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广东官府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海汉在浙江立足未稳的时候,已经让官府无法招架,今年更是直接打到了杭州城下,逼着浙江布政使王畿签订了城下之盟,向海汉开放了浙江境内的通商权。浙江尚且如此,作为海汉传统地盘的两广地区自然不用多说了,这边地方官府被海汉渗透的程度,只会浙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有人想尝试用暴力手段将海汉拒止在外,只怕下场会浙江那几位出头的仁兄还要更惨,光是来自广东官场内部的压力大概足以让其丢官卸任了。
韩正山在参观过程注意到本地维持公共秩序的并非前几站所见的海汉兵,而是身着黑衣,腰别木棍,头戴藤盔的青壮男子。按照领队的介绍,这些人被称为“警察”,其职责范围倒是与韩正山过去的差事差不多。
韩正山看了一阵,忍不住向领队发问道:“这些人只带根木棍,若是凶徒持有利刃,岂不是要吃大亏”
那领队看了韩正山一眼,还是很耐心地给他解释道:“这你可看走眼了,你看他们胸前挂着的铜哨,出事时可吹响引附近同伴来增援,腰间那牛皮小包里放的是精钢手铐,用来锁住拿下的犯人。带队的警官还配有连发火铳,一颗弹丸便可在几丈外取人性命。若是自以为会点功夫,靠着刀枪棍棒能在海汉地界为所欲为,那可是大错特错了!这几年想来发财的各路好汉也不是没有,还没见有谁能顺利得手脱身的,没死的也全都关进苦役营里去了!再说这里还驻有海汉陆军,什么场面应付不了!”
韩正山听到“苦役营”这三个字不免心一震,他现在虽然已经被划为待分配的移民,但先前在苦役营里度过的日子却还历历在目,一听到别人提及这个话题还是难免有些敏感。在舟山苦役营里敲了近一个月的石子之后,他可不想再回到那个环境之了。
从澎湖运来的移民,最终有近三百人留在了这个港口,但其仍然没有韩正山的名字。这意味着他要继续随移民船向南行进,而最终的目的地可能会如他先前所预料的那样,是在远离大明的南海某地。不过韩正山此时已经不愿再去细想那些不确定的未来,至少从已经到过的这几处海汉港口来看,生活条件再怎么差也要苦役营里好多了。
移民船队在香港休息了一天两夜,再次启程出发的时候,船队里又增加了一艘运兵船和一艘探索级战船,都是换防回三亚轮休的部队。而离开香港之后,船的戒严也进一步开禁,移民们每天都能分批到甲板透气活动,每次放风的时长也由过去的一炷香左右增加到了一个时辰起步。
在出发后的第二天,船长终于向众人宣布了下一站的目的地——海汉国的国都三亚。这个消息让移民们都不禁发出了惊叹之声,他们一路已经逐渐见识到了海汉国力的强大之处,对于这个海洋国度和未来的生活都是充满了期待,如今竟然有机会去到海汉国的国都,自然不免大为兴奋。不过也有类似韩正山这样的知情者,早知道海汉国所谓的国土其实是强占了隶属两广的琼州岛,只是这边的官府与海汉勾结一起,将相关的状况一直隐瞒不报。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这一路行来越是往南,韩正山越能感觉到海汉影响力的强大,而所见的这些隶属海汉的贸易港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完成度也越高。如眼前铜锣湾海岸的这片港区,可不单单只是几个客货运码头而已,海岸线依地势而建的大片居住区表明
第1201章 入职培训
韩正山看了看手里的锤子,样式、大小、份量都与自己在舟山苦役营中使用过的锤子一模一样,看来也是这个差事标配的制式装备了。自己在舟山敲了一个月的石头,还以为南下之后就脱离苦海了,没想到走了几千里海路之后还是得继续做这枯燥乏味的劳动任务。
抱怨归抱怨,为了自己能吃饱穿暖,为了宝贵的劳动积分,韩正山也只能先选择屈服,老老实实坐到地上开始叮叮当当地敲起来。好在这移民营的劳动强度要比苦役营小了不少,像韩正山这样经过“锤炼”的人倒是觉得还挺轻松的。
按照工头的说法,这是让等候分配期间的移民能有点事情做,移民现在所享受的生活条件可不是白给的,人人都得做事,以劳动来补偿他们所得到的优厚待遇。这样的安排当然也无可厚非,毕竟要养着这么数以千计的移民,每天的吃住花销都是一个巨大的数目,海汉就算有金山银山,也不会奢侈到不求回报地供养他们。
从各地被移民船打包运来这里的人几乎都是跟韩正山一样一贫如洗,当下只能靠着出卖劳动力来维生,对于这样的安排除了无条件的服从之外,很难再生出对抗之心。毕竟现在衣食住行都得仰仗海汉官府提供,寄人篱下也就只能乖乖听话了。
当然在这些移民中也有一些幸运儿,凭借着自己的技能或出身,成为了首批被挑走的人员。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匠人或手工艺者,哪怕是只会编个簸箕箩筐的入门篾匠,也是优先获得分配的对象。还有一些人原本出身明军,被俘之后便投了海汉,如今也成了海汉军征召入伍的对象。听说只要入伍便可立刻获得海汉国国籍,省去漫长的考察期和申请手续,包括韩正山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禁心生羡慕。
移民们在此之前已经通过民政干部的宣讲初步了解了海汉国民与非国民的待遇差异,自然也明白想在海汉国长期生活下去,取得国籍就是第一个需要达成的目标。而对于新移民而言,可能要为此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而这些人只要入伍就能入籍,这样的待遇就连韩正山也不禁有一丝参军的心动。在他眼中海汉军罕有敌手,参军入伍似乎也不是风险特别大的行当,而且听说海汉军军饷颇丰,肯定要比自己今后敲石子的收入高得多了。不过没等韩正山想明白其中的利弊得失,便有民政干部传他到营地管理处单独谈话了。
“你来这里之前,是在衙门里当捕快对吧”坐在韩正山对面藤椅的民政干部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的模样,头发剪得极短,一手拿着茶杯,一手拿着一份文件,老气横秋地对他说道:“登记资料上说你在衙门里干了十几年,这可属实”
韩正山从杭州到这里,一路走来早就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心知对方主动问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出身,这可能会是自己翻身的机会,当下恭恭敬敬地拱手应道:“回禀首长,韩某十七岁便进了钱塘县县衙做事,十九岁就做了捕快,二十三岁那年亲手擒获劫走官银的匪首,被知府大人亲点提拔到了杭州府衙做事,二十七岁便坐上了捕头的位子,迄今破案无算,在杭州也算小有名气。”
“资历倒是不错!”民政干部听得连连点头,倒是并不反感的他自报履历的回答。当下扬了扬手中的文件道:“你的资料,我已经全部过目了,虽然在杭州的时候犯过一些错误,但也算不是什么大问题。你也在苦役营里待过一段时间,对自己过去的错误可有深刻反省”
韩正山心道这嘴上反省谁还不会,当下连忙应道:“韩某当初对海汉国多有误解,如今已幡然悔悟,深知过去种种不当之处,今后愿尽心竭力,为海汉国效命!”
韩正山虽然不太清楚对方询问自己的目的,但这种阿谀奉上的话,他在衙门里服役多年,运用起来还是十分纯熟。如今再坚持大明国民的立场,对于改善自己的处境已经毫无益处,韩正山考虑实际状况,自然得要抓住机会为自己争取一个出头的机会。
那干部对于韩正山的表态看来也十分满意,当下便又接着说道:“鉴于你以前的工作是当捕快维持地方治安,所以打算将你分配到同样职能的部门,你可有什么想法”
韩正山听得懵懵懂懂,但也知道对方是在征求自己对工作分配的意见,当下连忙应道:“韩某自当服从首长分配,不敢挑三拣四。”
“既是如此,那你先回去,等分配通知吧!”干部放下茶杯,在资料上写了几笔,然后就打发韩正山走人了。
韩正山走出办公室之后,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毕竟对方并没有向自己承诺什么,但回想刚才这番对话,又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他现在已经知道那身着黑衣黑裤的“警察”便是海汉国的捕快,心中不禁幻想起自己穿上那身行头的模样。
果然在移民营里又敲了两天石头之后,韩正山就被带出了移民营地,前往另一处隶属于司法部的培训中心。不过由于路程较远,韩正山还得与其他几名同样被挑选出来的移民跟随带领他们的警官先乘船到三亚港,然后再登岸去乘坐火车。韩正山不知道什么叫做火车,但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跟着去就是了。
众人乘坐的交通艇从鹿回头半岛西侧绕过,进入三亚河与临春河入海口形成的三亚港。到了这里韩正山才明白了为何此地会被称为南海第一港,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同时见到这么多的海船,密密麻麻地分布于港湾之类的各处码头。杭州城外钱塘江上不多见的四百料大福船,在这里却只算是船体个头中等的普通帆船,比其大上一倍的巨大帆船比比皆是,让韩正山看得目瞪口呆。
两条大河的河岸绵延数里全是码头,所停泊的船只也不知有多少,但这还仅仅只是三亚两处港口之一,据说另个建设时间更早,设施更为完备的胜利港,其港口规模还要在这三亚港之上。以韩正山的见识,暂时想象不出那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了,但单就眼前所见,南海第一港这个称号的确可以说是名不虚传了。
在三亚港登岸之后,
第1202章 南方以南
胜利堡在海汉正式建国之后,便没有再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只是把堡内原本提供给穿越众的居住区全部进行了清理搬迁,将胜利堡内的区域完全作为国家机关的办公地。就算这样堡内的场地也依然严重不足,一些增设、扩编的部门也只能将办公地建在胜利堡之外,司法部的办公地点是在胜利堡内,但下属的警察司却是位于胜利堡外广场西侧的一栋三层灰色小楼中。
韩正山虽然不懂海汉这些国家机关的分工和从属关系,但这栋楼大门前挂着的牌匾上“海汉警察司”几个大字还是认得的,不断有身着黑色制服的警察进进出出,看起来颇为繁忙。带队警官将他们这批人在楼外整队集合之后,按四人一批带进去办理登记手续。
韩正山的个人资料在舟山苦役营的时候就已经登记过一份,这份资料的副本也跟随他一起漂洋过海来到了三亚,不过因为他接下来要入职的部门属于特权机关,所以还必须得登记一份包括手印在内的更为详细的资料才行。韩正山现在一心只想尽快脱离移民营,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他本身就是衙门中人,对这些手续和登记内容的必要性也算比较了解,所以也不存在多少抵触情绪,就按着吩咐一一照办。
韩正山这一队总共十来个人,办完这些手续已经到了中午时分,不过带队警官并没有带他们去吃饭,而是分乘两辆马车离开了警察司,朝着西边的山区行进。
相比财大气粗且上面有人的军方,警察司的训练基地可就没那么阔绰了,所选的位置也没有陆军海军那么便利,是位于胜利堡以西山脚下的一块坡地,即便是三亚本地人也未必知道这块圈起来的地方是隶属哪个部门。这块区域原本也是密林,在前几年不断的伐木作业之下才慢慢清理出来,然后由司法部征用,用来建成警察司的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占地大约五十多亩,以一个建有环形跑道的运动场为中心,周围建有宿舍和教室,以及各种室内外训练设施。整个基地可以容纳大约四百名学员入驻,至于培训周期就要视学员的资质而定了。有些部队退伍下来的老兵,以及类似韩正山这种原本就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员,本身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培训周期相对就会短一些。
虽然培训基地的规模比不了军方,但这终归是特权机关,基本的福利还是有的,学员们到这里之后,立刻便领制服、吃饭、分配宿舍,下午就开始基础训练,时间安排得极为紧凑。
基础训练以体能、个人技击、团队协作为主要内容,这对于韩正山来说倒是没有太大的难度。尽管他当上捕头已有数年,很多事情只要下个命令就有人去跑腿,已经不需他再亲历亲为,但他也一直没有丢下身上的功夫,要论个人打斗能力,一起受训的大部分青壮小伙也未必是他对手。当日在杭州失手被擒,只是因为毫无防备,假如给他时间作出反应,那动起手来可能就不是一两个会合能结束的战斗了。
而除了这些身体上的训练之外,培训课程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理论课了。这不仅包括海汉基本的治安管理制度和法律条文,更有法理学、痕迹检验、查缉战术、公文写作等专业学科。这些分门别类的学科对于韩正山来说也具有很强的新鲜感,有些理论他也知道,但从未想过像海汉人这样将其归纳总结,形成专门的学科去向新人传授。这样的集体培训方式或许训练不出多少神捕,但能合格的学员至少能力下限都不会太低。
目前在培训基地兼职做讲师的基本都是警察司里的高层人员,其中也不乏如火箭一般提拔起来的新人,比如符力就是其中之一。当年那个懵懂的黎族少年在走出大山数年之后,如今已是海汉警察司的高级警监之一,手里的权限相比杭州四大捕头之一的韩正山可大多了。
在新一批的学员当中,符力自然也注意到了韩正山这个“异类”的存在,警察司里出身是前大明捕快的人着实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出自海南岛本地,在官府易主之后自然而然就被海汉警察司给收编了。而来自北方的移民中则罕有韩正山这样的公门中人,一般来说有公职的人也不会轻易选择背井离乡,韩正山这种状况算是一个特例了。
韩正山在培训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在同批学员中无疑是非常突出的,当了多年捕头所拥有的办案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所以在培训仅仅进行了五天之后,符力便将韩正山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单独谈话。
“韩正山,我时间有限,就开门见山跟你说了,以你的能力,如果只分配去做个街头巡警,未免有点大材小用,你自己可有什么想法”符力一边打量韩正山的神情,一边开门见山地问道。
韩正山在海汉人手底下待了这么多天,早就懂得察言观色的道理在这里也是通用的,他一边听一边就在琢磨符力的意图了。很明显这位年轻的上司对自己是有那么一点欣赏之意,但这么直接了当地问出来,自己若是回答得不妥,未免就会让自己好不容易留下的好印象打了折扣。不管上司是不是要提拔自己,一个稳妥的回答总归是不会有错的。
韩正山脑子里飞快地转过念头的同时,躬身应道:“韩某只知为海汉国,为执委会效忠,至于做何差事,自当由上官决定分配,韩某不敢妄议,但定会尽职尽责,不负上官信任。”
符力笑了笑道:“不愧是在衙门里做事多年的人,你这回答倒是圆滑得紧。我且再问你,若是给你一块地方管理治安,你可有做好的信心”
韩正山心想这个海口倒是不能乱夸,否则容易露馅,连忙应道:“韩某初到海汉国,诸多情况不熟,不敢担此重任。”
符力道:“你也不用太过谦虚,你以前在杭州城当捕头的经历,我也大致了解过了,你的能力方面不是问题,只要你今后忠心海汉,前景也是一片光明。我海汉国正处开国之后的盛世,每年都在不断开疆拓土,纳入治下的地区在不断增多,相应所需的治安官员也有极大的需求。韩正山,只要你好好表现,我便保你培训结束之后外放当个派出所所长。”
海汉稳住海南岛的根
第1203章 发展纲要
早在舟山苦役营时期,韩正山就曾听那些被分配去南方的囚犯提到过一些陌生的地名,据说是位于南边数千里的地方。他这一生未出浙江,也很难想象出几千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距离,直到自己被作为移民运往三亚,这一路行来才对这个距离有了具体的概念。但真到了三亚之后,他很难想象再往南去还有多大的未知区域,海汉在那些并非汉人传统统治区的地方又是如何生根落脚的。“南方以南”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对韩正山来说却代表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符力见他不应声,认为他或许是心中还有顾虑,当下便接着说道:“三亚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留在这里,就算留下来,也不见得就会有好的发展机会。你若想留在三亚,便只能从最底层的普通巡警入职做起,想必你也会心有不甘。你若是还想往上走,那最好还是接受安排,去条件艰苦的地方打拼几年。”
韩正山回过神来,连忙躬身应道:“韩某戴罪之身,哪有资格挑三拣四,能得到首长赏识便已感激不尽。不管分配到何处,韩某自当尽力而为,报效执委会!”
话虽是说得漂亮,但韩正山离开符力办公室的时候,脑子还是有些懵。听符力刚才说话的口气,似乎要被分去的地方并非三亚这种繁华城市,而且可能生活条件也不太好,只怕今后是要过上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了。
韩正山走后,符力从办公桌抽屉中拿出一份资料,在上面写上了韩正山的名字,然后叫了秘书进来,让他将这份资料送去警察司。
不久之后,这份资料就递送到了警察司司长任亮的办公桌上,内容是这一期警员进修班的人员分配意见书。进修班学员在完成培训课程之后,基本都是要从普通警员提拔到更高的岗位上,所以符力这个兼职导师对学员分配去向的意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符力师从任亮已有数年,任亮对他的能力和忠诚都十分放心,大致过目了一下之后,便在上面签了字,将其归档到接下来要上报执委会审批的文件中。对于这种基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各个主管部门提交了人选之后,执委会一般都不会再挑毛病,不出意外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两天之后,执委会常务会议上顺利通过了这份《1635年警察司人员任用名单》,而与其同时通过审批的文件中,还有一本大部头的计划书《1635年南海殖民规划纲要》。在这部《纲要》中,提及了海汉今年对海南岛以南地区的大致发展规划,包括基建、殖民、贸易、情报、军事、生产等诸多领域,而在殖民这一栏中,也提到了今年要向南海各殖民点输送的人口规模和职业构成。在此之前一部分相关工作已经提前进入准备阶段,等这份规划通过审批,近期就会开始付诸实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