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旁边邱元插话道:“这事我倒是听王汤姆提过,这个安排也是考虑到那时候你老婆肚子里有了孩子,调你回来好方便你照顾家人。”
于铁柱连忙应道:“长的好意,卑职自然是明白的,感激还来不及,岂敢有半点抱怨之意。”
宫古岛战役是在去年九月初由王汤姆带队指挥攻打十八芝最后一处巢穴的歼灭战,也是整个1633年中海汉军方实施的最后一次作战行动。于铁柱当时还是一营四连的连长,靠着在这次战役中所荣立的战功在战后得到了提拔嘉奖,才升到了现在的营长职位上。对他个人的职业生涯而言,要算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进步,最起码以前当连长的时候,可不会有幸能跟执委会的长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于铁柱解释之后,才接着刚才的话头继续说道:“今后等孩子大点了,那还是得想办法送回三亚念书,要是能多学一些本事,长大了能当个坐堂官老爷,岂不比我这扛枪杆子的大老粗强多了”
“说得没错!这才是出人头地的正途嘛!”于铁柱的表态让宁崎很是满意,先前参观小学时的不快也因此而消去了一些:“当兵打仗,只要身体完好,人人都做得,但要做官治理国家,那就只能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胜任。你想为子孙后代谋个好出身,那还是得走读书这条正道才行。”
于铁柱听得连连称是,宁崎又继续说道:“这外面的学校,师资力量肯定还是没法跟三亚比,到时候孩子送回来,我替你安排进胜利堡小学就读好了。”
于铁柱赶紧又起身道谢,执委会的长亲自安排子女入学,这可是天大的面子,别人做梦都求不来的。那胜利堡小学里就读的大部分都是长的子女,归化籍干部的后代能入学的,可都算得上赢在起跑线上的幸运儿了。宁崎心中却是有些小得意,任你军方在基层怎么动手脚,我只要把归化籍军官的子女都尽量安排到教育部直属的学校里就读,接受正统的教育,等到下一代人上位掌权的时候,也不致出现军人当政的局面。
官僚体系中的文武之争,即便政治制度先进如海汉,也同样不可避免。这种竞争并不仅仅体现在每年的军费预算案审议环节和每次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的讨论会上,对于舆论方向、人才流动的控制,甚至于可能影响到数年后的一些长远布局举措,也都是在双方各自的算计当中。
海汉穿越以来就一直处于快扩张期之中,对于军事力量的依赖非常大,这也造成了军方在海汉政治体系中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位置。哪怕每次与军事相关的讨论上,文官们都会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障碍,但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也只能对军方的提案表示妥协——打天下这种事,终究还是得交给军队去干,卡军队的脖子也就等同于卡海汉自己的脖子,于自身无益,只是通过这种手段来彰显一下存在感,避免军方一家独大而已。
当然了,文官并不会因此而看轻自己,毕竟打天下靠军人,这治天下还是得靠文人才行。海汉是扩张与治理并重,文官自然也有自己能够挥作用的舞台。从长远考虑,今后统治这个国家的主力还是文官,为了防止海汉在现阶段军方处于强势的局面下逐渐演变成了军政府,有些必要的牵制预防手段还是得早早用起来才行。
关于军方的工作,于铁柱本来是没有义务向宁崎汇报的,不过宁崎这趟环岛考察是属于钦差大臣的性质,代表的是执委会而非他所掌管的科教文卫体系,在饭局这种非正式场合听取一下驻军指挥官的报告也是无可厚非。谈完私事之后,于铁柱便顺便向宁崎汇报了海口驻军的状况。
目前驻扎在海口地区的部队有海汉民团6军一营的大部分编制,包括三个战斗连和一个工兵连,另有一个炮兵连因为要参加下个月初的庆典阅兵式,已经提前回到三亚接受队列集训去了。此外6军还有一支常驻此地的独立骑兵连,在码头上护送宁崎一行人的便是这支骑兵连的人马。
海军本来是在海口有一支完整编制舰队驻扎,不过海汉民团在过去的一年中南下北上,对外战事和海上军事行动不断,整支舰队都已经被调动去了别处,目前在这里驻扎的海军仅有八艘探索级战船,两艘补给船和两艘侦察艇,全都是排水量在四百吨以内的小船。当然了,现在海峡对面的雷州徐闻县也基本都已被海汉渗透得十分彻底,在琼州海峡的安全防卫方面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几艘战船已经足以维护海口港附近的海上安全秩序了。
除了6海两军的正规部队之外,本地还有一支编制为一个营的预备役民兵。这支部队的职能主要是在主力部队调动去别的地方执行任务期间,暂时接管海口城附近包括海港在内地区的防务。相较于正规军,预备役民兵部队在武器配备和作战经验方面会稍次一等,不过这只部队的排级以上军官全部都是民团退伍老兵,并且都拥有一定的实际作战经验,指挥体系的实力还
第九百九十一章 整体差距
最让范迪门觉得嫉妒的,并非目前海汉和大明之间热火朝天的贸易状况,而是海汉在港口基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早先初到三亚的时候,也惊叹于当地港口码头的建设规模和水准,不过当时他认为这地方既然是海汉的门面,自然要倾尽全力弄得漂亮一点,以便能给外来客商留下好印象。但在这次走访海南岛上多处港口之后,范迪门才现原来海汉人的每一处港口都是实施了标准化建设,虽然规模大小有所差异,但港口设施、进出港手续、运作机制等等却都是完全一致,也足见海汉在海上贸易方面经营策略的成熟。
相较之下,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经营状况却更像是草台班子,除了巴达维亚的港口还算有点模样,其他地方的建设水平别说与海南岛这些港口相比,就连安不纳岛都比不了。这种差距不单单只是因为财力投入程度的差异所造成,更多的原因还是由于东印度公司在整体规划、人员配备、工程能力等方面全面落后。
在港口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差距对于贸易的影响显而易见,海汉港口的运转效率明显要高出一大截,船只进出港手续,货物的装卸、仓储乃至销售,都无需船主货主们过多操劳,他们甚至不用下船就可以安排好这些事务,而节省下来的时间,便可以用于往返航程上。一年下来多跑几趟海汉的港口,用这些省下的时间所换得的利润自然就很可观了。
尽管范迪门认为地域和人种才是双方在贸易经营状况上出现差距的主因,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站在客商的角度,服务设施完善,管理措施统一的海汉港口,显然是更好的选择。等海汉人在马六甲海峡的基地投入使用之后,不难想象整个南海,或者说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状况,或许都将会因此而产生微妙的变化。
如果一定要让范迪门从中挑出一点毛病来安慰自己,大概也就只有海汉目前的海上运力还比较有限这个短板了。海汉为了快地扩展地盘,将大部分的资源都放在了建造军事用途的舰船上,海汉海军已经拥有了六艘“威严级”主力战舰,但为了建造这六艘大型战舰和与其配套编制的众多战船,海运部只能大量削减了民用、商用船只的建造数量。这使得海汉目前对于来自他国特别是大明的海上运力十分依赖,常年往返于海南岛与大明之间的船只中,有七成以上都并非海汉所属。
但这个短板能够限制海汉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这一路考察下来,范迪门在儋州和海口都看到了正在兴建之中的造船厂。以海汉建造军用船只的度来看,未来几年中民用船只从各个船厂下水的频率只会更高。说不定一两年之后,在南洋地区的海面上就可以看到挂着海汉旗帜的商船船队出现了。
在海口城的最后半天考察时间,宁崎去了南渡江以东的新移民安置区。从1631年开始到现在,在这片区域已经安置了近两万以大明为主要来源地的新移民。这些移民被分别安置在规划好的十个村镇中,生计以种植粮食作物的集体农场为主。
明朝在乡村实施统治的基本组织是里甲制度,这种制度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百户编为十甲。官府以里甲为单位编派徭役,包括征收税粮、办运上贡无聊、支应官府公用等等。但因为这种制度并非选拔贤能来管理基层,又没有完善的监管措施,所以里长在安排徭役时就可以公权私用,中饱私囊。到明朝中叶一条鞭法施行之后,原本十年更替里长的制度也逐渐废弃,对农民的控制力也就越来越弱了。
海汉在接管这一地区之后并没有沿用大明的里甲制度,因为这里安置的都是没有根基的外来移民,所以民政部门在本地所采用的其实是以村为单位的公社制,即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化,而民众的收入主要来自劳动所得的工资和口粮配给。而每个村的村委会干部,全部都是由海汉民政部任命,在吃皇粮的同时也得接受监管,虽说手头权力不小,但上头有海汉律法压着,多少能对其产生一点威慑。
这种集体所有制的组织形式比较适合农业社会,海汉试图通过体制的优势来达成以农养工的墓地,依靠农业的积累来实现工业化基础。这种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先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海汉只需把原本那个时空中的先人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套用过来就行,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都十分成熟,无需再做长时间的实验摸索。其次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地组织起农民,利用民间的生产力来大规模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省下海汉在农业开方面所需做出的官方投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有效地集中农业生产所产出的财富,并由官方将其统一投入到当下更为重要的军事、工业等领域,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展。
不过海汉式的公社制度也吸取了先人的教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公有制,对于期望弃农从商或者进入其他行业做工的移民,也同样提供了转换的通道,但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先获得海汉籍贯才行。而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或是选择了入伍从军,单单靠着在农村进行简单的体力劳作,现在至少也得一年才能获得入籍的机会了。类似海口城附近这些移民安置区因为设立时间不长,大部分移民都仍处于观察期,入籍的比例还尚未过半。
当然在未来展到某个阶段之后,在这些地方所施行的集体所有制或许也会再次成为束缚生产力枷锁,届时肯定还会在基层组织制度上进行适时的改变,不过那最快也得是下一代人的事了。
范迪门对于海汉在农村推广的这种基层管理制度倒是有一定的兴趣,这既不同于欧洲常见的封建领主制,也跟他所认知的远东地区以大明为代表的农村社会结构有着明显区别。而从这里的农田基础建设状况来看,无疑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地方中最为出色的一处,类似遍及数个乡村万亩耕地,规制统一的水利工程,可不是靠着农户自己组织的小打小闹就能弄出来。
考察队到来的时候,这处名为大甘村的地方正好在组织民众挖掘通往南渡江的灌溉渠,看到数百名壮
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亚港
1634年3月26日,三亚港四号码头。最新最快更新天籁小说』2这个码头共有八条栈桥,三十二个大小泊位,最大可停靠排水量五百吨左右的帆船,是三亚港主要的客运码头之一。进出三亚港的外国船只,一般都会被安排在这个码头停靠,近日由于海汉大事将近,到港的各国船只每天都是络绎不绝,四号码头也逐渐变得格外繁忙起来。
这里虽然没有货运码头上那么多力工和港务人员,但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也着实不少,一有客船靠港,便会有人聚拢到栈桥附近,向外来客举着大大小小各式招牌大声招揽生意:“老牌旅店,干净舒适,全天免费供应热水,每晚只要一元!”“代办货物采购,海6转运,本地导游,诚信经营!”“各种海汉特产,价格三亚最低!”“高薪招工,有手艺的优先,最快半年入籍!”“租房购房,免费看房,高中低档齐全,签房契才收佣金!”
“厉斗,你看这个场面,像不像我们以前在演唱会上举着灯牌追星的时候”刚刚下船的陈一鑫对同船归来的好友厉斗调侃道:“就像是在声嘶力竭地呼喊小偶像的名字一样!”
厉斗翻了下白眼应道:“我怎么不记得有这事这么脑残的事我可没做过!”
陈一鑫哈哈一笑,也不再继续揭短。他跟厉斗来到这个时空的时候还是高中毕业生,如今一晃六七年过去,已经是穿越者中少壮派官员的代表人物了,手中各自都执掌着一方生杀大权。那些穿越之前的往事,现在想起来真是恍若隔世了。
“出来这么久,这地方还是有不小的变化啊!”陈一鑫叹道:“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四号码头才刚刚开始动工,你看看现在,听说临春河上游都在开建十号码头了。”
厉斗应道:“你是一直在外面打仗,不知道这三亚有多大的贸易吞吐量。这么跟你说吧,每个月光是从澎湖和高雄两地出来三亚的货船,就至少有四五十艘之多。你想想大明与三亚通商通航的口岸这么多,这每月进出三亚两个港口的船会有多少”
陈一鑫感慨道:“说真的,我来之前觉得大概要等到自己三十岁之后才能看到一个像样的三亚,但这建设度要比我预计的快多了。照这进度,到你我退休的时候,这地方应该真能变成繁华的大城市了!”
“应该能看到吧!”说到这个话题,厉斗脸上也出现了向往的表情。他们参加穿越行动的时候正处于最喜欢幻想的年纪,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也充满了种种希翼,一个强大的,有自己参与统治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他们都曾有过许多的构想。而在穿越之后的这些年里,这些构想中的一部分也正在一步步地得到实现。
这两人在此时返回三亚,目的都是为了这次的开国庆典。陈一鑫是代表驻扎在舟山的军政机构,而厉斗则是作为香港岛的代表。这对好友自从1632年在澎湖一别之后,这次还是他们次重逢,陈一鑫在南下途中停靠香港,顺便就接了厉斗同船回来。这近两年的时间中,厉斗是留在了澎湖一直没挪窝,而陈一鑫的经历则要丰富得多了。
陈一鑫在1632先被调到澎湖,担任钱天敦的副手,1633年年初,陈一鑫率军前往台北,先后攻下了原本由西班牙人控制的淡水河鸡笼两个武装据点。打下台北之后马不停蹄,他又跟随钱天敦和石迪文指挥的部队,北上浙江攻打舟山。七月陈一鑫又再次带队出海,北上去日本九州岛和朝鲜半岛南部的海域转了一大圈,搜集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当中,陈一鑫所取得的成绩可是大大地过了自己的好友,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开国庆典期间,他肯定也会得到执委会和军委的公开表彰嘉奖了。
当然厉斗其实也混得不差,他目前是高雄港管委会负责人,作为地方上的主管官员,手中掌握的实权还是相当大的。而且海汉最近两年在台湾岛的开计划相当庞大,很多事情都得由厉斗经手去办,未来的职业前景也是一片大好。只是厉斗这种搞行政工作的官员,想要获得升迁往往得依靠从政资历的积累,像军人那样凭借战功在短时间内一升再升就不太现实了。
海汉在海外各个殖民地几乎都派出了代表回来参与这次的庆典,从三月中旬开始便66续续到港,陈一鑫所在的舟山定海港是海汉在北方最远的一处殖民地,虽然他月初便从舟山出,但在福建海峡和珠江口两次遭遇了恶劣天气,不得不靠岸暂避了几日,好在紧赶慢赶总算赶在了典礼前面回到三亚,没有误了正事。
当然像陈一鑫、厉斗这样的身份,肯定是不用去住这些外面的旅店了,码头上早就有专人等候,他们上岸之后,便有人带了马车过来载他们直接去胜利堡。不过这两人所带的行李着实不少,很是搬运了一阵。其实他们原本在胜利港这边都还有名下的公寓,不过常年空着,完全就成了一个堆放个人物品的仓库而已。这次执委会专门给各地赶回来参加庆典的官员们在扩建后的迎宾馆安排了地方住,那边端茶倒水都有人使唤,条件肯定比回去住单身公寓强多了。再说他们也不会在三亚常住,庆典结束,正事办完,肯定就北上回自己的地方了,也没必要再专门把公寓清理出来住这么几天。
看着两人这前呼后拥的排场,码头上的闲杂人等自然知道这是大人物到了,也不用荷枪实弹的警卫们招呼,赶紧就朝旁边让出路来,好让长所乘坐的马车离开码头。旁边蹲着等客的一帮轿夫看了,更是羡慕不已,他们这些人大多都是到港不久尚未入籍的新移民,除了一身力气之外就没别的手艺,只能做类似这样的体力活。
本书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1634年3月26日,三亚港四号码头。这个码头共有八条栈桥,三十二个大小泊位,最大可停靠排水量五百吨左右的帆船,是三亚港主要的客运码头之一。进出三亚港的外国船只,一般都会被安排在这个码头停靠,近日由于海汉大事将近,到港的各国船只每天都是络绎不绝,
第九百九十三章 罗升东的家法
海汉从一群默默无闻的海外来客,一路展到现今即将建国的强大势力,罗升东作为外界为数不多的亲历者,见证了这支势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进化历程。』天籁』小说ww』w.2如果不是海汉人七年前出现在崖州,那他罗升东现在多半还是在崖城水寨里当个兵头混饭吃,顶多能升到把总,参将就不用痴心妄想了。投靠海汉这一步,的确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虽然他的行为对于大明而言形同叛国,但如今这世道之下,谁还在意这个两广官场上随时都有大把的官员排着队想得到海汉人的招揽,意图借着海汉人的能量来升官财的人真是多不胜数。
除了现在近乎半公开性质的私盐贩运生意之外,罗升东还背负着另一个秘密使命,就是为海汉在两广官场上充当代言人,一方面替海汉出面打通各种关节,另一方面也在这个过程中为海汉物色可以收买拉拢的对象。特别是那些对海汉的商贸、移民能起到推动作用的地方实权官员,更是罗升东眼中的重点目标。前几年罗升东四处活动的时候还免不了吃人白眼被人斥责,甚至还有人向东厂和锦衣卫举报他意图谋逆,但近两年主动找上门来求他帮忙,希望能跟海汉搭上关系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了。毕竟如今的海汉有钱有势,前面搭上这条大船的先行者都达了,自然会吸引不少后续的跟风者蜂拥而至。
这次从大6回来之前,罗升东接连面见了好几名广东官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官员都并非军中将领,而是货真价实的地方官。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看到海汉与大明贸易中潜藏的巨大利益眼红,想要设法参与进来,谋取一份收益。如果是别的商家,或许早就巴巴地送钱上门了,但海汉如今是店大欺客,由其主导的利益网络并不是谁都有资格进的,罗升东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便是一个替海汉把关的掮客角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