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汉校尉

    五万兵马?我去哪里调集五万兵马?兵部那些家伙又不是不知道各地吃军饷严重!现在复辽军在骚扰北方长城,随时有可能毁城而入,我需要一队兵马防备复辽军,手里头可没有多少兵马拦截二十万闯贼!王朴生气又不安。

    大人,属下以为,现在天下崩坏,秦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逐鹿者为李自成和楚云两人耳。现在复辽军在北,李自成在南,我们大同府就像是夹在婆媳之间的受气小丈夫,若朝廷无法救援我们,我们必须要尽早打算,否则就是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副将说道。

    你是要我背叛朝廷投靠乱臣贼子?王朴皱眉道。

    属下的性命和大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大人亡则属下亡,为大人打算也是为属下打算罢了。副将说道,我们丢失了大同府的话,就算闯贼不杀我们,朝廷也会追究我们失守之罪,这又是何苦呢?用大同府数十万百姓之性命去和闯贼拼?就算赢了我们大同府也会成为荒芜之地。

    王朴一阵沉默,而后缓缓地说道:你觉得如果我们决心脱离朝廷的话,投靠复辽军好,还是投靠李自成好?

    复辽军!副将不假思索地说道,可是我们现在不能投靠复辽军。

    为何你说投靠复辽军好,但是又不能投靠复辽军?这岂不是前后矛盾?王朴不解地问道。

    大人请听我一言。复辽军虽然在北方长城骚扰,可是其心不在大同府,而是在于打通辽西走廊,只是为了拖延宣府大同府两镇兵马,使得两镇兵马无心参与辽西走廊之战事而已。以属下的估计,北部长城的复辽军可能不过数千人而已。即使我们投靠了复辽军,他们也无法调遣足够的兵力保护我们大同府免受闯贼的荼毒。副将说道。

    你说的倒不无道理。只是闯贼李自成一向嗜杀成性,更是屠杀宁武关代州所有的将士和百姓。万一我们投靠了他们,他们到时候对我们随意打骂,甚至将我们兵权解除以后,杀了我们,又该如何?王朴问道。

    这件是大事,属下一个人难以顾得周全,不如召集大人您信任的一些幕僚,共商大事。副将说道。

    容我好好想想。王朴多少有点犹豫。

    朝廷一个重要边镇的总兵,算是手握一方的诸侯了,要是不小心站错了队,那么以后基本上没法做人。

    不过时间并不容许王朴多加考虑,因为李自成很快就要大举进攻大同府了!

    总兵大人,我有一策。一个重要的幕僚思考良久,似乎是想出了解决王朴顾虑的办法。

    快说,雁门关等地已经向我求援了。王朴害怕因为雁门关等地抵抗李自成而惹怒这个杀人魔王,因此我提前向李自成派去使节要求停战,并在两日内做出决议。

    大人可以向李自成投降,不过要求仍然统领大同本部兵马。大同府内闯贼可以自由进出,但是不得进入大同城内骚扰百姓。如此一来总兵大人仍然手握重兵,闯贼必定不敢轻易翻脸。幕僚说道。

    此计可行!而且这个时候有奶就是娘,我们只要还有大同城和上万兵马在的话,以后是走是留,投靠哪一方势力,还不是任凭我们选择?王朴没有点脑子也不能够爬上现在的高位,旋即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没错,以后若是李自成势力不能成就大事,我们就倒戈向复辽军,这叫做死道友不死贫道。只是这样一来,公开投降贼军,以后我们是要和朝廷势不两立了。幕僚说道。

    和朝廷决裂就和朝廷决裂罢了,这些年我们苦苦守着大同,受到过各种势力攻打,这日子算是过到头了。王朴不以为然。

    大厦将倾,所有边将都有着自己的打算,祖大寿献出了大凌河堡投靠复辽军,受到了威胁的大同总兵起了投靠李自成的念头而且在筹划准备。而同样受到威胁的宣府同样人心惶惶,因为一旦大同府出事,那么闯贼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宣府!




第四百一十一章 宣府兵变
    宣府的总兵府周围,有上百士兵看守,但凡是进出总兵府的人,都要经过特别的允许。

    你们这些叛贼,到底想要如何?!宣府总兵杨国柱被软禁在府中,一旦想要迈出院子,就会被十几个士兵给拦住。

    总兵大人,是您吃硬不吃软,我们这些做部下的万不得已才逼宫。要是您再这样宁顽不化的话,下一个被屠城的就是我们宣府。几个参将游击将军聚集在宣府。

    他们这群投降派已经取得了宣府的主要控制权,而宣府总兵杨国柱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对宣府的控制。

    投降派的参将游击将军等中高级军官在这里商议向李自成送去降表。

    如果我们的降表能够比大同府的人先一步到达李自成那里,说不定李自成会因为我们的诚意而不会攻打宣府。至于他想要借道去攻打京师,那就让他去攻打京师,只要不进入我们宣府就好了。一个宣府参将说道。

    说的极是,我听说大同府一直按兵未动,很有可能正在准备降表,毕竟没人愿意让闯贼对境内进行屠杀吧?我们的家人可都在这里,要是惹怒了闯贼,落个和宁武关一样的下场,我们怎么对得起家人和老祖宗。一个游击将军说道。

    杨国柱听见手下们商议如何投降李自成,不由怒道:大丈夫马革裹尸,我们宣府将士的使命就是为了镇守宣府。现在尚未与贼军交战就轻言放弃,我们大明军队的血性何在?!

    哼,什么血性!乱世之中保得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参将冷哼一声,大人,如果不是看在您是我们上属的份上,我们早就将您送到了李自成军中用以谈判。

    我觉得我们应该在降表上声明,若是闯贼从我们宣府经过,我们愿意为其筹集军粮,但是闯贼不得进入城中。一个坐营官说道。

    这个条件可以有,如果不让闯贼进城的话,那么我们就不用担心家人和城中的百姓受到迫害了。

    一群投降派的将领营官纷纷赞同这条有利于他们的条件。

    突然,总兵府外有兵器交战的声音,让里面投降派的兵官惊起。

    诸位将军,府外有总兵大人的亲兵在与我们的士兵交战,他们想要救出总兵大人。一个包围总兵府的明军队长进来说道。

    这些迂腐的人在想什么?难道他们非要我们宣府被闯贼屠戮一空才善罢甘休吗?投降派军官不满地说道。

    你们这些人看好总兵大人,我们前去剿灭这群蠢货。几个宣府参将游击将军是李国柱之下权势最重的人,听说李国柱的亲兵起事,却也不惧。

    作为九边重镇最重要的边镇之一,宣府还没有等待李自成率兵进入宣府地界就陷入了一片混乱。投降派占据了宣府将领中的大多数,他们起兵包围总兵府,控制城池的主要街道城门。

    还有支持宣府总兵李国柱的主战派在组织兵力反扑总兵府或者从宣府地方调集兵力重新夺回宣府的主导权。

    宣府各座城池关隘陷入烽火之中,乱成一团。

    正在大同府宣府外围负责骚扰北部长城的复辽军第九步兵旅的复辽军军官探知了宣府的混乱。

    原本宣府有千里的长城驻地要分兵防守,不过主战派和投降派为了争夺在宣府的主导权,许多驻守关隘的明军士兵被调走,投入宣府内战之中。

    这件突如其来的兵变让第九步兵旅的旅长有些无奈。

    宣府这么一乱,千里长城形同虚设,幸好是我们这支部队在北方,如果是其他异族的话,说不定这个时候就长驱直入了。第九步兵旅的旅长说道。

    以第九步兵旅的装备和士兵素质,在这个时候突破宣府长城段简直易如反掌。

    不过按照军部的作战计划,此时我们只需要冷眼相看就好了,还没有到毁关而入的时候。另一个军官说道。

    嗯,充当局外人的感觉真是玄妙。看着关内明军苦于李自成的威胁而自乱阵脚,处处防务空虚,好几次差点忍不住要破关而入。

    继续蛰伏吧,所有的蛰伏都是为了在那么一瞬间爆发,我们做好自己这个局外人的角色,好好看戏就行。

    第九步兵旅五千人就在宣府北部的长城外面集中,但是却按兵不动,甚至连原先的骚扰行动都停止了。因为完全没有了拖住宣府兵力的必要,宣府已经将兵力投入内耗之中。

    宣府的参将游击将军守备们见北部长城外的复辽军乐得看宣府自己人和自己人交战,没有破关而入的意思,于是都派兵参与宣府投降派和主战派的争斗。

    要说到最大的赢家,可能就是闯王李自成了。

    李自成亲率大军抵达雁门关下时,大同府总兵王朴的降表率先抵达李自成军中,而后又有宣府几位参将联名的降表就在王朴的降表后一天送至!宣府几位投降派甚至邀请李自成进入宣府境内剿灭宣府主战派。

    也就是说,让李自成打退堂鼓,貌似是比太原府还要难啃的大同府宣府两个边镇竟然因为惧怕李自成屠城,不战而降!

    李自成收到这两份降表,不敢置信地扇了自己身边的亲兵一记大耳光子。

    闯王您为何打小人?是小人做错了什么事情了吗?李自成的亲兵捧着被打肿的脸颊,委屈地问道。

    我只是怀疑自己在做梦而已。大同府宣府,朝廷九边重镇中兵力强大的两个重镇,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归降本王!李自成发现自己并不是白日做梦。

    如同当初张元设想的一般,由于李自成军队对太原府代州宁武关的血色政策,导致北方的明军闻风丧胆,不敢冒着惨遭屠城的危险继续抵抗。

    张元真是神机妙算,所有的一切都如同他估计的一样,莫非他是刘伯温转世?

    听说南路军的高一功在真定县被明军击败以后,张元一到那里就组织兵力反扑,连明军最强硬的天雄军都一战覆灭,估计能和汉初的军神韩信相比。

    李自成的部将们因为大同府宣府的投降而想起张元的预言,对张元愈加钦佩。

    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李自成的神情逐渐变得不那么痛快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诸关皆降
    崇祯四年深秋,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农民军进入雁门关,抵达大同府。在大同府接受了大同总兵王朴补给的粮食兵器以后,穿过大同府进入宣府境内。

    宣府激战中的投降派和主战派因为闯王李自成大军的到来被轻易平定。本来投降派的势力就大,现在再加上李自成的二十万农民军,主战派无力抵抗。

    一些主战派的守备被杀死,还有一些将领眼看大势已去,干脆逃出关外,向驻扎在关外的复辽军第九步兵旅投降。

    第九步兵旅在这几日的时间内收纳的明军士兵和百姓就多达万人,令第九步兵旅措手不及,只能将他们暂时安置在附近的蒙古部落中。

    李自成和宣府投降派占领了宣府全境,畏惧于北部的复辽军,又或者是不愿意两线作战,因此没有继续追赶北逃的主战派将领。

    李自成的二十万农民军堵在宣府镇外,将宣府镇堵得水泄不通。

    李自成要求的粮食太多了,连军饷都领不到的我们如何能够给出这么多粮食!投降派的参将收到了李自成要求的物资清单。

    这些贼寇果然是不安好心,见我们宣府分裂以后的兵力不足,就对我们强加要求。大同府总兵王朴手里还有万余精兵,他们霸占着大同镇,李自成怕损失过多反而没有要求他们给太多的粮食。一个投降派懊悔地说道。

    现在可不是悔不当初的时候,我们快想办法解决供给给李自成的粮食,否则他们就要开入城内了。参将说道。

    粮食的话仅凭为我们是难以筹措到这么多的。不如我们开城放闯贼进来抢掠,等到他们满意以后,想必他们不会停留太久,毕竟他们还要攻打京师的。

    这是什么浑话!如果我们放他们进城,那我们的家人族人岂不是受到无妄之灾?

    我们可以划定一块地区,将我们的家人族人迁移过去,派兵保护那一块地区。至于其他地区的百姓,就听天由命吧。

    既然如此也就只能这样了,把抢掠百姓的罪行交给闯贼做就好了,否则我们筹集粮食也要抢掠,何必弄脏我们的手?

    宣府的将领经过商议,将宣府镇换分为两块地区,派遣重兵保护这些将领的家人族人以及一些寻求庇护的大族。至于绝大多数地方的百姓还蒙在鼓里,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宣府的守军给卖了,甚至一些底层士兵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打开城门,迎接闯王!宣府参将令士兵打开宣府镇的城门,很快二十万流民就涌入了宣府镇,将这里变为人间地狱!

    发疯了的流民见到有人家就闯入庭院中,砸烂米缸,将腌制的腊肉咸菜一点不剩地抢走。乱世之中的百姓见自己赖以为生的食物被夺走,懦弱的他们也学会了愤怒,和流民扭打在一起!

    宣府镇内鸡飞狗跳,到处都是火焰惨叫声。

    将军,这些流民在杀害我们的家人!跟随了投降派的士兵发现自己被他们的长官给欺骗了!

    这些军官将自己的家人和族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还让这些大头兵无偿保护他们,而这些大头兵的家人,那些寻常百姓则被当成是献祭给二十万流民的祭品!

    少废话!想要活命就给我乖乖呆在这一块地方,要是敢出这片地方一步,你们就会被流寇给杀死!参将喝道。

    这些有家人在城中的士兵咬牙切齿,第一次这么狠自己的长官。对投降派不满地情绪迅速在明军士兵中蔓延,城中百姓的惨叫更加刺激了他们的不满。

    草,这些该死的家伙想要牺牲我们的家人来保护他们的家人!凭什么我们这些小兵没有军饷还要这么作贱!

    杀光他们,还有他们那些贱人!

    愤怒的明军士兵揭竿而起,将大刀挥向了保护区内的军官家人以及寻求庇护的地主大族!

    整座宣府镇内已经没有一块安全之地,这些被欺骗了的普通士兵破罐子破摔,宁愿与全城同归于尽也不愿意苟活!

    你们造反了,造反了!投降派的参将不得不亲自操刀上阵,想要带兵镇压起义的明军士兵。

    李自成面无表情地看着陷入了火海之中的宣府镇。宣府镇几乎是要毁灭了,而且他李自成只能为宣府镇的毁灭负一半的责任。宣府镇主战派和投降派的斗争就使得宣府镇破败。投降派的军官和士兵之间又产生了分歧,可以说宣府镇的明军在内耗中消失殆尽。

    宣府镇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就让它毁灭吧。李自成并没有带兵帮助投降派的明军军官镇压起义的士兵,而是继续放任流民抢掠。

    至于被划归为保护区的地方,等到投降派军官和士兵两败俱伤以后,李自成直接无视了和投降派军官的约定,将保护区也纳入抢掠的范围。

    保护区有许多地方豪族商贾在寻求庇护,这些人才是李自成抢掠的对象,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而且李自成还需要用白花花的银两向辽东的商人购买火器炮弹。

    对于宣府镇的抢掠持续了三天三夜才停止!

    三天后宣府镇已经沦落为一座鬼城,没有明军士兵还活着,幸存的百姓三魂丢了七魄,虽然还活着,但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抢掠时候的火焰将宣府镇的房屋焚烧了大半,宣府镇名存实亡。

    事后李自成向各地明军宣称,宣府镇士兵试图抵抗闯王天威,所以屠城以儆效尤!
1...153154155156157...5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