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首批启运的除了近八百名本地囚犯之外,还有差不多同等数量,由山东芝罘港据点送回来的俘虏。其中既有当地的土匪山贼,也有少量被俘的明军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在登州境内及辽东皮岛收罗的难民。这支运送移民的船队从舟山出发之后,会在澎湖、香港、三亚、金兰港几处地点停靠休整,最终目的地是占城与安南交界处的头顿港。
不过头顿港也仅仅只是南海诸多处于人口短缺状况的据点之一,所以王汤姆和石迪文商定,索性借着这个机会,尽快将本地罪行较轻的囚犯都清理干净,减轻治安方面的压力,让舟山继续朝着商业港而不是监狱岛的方向发展。现有的六处苦役营,在进行人员清理之后只保留一处,其他几处全部改建为移民营地和仓储库房,以此来进一步加强本地的人口接收能力。
最终会被留在本地服苦役的囚犯,基本都是终身监禁,不可能再转换身份成为海汉国民,也没有再运去别的地方作为移民重新进行安置的价值。这些人的数量不多,只要集中关押就不会出大问题。而类似韩正山这样的囚犯,其实抓回来囚禁只是要封住他的嘴而已,对海汉的威胁也极为有限,只要离开浙江就是路人一个,将他送去遥远的南海正好可以圆满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了,考虑到安全和保密问题,与韩正山同案的另外两人肯定不能跟他送去同一个地方,必须要分开安置才行。事实上在这第一批南下的人员中,妓女翠娥就已经被带走了。韩正山和顾辉,今后也不太可能通过官方渠道获知她的去向,这三个人在余生中碰面的机会大概是微乎其微了。
韩正山可想不到自己的命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由他人作出了决定,现在的处境也容不得他去考虑太长久的将来,虽然从赵三彪那里了解到自己今后或许也会成为南下移民中的一员,但他暂时还不会将此列为自己唯一的出路。有可能的话,他还是希望能够在舟山岛尽快解决自己的出路问题,避免被迫背井离乡远走他方的结局。
赵三彪等人被送走之后,果然他也很快被调整了监舍,跟一群山东土匪住到了一起。不过有了先前与赵三彪等人相处的经验,这次韩正山没有再弄出什么麻烦,就跟这帮人混熟了。
从这些人口中,韩正山才得知海汉军去年已经北上山东,并且在登州站稳了脚跟。而当地官府的反应与浙江这边类似,对于这伙外来武装并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也无力将他们驱逐出境,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地无视其存在。至于土匪山贼这类民间武装,自然更不是海汉的对手,与韩正山同一囚室这些山东人说起当时与海汉军交手的经历都是心有余悸,庆幸自己命大能够从战场上存活下来。
至于被俘之后背井离乡来到南方,这些山东人倒是很看得开:“俺们进山当土匪,不也就是为了求口饭吃只要能糊口,干啥都行!说实话这地方至少今天睡下去不用担心明天没饭吃,有吃有住不用冒着风险出来打家劫舍,这不比窝在山里当野人强”
韩正山对这种言论很是无语,他的确不太能理解这些人的心态,也想象不出他们过去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恶劣到了怎样的程度。但很明显的一点是这些人对于目前的囚徒生活并不反感,甚至反而有些安于现状。而且这里是浙江不是山东,即便是脱离了现在这个环境,他们也没什么求生的办法,总不能又就地落草为寇,所以能够提供吃住的苦役营,在这些人眼里反倒是成了庇护所一般的存在。只要老实干活不闹事,海汉人也不会对他们施加额外的惩罚,除了每天干完活之后累得跟狗一样,其他倒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以后会不会被分配到更远的南方,这些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反正都没机会再回到山东了,在哪里落脚不都一样。他们对于未来的要求很低,低到韩正山只能感叹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帮山东人来到舟山的时间只比韩正山早了个把月,但按积分高低排下来,韩正山自然又没资格竞争
第1198章 南下之旅(一)
前几批由舟山出发运往南方的服刑人员都是乘坐专门的移民船上路,但最后这批人因为船次安排不过来,就只能搭乘老式的客货混装帆船了。韩正山的运气还算不错,他所搭乘的这条船货舱里装的是江浙产出的各种农产品、纺织品和瓷器,倒也还算干净,隐隐还能闻到茶叶的香气。听说另一条搭载服刑人员的船上装的是运往南边做种的各种牲畜家禽,那船舱里的味道可想而知会有多可怕,在里面待上几天怕是要被熏个半死。
“这下该清理的都清理完了,等下可以通知工程部门去拆除牛角湾苦役营的铁丝网和围墙了。”
王汤姆站在办公室的露台,正好可以看到远处码头几艘帆船正在缓缓驶离岸边。除了两艘装运最后一批服刑人员的客货混装帆船之外,还有一艘搭载了一个陆军连的武装运兵船随行。这批士兵倒也不是专门负责押解囚犯,只是正常的驻外部队周期性换防,准备要返回海南休整,于是就顺路护送一下这两艘民船了。
“我记得上次安全部的林南抓回来那个杭州捕头也在这批人里边吧”石迪文应道:“把这人送走了,杭州大火案的事也总算是可以了结了。”
王汤姆回身返回屋内,对石迪文道:“这个姓韩的好歹是在衙门做过事,估计到了南方,民政部也会给他安排差事做,肯定要比留在舟山敲石子有前途多了。”
韩正山此时可没有具体地想象过去到南方之后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因为他根本就没来得及了解自己要去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环境,对他来说前途充满了未知数,当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没办法去做出什么具体的规划和准备。
韩正山所带的行李不多,他从杭州离开的时候十分匆忙,除了身上的衣物之外一无所有。到了舟山之后,前后两批牢友离开的时候陆续留了一点个人物品给他,但就算这样他的个人物品也仍然少得可怜,包括山东人临走时留下的破皮袄在内有限的几件衣物,他几乎全都套在了身上。因为是最后一批离开苦役营的人,他被允许带走一床破旧棉被在南下途中使用。再加上一个缺了口的木碗和一双竹筷,这就是他目前全部的家当了。
同行的这批人比他的境况也好不了多少,被留在了最后一批清理的服刑人员,几乎都是与韩正山一样刚进苦役营不久,才把这边的情况摸清就要换地方了。这些人多数都是近期在舟山群岛、石浦港等海汉辖区内犯了事的人,不过基本上也都不是什么重罪,有人命在身的基本都被转去其他重刑犯集中的营区了,不会有机会去南方重新开始。
众人登船之后虽然已经被取掉了手铐脚镣,但依然还是被严格地限制了活动范围,不能上到甲板活动,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在货舱里待着。不过对他们来说,目前的处境可是要比苦役营里的日子好多了,毕竟按照他们所接收的信息来看,抵达目的地之后就能够重获自由,身份也不再是卑微低下的囚犯了。
尽管这样的安排意味着他们可能在余生中都无法再次回到家乡,但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还是大大地冲淡了这样的愁绪,众人上船后讨论最多的话题,毫无疑问便是此行将要去往的目的地了。与前几批南下的服刑人员有所不同,他们在登船后都仍然没有得到具体的目的地信息,只知道是距离浙江十分遥远的南方某地。
韩正山从这些同行者身上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抓进苦役营的时间甚至比自己更晚,对海汉所了解的程度自然也更低。有人猜测是福广,也有人猜测是更靠南边的安南国。韩正山听了这些猜测之后都觉得不太靠谱,在他看来,海汉安排的地方大概根本就不会与大明接壤,以免让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些人有机会从陆路溜回大明,揭穿其拘禁大明国民的行为。
但韩正山对于自己的猜测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他对海汉的了解并不比船舱里关着的这些人多,作出的判断也只是基于来到舟山之后所接触到的信息。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捕快,他深知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推断事实真相的道理,但现在所知实在太少,也难以就此判断出海汉的真正安排。但有一点是韩正山现在就可以确信无疑,在离开浙江南下之后,海汉这个神秘国度的真面目也会逐渐展示在自己面前。
船队离开舟山定海港之后便沿着浙江海岸线南下,当晚抵达石浦港。因为要在这里装运一些货物,所以船队进港停靠,歇息一晚再走。韩正山这批人虽然没有被获准下船上岸活动,但靠岸之后还是给了他们一炷香的时间进行甲板放风,可以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稍稍呼吸一下户外的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
韩正山虽然没来过这地方,但石浦港的大名还是知道的,据说前年海汉人初到宁波的时候,就曾在石浦港展示过武力。当时的传闻称海汉在这里协助官军击败了前来偷袭的武装海盗,但韩正山现在却认为这种传闻大概也有虚构夸张的成分,海汉人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所做的事情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所谓“协助官军”,搞不好其实是“胁迫官军”才对。
在看到码头上的景象之后,韩正山更是肯定了自己的这种猜测。虽然石浦所城就在视线所及的地方,但码头上却并没有看到明军装束的人出没,要知道这地方原本就是军港,如今停靠在此的却全都是商船和民船。石浦所驻扎的明军会对此视而不见,韩正山只能认为这是他们已经屈从于海汉的淫威之下了。
但韩正山失望之情刚刚涌上心头,便看到一队明军出现在了视野中,朝着船队停靠的这个码头疾行而来。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前几批由舟山出发运往南方的服刑人员都是乘坐专门的移民船上路,但最后这批人因为船次安排不过来,就只能搭乘老式的客货混装帆船了。韩正山的运气还算不错,他所搭乘的这条船货舱里装的是江浙产出的各种农产品、纺织品和瓷器,倒也还算干净,隐隐还能闻到茶叶的香气。听说另一条搭载服刑人员的船上装的是运往南边
第1199章 南下之旅(二)
对这帮身份特殊的移民采取克扣口粮的措施,倒也不是民政部门就差这么点粮食,主要目的还是借助这种手段来减少在帮人在途中制造麻烦的几率。这些服刑人员吃得太饱又没事可做,难免就会胡思乱想,所以在押解过程中只提供少量食物,让其一直维持着饥饿感,也就不那么容易在船上生事了。这套措施虽然不太人道,但从海汉长期通过海路转运人口的操作经验来看,总体效果还算比较理想。
韩正山以前当捕头的时候就知道大牢里也会有类似的措施,用以限制体力旺盛的囚犯们在狱中闹事,所以对于海汉的这种操作倒也没有感到特别意外。他知道这种情况下抱怨起不到什么作用,不如躺着睡大觉来减少体能消耗,还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的饥饿感。
尽管被货物占去大部分空间的船舱里变得很是拥挤,不过好在现在是冬季,这么挤挤倒也能暖和一点,所以众人也都没有过多的抱怨,只盼着能够快点到达下一站,得到一个短暂的休整时间。
船队从石浦港驶出之后,在浙江境内便再未靠岸停泊,昼夜兼程驶向南方。三天之后,韩正山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听到旁边有人说船已靠岸,便也跟着起身查看。等了片刻之后,甲板上的看守让众人先在船舱中列队等候,接下来会有让他们上岸放风的安排。众人听到之后都是一片欢呼,离开舟山之后这几天一直在船上待着,脑子早就被晃荡成一团浆糊了,能够重新回到陆地上,对他们而言大概是比吃饱饭更为迫切的需求。
大约又等了半个时辰之后,货舱顶上的舱盖才终于打开,将韩正山等人放了出来。韩正山上到甲板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面积颇大的海湾,码头规模相比之前到过的石浦港也不遑多让。远处的高地上,一座异域风情十足的石头城堡矗立,隐隐可见城墙上架设火炮的垛口。不过停靠在码头的船只数量却不多,除了自己所在的船队之外,岸边停靠的多数都是船体不大的渔船和小型客货帆船。除此之外,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这里的气温要比浙江高出一些,看来果然是进入南方地界了。
当下便有人向看守打听这里是什么地方,得到的回答是鸡笼港。韩正山对于这个地名毫无印象,待那看守细细解说之后,才知道这里并非大明地界,而是在与大明隔海相望的台湾岛北端,距离此地最近的福州府有五百里水路之遥。
看守不无卖弄地告诉众人,这个地方原本是佛郎机人的领地,在两年前才被海汉以武力收入囊中。远处山坡上的城堡,便是以前佛郎机人修建的据点,不过如今已经是鸡笼港管理委员会和本地武装指挥部的所在地了。
韩正山虽然还是不太明白这个港口到底是在什么样的一个地理位置,但海汉不惜动用武力赶走佛郎机人,夺下这里的控制权,很显然不可能是因为闲到无事可做。想必此地要嘛是某条重要航道上的必经之地,要嘛就是本地有什么特别的物产。
韩正山所料确实不差,海汉当初动手占领这个地方,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处于台湾海峡北端,既可以控制南下北上的航道,又可以作为海汉控制区与东北方向的琉球、东瀛等国的航道起点。另一方面在鸡笼港附近的金瓜石矿区,是海汉治下开采规模最大的一处金矿所在地,算得上是目前海汉国库黄金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战略意义甚至比地理位置还更为重要。
不过韩正山虽然推断准确,但也并不知道这些内情,看起来这里的繁荣程度应该远不及舟山,假如被留在这里落脚生根,那今后的日子大概也会过得比较艰难了。
韩正山的担心很快变成了现实,看守宣布将有二十人会留在这里,上岸之后立即进行人员分配。韩正山心里也不免有紧张,如果留在这里,固然能离浙江更近一些,但这地方形同荒野,留下来只怕很难有什么好日子过,当下心情也是有些忐忑和矛盾。
上岸之后,便来了几名管事模样的人,不过他们并没有对这批人进行逐个挑选,而是直接照着花名册念了二十人的名字,然后将选中的人带离了码头。韩正山没有被列入这个名单之中,这让他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隐隐觉得有一点遗憾。
不过接下来看守宣布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非常开心的消息,今天晚上可以不用再睡在拥挤的船舱中,而是在码头的一间库房里过夜。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暂时告别颠簸起伏的水上环境,好好睡一个踏实觉了。
当然了,这样的待遇也不是白白得来的,在此之前他们要先充当力工,将船上的一部分补给物资卸到岸上。这个活搁在平时倒也不算特别繁重,但这帮人在海上漂泊了数日,现在脚踩到地上的感觉都还是轻飘飘的没有实感,加之一直就没有吃饱过,体能状况也不是很好,所以干起活来也着实不轻松。五十斤一袋的大米,韩正山只背了两趟就已经气喘吁吁,感觉脚都有点站不住了。
平时一炷香时间就该干完的活,这帮人足足弄了半个多时辰才算完成任务,其间自然也没少被看守喝斥加快速度,不过众人的身体状况的确已经跟不上了。完事之后绝大部分人都累得瘫倒在地,歇了好一阵才在看守的催促之下勉强爬起身来,前往指定的仓库里休息。
让众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一番忙活之后,倒是吃到了一顿加餐,而且份量要比前几日在船上的一日一餐多得多。韩正山吃完这顿饭之后也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感,突然觉得人生种种,吃饱饭睡好觉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其他的**都可以暂时先放到一边。至于以前在杭州府当捕头的经历,虽然时隔才月余,现在想想却恍如隔世一般。
虽然被允许上岸休息,但韩正山这批人依然还是被严格限定了活动范围,不能踏出这间空荡荡的仓库半步。按照看守给他们的解释,这个鸡笼港属于军事管制区,即便他们现在已经基本脱离了囚犯的身份,但仍然不能在这个地区自由行动。
这种理由当然只是听听就好,
1200.第1200章 南下之旅(三)
这一路行来越是往南,韩正山越能感觉到海汉影响力的强大,而所见的这些隶属海汉的贸易港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完成度也越高。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如眼前铜锣湾海岸的这片港区,可不单单只是几个客货运码头而已,海岸线依地势而建的大片居住区表明了至少有数以千计的常住人口在这里生活。目力所及的地方并没有看到大片的农田或是种植园,这说明本地的收入来源极有可能是依靠着往来船只带来的海贸易,以及相应而生的介、劳务、仓储、住宿、餐饮等各种服务业,而这样以贸易为心的社会分工状况在大明绝对是不多见的景象。
包括韩正山在内的移民们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行动自由,他们被组织起来分批岸参观本地的港口运作,并由官方领队的解说更多地了解到这里的现状。这里日渐成熟的贸易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关制度规章,使其已经在一定程度取代了广州城外珠江码头的作用,成为广东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贸易港。
其实即便没有相应的解说,明眼人从港区的繁华程度也不难推想出海汉经营此地所投入的资源有多大,而海汉对于贸易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都是大明地方官府无法效仿的。
韩正山自杭州来,对于这样的状况有着更为切身的认识,杭州在浙江的地位与广州类似,都担当着区域内政治经济化心的角色,但海汉在舟山开埠建港之后,浙江沿海贸易的心便逐渐由杭州转移到了杭州湾之外的舟山岛,这几乎是广东这边贸易心转移过程的翻版。两地情况有所差异的是,海汉人在浙江的立足时间尚短,舟山贸易港的影响力暂时也还较有限,而广东这边是海汉经营了数年的大本营,香港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是舟山目前可以拟的对象。
虽然韩正山从未去过广州,但从领队的介绍和自己当下所见的状况来看,也不难推测出海汉是如何通过经营自家的港口来逐步从广州夺取贸易份额——同样的手段,他们已经在浙江施展了一年多的时间,韩正山多少也有些了解。广东官府要想改变这种资源外流的状况,大概也只有采取闭关锁国的手段,禁止海汉在广东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贸易,并且得将海汉彻底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