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施耐德只和宁崎简单交流了片刻,便又被几名外国使者包围了。南海贸易联盟的建立对于区域内的国家来说算得上是一次极大的变革,已经加入的国家想在贸易规则的制定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好处,而尚未参加的国家则是竭力想弄明白加入这个国际组织后究竟能享有什么样的好处,又需要付出些什么。海汉作为这个国际组织的发起者,商务部长这个主管领导自然也就成了各国代表争相询问的对象。

    对于这个时代位于南海区域的这些国家而言,国际贸易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基本都是各玩各的,并没有一个各国公认或是区域内通行的游戏规则。而海汉牵头组织南海贸易联盟,并制定相关的贸易制度,这对大部分国家而言算是一个比较新奇的体验。好在有安南、占城、葡萄牙、荷兰这些国家出于各自的目的纷纷进行了响应,大明的福广两省官府也都默认了这个国际组织的合法性,这个贸易联盟的影响力才足以带动其他国家加入进来。

    但即便是选择加入贸易联盟,各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私心,很难要求这么一个相对比较松散的国际组织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在运行中完全遵守统一的制度,而且每个国家对这些贸易制度的理解各有偏差,执行起来自然也很难保持同样的标准,这些都是客观存在而又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不过施耐德把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很清楚,海汉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表现出绝对服从的态度,而是要掌控区域内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并让成员国能够对海汉打开贸易大门。

    对海汉来说,只要打开了贸易渠道,其他一切都好说。海汉向外推广的政治、军事、文化等等项目,一向都是由贸易开路,后续再逐步跟进,这样所将遇到的阻力也会相对小一些。这一整套的操作方法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套路,施耐德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对海汉带来的贸易感兴趣的国家一个一个地带入到南海贸易联盟这个组织当中,用可观的经济收益来瓦解这些国家的戒备,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引入其他领域的项目,逐步改造当地社会。

    就在庆典期间的国际交流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期间,一支由三十多艘帆船组成的船队在四月四日清晨悄然从胜利港出发。因为近期进出三亚的大型船队众多,所以这支船队的离港也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只有港口的少数工作人员目睹了陶东来等多名高官到场为这支船队送行,至于其驶往的目的地,也只限于极个别高管才知道。

    事实上这支船队中的大部分乘客都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往的具体地点,他们所得到的任务内容仅仅只是前往台湾岛完成一个工程,至于这个工程在什么地方,施工需时多久,则统统没有具体的信息。而且所有人都被要求对这次的任务严格保密,连家人面前也不可谈及。大部分人甚至是在出发之后,才会由专人将其外出执行任务的消息通知其家人。

    率领这支船队的官员是工业部部长白克思,这也是他在穿越后七年来第一次出远门,在此之前去到最远的地方,也不过就是到昌化视察当地的冶炼业,而且前前后后的行程都有人打点妥当,完全不需自己操心。而这次远去台湾,白克思要负责协调指挥上千人的队伍,并且要在一穷二白的当地扎下根来,这几乎就是三亚登陆的再版,所不同的只是现在手底下的人多了,凡事不需再自己去亲力亲为,只要下达命令就行。

    好在这支队伍中不止他一名穿越者,还有负责武装防卫的摩根和负责工程建设的刘山夏二人同行。等这支队伍到了台湾苗栗之后,工业部矿业司的主管田叶友也会从台北鸡笼港赶过来与他们会合,一同实施石油钻探项目。海汉近几年在海外所实施的工程中,也是为数不多能有这么多名穿越者同时参与的状况了。

    由于这支船队中的大部分船只都是满载着各种物资的货船,所以行进也较为缓慢,平均航速只保持在五节上下。船队从胜利港出发之后沿着东海岸一路向北,在接近广东肇庆府海岸线之后折转向东,花了四天时间才抵达了珠江口的香港岛。船队将在这里逗留一天,进行短暂的休整和补给。为了避免引人注目,这支船队甚至都没有驶入香港岛北边海域的铜锣湾停靠,而是选择了港岛南边早期开发的镇南港,停靠在鸭脷洲的军用码头。

    目前在香港地区担任行政事务主官的游益汉接到消息后专门从铜锣湾坐船过来,正好赶上了这支船队进港靠岸。

    “各位辛苦,这要比之前通知的时间早了很多天啊!你们是提前从三亚出发了”游益汉寒暄几句之后便主动问道。他在此之前已经接到过三亚的电报通知,称近期会有一支大型船队北上前往台湾,途中将在香港岛停靠补给,需地方上尽力配合满足需求。不过电报中所说的时间至少是在四月下旬了,倒是没想到这支船队来得比预计的时间早得多,而且是快到香港水域的时候才发了电报告知香港管委会,不然游益汉也不用这么仓促地赶过来会面。




第1020章 先遣队(一)
    对于海汉这些穿越者来说,不管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尚未开化不愿顺从的土著部落,这些外界阻力都不算是自己最主要的对手。海汉统治者们的最大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不管穿越者们手中掌控了多少超越时代的黑科技,他们依然无法与飞速流逝的时间对抗。

    穿越者们想要在有生之年在东方建立起工业文明和相对稳固的政体,就必须要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来推动历史进程的快速发展,不管是钻探石油还是随之而来的内燃机诞生,穿越者们都在试图将这些历史时刻提前两个世纪实现,并且把原本在这期间漫长的发展过程压缩到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就算到苗栗开采石油这个任务面临着诸多客观困难,但既然执委会已经下定了决心,不惜代价也要推动这个项目的实施,那就意味着项目负责人白克思可以在此期间调动一切用得上的资源,来扫清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四月十五日,在船队抵达马公港的第二天,白克思视察了位于军港内的澎湖船厂。这个船厂目前并不具备建造大型战船的能力,其主要职能只是为驻扎在澎湖的军用船只提供日常维护保养,顺带着造一些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渔船、货船,一方面赚取一点收益来补贴日常开支,另一方面也能让船匠们不至于荒废了造船手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里的造船任务就发生了改变,以内河平底驳船为主,而且订单一接就是二三十艘。船匠们虽然不知道造这么多驳船有何用,但很显然这些船肯定不会在澎湖本地使用。

    交通部海运司下属的船舶管理处也不定期会从三亚派出高级技师,到这边来给匠人们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去年年底三亚发运了四台船用蒸汽机到澎湖,就有专门的技师随行,到澎湖船厂教授匠人如何进行安装和调试。同一时期,往来于马公港的货船陆陆续续运来了不少安南出产的精煤,迄今在港口附近已囤积了上千吨。

    白克思查看了已经安装上蒸汽机的四条牵引驳船,工艺水平倒是基本达到了三亚造船厂的七八成,日常使用应该问题不大。不过考虑到使用地点并非在澎湖,大概还得在苗栗的后龙溪入海口附近设立一个负责维护保养的技术服务站才行。好在这次白克思的团队中也专门从三亚造船厂和工业部抽调了数名熟练技工,倒也无需担心澎湖船厂这边的人员储备不足。

    当天下午,白克思和摩根一起检阅了即将随石油勘探队伍一同前往苗栗地区执行任务的澎湖驻军。虽然随着海汉控制区的边界北移到了浙江,目前驻扎在澎湖的部队规模已经不大,但虞尧还是凑出了一个加强连的编制供白克思差遣。由此即将前往苗栗的陆军就已经有了三个连的编制,再加上届时会驻扎在苗栗海岸的海军,以及勘探队工作人员中的民兵,白克思手下的武装力量已经足以发动一场小规模战争了。

    此外虞尧还从白沙岛的移民营地中提前选拔了大约五百名劳工,届时也将与勘探队一同出发。这些劳工大部分都是来自北方胶东半岛和中原地区的战争难民,基本都是农民出身。当然了,难民中偶尔有那么一些出身较好,有文化基础的人,也早早就被挑选出来派作别的用场了。

    这些难民只要管吃管住就能干活,可以说是十分廉价的劳动力。而他们在苗栗协助勘探队完成初期的基建工程之后,民政部门会进行就地安置,让这些难民在当地扎根落脚。如果进行得顺利,两三年之后苗栗这地方大概就会有三四千常驻人口了,而这些新移民当中也会有一部分成为海汉国的第一批石油工人。

    算上澎湖本地加入进来的部队和民工,即将前往苗栗的这支队伍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人。如此之大的一支队伍要到当地开辟出落脚之地,所需的各种物资也为数众多。队伍所需的生活物资几乎都是在福建筹办,原则上至少要能维持这一千多人一个月的消耗,仅大米就准备了三十多吨。按照虞尧的统计,首批启运的生活物资大概至少有三百吨上下,与军需物资的数量相近。而最多的货物则是石油勘探队的工作物资,沉重的铁疙瘩着实不少,从三亚的出发的船队中,有三分之二的货船都是装载着生产所需的各种工具设备。

    虞尧预计前往苗栗的船队规模,估计要比三亚来的这支船队还要增加一倍才行,因此在马公港调配船只和人员,也是一件颇为费时费力的工作。由于白克思的队伍比预计时间提前了近十天抵达澎湖,所以各方面准备工作的完成度还没有达到百分之百,预计至少也还得有个三四天才能出发。

    大部队暂时走不了,但至少可以派出一支小分队提前过去,规划好前进基地的部署,为后续跟进做好准备。摩根提出这个建议也得到了白克思的采纳,在十六日晨间,由摩根率领的先遣队便分乘两艘战船,携一艘货船和一艘补给船从澎湖出发北上。这支船队还顺便拖上了一艘蒸汽内河平底船和两艘驳船,打算找合适的时机沿后龙溪溯流而上,先确定一下航道的状况。

    从澎湖马公港到苗栗后龙溪入海口,航程约莫有一百海里,由于拖了几艘平底船,加上海况不是太好,摩根所率领的这支船队只能以较低的航速缓慢行进,足足走了两天才到达目的地。

    后龙溪入海口宽约千米,吃水深度在四五米间的海船都能顺利驶入,不过也仅仅只能在入海口水域活动而已,据说往上游行进大约一公里之后,水深就迅速降低到两米左右了,只能通行内河平底船。而且上游一些地方河滩极浅,可能还需要进行爆破开辟河道,才能让货运驳船顺利通过。

    前次虞尧带队来侦查的时候,只能测量一下大致水深,但对于是否能够通航驳船却没有十足把握。而且最近处于梅雨季节,后龙溪的流量也有所变化,必须要实地勘测才行。这也是摩根坚持要先派出小分队过来探路的原因之一,否则到时候船队去到上游才发现走不通,那可就误了大事了。

    虞尧向摩根提供了后龙溪流域的地图,以及他上次带队过来所选择的落脚地,摩根没有花太大的气力,就按图索骥找到了入海口南岸的这处泊



第1021章 先遣队(二)
    摩根享用完晚餐之后,看看约定的时间已到,便让侍卫取来电台,由他亲自操作给澎湖基地发了一个电报告知目前的状况。虽然今天的登陆没出什么岔子,但因为时间问题还有大量物资没有来得及卸到岸上,摩根估计至少还得用一天的时间来卸货和布置这处临时营地。

    先遣队的任务之一,便是在这里建立起为后续到来的大部队服务的前进基地,这就意味着摩根还必须指挥手下的人马完成一些基建设施才行。比如划出物资仓储区和人员居住区,修建营地外围的防御工事,挖掘排水设施及储水池,搭建公共卫生设施等等。这些设施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实施起来也得要投入不少人力。好在摩根手下的两个排也并非菜鸟,加上刘山夏派了几个他手下的工头过来帮忙调度指挥,完成这些工作应当不会出现太多技术上的问题。

    摩根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麻烦其实还是天气,虽然赶着时间来苗栗的主要原因就是想利用这两个月后龙溪通航条件较好的时候把东西和人员抢运进山区,但这梅雨季节停不下来的降雨着实烦人。就今天所见的状况来看,入海口附近的河岸全是一片泥泞,要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开工修筑一些基建工程,进展速度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耽搁。摩根在电报中也要求澎湖那边能尽快加派一批民工过来,用增加劳动力来弥补天气原因造成的负面影响。

    摩根将手下的两名排长和几名工头都叫到指挥部的帐篷中,向他们一一分派了任务。这种坐镇协调指挥多个部门共同运作的工作其实并非摩根所擅长,他更愿意抱着他的宝贝m200大枪在野外独自执行潜伏刺杀之类的任务,那种不受限制的自由才是摩根最为享受的时候。但可惜他在穿越后的多数时间都被限制在三亚,而且近几年外出执行任务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这次一听说有机会离开海南岛,摩根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要出来带兵。

    带兵打仗当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此次任务中还需要协调指挥其他的非军事部门,摩根的军衔虽然不低,但在此之前最多只是在战场上指挥过连级编制的部队,并没有真正独立指挥过大型任务。此次海汉在苗栗地区预计投放的人员超过一千五百人,需要深入内陆几十公里建立长期据点,这样的任务对他来说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但摩根也深知自己现在在军中的表现机会不多,要是不做点成绩出来,今后能在国防部捞到带兵的任务只会越来越少,而他又不甘在三亚提前养老,所以对于这次的任务也是特别的重视。在分派完工作之后,摩根又开始研究地图,考虑设计进入内陆山区的行动方案。

    从目前的临时营地沿着后龙溪向东进入内陆大约十公里,这条小河将以直角转向南方,而在这个直角的内侧,是一片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冲积平原。在这片冲积平原的西侧,是名为猫里山的丘陵地区,同时也是大甲族猫里社的所在地。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这个社的人口约莫有七八百人,在平原上也开垦了少量田地,是苗栗本地最靠近海边的一个部落。事实上苗栗这个地名,就极有可能是来自于猫里社这个部落的名字。

    按照虞尧的说法,他上次带队进入后龙溪勘察地形的时候,猫里社的土人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了明显的敌意,甚至双方曾在林间出现过短暂的对峙,但最终没有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猫里社的土人会怎么看待海汉这些“入侵者”,摩根对此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对方不太可能会转变态度欢迎自己的到来。事实上就连目前营地所在的区域也是猫里社人的活动范围,被人为破坏的码头栈桥,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这些土人的杰作。

    在后龙溪改道向南之后,要经过一段长达十余公里的路程,才再次九十度折转向东,进入山区。这个九十度角的内侧也同样是一片冲积平原,在其东侧便是台湾岛的中央山脉了。这两片面积不大的冲积平原其实都是后龙溪从中央山脉中花费千万年冲刷出来的河谷平原,同时也是本地土著部落为数不多的耕地所在地。然而海汉要想保障后龙溪流域的安全,这两处平原的控制权是必须要拿在自己手里才行的,然而本地土著应该也不太可能会乖乖地把土地交到海汉手上,少不了会有一些麻烦出现。

    按照虞尧所提供的地图,摩根再一次对航道长度进行了测量,足足二十七公里,这个航程说长不长,但放在当下的环境中却是让摩根略感头疼。以蒸汽内河船的马力和航道状况来看,拖着驳船逆流而上能有四节左右的航速就算顶破天了,这就意味着整个航程可能需要七八个小时,如果在进入山区之后,水道条件依然能保持通航能力直到最终目的地出磺坑,那么至少还要增加一个小时的航程。

    航道的长度当然不是什么问题,无非就是途中多耗费一点燃煤而已,那也不是摩根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如何保证这段航道的通行安全,就是一件比较考究的事情了。

    摩根当下有两种选择,一是在航道沿岸多部署一些武装据点,以分段负责的形式来保障整条航道的安全,但长达三十公里的航道要部署多少个据点才够用十个还是八个如此分散的据点所带来的指挥和补给问题,反而极有可能会成为另一种难以解决的麻烦。

    另一种办法就是为每一支往返于海边与出磺坑之间的船队都配备武装护卫人员,但一支船队需要配备多少名武装护卫才能确保安全,途中如果遭遇突发状况,又如何保证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增援

    这两种办法都有比较明显的漏洞,所以摩根打算将其结合到一起使用,一方面在途中修筑据点派驻部队,另一方面也派遣一定数量的武装人员随船同行。

    航程中途据点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两处水流九十度折向的河湾了。整个航程中数这两个地方的水流流速最慢,必然也是最为危险的地方,掌控住这两处地方就几乎等同于规避了一半的风险。而如果修建起防御设施完备的据点,以海汉军在战斗力方面的绝对优势,其实也不需要驻扎大部队,一个到两个排就足以控制局面了。



第1022章 先遣队(三)
    由于连日来降雨不停,在这个转弯角度颇大的河湾处,上涨的河水收不住向前的势头,已经漫出河床在岸边形成了大约两百米宽的泥滩,而且泥泞程度还远胜入海口处的河岸。这个场景让摩根稍稍有些失望,他原本指望着能在这里设立一个背靠河湾的据点,这样东、北两个方向临水,防御面积和相应的压力也会减小很多,但从眼前所见的景象来看,显然得让据点营地与河岸保持一段安全距离才行,不然一到雨季就很可能会出现水漫连营的状况了。

    河滩上除了一群群悠闲自在的野鸭外,倒是没有看到人类活动的痕迹。摩根带着士兵找到一处地势稍高的坡地,在简单确定表层土质和周边状况之后,将这片大约百米方圆的坡地定为据点营地的备选地点。这附近目力所及的地区都没有开垦的痕迹,看样子并非本地土著的日常活动区域,或许日后在这里动土兴建据点的时候能比较顺利地避开原住民。

    在完成对这片河湾的考察之后,摩根看看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时分,便下令队伍先停下来吃饭。不过这天上雨水不停,附近又没有可以遮蔽的地方,想要埋锅做饭有点麻烦,只能啃点干粮垫个底。吃过东西之后重新登船,继续往上游行进。令摩根稍感欣慰的是,后龙溪的河道一直保持着两三百米的宽度,水流量通行现有的平底驳船肯定是没问题,就是不知道这种水情能保持多久,等梅雨季节过去之后还能否有这样的条件。

    由此一路向南继续逆流而上,后龙溪基本是以一条笔直的水道向前方延伸。不过从两岸的冲积平原不难看出,这条小河曾在历史上多次改道泛滥,才能在这绵延的山地间冲刷出这么一片大约有三四公里宽的河谷地形。
1...405406407408409...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