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海汉所建立的职业培训体系是大明所不具备的,通过这种方式,海汉在短短几年中已经得到了数以千计的专业学员,这些人在上岗之后的适应速度远远强过毫无基础的雇工,对海汉来说可以算是非常好用的即战力了。
至于真正能够进入更高一级学府学习更为专业的技能,并成为穿越者入门弟子的幸运儿,那真的是少之又少。像儋州这种地方,一年能筛选出十个八个就算很不错了。
座谈会一直持续到中午,然后张新设宴款待巡视组的到来,这也是他们抵达儋州几天之后才正式参加的接风宴。不过张新所请的客人可远不止巡视组,军演结束后在本地参加军备展销会的各国代表也是一同受邀——反正都要宴请,张新作为地方长官也分身乏术,就干脆合到一起办了。
刘尚也逐渐适应了海汉的宴请文化,到了这种场合倒也应付自如了。有大人物过来敬酒的时候,他也会立刻随其他人一同起身应对,不至手足无措。
在席间,刘尚稍稍留心,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葡萄牙和荷兰的使者明明都来自西方,但他们是不会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的,而互为邻居的安南和占城两国也是类似的情况,相互之间连正眼都不会瞧上一下。这些人虽然在海汉官员面前都很客气,但很显然相互之间并不是那么和睦,甚至很有一点明争暗斗的意思。
“这或许是日后可以利用的契机。”刘尚心里暗暗转过这个念头。海汉的这些贸易伙伴或是军事盟友并不是铁板一块,各自的利益诉求肯定会存在矛盾和冲突,不过如何利用这些嫌隙来挑动他们对海汉的敌视,刘尚一时间倒是想不到什么可行的办法。毕竟海汉积威甚重,这些国家畏惧海汉武力,也未必敢作出什么非分的举动。
午宴结束之后稍事休息,下午的安排便是参观本地的书院。不过因为有诸多外国宾客在儋州逗留,张新也没空亲自作陪,便将这个差事交与了严明君来负责。当然了,巡视组里还有一位对儋州本地状况很熟悉的老兄,那就是刘尚十分忌惮的张千智。
张千智当年以学子身份在儋州忠明书院潜伏许久,最后抓获了以黄子星为首的一伙谋逆之徒。之后张千智又长期担任琼北地区的安全事务主管,在儋州逗留的时间也不少,说他是半个地主也不为过。
不过这么一来,刘尚又不免连脚趾都抓紧了,只要张千智在他方圆几丈之内,这种被野兽盯上的感觉就从未消失过。他到现在都仍然不能确定,这究竟是张千智在监视自己引发的警觉,还是纯属自己心虚而导致的神经过敏。好在张千智的工作驻地就在琼北,刘尚知道自己只要再坚持几日,应该就能彻底摆脱这个心魔了。
严明君带着巡视组去参观的,自然是白鹿书院和琼西书院这样的本地知名教育机构。刘尚在上午的座谈会上一直走神,根本没怎么听进去当时严明君的讲话内容,直到进了书院以后,才恍然发现这儋州的书院与自己认知中的书院环境大不一样。
儋州书院中所培训的并不是只会写诗词歌赋和八股文的读书人,而是由各式各样的职业培训为主,比如航海专业学员的就职方向是船上的领航员、水手长和大副等关键职位,而金融贸易专业的学员则将会在毕业之后进入国营商业机构、银行,甚至是商务部等单位工作。这些专业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教育部统一提供,而授课教师也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甚至有些讲师本来就是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
这里的职业分工之详细,足以让刘尚感到惊叹,就连种田为主的农技学科,下面也还细分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林产品深加工等多个学科。而学时则以专业难易程度各有不同,有些速成班不过短短几十日,一些艰深的专业则可能需要学上好几年。
至于那些只会讲授经史子集的老夫子们,书院虽然也还是会养着他们,但基本就没有安排多少授课内容了,除了教教扫盲班识字课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自行安排的自由时间了。他们要钻研学问也好,要写字画画也行,哪怕是带亲传弟子出外游历,书院对其都没有太大限制。
用市长张新的话来说,养着这些老夫子也花不了几个钱,文化终究还是得要有人来传承。就算吟诗作对、写写画画这些文化活动不具备什么生产力,国家也还是愿意拨出专款让这些“文化人”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当然了,前提是要服从官府的管理,别像以前忠明书院的黄子星那样搞出一些违法的勾当。
 
第1302章 儋州宣讲
刘尚这一晚辗转反侧,几乎没怎么睡着,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就不免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于小宝见了吓一跳,连忙询问他是否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还让巡视组里负责医卫事务的老大夫给他号脉诊断。刘尚哭笑不得,又不可能说出实情,只能推说这几天一路奔波,大概是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于小宝沉默片刻才道:“那要不这样,刘先生留在本地休养几日,这后面的行程就不要勉强跟下去了。待养好身子之后,再自行搭船返回三亚就是。”
刘尚没想到自己随便编个借口反而弄巧成拙,连忙摆手推辞道:“使不得使不得,正事要紧,小人虽然身子骨单薄点,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倒下的。于主任不用担心,小人撑得住!”
于小宝道:“今天就有宣讲安排,你可不要勉强,真的撑得住”
刘尚赶紧拍胸脯保证,不会在宣讲活动中掉链子。于小宝仍然不放心,让大夫给他开了个调养身子的药方,吩咐招待所的人去药店给他照方抓药。刘尚推辞不过,也只好先谢下了。
不多时药店老板也带着坐堂大夫和伙计赶过来了,听来人说是三亚来儋州巡察政务的高官身体不适,老板哪敢怠慢,赶紧照着方子抓了药,又另外拿了些补药,便匆匆赶过来了。这老板也算细心,怕招待所这边没有煎药的家伙,连药罐子都一并让伙计带来了。
“当官是真的好啊……”刘尚看到这样的场面,也只能由衷地发出感叹了。虽然他也清楚自己并非什么海汉高官,仅仅只是临时被招募到这支巡视组里充数的小人物,这样的待遇并不针对自己,而是冲着自己所在的这个巡视组来的,但这也足以让他动容了。
于小宝当然也知道这些人有所误会,但他位高权重,也懒得对市井小人物去作解释说明,当下便让招待所的人带着药店一行人去了厨房,安排个灶位给他们煎药。至于相关的费用,自然有人会出面与药店结算清楚,倒也不至拿官位去占这些平民百姓的便宜。对他而言,这些小事远没有刘尚的健康来得重要,毕竟由刘尚负责的贸易政策宣讲是此次巡视组的重要任务之一,缺了这个环节未免会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度。
刘尚本来只是因为焦虑过度,晚上没有休息好而已,其实本身没有什么病患,更谈不上需要吃药进行治疗。但眼下这个局面也非他所能左右,只能听从于小宝的安排了。
不多时张新也来这边与于小宝协调今天的宣讲会安排,听说巡视组有人生病,也过来劝慰了刘尚几句。刘尚也只能无奈地又表示了一次自己身体并无大碍,不会影响到今天的工作安排。
待张新走了之后,刘尚想想自己刚才点头哈腰的模样也觉得有些丧气,自己这海汉官员的角色是不是入戏太深了点,怎地真的不自觉开始对海汉高官卑躬屈膝了。这个苗头实在可怕,要及早刹住才行,不然再过一段时间,恐怕真得被这万恶的海汉体制给同化了。
折腾一番之后,刘尚终究还是没来及赶在出发前吃上药,不过药店老板打了包票,药一煎好就立刻着人送到会场去,不会耽搁病情。而刘尚对自己身体状况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太在意这种事情。
儋州这站的宣讲活动是这一趟差事中听众最多的一处,不但有本地商界、文化界、政界的诸多代表,更有近期在儋州参加军备展销会的外国使节和商人,人数多达三百余人。再加上会场的工作人员和外围维护秩序的安保人员,听众总数至少是五百往上。
巡视组特地从三亚带出来的电喇叭、麦克风和蓄电池组成的整套扩音设备终于派上了用场,昨晚就已经由技术人员在会场架设调试完毕,今天只需上台直接使用就行了。不过刘尚此前从未使用过这种扩音设备,到了会场之后还由于小宝亲自解说了一番,才明白其使用方法,但其中原理就完全不懂了。
刘尚到了海汉之后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见得太多,倒也已经适应了这种新奇的感觉,他心知这东西大概又是海汉人所掌握的某种黑科技,就算于小宝愿意透露其原理,自己也肯定是听不懂的,索性就根本没有开口去打听其中奥妙。
“你也看到了,今天的宣讲活动有包括大明在内的很多外国商人在场,所以贸易方面的内容要尽可能讲得细致一些。你适当放慢语速,咬字吐词都清楚一些,免得有些外国商人听不明白。”于小宝在开场之前不忘对刘尚又叮嘱了一番。
刘尚不敢怠慢,连忙一一应下。这个时候药店老板带着伙计急急忙忙地把煎好的药送到会场来了,刘尚只能捏着鼻子喝了。其实这大夫给他开的也无非就是寻常治感冒的方子,喝下去倒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妨害。
按照以往宣讲会的惯例,依然是由本地的行政主官张新先行登场,说明这次宣讲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并介绍巡视组人员的身份。而介绍到刘尚这里的时候,倒也没提他是临时被于小宝抓来当差的替补,而是给他安上了“宣传部干事”的职务。
张新当然也没忘记为本地做一番宣传:“……各位在本地买完枪炮盔甲,也别忘了忙里偷闲,在这儋州城内外多转转,本地的美食美景也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打算在儋州买房置地,投资农场,兴办书院,我也代表儋州管委会欢迎各位的到来。当然了,各位到时候报我张新的名字……那也是打不了折的。”
台下传来一阵善意的笑声,有能力在本地置产购地的人当然明白张新只是在开玩笑,事实上儋州地区对于招商引资的优惠力度还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投资种植园和农场这类长期经营的项目,海汉都会在赋税方面给予很大的优惠力度,并且会在协议中承诺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这些私人农场和种植园的产出。儋州易主之后这几年,耕地面积可是已经要比大明统治时期翻了两三倍了,这增加的耕地面积的绝大部分都是由海汉农业部和外来投资者开发的种植园和私人农场。
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在与海汉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与海汉合作的生意里边,除了代理销售之外,还有两种生意也是利润颇丰,一是海汉外贸十分依赖的海运,二就是在海汉领土上投资开发种植
第1303章 顶替编制
对于高速发展中的海汉国来说,宣传领域的专业人才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用人缺口,以至于海汉宣传部不得不从民间招募说书先生这类人员。而说书先生的素质又参差不齐,偶尔有那么几个如刘尚这样,专业素质稍好一些的新人,往往就会被高层留在三亚工作,毕竟当地作为海汉国的政治中心,在资源方面肯定是有特殊的倾斜和照顾。
而类似儋州这样城市,所能享受到的人力资源分配自然就要差了一个级别,张新虽然也动过心思让本地书院开办专业培养宣传人员,但问题在于这个行当的从业人员,其入职培训都得到三亚进行,到时候资质出众者不免又会被截流。真正能地方培养并且最终能留在地方工作的宣传人员,往往资质和数量都比较堪忧。这样一来,像刘尚这种头脑清晰,说话清楚,又不会怯场的宣讲人员,在张新眼中就显得殊为难得了。
而于小宝在海汉官场里打滚数年下来,当然也明白张新的意思,不过他并不想参与到这件事当中,因此很圆滑地把话给绕了过去。这种神仙打架的事情,于小宝明白自己最好是不要在中间去充当传话者,否则很容易就会变成两边不讨好的局面。
当然了,于小宝也承认这刘尚的确是个人才,他以前带过几个由说书先生转职过来的宣讲人员,要嘛是专业能力不够,上不了台面,要嘛就是满口江湖味,并不适合负责政治宣讲。而这刘尚举手投足还算是有些文人风范,而且记性极佳,这满是数字的文稿能通篇记下并脱稿演讲,即便是在宣传部的现有人员中也是不多见的,再加上刘尚台风稳健,即便是几百人的场合也丝毫没有紧张慌乱的表现,可以说让于小宝实在找不出什么能够挑剔的地方。
于小宝原本定的人选其实是商务部的人,对于文稿内容比较熟悉,但宣讲水平比起刘尚可就差太多了。刘尚虽然不懂经济和贸易,但能把稿子以比较合理的节奏讲述给听众,于小宝认为由他操作的效果比原定人员应该还要更胜一筹,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像这样的人才,于小宝其实也是对其有私心的,他负责的青年团本来就有大量的宣传工作,正好也十分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如果可能的话,他倒是很希望能在回到三亚之后,把这个刘尚要到自己手下来做事。基于这样的想法,他自然不会答应帮张新出面要人了。
刘尚可不知道台下这两位海汉官员的暗中过招,他在台上也不敢分心想别的事情。虽然这宣讲活动算是照本宣科,没有多少让他自行发挥的余地,不过他也不敢大意,要是万一说错了什么内容,那前边这些天里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好感可能就白费了。刘尚甚至不是太能理解自己所讲内容中的诸多数据,但他听到台下听众们不是发出的感叹声和窃窃私语,自然也明白这些数据对于各国商人们触动极大,想必是跟他们有着诸多的切身利益相关了。
刘尚只恨自己学识太少,如今就算海汉人明明白白把这些经济方面的信息告知自己,但其中自己所能理解到位的却不过十之二三,实在是浪费了这么大好的情报搜集机会。如果换一个真正懂行的人来,或许所能搜集到的情报价值就会翻上好几倍了。
刘尚心里暗自做了决定,如果这趟回去平安无事,可以继续在三亚潜伏下去,那么今后就得设法去多报几个进修班,学点用得着的本事才行。否则这搜集情报的差事,还真是没法长期做下去了。听于小宝等人所说,海汉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进修资格没有设置太高的门槛,基本上只要自愿报名,又有充足的可支配时间,那么只要提出了正式申请,原则上都会得到批准。
经济贸易方面的肯定是要学的,武器制造和军事方面似乎也需要学一下,另外为了能够明确海南岛与南海各国间的各条贸易航线,这航海方面的学识也是有必要进修一下的。还有刘尚最感兴趣的蒸汽机原理,那也是必须要想办法去学的一门课。这么随便一想,这需要学的东西就有好大一堆了,只怕一年半载也难有成果。
先前在本地考察书院的时候,刘尚也听几位山长介绍了各自书院的学科情况,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科目往往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出师的,有些科目甚至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培训出合格的从业人员,这对于刘尚而言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就算他有这么多时间去学,他的上司也不会有耐心等着他去做完这些准备工作。
“当个探子还真是不容易啊!”刘尚讲完之后从台上退下来的时候,心里闪过的念头与此时的宣讲全无干系。尽管台下观众对他的宣讲给予了掌声,但他对此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刘尚明白这些掌声并不是给自己精彩的演讲,而是给这份稿件中给予商界的诸多新政和优惠措施,以及自己所谓的“宣传部干事”的官员身份而已。即便是换作别人上来磕磕巴巴地念完这篇稿子,台下这些商人也同样给予热烈的掌声回应。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刘尚见于小宝也朝自己点了点头以示肯定,当下赶紧躬身一揖表示回应。张新见状对于小宝道:“你这手下好像还没太适应我们这边的规矩啊”
于小宝点点头道:“来海汉才两个月,很多习惯没法这么快改掉的。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礼多人不怪,从这些细节倒也看得出是个规矩人。”
宣讲活动一直持续到午饭时分才宣告结束,按照海汉对这种活动的惯例安排,自然又是有盛大的宴会等着与会嘉宾们参与。而刘尚作为巡视组的成员之一,自然也是少不了要出席的,不过于小宝倒是还没忘了刘尚有“病”在身,特地关心地过问了一下他的身体状况,要是不行就先回去招待所休息了。
刘尚本来就没病,只是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导致今天精神困倦而已。不过这种社交场合往往能搜集到很多台面上不会显现出来的信息,他自然是不能错过,何况还能享用美食好酒,实在没有推辞的理由。
于小宝又追问了一次让他确认,刘尚不疑有他,点点头表示自己已无大碍,不需要提前回去休息。
第1304章 虚惊一场
两广地区虽然在名义上依然是听命于大明中央王朝的统治,但地方上的实际状况显然没那么简单。海汉在沿海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强大,甚至连大明在地方上的驻军也正在被其逐步控制,假以时日,只需海汉执委会一道命令,这些沿海州府的改旗易帜大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如果是在来海南岛之前,刘尚并不会相信大明地方上有出现这种状况的可能,毕竟中原地区的农民军闹出那么大的阵势,也没听说哪里的州县是对其不战而降的。但在大明东南的沿海地区,海汉人的影响力已经有了让地方官府改变阵营的可能,而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大明朝廷却对此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应对方案。刘尚相信如果任其发展,那么这些地方只知海汉而不知朝廷也是迟早会出现的景象。
而经过这次在海南岛上的几站访问,刘尚能感觉到这里的民众对于海汉的统治并无明显的反抗之意,反倒是有显著的拥护之心。有强大的财力和武装,再加上民心的加持,想要推翻海汉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就显得格外困难了。刘尚暗叹一口气,也只能先化悲愤为食欲,狠狠吃上一顿再说。
酒过三巡之后,张新站起身来,拿筷子在碗边轻轻敲了几下,众宾客见状知道他有话要说,三楼这一层的几桌人顿时便安静下来。刘尚也是懂规矩的人,赶紧放下筷子,拿餐巾擦了擦嘴上的油迹,正襟危坐地等候张新讲话。一般来说这种场合下,在场的高官都会发表几句讲话,算是海汉宴席上约定俗成的习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