。
另外,还别看餐厅里还没几个人,主厨的手艺据洪衍武来看,也马马虎虎、强差人意。
但吃西餐却是大多数洪家孩子们还从未接触过的新奇场面。
再加上闪亮的烛台、刀叉,洁白的台布,芬芳的鲜花、与舒适的沙发椅。
年轻人们在这里也
第742章 造就
国人向来有傻呵呵追时髦随风走的毛病,如果寻求历史,绝对够倒到清朝的。
京城人也不例外,想的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什么都得赶在最前头,只要时兴就不能错过去。
就这样,大家就一起追了一拨又一拨的流行风,追了这个又追那个,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成了“土老帽儿”。
穿衣、吃饭、居住、出行、甚至健康娱乐,方方面面没有不追的。
当然,这里边多数人都是不过脑子的瞎跟着,几乎全是盲目地学,费劲赶时髦儿的主儿。
甚至还有人不惜做一些“老黄瓜刷绿漆”的事儿,弄出来乐儿可是忒多了。
比方说吧,一个老爷们儿没事再马路边溜达,忽然间前面排了一长串儿人,于是这位什么都不问,排着。
挨到头才发现,原来是排队上厕所的,他还排了女的那个队,怪不得一堆人回头看他呢。
而究其原因,其实这种现象不外乎是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盲从心理在作怪。
俗话说得好,“过河随大流,淹死也不屈。”
我们的老百姓心理没准主意的时候,就习惯逮谁跟谁走
何况经历过“大跃进”和“特殊的十年”,大家做事的方式也变得更加极端化了。
习惯了非白既黑,非此即彼。
干什么都讲究一步到位,不能有丝毫犹豫,必须立场鲜明,根本不存在过渡。
而且价值观里“少数服从多数”,和“法不责众”的意识占据绝对上风。
那么只要有人群在,就一准儿能形成氛围,而一有氛围,就能掀起铺天盖地的声势。
所以广告对我们的老百姓就特别管用,我们老百姓也就特容易被忽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