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且不说房租要高到一个什么程度,关键是再难选到合适的位置了。

    而现在这个时间段就恰恰好。

    本地居民对租房的人很殷勤,态度很热络。

    有些人还愿意主动帮房子富裕的邻里介绍,房子有很大可供挑选的余地。

    价格上,虽然房主巴不得要高一些。

    但受道德、行市和想象力的三重约束,期望值也并不很离谱。

    所以中午碰头的时候,三个小队都有收获,一个上午竟找到了五处房子可供挑选。

    而等到一一看过,洪衍武去掉了一个骑楼上面积小的,一个朝向不好的,还有一个房主过于“精明”的,就只剩下两处房子来做比较了。

    要说这两处房子还真难分个高下,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房屋的条件都特别合适。

    一个在“京城路”是街口小院里的西向三间。一个靠近“十三行”,是路旁的北房两间。

    最关键是两处房东还都厚道、和善。

    “京城路”的那对阿公阿婆,对家里的三间闲置房,开价只要五十块一月而已。

    还说会出面替他们摆平街道那边的麻烦,只让他们对外称是自家亲戚即可。

    “十三行”附近的那一家人呢,是一对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夫妻,带着一个寡妇女儿和外孙过活。

    房租也不过要每间二十三块钱。

    而且这家人还额外声明,如果只是女人住在这里,满可以便宜到二十块一间。

    如此一来,洪衍武想了想,感到实在难取舍,索性便全租了下来。

    最终仅仅象征性地划了下价,就痛痛快快给了两家一整年房租。

    对此,其他同伴自然都有些意外。

    可洪衍武却并非一时冲动,做无意义的浪费。

    因为有了两处房子能多放些货不说,像今后“刺儿梅”来花城办货,她也可以有个临时落脚处。

    最关键的,还是两处房子周转起来相当方便。

    按洪衍武的打算,是今后让手下六个人分成两组,在京城和花城轮流值换。

    那么货物分两处,自然好记账。

    再有,万一哪处房子突然出了问题,没办法继续租下去了,总归有个地方可以顶一下,不至于手足无措啊。

    归根结底,鸡蛋还是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怎么也是多了一层保险。

    总之,这么办是越琢磨好处越多。

    这不,事实上也证明就是这样。

    似乎真应了“好心有好报”这话了,才一交完钱,洪衍武就因为他的大方和爽快,马上就得了个意外的福报。

    敢情那中年夫妻的寡妇女儿阿花,最是了解花城市场的服装行情的人。

    因为自从她的海员丈夫死了之后,为了贴补家用,她利用下班时间,一直在给“高第街”的几家作坊做零活儿。

    她中午回家后正好遇到洪衍武他们付钱,听说家里的房子刚租出去了,租客们又都是远道来花城买衣服的。

    喜出望外下,不但应父母的要求,答应帮忙介绍靠谱的商家,还把定做服装的大概价格范畴都告诉洪衍武他们了。

    而且说明天下午有空,带他们去街道办过暂住登记手续后,就可以亲自带他们去谈生意。

    真要是能这样的话,那洪衍武他们可就省心了。

    谁不知道有没有行家带着,不是一回事呀。

    另外,看这阿花的性情也是够实在的。

    跟她客气几句,说事成之后要谢她,她都脸红地直摇头。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个引路的财神奶奶来啊。

    &n




第696章 毛领子
    原来这两个人,同样不是本地人,他们是余姚人。

    在他们老家的山上,出产一种叫“拉毛果”的东西。

    原先大队只把这种东西当柴烧,后来日本人发现了,以每个八分钱收购。

    这一下大队就发了财。

    再后来,大队也慢慢搞清楚日本人买这东西是干嘛用的了。

    原来这玩意是用于棉毛纺织品起绒用的,而且生产中所运用的原理还相当简单。

    只需一个自动转轴套上这种拉毛果,不出一分钟,就能把膨体沙织成的半成品变成毛绒品。

    于是当地家家户户就自己也干起了小作坊,用仿制的土机器开始生产这种毛领子。

    在严寒的冬天,这种用“拉毛果”生产出来的毛领子箍在脖子上又好看,又暖和。

    本来很普通的冬衣,一配上这种领子,立马就上档次了。

    所以从一经推出,就成了当地倍受青睐的俏货,供不应求。

    连着火爆几年下来,连慈溪、宁波都算上,几乎所有出产这种“拉毛果”的地方,都干上了这个活计。

    产品自然也生产的越来越多,不但卖遍了浙江全省,还远销到了武汉和长沙去。

    今年呢赶上了好时候,冬天还来的特别早,从十一月初起,就开始闹雨夹雪。

    这一下,许多人都来进货,几乎生产地所有去年未卖出去的存货早早就销售一空了。

    那还不加足马力的干哪!

    于是乎许多作坊就开始扩大规模,想趁着好年景足足实实赚上一笔。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这门生意几年兴旺下来,在余姚、慈溪、宁波三地共同生产下,附近地区的市场已经临近饱和。

    那些今年早先进货的人,争呀抢呀的还都怕进少了,但他们吃进去的货,实际上早已经超过市场真正需求了。

    而且很快,天气预报又告知附近城市天气即将转暖。

    这一下可好,毛领子登时就没什么人敢进了。

    那价钱也是立竿见影,就跟跳水似的往下跌啊。

    没两天,余姚产地就从一条两三毛的利,生生跌到四五分了。

    这种心里落差让人怎么忍得了

    大部分生产者,就赌气捂着不卖,盼着天气转冷,盼着货高招远客。

    只是可惜啊,尽管不多久天气确实又转凉了。

    可在武汉和长沙的那些远客们,也逐渐都发现今年的毛领子格外难销了。

    精明的人一看风向不对,都抢着低价销出去,肯定不会再吃进了。

    要知道,咱们国家市场经济此时方兴未艾,不成熟的私营经济跟风现象相当严重。

    一旦这种情况多了,形成羊群效应,那谁也挡不住。

    于是武汉、长沙两地的个体户竟然成了价格跳水的直接促成者。

    这一下泥沙俱下,行情一落千丈,无论从销售地还是产地,真正的跳楼大甩卖算是彻底开始了。

    等多大部分人都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过去的香饽饽这一下子就成了让人避之不及,人人嫌弃的东西。

    别说保本卖了,能少赔点就算好的。

    于是大家更是使出浑身结束抛售,不惜血本想把存货出清。

    这样等到十二月初的时候,恐慌的灾难性行情彻底达到了极致。

    &n

    bsp;这些今年才刚刚生产出来的新货色,哪怕是货主愿意认赔三分之一,都卖不出去了。

    而洪衍武遇到的这两个货主,是一对亲兄弟,纯粹是属于后知后觉行列里的。

    他们手里积压了两万九千条毛领子没能及时脱手,而且他们今年订制机器,扩充人手,买原材料还欠了几千元的债务。

    那真是老本都压上了。

    这要卖不出去,别说赔光了几年来所有积累下的家当。

    说好的三月还债期限到了,又该怎么办呢

    两兄弟着急上火,多方设法,四处想办法。

    要说也是绝处逢生,很快竟然通过弟弟的小学同学找到了一条销路,那就



第697章 杀价
    有句话叫,自古燕赵多义士。

    这话不假。

    京城过去的风气讲究这个,活在首善之区的老百姓,都有些急公好义的心气儿。

    即使是流氓,那也不像当今这样,只认钱不认人,纯粹的自私自利,一点人味儿没有。

    这是特殊年代,而且毕竟叫“玩主”嘛,佩服的是孝道信义,讲究的是“好汉护三村”。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事儿不能干看着不管,既有利可图,又是积德行善,完全可以帮一把。

    特别是陈力泉,外壳硬邦邦,内心软得像团棉花,尤其见不得老爷们这副惨兮兮的样子。

    这一动了恻隐之心,尽管明知生意场上禁忌,可他还是忍不住当众劝上洪衍武了。

    “小武,他们这些东西,弄回咱们那儿去,应该销的出去。帮帮他们吧,也别划价了。我看他们也挺可怜的,出门在外都不容易……”

    得,这就等于把底子给泄了,洪衍武也就没法再惦记着找便宜了。

    何况他也不能当众驳陈力泉的面子,就只能开口说漂亮话。

    “算你们运气好,我这哥们儿是好心眼。既然他想帮你们一把……那行吧,你们的货我们就收了。”

    “四毛一条对吗你们说的两万九千条都在这儿吗都是这样的质量”

    一听这话,几乎都要愁死了的两兄弟立刻大喜过望,笑得脸上都开花了。

    这是绝处逢生啊!

    一个马上说,“是是是,就是两万九千条,一个麻包一千条。”

    另一个也赶紧道,“质量你放心,所有的,都跟外面放的一个样,不信你随便打开看。”

    可高兴归高兴,但说真的,这突降而来的好事,和两兄弟的心理预期反差实在太大了。

    其实他们最好的打算,也不过洪衍武他们能买走几千条。

    所以这一下就碰上个大买主,还真有点不敢相信,情不自禁地又犯起猜忌来。

    “你……你确定没开玩笑这么些,你们真的都要吗”

    “先说好了,我们……我们可得要现钱……”

    洪衍武淡淡一笑,他懒得解释,干脆从“大宝”手里直接拿过一个提包,打开给他们看。

    不用说,没有什么比几十摞厚厚的“大团结”更具有说服力的了。

    谁看包里钱数,也知道足够买下眼前这两倍的货物了。

    这一下就把兄弟俩震住了,看得头直犯晕。

    可人性还就是这样奇怪,在这么多金钱的突然刺激下,俩兄弟不知怎么,心里又都有点不平衡了。

    他们越琢磨就越觉得自己亏得慌,怎么都觉着自己赔本让别人发财,实在难以接受。

    一阵面面相觑下,俩人居然做出了谁都想象不到的反应。

    一个说,“不行不行,你们要是都想要,那这价钱可得涨一毛。”

    另一个说,“一毛不行,怎么也得涨两毛。”

    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居然是,这些货弄到京城肯定发财,洪衍武他们买的越多,就赚得越多。

    反过来,他们卖的越多,就亏本越多。

    这种奇葩理论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让京城这帮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只能说事实证明这俩人智商的确不高,贪心又过重,落入如此地步,的确是有必然因果关系的。

    不过洪衍武也并不恼怒,这样脑子里有水的主儿相当好对付。

    只需要“顺着”他们的意思来,他们就能自己扇自己嘴巴。

    这不,他先用一个眼神阻止了青筋暴露的“大宝”已经到了嘴边的怒骂,跟着掏出来四百块钱。

    一个以退为进,就让那兄弟俩傻眼了。

    “那好,既然如此,我们就少买点。你们打开这一包我们要了,一千条毛领子给你们四百块。没错吧其他的你们另找买主吧。”

    这一下可好,洪衍武的人当场忍不住嘻嘻而笑。

    “大宝”乐得最厉害,“对,我们不要了,你们留着慢慢卖吧,多在这儿晒两天,兴许还能给你们生出一窝小的来呢。”

    而这兄弟俩是接也不好,不接也不好,怎么都觉着尴尬非常。

    可不嘛,谁求谁啊什么叫因小失大、利令智昏啊这就是。

    于是当这两兄弟掰着手指头终于算清楚这笔账之后,他们又后悔起来,不得不重新说起好话来,恳求洪衍武买下所有的货物。

    这就是所谓的枉做小人了。

    洪衍武的手下们,对兄弟俩的态度反复,当然无不报以轻蔑。
1...315316317318319...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