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内燃机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提升意义远远超过蒸汽机,不过这种更为先进的动力设备对燃料的要求远比蒸汽机高得多。虽然用煤气也可以制造内燃机,但运输和储备都不够便利的煤气显然并非最佳解决方案,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对此都很清楚。要将内燃机投入到实用化阶段,就必须要先解决燃料问题——首先得开采石油,炼制出成品油,保障内燃机的燃料供应。

    穿越者们虽然身具屠龙技,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受限于客观环境。穿越头几年所控制的陆地区域内,并没有已知可供开采的油田存在。南海海底倒是有很多储量惊人的大油田,比如在安南南部头顿港东南120公里处,就是后世越南境内探明储量最大的白虎油田所在地。但穿越者们进棺材之前肯定没办法实现开采海底油田所需的生产技术和大型设备,所以就算知道海底有石油也只能望海兴叹。

    不过一直对内燃机怀有执念的工业部对此倒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得益于无所不包的资料库,穿越者们早早便已经确认了台湾岛上有可供开采的地下油田存在。从那时候开始,工业部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将工业化开采油井的历史从1859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提前到两个世纪之前的台湾岛。

    在原本的历史中,清朝咸丰末年,台湾苗栗县出磺坑这个地方的民众就发现了当地有石油从地下自行涌出。当地人用人力挖了一个一丈多深的井,每天可以收获地下涌出的原油七八十斤。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真正的内燃机,当地人也仅仅只是将其用来点灯照明而已。到光绪三年的时候,两江总督沈葆桢巡视台湾,听说这事之后便将油田收为官办,并且聘请了美国技师来用机器开采,曾经将产油量提高到每天一千五百斤。光绪十三年台湾巡抚刘铭传设立矿油局,钻井五口,最深达一百二十米,不过后来因为产量太低入不敷出,没经营几年就倒闭了。

    而台湾岛上在后世探明并开采的油气田还不止这一处,在苗栗县境内的锦水、铁玷山,新竹的青草湖、崎顶等地,都有储量可观的油气田,但其开采的技术难度不一,不如苗栗出磺坑的油田那么靠近地表就是了。出磺坑的这处油田直到穿越行动之前,据说都仍有稳定的产出,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算是距离三亚最近的产油地,且海汉控制当地的难度相对较小,由此成为工业部认定的首选开采目标。

    海汉在前年十月才正式踏足台湾岛,到去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对台湾岛西海岸线的控制,而工业部也是从去年开始,才正式进行石油项目的筹备工作。

    相关的筹备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钻探设备的生产,钻头是穿越时带过来的成品,只需生产钻杆和钻机就行。虽然海汉的钢铁产能还很有限,但从中挤出一部分来生产钻杆倒也不难,而钻机和游梁式抽油机就只能使用蒸汽动力了,这方面的生产技术已基本成熟,只需根据石油开采的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就行。虽然生产效率肯定比不了后世的专业设备,但土法上马,能用就行,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之后才会慢慢考虑升级装备的事宜。

    第二个部分是炼油设施的建设,开采出来的石油必须要经过提炼,才能得到内燃机所使用的成品油。虽然碍于这个时代生产力条件所限,没办法修建大型炼油厂,但以海汉现有的工业水平,修建管式炉、立式釜,采用釜式蒸馏土法炼油,倒也不算太难,只是加工能力有限,提炼出来的燃油品质也不可能达到后世那么高就是了。

    虽然同是土法炼油,但工业部准备在石油项目中投入的资源不是后世那些私人作坊可比,也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方案。例如设计效率更高的炉釜结构和加热系统,修建催化塔并提高釜温,配置分馏塔,用连续加料和快速出渣来提高生产效率等等。虽然这些技术改进会让初期的投入大大增加,并且增加生产调试阶段的工作量,但工业部认为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更快更早地迎来内燃机时代,就能让海汉国以更大的优势领跑于这个时代。

    第三个部分就是生产人员的组织和培训,这其中又分为钻探和炼油两个部分。钻探这一块所需的专业人员倒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这几年工业部组织的打井队在海南岛上打了不少自流井,就是变相在通过实战练兵,对于基本的钻探技术倒是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只是炼油还没有相应的设施,纯粹的纸上谈兵很难培训出熟练的产业工人,这只能有待于在台湾实施项目之后一边生产一边培训了。

    这些准备




1016.第1016章 开国庆典(十六)
    从四月二日开始,在海汉国民享受假日的同时,海汉国与参加此次开国庆典观礼的各国使节代表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也拉开了帷幕。

    这次庆典期间,大部分在南海地区数得上号的国家都有官方或非官方的人员来到三亚,对海汉来说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一次国际外交机会。向其他国家推销海汉的政治观念、军事同盟、文教体制以及金融贸易方式,是海汉在外交活动中一直坚持实施的手段,并且也在过去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通过这些手段,海汉在南海地区不断地增强国际影响力,逐渐将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演变为海汉的盟国和拥趸。在海汉拥有更大规模的官僚体系来治理面积更大的疆域之前,保持当下这种友好的国际关系远比通过战争手段占领这些地区能带来更多的好处。

    在此之前已经签署框架协议的南海贸易联盟,也是为各国代表在三亚进行的国际交流提供了双重平台。这个建立在自由贸易协定基础上的国际组织虽然没有过多地涉及政治和军事领域,但只要能够打开贸易渠道,对已经逐渐熟悉国际事务操作的海汉来说,其实也就只是多费一点掩人耳目的手脚而已。只要不是对海汉抱有太重仇视心理的国家,有了资金和物资的进出口渠道之后,海汉相关部门自然能设法打通该**政机关的要害关节,从逐渐影响到这些国家统治阶级对海汉的观感和态度。

    海汉官方机关所安排的外事活动,也是按照传统的政、军、文、商四个领域进行。为了照顾一些国家派来的代表分身乏术,这些交流活动也是特地规划了时段交替进行。在四月二日这天所举办的官方外交活动就只有一个,即南海贸易联盟及区域国家发展峰会。

    这个时代的国家自然不太明白这种所谓的国际峰会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但既然海汉人要搞这个活动,以其一贯的做法来推测,想必对参与国多少都能有点好处,就算不参与,听一听了解下情况总吃不了亏,所以各国代表都没有缺席这个会议。

    海汉官方花钱搞这么一个国际会议,自然不是单是为了在各国代表面前摆摆排场而已,更主要的目的是利用这个机会,在国际交往间树立起“带头大哥”的形象,掌控多国对话的话语权,并且向各国进一步推广海汉所倡导的自由贸易体系。而对其他国家的与会者来说,在与海汉进行的贸易中尽可能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就是他们这次来到三亚的主要目的之一。

    而对于三亚本地民众来说,虽然议政之地很近,但国家大事距离他们的生活还是很远,这几天是一年中难得的公休假日,自然是要好好享受三亚的热闹。

    张金宝一大早便带着学生从三亚港的小旅店赶到胜利港这边,不过他可不是来商业区凑热闹的,三亚的消费水平远超儋州,这节日期间的物价更是涨得厉害,张金宝带着一队人,每天的开销都是一个让他肉疼的数目,也舍不得再花钱到计划外的非必需开支上了。他今天带队过来是打算到胜利堡求见宁崎,看看能不能给自己的几名得意门生安排一次面试,好让他们能够进入三亚的高等学府深造。

    但张金宝到了胜利堡外面就傻眼了,没想到来此办事的人多不胜数,在胜利堡外面排着登记的队伍大概已经有半里长了。张金宝问过几人之后才得知,原来是海汉商务部给外国商人发放的贸易许可证书到了年审时间,有证书的商人都要在近几天内完成相关的审查手续,而没有证书的商人则正好趁着来胜利港看热闹的机会向海汉官方提交申请。不过办手续还得先在这里登记,然后才能拿到进商务部的号牌,每凑齐十人,便会有专人带他们进去。

    来都来了,人多也只能先排着。张金宝排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他了。这门口的登记处就一张长书桌两名书吏分别办理手续,后面站着几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士兵的身后,就是胜利堡的吊桥大门。

    张金宝上前道明来意,书吏抬头看了看他:“求见宁首长今天怕是见不了啊,首长们这几天都很忙,不接受未预约的求见。”

    张金宝连忙求情道:“小人是特地从儋州来的,所为之事也是公事,还请这位小哥通融一二。”

    书吏摇摇头道:“这个可没法帮你,上面定了规矩,我们也只是照做而已。你要求见首长,等这几天的庆典结束之后再来吧。”

    张金宝心道这事多拖一日老子就要多出一天的开销,这一天的开销就当在儋州半个月的费用了,拖得越久成本越高,还是得设法尽快把事情办了才行,成与不成还另说。

    当下张金宝心生一计道:“其实是这样的,前些天宁首长去儋州考察的时候接见过小人,且委托了事情让小人去办。宁首长特地嘱咐,让小人到了三亚之后一定要来见他复命,若是见不到首长,小人怕耽搁了正事担待不起,望小哥明察。”

    书吏一听果然放下了手里的毛笔,拉了另外一人到旁边嘀咕了几句,又过来仔细问过张金宝的姓名、来历之后,便让张金宝先到旁边候着,等他先去找上司汇报情况。

    张金宝倒也不怕被戳穿,宁崎有没有嘱咐他办事,这就只有宁崎本人才能确认。他在儋州与宁崎会面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可以确认这位朝堂上的大官还比较好打交道,也不会对百姓摆出太大的官架子,真要是报到宁崎那里,自己得到接见的机会反而更大。

    张金宝等了一阵,便见那书吏领着一名短发年轻人出来了。张金宝见这人短发短衫,也拿不准他究竟是首长还是归化民,当下便先自报家门道:“小人儋州琼西书院山长张金宝,见过首长。”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从四月二日开始,在海汉国民享受假日的同时,海汉国与参加此次开国庆典观礼的各国使节代表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也拉开了帷幕。

    这次庆典期间,大部分在南海地区数得上号的国家都有官方或非官方的人员来到三亚,对海汉来说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一次国际外交机会。向其他国家推销海汉的政治观念、军事同盟、文教体制以及金



第1017章 开国庆典(十七)
    宁崎想起上个月去儋州考察琼西书院的时候,这张金宝曾对自己提到过想开办蒸汽机相关专业培训班,不过在现阶段海汉官方肯定还不会对民间教育机构开放这种涉密项目的培训资质,所以宁崎当时也是明确地告知他这条路行不通。时隔还不到一个月,这张金宝又从儋州找到三亚来,难道是还不愿放弃当初的打算

    宁崎手头的事情堆积如山,当然也没什么兴趣再去主动过问这种小事,便表示可以尽快给这几名学生安排一个简单的入学测试,如果合格就直接留在三亚进修。说完之后,宁崎便端茶送客。张金宝大概也没想到这会面竟然如此之快便宣告结束,当下只好称自己还有事情要禀报。

    “还是上次在儋州说的事”宁崎稍稍有些不耐烦地皱眉道:“如果是蒸汽机的事情,那就不用再说了。我上次已经说过了,这事急不来的。”

    张金宝见宁崎面露不快之色,连忙应道:“小人并非为此而来,而是有别的事想请示首长。”

    宁崎脸色稍霁,便让张金宝接着说。张金宝却先让几名学生到外面去等着,不让他们继续旁听了。

    待学生们出去之后,张金宝才开口说道:“首长上次视察琼西书院时,曾对小人提过要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可以将分院开至别的州县。小人后来仔细考虑一番,也觉可行,只是琼西书院师资有限,要开分院还有些难处,所以斗胆来三亚向首长讨些援助。”

    宁崎一听是这事,倒也放下了心。他在琼西书院考察时的确鼓励过张金宝,让他考虑到外地开设分院。毕竟儋州一地就有两位数的书院,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太过激烈,琼西书院所针对的生源是贫苦人家,走的路子是职业培训,相较于其他书院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对。不过宁崎也知道琼西书院的底子有限,要想开设连锁机构还有诸多难处,所以也没指望张金宝立刻就能付诸实施。但没想到这话说出去却是让张金宝当了真,打算把这事操办起来了。

    扶持民间教育机构是海汉官方的既定政策之一,宁崎对此也是乐见其成,便对张金宝问道:“那你现在有什么规划,需要哪些帮助”

    张金宝应道:“小人仔细想过了,这海南岛上三亚、儋州两地的教育机构最为集中,而其他各个州县就相对较少,若是要开设分院,当以海口城或是昌化这两地为宜。特别是昌化当地冶炼业方兴未艾,从业者已有近万,学龄童也着实不少。当地家庭收入普遍有限,一家也供养不起几个读书人,像琼西书院这样的路子,倒是很适合当地状况。书院本来就设有冶炼专业,若是在当地开办分院,相信地方官府也会给予支持。”

    张金宝见宁崎听得微微点头,心知自己应该是说在点子上了,当下紧张的情绪也稍稍缓解了一些,接续说道:“但开设书院所需花销不少,小人财力有限,却是一下子拿不出来那么多。此外书院师资也稍显不足,若要开设分院肯定会捉襟见肘。若能得首长支持,想必此事便可顺利办下来。”

    宁崎道:“师资嘛,倒是可以想办法给你调配人手,但这费用问题可不好解决,要是文教部出资,那你这学校就变成官办了,你大概也不会乐意接受。”

    张金宝道:“此事小人已经打听过,海汉银行便可办理贷款,但他们所需的不止是实物抵押,而且还得有文教部的签发的项目批文才行。这实物抵押倒好说,小人就拿琼西书院的房产做抵押便是了,只是这官府批文,儋州管委会也管不了这事,便只能来三亚求助首长了。”

    宁崎心道这张金宝倒是有心,早就把这些事都盘算好了,他肯将琼西书院的房产拿出来做抵押,也足见在这件事情上所下的决心之大。既然如此,宁崎也不好再推脱不管了,当下便道:“张山长对教育事业这么有心,真是海南学子之幸!这样吧,你写一个详细的书面规划交给我,我看过之后就签发一个正式的批文。”

    “小人已经写好了草案,还有劳首长过目。”张金宝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份装订好的簿子,双手拿着恭恭敬敬地递交给宁崎。

    宁崎当然不会急着马上就看,有些事即便是举手之劳,但也不能办得太痛快,否则让下面的人认为此事丝毫没有难度,今后找上门来的麻烦事只会越来越多。张金宝态度虽然端正,但该拿捏的地方也一样要到位,不然这家伙拿着批文回去吹嘘自己跑了趟三亚,就让执委会的宁崎乖乖把批文签了,那岂不是太没有统治者的威严了。

    宁崎接过来随手就放在了桌上:“行了,你写这东西,我会抽时间看看。你先把学生们带回去休息,回头会安排工作人员联系你们。”

    这次张金宝就没敢再多耽搁了,起身千恩万谢之后才离开。他这次来三亚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大半,人事已尽,剩下的部分就得听天命等消息了。

    宁崎当下也没有急于处理这件事,峰会这边还有很多事情要他亲自参与。下午的议程中,他将登台发言,内容是“倡议加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其中就包括了邀请各国派留学人员到三亚来学习海汉独有的文化和技术,同时也会尝试在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学院,帮助当地培养有文化的专业人才。而张金宝也是适逢其会,给宁崎带来了一些新的灵感,比如在其他国家有些海汉官方不便直接出面的地区,就可以让张金宝这种民间教育机构牵头办学,慢慢进行文化渗透。

    作为一个来自数百年之后的穿越者,宁崎对于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作用是很清楚的,这些民间组织在跨国活动中的便利远远超过官方,只要合理加以利用,这些组织可以做到很多官方不便出面的事。而且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从业多年的老资格,宁崎一直坚信文化教育在巩固国民团结,提升国民的身份认同感方面具备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海汉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个国家的国民结构从一开始就是由多民族组成,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移民的不断到来,国民中的不同族裔越来越多,人口构成和文化背景也会越来越复杂。如何能将各国移民揉合到一起,并且让他们都能对



第1018章 苗栗
    宁崎虽然也赞同在教育领域进行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但他并不想将这个行业都变成了纯粹的生意,如果以经济收益的多少来计算经营效果,那就肯定违背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坚持的职业信念。向其他国家推广海汉教育机构这件事,政治上的意义更大一些,只要有路子就算亏钱也要做下去。但如果以施耐德那套方法来操作,就难免会变得铜臭味比较重了,而且也与宁崎倡导这件事的初衷不符。

    当然了,宁崎也知道施耐德这话是开玩笑的成分居多,这次庆典期间来找施耐德谈生意的各国商家早就排起了长队,有大把赚钱的买卖等着他处理,哪有精力来顾及开办学校这种“小生意”。刚才宁崎跟他把张金宝的事情一说,他甚至都没仔细过问张金宝的资产状况和需要贷款的数目,就先一口答应下来了,一方面是出于对宁崎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着实没把这点小业务太放在心上。就算宁崎真甩锅给施耐德来操作,他估计也分身乏术,最后多半还是交给手下人去做了。

    与其把这事变成了纯粹的买卖,宁崎还是更乐意将其交给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比如张金宝这种有想法的实干者就不错。宁崎决定等这边忙完之后,看看再找个时间跟张金宝谈谈,商量一下将民营职业教育体系推广到国外的可能性。
1...404405406407408...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