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自1633年海汉组织南海各国建立贸易联盟之后,就暂时停止了继续向外扩张兴建殖民地的脚步。这倒不是海汉执委会已经停下了开疆拓土的野心,而是当时海汉自身的状况难以支撑起更大更分散的帝国版图了。

    各国使者在南海安不纳岛上签署贸易联盟协议的时候,海汉的疆域南至邦加-勿里洞岛,北到杭州湾,南北端的距离超过四千公里,这甚至远远超出了同一时间大明疆域的南北端跨度。而且海汉的扩张策略一直是以蛙跳战术为主,实际控制区多为南海要害地带的海滨港湾或是海岛,与海南岛本土之间的交通运输、贸易往来、人文交流、军事调动都较大陆地区更为不便,这也使得海汉在南海的一部分统治区面临着政令不畅,开发缓慢的窘境。

    而海汉为了引进人口、拓展商路的考虑,从1634年开始将发展重心放到了北边,整个国家的资源都向北方进行了倾斜,南方殖民地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维持现状,缓步发展的节奏。直到海汉在山东的基地站稳脚跟,并且能够做到自保无虞,正常运转之后,执委会才决定将南方殖民地的发展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以南海各处殖民地的现状,要想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要向当地投入更多的资源,特别是来自大明的人口。海汉是汉人政权,汉人的比例是殖民地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人口的迁徙也就成为了这个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充当基础劳动力的普通移民,还有众多负责技术和管理的人员也得随同南下,到新的环境中扎根落脚。比如司法部就得挑选若干部属,前往殖民充当法官和治安官,在新殖民地建立起正规完善的司法体系。

    虽然海汉国在外人看来国力强盛,但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人口、物资调动,也仍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任务。要知道这可不是像山东那样只有一处殖民地,在三亚以南的南海地区,海汉的据点和殖民地已有七八处之多,要在同一时期对这些地方都进行扶持式的发展,对执委会和相关部门来说也都是不小的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海汉在这些地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驻扎人员,并非一切从零开始,倒是可以省去军事方面的麻烦。而且自南海贸易联盟成立之后,海汉在南海地区的安全问题倒是没有再出现什么明显的危机,即便当初曾与海汉过招好几个回合的荷兰人,在近一年里也都熄了火气。当然了,他们的这种低调表现,或许还是跟1632年的巴达维亚之战惨败于马打蓝大军之后尚未恢复元气有关,否则以荷兰人的秉性,大概不会这么忍气吞声咽下了海汉赏赐的苦果。

    虽然基层管理人员的挑选和任命都要经过执委会审批,但实际上也都只是走个流程而已,高层真正要通过讨论来决定的人选,还是只有个别的重要岗位,比如说分配到各地的民政主官。

    南海各处殖民地在早期都是以军管的形式建立管理体系,民政工作也是由军方全权代管,状况稳定下来之后再逐步派出民政官员去当地,跟军方交接地方政务。时至今日,南海也仍有少数殖民地是由军方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民政体系。而执委会希望能借着这一波巩固南海殖民地的规




第1204章 实习期
    谭举任虽然还不清楚自己被分配去的目的地究竟是何处,但尚处于军管状态的南海殖民地也就那么几处,他自己也能估算到大致的范围。不过据说那些地方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远不似三亚这么富足便利,得早些设法将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

    谭举任以前就听说外派官员能在出行前享受很多特殊待遇,比如托运的个人物品原则上不设重量上限,就算从三亚拆栋房子运去就任地点,在理论上也是可以的。此外还能向上面申请一些特殊物品和装备,比如武器、药品、充发电装置、卫浴设备甚至是定制家具等等,这些需求也得早些去办理提交相关的手续。

    谭举任只是此次南海殖民地开发计划中数千名南下人员之一,不过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待遇自然也远非普通移民可比。像同样被列入南下人员名单中的韩正山,可就没有什么能申请的特殊待遇了。

    韩正山顺利地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虽然在最终考核中因为不熟悉海汉治安条例而有些瑕疵,但他已经是高层指定了要用的人,所以考官对他不算完美的表现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放过去了。而且韩正山虽然在考核中暴露出明显的短板,但其长处也很突出,多年的从业经验是同期进修的警员们所不具备的优势,而这种工作经历在警察这个特种行业来说,绝对算是不可忽视的资本了。警察司能在他初来乍到的情况下就对其委以重任,所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

    考虑到韩正山在海汉的适应期过短,在正式出发之前,符力还顺手给他安排了一个短暂的实习期,以便让他能尽快熟悉海汉基层治安机构的日常运作模式。

    “你就是韩正山”黄同阳放下手上的介绍信,看了看面前站着这人。

    韩正山身着全套崭新的黑色警服,站姿笔直,甚至连头发都已经剪短,看起来与普通警员别无二致。不过从其面相来看,倒也不难看出其年纪已经不小了,这在基层警员当中可是不多见的情况。

    韩正山连忙点头称是,黄同阳又接着问道:“那你是退伍转业的老兵”

    “卑职是从大明来的。”韩正山顿了顿,又接着说道:“以前在衙门里做过事,承蒙首长赏识,来了海汉又给了这个差事。”

    “哦……明白了。”黄同阳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这介绍信上只提到安排韩正山到胜利港派出所实习,却没有详细说明其个人情况,黄同阳见他年纪不轻,身上却隐隐有股同行的味道,不免就会猜测他的来历。黄同阳自己是退伍军人转业来的警察司,自然也就朝着这个方向去推测,只是没料到对方是大明捕快出身。

    既然韩正山是大明捕快出身,那上级的这种安排就可以理解了。警察队伍中本来就有许多人是从捕快和巡检司转投过来,这样的状况并不稀奇,有些来得早的人甚至已经爬到了比较高的职位。比如现今海南岛上最大的一处苦役营,石碌矿区苦役营的负责人余震,投效海汉之前就曾是崖城知州衙门的一名捕快,如今管理着数以千记的囚犯,日子可要比以前当捕快的时候风光多了。

    不过对方既然不是海汉军出身,而是从大明投过来的移民,那黄同阳就不用讲什么战友情来拉拢关系了,干咳了一声道:“韩正山,你既然是来实习的,那我作为本派出所的所长,就先给你讲讲我们这个派出所的情况。”

    胜利港派出所是海汉在三亚地区成立的第一个正式的基层治安机构,现任警察司司长任亮当初还亲自出任过所长一职,所以这个派出所可以算得上根红苗正。因为派出所辖区地处海汉国的核心地带,表现都是被高层清清楚楚看在眼里,所以这里也是成了获得海汉执委会嘉奖次数最多的模范派出所。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谭举任虽然还不清楚自己被分配去的目的地究竟是何处,但尚处于军管状态的南海殖民地也就那么几处,他自己也能估算到大致的范围。不过据说那些地方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远不似三亚这么富足便利,得早些设法将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

    谭举任以前就听说外派官员能在出行前享受很多特殊待遇,比如托运的个人物品原则上不设重量上限,就算从三亚拆栋房子运去就任地点,在理论上也是可以的。此外还能向上面申请一些特殊物品和装备,比如武器、药品、充发电装置、卫浴设备甚至是定制家具等等,这些需求也得早些去办理提交相关的手续。

    谭举任只是此次南海殖民地开发计划中数千名南下人员之一,不过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待遇自然也远非普通移民可比。像同样被列入南下人员名单中的韩正山,可就没有什么能申请的特殊待遇了。

    韩正山顺利地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虽然在最终考核中因为不熟悉海汉治安条例而有些瑕疵,但他已经是高层指定了要用的人,所以考官对他不算完美的表现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放过去了。而且韩正山虽然在考核中暴露出明显的短板,但其长处也很突出,多年的从业经验是同期进修的警员们所不具备的优势,而这种工作经历在警察这个特种行业来说,绝对算是不可忽视的资本了。警察司能在他初来乍到的情况下就对其委以重任,所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

    考虑到韩正山在海汉的适应期过短,在正式出发之前,符力还顺手给他安排了一个短暂的实习期,以便让他能尽快熟悉海汉基层治安机构的日常运作模式。

    “你就是韩正山”黄同阳放下手上的介绍信,看了看面前站着这人。

    韩正山身着全套崭新的黑色警服,站姿笔直,甚至连头发都已经剪短,看起来与普通警员别无二致。不过从其面相来看,倒也不难看出其年纪已经不小了,这在基层警员当中可是不多见的情况。

    韩正山连忙点头称是,黄同阳又接着问道:“那你是退伍转业的老兵”

    “卑职是从大明来的。”韩正山顿了顿,又接着说道:“以前在衙门里做过事,承蒙首长赏识,来了海汉又给了这个差事。”

    “哦……明白了。”黄同



第1205章 巡警队
    韩正山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过去,果然看到海湾对面的岸边停了不少大船,只是相隔距离较远,看不清楚那些船的外形。他在杭州城头和舟山定海港都曾见识过海汉舰队的威风,既然这里是海汉海军的大本营,再加之又是海汉国的京畿重地,那驻扎在此的舰队规模也就可想而知了。

    郑高又指向南方道:“那边港湾出口处的榆林半岛,山坡上的灰白色建筑可曾看到那便是扼守胜利港进出航道的炮台了,三亚港那边也有同样的设施。这炮台前前后后修了好几年才完工,上面有多少炮我是不知道,但听所长说,有了这些岸防炮台,就算是跟海汉舰队同等水平的敌军来攻打港口,也得统统折在这地方!”

    韩正山看了看远处的榆林半岛,果然能在山林间隐隐看到一些整齐的建筑,不过如果不是郑高指点,他大概不会想到那些建筑竟然是特地修筑在航道旁边的岸防炮台。这胜利港看似把守不严,但实际上是外松内紧,防御手段可着实不弱,甚至比起他以前待的杭州城还要更强一些——若是杭州城外能有类似这样的岸防炮台,又何至于让海汉战船截断钱塘江,并且安然在城外江边扎下了营地。

    郑高接着说道:“驻扎在三亚附近的海汉海陆两军,加起来起码有几千之众,想从外面攻入三亚,怕是比登天还难!”

    韩正山好奇地问道:“那这里开埠以来,可曾真的遭受过外来攻击”

    郑高想了想才道:“听说首长们刚到此地的时候,曾被明军和倭寇袭击过两次,不过都被首长们轻松击败了。在那之后,就再没出现过外敌入侵的状况。但这防御手段却不可荒废,若是没有军队保护,这地方不知道会召来多少海盗劫掠。”

    三亚号称南海第一港,商业贸易规模极大,每天市面上的财富流通量都是天文数字,暗中眼红者不知道有多少,但海汉军在南海是出了名的厉害,想把主意打到这里的人,自然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有多少,是不是真有向海汉挑战的资本。就目前的战绩来看,曾经在南海地区试图挑战海汉地位的尝试统统都已宣告失败,暂时还没有出现真正能威胁到三亚安全的对手。

    继续朝着港区方向走了一段,韩正山的眼睛忽然直了,盯着前面海岸停靠的一艘巨大如山的船舶说不出话来。郑高倒是见多了这种反应,几乎每个初次来到胜利港的人见到停靠在田独河口的“新世界号”都会有类似的表现,这么大的一艘船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存在,何况这艘船并不是木头所制,而是通体都由钢铁制成。

    新世界号虽然入港之后就基本没有再动过,但其存在的意义却丝毫不亚于本地的另一个精神象征胜利堡,对于穿越者们来说,这艘船是另一个时空的遗迹,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就是充分体现首长们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具体事例之一。

    “这就是首长们当年渡海来这里时所乘坐的船,有了这艘船,才有了你如今所在的三亚,才有了当今的海汉国!”郑高介绍的时候也颇为自豪,毕竟这玩意儿就连大明也造不出来,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世间……竟有如此大船!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韩正山早就听说过海汉大铁船的传闻,没亲眼见证之前自然是将信将疑,但今天看到这大家伙之后,不可避免地如所有初次见到这艘船的人一样发出了感叹,但他很快也发现了蹊跷之处:“这船若是精铁所制,又是如何浮在水面之上无帆无桨,又是如何渡海而来”

    郑高解释道:“这个我倒是略知一二,将铜盆置于水上,一样可以浮起,这大铁船据说便是同样的原理,至于如何驱动,其实这船底下有很大的暗桨,发动之时远比风帆船航行更快。”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韩正山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过去,果然看到海湾对面的岸边停了不少大船,只是相隔距离较远,看不清楚那些船的外形。他在杭州城头和舟山定海港都曾见识过海汉舰队的威风,既然这里是海汉海军的大本营,再加之又是海汉国的京畿重地,那驻扎在此的舰队规模也就可想而知了。

    郑高又指向南方道:“那边港湾出口处的榆林半岛,山坡上的灰白色建筑可曾看到那便是扼守胜利港进出航道的炮台了,三亚港那边也有同样的设施。这炮台前前后后修了好几年才完工,上面有多少炮我是不知道,但听所长说,有了这些岸防炮台,就算是跟海汉舰队同等水平的敌军来攻打港口,也得统统折在这地方!”

    韩正山看了看远处的榆林半岛,果然能在山林间隐隐看到一些整齐的建筑,不过如果不是郑高指点,他大概不会想到那些建筑竟然是特地修筑在航道旁边的岸防炮台。这胜利港看似把守不严,但实际上是外松内紧,防御手段可着实不弱,甚至比起他以前待的杭州城还要更强一些——若是杭州城外能有类似这样的岸防炮台,又何至于让海汉战船截断钱塘江,并且安然在城外江边扎下了营地。

    郑高接着说道:“驻扎在三亚附近的海汉海陆两军,加起来起码有几千之众,想从外面攻入三亚,怕是比登天还难!”

    韩正山好奇地问道:“那这里开埠以来,可曾真的遭受过外来攻击”

    郑高想了想才道:“听说首长们刚到此地的时候,曾被明军和倭寇袭击过两次,不过都被首长们轻松击败了。在那之后,就再没出现过外敌入侵的状况。但这防御手段却不可荒废,若是没有军队保护,这地方不知道会召来多少海盗劫掠。”

    三亚号称南海第一港,商业贸易规模极大,每天市面上的财富流通量都是天文数字,暗中眼红者不知道有多少,但海汉军在南海是出了名的厉害,想把主意打到这里的人,自然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有多少,是不是真有向海汉挑战的资本。就目前的战绩来看,曾经在南海地区试图挑战海汉地位的尝试统统都已宣告失败,暂时还没有出现真正能威胁到三亚安全的对手。

    继续朝着港区方向走了一段,韩正山的眼睛忽然直了,盯着前面海岸停靠



第1206章 运作机制
    韩正山面色沉稳地应道:“队长放心,属下处理这种毛贼不在话下,多拿一副手铐进去就行。各位同僚在外面等着便是,待我将他们拿住了,再通知你们。”

    郑高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虽然心里还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让人又取了一副手铐给他,口中叮嘱道:“若是势头不对,赶紧退出来,莫要拿自己性命去拼!”

    韩正山点点头道:“属下记得了!”

    韩正山一手举着直径约莫尺半的藤盾,一手擎着警棍,由大门慢慢步入仓库中。这木警棍手持处刻有防滑木纹,底端固定有牛皮绳,套在手腕上就可避免打斗中脱手飞出,虽然长度不过两尺,但份量不轻,手上稍稍加力就足以敲断骨头。韩正山以前所使的武器是单刀,这警棍虽是钝器,但他自认刀法熟练,用这警棍一样能用出劈、刺、架等招数,对付毛贼已经足够了。

    这仓库内部空间颇大,进深足有十几丈,而白天的采光就靠房顶上的数块明瓦,里面的能见度比较低,这也是郑高不愿带队进来抓捕嫌犯的原因之一。要是被那两人躲在暗处偷袭,郑高可不敢说自己一定能护得手下的周全。

    众人在仓库大门外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工夫,韩正山慢慢悠悠地从大门出来了,身后跟着垂头丧气的两名嫌犯,手腕上均是戴着韩正山带进去的手铐。这两人灰头土脸,其中一人额头上还有老大一个青包,看样子是在韩正山手下吃了些苦头。

    “幸不辱命,两名嫌犯都已抓获,请队长查验!”韩正山脸不红气不粗,身上也没见有打斗留下的伤痕或污迹,看样子拿下这两人并没有让他费太多的事。

    “你可以啊!”郑高重重拍了拍韩正山肩头,这下是真的对韩正山刮目相看了,上岗第一天就能有这样英勇的表现,这个新人绝对算是胜利港派出所近两年的实习人员中最厉害的一个。

    韩正山倒是没太多得意的神情,态度依然很谦恭:“这都是郑队长您指挥有方,属下只是稍稍出点力而已,不敢居功。”

    “行了,你也别跟我谦虚了,大家都看在眼里的。”郑高笑道:“等回去之后,我也会如实向所长禀明状况,给你请功!”
1...462463464465466...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