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汉校尉
亲兵说到后面,声音都有些沙哑,鼻涕纵横。
来人,给我将他轰出去。高起潜不留情面地说道。
第四百零五章 祖大寿的决心(第四更)
河北山西一带的大明官兵陷入和李自成的陕北河洛流民惨烈作战的时候,大凌河城已经被包围了好一段时间。大凌河城是祖大寿亲自过来重修,但是恰好遇到三年没有动静的复辽军突然包围大凌河城,导致缺少粮草的大凌河城陷入了粮食短缺的困境。
没错,祖大寿这回带了七千步兵七千马兵七千商贾匠人来到大凌河城,兵力是足够,可是也正因为兵力充足,让大凌河城内的粮食一下子就消耗一空。实在没有粮食吃的众人只好将战马宰杀,继续熬过一段时间。
更加恶心的是包围大凌河堡的复辽军根本就没有强攻的意思,每天只是像是演习一样放上一阵火炮,然后就是步兵假装冲击一下城池,也不真正攻城。
这反而为难了祖大寿。如果复辽军攻城,城内有了损伤,说不定还能缓解一下粮食危机。
父亲,复辽军在射入堡中的书信中说,锦州城宁远城过来支援我们的援军已经被复辽军的第八步兵旅给正面击破,团练吴襄退守锦州城,吴襄之子更是在战斗中受伤,被送到了山海关调养。祖可法捡来复辽军士兵射进城中的箭矢,上面系着纸条。
这说不定是复辽军虚张声势而已。祖大寿这话说的自己都不相信。
如果复辽军真是虚张声势的话,宁愿防线的援军也不会迟迟不至了。在场的部将们都知道事情的严峻,但是没人愿意说破。
可是父亲,我们大凌河堡里面的粮食快要吃完了,堡垒内几乎没有树根这些东西吃,如果城外复辽军继续围困下去,我们可能会陷入人吃人的地步。祖可法说道。
长期遭受围城比起被敌人强攻还要可怕,至少心理上的折磨会让守将很痛苦。粮食吃完了就会吃战马,战马吃完了吃草根耗子,再下来就真的是易子相食了。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没有人会选择走到最后一步。
要不要我们尝试着突围?城外的复辽军虽然强大,但是他们人数较少,我们两万人杀出城外的话,一定能够走掉起码一半的人。一个部将说道。
那另外一半的人呢?祖大寿问道。
当然是各安天命,被抓住就算好了,也有可能在混乱中被杀死,这些都是命啊。部将说道。
荒唐!没有什么命运之说,有的只是抉择,我不愿意让这么多人送死。祖大寿说道。
可是父亲,没有援军的话,孤守大凌河堡没有任何意义啊。祖可法也在一旁劝说,大凌河堡的存在就是为了囤积大量的粮草和军队,与锦州城互为犄角,一旦哪方危急,另一方就对敌人进行骚扰切断他们的粮道。但是目前锦州城没有能力威胁到复辽军,复辽军的粮食弹药可以从西宁堡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那么我们困在这里就是一步死棋。
祖大寿没有正面回应祖可法,而是问道:你们说为何复辽军如此强大,区区五千人硬是将我们两万人堵在坚固的城内,连突围都要做好牺牲一半的代价?
当然是他们的火器厉害。他们的火枪远远就可以击杀我们城上的士兵,火炮也可以轰炸我们的城墙,我们只能躲在城里面被动挨打。至于弓箭他们根本不会给我们射击的机会。部将说道。
那又是有多少工人才能制作出如此精良的火器?要知道,就算是我们官府督造的火器,去掉那些偷工减料缺斤少两的,也无法和复辽军的火器相提并论。不,连屁都不是。祖大寿往堡垒外眺望。
城外是复辽军的营地,火炮阵地上架着十几门火炮,偶尔就对大凌河堡进行炮击。但此刻火炮静静地躺在工事里,与大凌河堡隔着数百米。大凌河堡上的火炮精度不够,又难以移动,根本无法对复辽军的火炮阵地进行反击。
这部将吞吞吐吐。他也很难想象一个怎么样体量的势力才能支撑起这些火器部队。以往泱泱大明也就只有个神机营就比较吃力了。现在看复辽军的部队编号,光是城下这支步兵旅的规格就有九个!
区区辽东几州几府之地,人口数百万,竟然能够生产出这么多精良的火器,而且可调动之兵很有可能多达十万,真是不敢想象。如果朝廷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岂不是有火炮万门,士兵百万了?祖可法说道。
嘶众人听得祖可法这样的类推,倒吸一口冷气。虽然不能够如此简单地类推,但是祖可法所说不无道理!连亿万人口的朝廷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是交给复辽军来做,说不定大明反而会更加强盛?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忖这个问题。祖大寿说道,那就是朝廷到底有没有能力收拾现在的局势?秦末的时候,关东群雄并起;汉末的时候,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晋末的时候,北胡乱华两分天下;隋末的时候,农民诸侯混战;唐末的时候,五代十国无不如是。现在我们大明也是乱成一团,关内天灾不断闯贼所向披靡,聚集数十万部队,关外复辽军十万强军虎视眈眈。
将军这是何意?一些部将问道。
宋朝历经319年而亡,算是长命的朝代了,而我们大明也历经了两百余年,也许祖大寿说道。
噤声!将军,妄议该朝换代,可是要诛九族的大罪啊!众多部将哪里听不出弦外之音!
我们大凌河堡朝廷没来得及派遣监军,现在一切大事,均在你我一念之间而已!祖大寿的眼色逐渐变得凶狠起来,我们继续苦守东北边关,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朝廷已渐失人心,我们何不趁早打算。与其饿死城中,还不如投靠复辽军罢了,反正以复辽军之强势和火器之锋利,我们根本就守不住宁远防线!
第四百零六章 献城
将军您是认真的吗?祖大寿的部将诧异道。
人各有志,如果有不愿意追随我的,可以站出来,我绝不为难于他。祖大寿说道。
在场的十几个重要军官将领都有些犹豫不决。
在这些明军将领之中,有两三个忠于朝廷的军官颇为忐忑地站了出来。
将军,我们食君之禄,理当忠君之事,希望您能够理解。这两三个明军军官说道。
既然你们选择这样,那我就成全你们,来人,将他们拿下!祖大寿喝来亲兵将这些人擒拿。
不是说不为难我们吗?这两三个明军军官试着挣脱,不过祖大寿前来制住他们的亲兵有十几二十人,双拳难敌四手,只能被这些大汉给压住。
不杀掉你们就已经是不为难你们了。要是不出郭投降,到时候易子相食,你们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祖大寿冷冷地说道,剩下的人对于我们投靠复辽军应该没有任何异议了吧?
谨遵将军吩咐!其余的明军军官见这样的场景,哪里还敢说声不字?
好,既然如此,这在城头竖起白旗,并由吾儿前去与复辽军进行谈判。祖大寿说道。
被复辽军围困已久的大凌河堡的墙头升起来白旗,让城外的复辽军士兵大为意外,而且消息很快传到了第七步兵旅的军官耳中。
我们接受的命令是围困大凌河堡,拖延宁远防线的明军。不过祖大寿怎么就投降了呢?这可让我们很难办啊,要不要接受他的投降?第七旅的旅官许式有些许意外。
祖大寿这么一投降,对于宁远防线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打击。其他的人就会想,既然有前车之鉴了,那么他们自个儿投降也不会单独受到士大夫和百姓的指责。也许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第七旅的参谋说道。
你言之有理,我们这就前去接受祖大寿的投降吧?有取下大凌河堡之功的话,我们第七旅在这次战略行动中功劳可不小,以后大家都能升官发财。许式喜道。
且慢,我们不应立即回应对方的请降,而应熬上他们一段时间,并且我们应趁着这一段时间禀报军部,相信军主会觉得这是个好消息的。参谋说道。
祖可法奉了祖大寿的话,一个人带着书信来到复辽军的军中。他被第七步兵旅的人留在军中,复辽军的人也不立即答应,让他颇为郁闷。
你们复辽军的人好歹给个准信,不答应投降又留着我,这是为何?祖可法对看守他的士兵说道。
现在是我们决定要不要接纳你们的问题,主动权在我们手里知道吗?复辽军的士兵一点都不客气。
在第七旅士兵眼中,这两万被堵在大凌河堡中军民没有什么本事,之所以没有攻下大凌河堡,不是第七步兵旅做不到,而是因为上面不让他们立刻攻下大凌河堡而已。
祖可法吃瘪,心里不悦,不过他很明显被复辽军给软禁了,而且复辽军似乎也在思考要不要接纳大凌河堡。
这复辽军的架子也未免太大了。祖可法想到。
祖大寿站在大凌河堡上面,看到城下复辽军没有什么动静,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有些军队是不允许守军投降的,这主要看攻城一方将领是否嗜杀成性。
将军,怎么我们都竖起白旗了,复辽军还是没有一点儿动静?会不会是他们不愿意接受投降啊?跟随祖大寿决心投降的部将问道。
稍安勿躁,我们的粮食还是能撑几天的。如果粮食要耗尽复辽军还是不愿意接纳我们的话,那么我们就连夜突破重围。就算是折兵损将,也不要留在城中人吃人。祖大寿说道。
在祖大寿等人与第七步兵旅谈判僵持的时候,第七步兵旅的传令兵抵达西宁堡,再由西宁堡的电报,很快就传达到了楚云的手中。
锦州城守将祖大寿要投降?楚云收到这个消息,不假思索便令发报员向第七步兵旅要求接收祖大寿的明军。
大凌河堡的明军有一万四千人左右,还有几千商人杂役,战斗力暂且不论,光是新获得两万劳动力,就可以有效补充关外的劳动力缺口。
当然接受祖大寿投降的意义更是在于打开宁远防线。
锦州守将祖大寿投降以后,估计整个大明帝国都会震动,特别是宁远防线的几位总兵也会动摇。我们是时候该找人去和袁崇焕吴襄何可纲等人去谈一谈了。楚云对情报处的艾拉说道,最近我们周围的势力要么被平定,要么归附于我们,情报处主要人员都进入关内或者活跃在宁远一带,相信应该能够接触得到这些将领了?
嗯,我们早在三年前就派了一批探子混入宁远明军之中,现在完全可以接触到明军的高层将领。只是怕明军将领中有一些人极其顽固,我们的人一旦暴露身份,就会被斩杀。艾拉答道,比如接替祖大寿守锦州城的何可纲,就异常顽固。
也有道理,那就先和有倾向投靠我们的人联络,其余的边军将领则等到李自成过来再对他们招降。一边是辽东总兵,一边是流寇乱民,我相信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楚云说道。
楚云的决定很快回到了第七步兵旅的旅官许式手中,当然还附带楚云的嘉奖。对于陆军部的军官来说,来自军主的嘉奖可是很高的荣誉,也意味着今年的考核稳了。
困守在大凌河堡中的祖大寿也松了一口气。因为在等了两天之后,复辽军终于将祖可法送了回来,而且愿意接受祖大寿的投降。不过城内的明军必须放下武器,出城向复辽军进行投降。
祖大寿心里憋屈。没想到复辽军这么难进,如果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听说自己愿意率领万余明军投降,那都要以国士之礼相待,但是复辽军还真不当一回事。
第四百零七章 天雄军陨落
真定县附近,横尸遍野,残缺的大明军旗倒在地上,鸟铳大刀散落地到处都是。偶尔可见黑烟袅袅升起。
几万的流民像是僵尸一般在游荡,在尸体堆中寻找干粮以及对还幸存的明军进行补刀。
卢象升的脸上都是黑烟泥土血渍,铠甲上有好几道划痕,他用大刀支撑着颤抖而疲倦的身躯。在卢象升的身边,只剩下不到百人的亲兵跟随。
他们被人数百倍千倍于他们的流寇大军重重包围。而他们的战友,已经在火枪营五千骑兵的突袭之下被冲散。在张元率领的精锐后面,十万流民如同僵尸群一样蜂拥而至,将冲散的天雄军士兵给分割吞食。
卢象升尽力力挽狂澜,可是对面拥有两支不比天雄军差多少的主力部队,还有十万流民在一旁呐喊迂回包抄。光是气势就压倒了不满万人的天雄军!
我们的援军怎么还没有到来?!卢象升看着逐渐变黑的天色,抹了抹脸上厚重的血垢。
大人,看来我们是不会有援军了,这次我们要战死在这儿了!紧随着卢象升战斗到现在的亲兵气喘吁吁地吼道。
你们随我从大名府来到这里,兄弟乡亲尽皆战死,你们后悔吗?!卢象升喊道。
不后悔!追随卢象升的近百亲兵齐齐吼道。
火枪营的士兵手持火枪越来越近,十万流民黑压压地跟在身后。
活捉明军将领。张元冷漠地发出号令。
之前他亲自带领五千骑兵突袭卢象升,肩膀上挨了一刀,只是简单包扎,就继续上场指挥这场全歼天雄军的惨烈战斗。
虽然以十倍兵力对天雄军进行围剿,依然付出了主力部队遭到重创,还多死了几千流民。可见天雄军意志之坚强。
我们为了消灭这一支明军,十多万人强攻还付出了近万人的损失,何必要活捉他们,直接全部杀了算了。高一功对张元要活捉卢象升的要求表示不解。
杀死了他只会让他成为英雄,成为明军的精神支柱,而活捉他可以折磨他,让其余想要抵抗的将领看看顽抗的下场。张元说道。
张元你真是够狠,我喜欢。高一功想到张元折磨人的手段,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火枪营退下来,让其他流民上前活捉明军将领。张元撤下了最凶狠的火枪营。
火枪营使用的是燧发枪,子弹无眼,生怕卢象升被子弹给夺走了性命。
火枪营的士兵离开了前排,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人数比蝗虫还要多的流民部队。
卢象升带着不到一百的亲兵在流民中杀进杀出,他们铠甲上的流民的鲜血洗刷了之前积累的血垢。血浪翻滚,一个亲兵倒下,起码要带走好几个流民!
被流民顶着打天雄军残兵,依然在绝境中坚持不屈,就像是大海中孤零零的礁石。
还有谁敢战!卢象升张目怒吼,铁背大刀将一个迎面过来的流民给劈翻在地!
吓,周围几个流民见明军将领这次勇猛,不禁害怕地往后倒退几步。
就这样,只有几十人的明军队伍硬是吓住了围攻他们的上万流民。上万流民围成一圈圈,警戒地与几十人的明军队伍对峙起来。
上渔网。张元见上万流民都拿不下卢象升的几十人,眉头微微一皱,然后令流民取来几十张渔网。
张元统帅有令,活捉卢象升者,赏银三百两,擢升一级!包围了卢象升的上万流民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原本害怕的流民重新鼓起勇气,再次下向卢象升他们发动进攻。
卢象升等人没有时间修整,再次陷入苦战,尽量要拉多几个流寇垫背,以减少后面明军的压力。尽管他们身后的明军就距离他们不过十里,却不见得愿意来救援他们。
一个个流民挥刀向卢象升,在流民中突然有一道道黑影撒到空中。
卢象升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黑影是什么,就已经被渔网给罩住了。这种渔网都是越挣扎扎得越紧,卢象升稍微一被耽搁,还没来得及用战刀将渔网割开,他周围的流民就将卢象升给压在地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