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王汤姆沉声应道:“你不用这么灰心丧气,我们并没有打算要处决你,也不会伤害你的家人。只是你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大概不会再有人身自由,至于你的儿子郑福松,你可以为他选择不同的未来道路。一是跟你囚禁在一起,直到我们认为你们已经不构成任何威胁的时候,才会有机会重获自由。二是由我们来抚养他长大成人,让他能够摆脱郑芝龙之子这个身份,在阳光下自由地生活。”
王汤姆的这番话倒是让郑芝龙心头一松,他最担心的莫过于海汉人会处决自己以绝后患,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但既然王汤姆代表海汉表了这个态,那自己父子俩的性命基本就算是保下来了。只是郑芝龙实在想不明白,为何海汉人会对自己的儿子如此仁慈,竟然还提出要代为抚养,难不成这海汉人还有别的什么阴谋
郑芝龙名下最有价值的资产便是十八芝,但这支武装势力到目前已经被海汉压制在了岛上很小的一块区域内,并且也已确定要向海汉投降,所以即便海汉人控制了郑福松,也难以达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郑芝龙所能想到的可能性,大概就只有海汉人想借此手段来控制住自己,让自己能老老实实地渡过囚徒生涯。
郑芝龙当然不愿让儿子与自己一起被囚禁,但这第二种选择又着实透着几分诡异,让他一时间难以做出抉择。郑芝龙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海汉人之所以会对他儿子这么宽容,其实跟他的关系并不大,完全是冲着原本时空中“郑成功”这个民族英雄身份才给予的特殊待遇,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怀”行为根本就没法用常理来解释。
王汤姆见他不作声,知道这家伙应该是在盘算其中利弊,当下便又说道:“你也不用觉得为难,就算你不同意我们的提议,我们也不会为难你儿子,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点,如果你选择让他跟你一起被囚禁,
第九百一十四章 战后清点
十八芝被赶到宫古岛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在这里自然无法再像以前在福建海峡那样便捷地获得各种补给,岛上的猪牛羊养得不多,平时就连郑芝龙自己都舍不得杀来吃,留着以备不时只需。不过此时十八芝已经定下了第二天便向海汉人投降,这些补给留着也只是白白留给海汉人,倒不如自己临走之前先吃个痛快。等明天成了海汉人的战俘,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吃得到荤腥了。
让海盗们有点遗憾的是当时从澎湖和台湾撤出时太过仓促,没能运走多少酒水,带到这边的美酒也早就消耗完了,现在这散伙饭只有拿略带酸涩的米酒和水果酒充数,未免不够尽兴。
席间有人悄悄来到郑芝龙身边向他报告,有小头目自行带了一帮人离开了营地,不知所踪。郑芝龙得知之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淡然说了一句随他们去吧,并没有任何要追究的意思。
郑芝龙拍板做主向海汉人投降,这个决定在十八芝内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服从,仍有不少人希望能跟海汉硬刚到底,只是在多数人都选择了投降保命的这种形势下,极少数主战派即便跳出来也于事无补了。而选择在投降前夕出走,也是他们在最后一刻表明自己态度的唯一手段,即便以郑芝龙为首的十八芝降了,他们仍然不会就此服输。
但郑芝龙却知道这种挣扎很徒劳,他上午去海汉营中谈判与王汤姆谈判,也是第一次在近距离上见识了海汉民团军的真容。过去郑芝龙认为十八芝屡次败在兵力不如己方的海汉民团手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的武器装备性能差距太大,但他在参观过海汉军营和海汉军的日常出操训练之后,却发现自己过去真是错得厉害,这海汉民团军容军纪远非他过去所遇过的武装所能相比,不管是大明还是西方番鬼,其武装部队的状况都远不及这自称民团的海汉武装。相比之下,海汉这民团倒更像是职业军队,而那大明的官军反而像是业余性质的民间武装。
郑芝龙自己带兵多年,自然知道要训练出这种高水平的军容军纪有多大的难度,而拥有这些素质的军队在战场上会有怎样的表现,他已经不止一次切身体会过了。而且海汉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营地门口一溜烟排开了数十门大大小小的火炮,光是这个阵势就已经让郑芝龙在谈判之前心凉了半截。这样一支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职业军队,加上火力强大的武器装备,的确不是今时今日的十八芝能够抗衡的对象了。
在这种形势下,那些指望依靠小股武装继续反抗海汉的顽固分子,郑芝龙只会将其视作自寻死路了。人各有命,能够从海汉手中保下大多数人,他也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这些人既然一心赴死,郑芝龙也不想再费心去挽回他们了,到时候自会有海汉民团出手教他们做人。
翌日,已经被压缩到宫古岛南部的十八芝余党在各路头目的组织下,离开据点集中到一起,然后向预定的受降地点进发。虽然经过前几日的大战之后,十八芝已经有不少人在战斗中被俘被杀,但此番组织起来集体投降的人员仍然超过了三千人。当然这些人并不都是作战人员,其中一多半只是妇孺老幼而已。十八芝真正有战斗力的组成部分,至少有一半在去年的交战中被留在了福建海峡,没能撤到宫古岛来。即便郑芝龙不降,靠剩下这点力量也顶不住海汉太长的时间了。
受降地点是在岛南平原的一大片空旷的田地上。今年夏天收割了一季水稻之后,这片地区便空着没有进行耕种,面积足有四五百亩之大。海汉军在昨天便派出了部分武装人员部署在这里,今天更是加上了数门火炮,而且都是布置在十分显眼的地方,以确保来这里投降的人都能看到其存在,避免有些人事到临头还想搞点小动作。
海汉民团一营参加过多次海外作战和大规模行动,对于处理战事进程中数量庞大的战俘群体有着比较丰富的操作经验,在此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各种锁链、绳索、扎带等工具,并预先划分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十八芝的人群抵达这里之后,首先便按照青壮和老弱妇孺进行了区分,让其进入划定的范围中等待下一步安排。
这两处区域之间还用两道路障和铁丝网隔离开来,中间相隔数丈之遥。这样做的原因是海汉军中没有足够多的女兵来对投降的妇孺一一搜身,为了避免十八芝利用妇孺将武器携带到战俘营中,就将其与临时羁押青壮俘虏的区域隔离开来,稍后再慢慢处理。而这种布置也能让俘虏们能够实时看到自己家人的状况,避免他们因为担心家人的人身安全而出现某些过激的反应。
海汉对付青壮俘虏的方式就没这么友好了,所有人必须先排队接受搜身,然后进入等候区,在那里有另一队士兵专门负责给俘虏们带上链式镣铐,每十人串成一队,以限制其行动能力。而小头目和各级头领则是单独收押,有专人将其押送往下一个地点。这些青壮俘虏会在稍后装船,然后运往千里之外的不同服刑地。而老弱妇孺则会在鉴别身份之后,拆分送去海汉的各个海外殖民地安置。
十八芝这些人的身份虽然不怎么干净,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汉人,对于海汉在海外特别是南洋地区的殖民地来说,这些人还是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至少比那些从南洋甚至更遥远的中东和黑非洲运来的奴隶好使多了,也更符合执委会建立以汉人为主体的殖民地构想。不过这些人因为出身比较特殊,日后想要转化身份加入归化籍,可能所需的考察时间更长,考核条件也更为苛刻,或许其中一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获得海汉籍的机会。
郑芝龙父子因为身份特殊,没有跟其他人一起接受处理,而是被单独带到了距此不远的大帐中面见王汤姆。父子俩一前一后,慢慢步入大帐中,然后在王汤姆面前跪伏到地上,以示臣服。
“都起来说话。”王汤姆并不打算为难这父子俩,虽然海汉与十八芝是敌对关系,郑芝龙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海汉所要对付的头等目标之一,但这种关系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十八芝选择投降之后,郑芝龙现在也就只是一名囚徒而已了。
相比昨天已经会过面的郑芝龙,王汤姆
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一桶金
海汉民团每次在海外完成作战之后,就轮到临时雇佣和征用的民船登场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需要在短期内运回海汉控制区,光靠海军的舰船是远远不够的,而为了保证事前不会走漏风声,这些民船往往都是在开战后才在就近的港口征集。因为海汉军方对于战时征用的船只和人员一向都会给出不错的报酬,而且是按天计费,因此民间也会有嗅觉灵敏的人,在开战之前就将自己名下的船集中到战区附近的港口,等着海军来征用,以此来获取丰厚的短期收益。
台北鸡笼港的李毛仔、刘七爷、齐船匠等人,便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在开战之前从福州组织了几艘福船,并在当地招募了一些移民运到鸡笼港,抵达之后便正好赶上了王汤姆率领的舰队到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被临时征用的对象。不过李毛仔和齐船匠在鸡笼港都有公职在身,并不能参与到船队的运作中,一切都只有交给海商刘七爷来操办。
对于身在体制内,但却心向经商的李毛仔等人来说,这大概就是他们掘到第一桶金的最佳时机了。这交战期短短的数天中,他们组织的船队在鸡笼港与宫古岛之间跑了两个来回,交战结束之后,岛上的诸多人员和物资还需要他们的船队至少参与三次到四次的运输才行。
虽然还没有与海汉海运部结算最终的费用,但刘七爷和齐船匠都是相关从业人员,对这种战时征调民船的报酬标准也比较清楚。根据他们所计算出来的收入,这段时间跑下来的收入分到每个合伙人头上,大概还能有两三千元之多。以齐船匠和李毛仔目前的年收入水平来衡量,这约莫要相当于他们五六年的收入了。
趁着刘七爷返回鸡笼港卸货补给的时间,三人约了在港区的小饭馆碰头吃饭,商量一下后续的事宜。不过由于近期大量苦役和移民到港,李毛仔除了自己本身在及建设部的公职之外,又被移民部借调去帮忙处理劳力分配的事宜,而齐船匠更是忙于给宫古岛返回的战船做维护维修,两人都是忙得脚不沾地。结果刘七爷在小饭馆一直等到天黑之后,这两人才收工赶到饭馆与他碰头。
“抱歉抱歉,两位久等!”李毛仔是最后到场的人,没坐下来便连声道歉。
“坐坐坐,忙到这个时候,应该还没吃上晚饭吧”刘七爷倒是很理解李毛仔的状况,当下叫了小二过来,又点了几道热菜。
“没办法,眼看着要放工了,码头上又拉回来一船人,只能帮干部把人员清点完了才撤。”李毛仔叹了口气道:“开战这段时间每天都在加班,早出晚归的,想请个假也请不到,劳烦两位久候了。”
刘七爷道:“大部队还在后面呢!那宫古岛上起码还有两三千人要运,你这段时间有得忙了!”
李毛仔笑道:“忙点好啊,忙点大家都有钱赚!刘七爷,宫古岛现在状况如何了”
“郑芝龙已经降了,他手下的一拨头目基本上也都跟着降了。估计顶多还有几天时间,民团军就会往回撤了。”刘七爷感叹道:“这十八芝前几年还风头极盛,在fj无人可敌,想不到这么快就覆灭了!”
刘七爷自己便是早年随十八芝从fj迁居到台湾的第一批移民,对于十八芝在这些年里从起事到兴盛再到覆灭的过程都是看的一清二楚,作为亲历者和当事人,心中的感触也比李毛仔和齐船匠这种外地人更多一些。
如果不是海汉人的到来,刘七爷现在大概会在台湾岛上的某处当个镇长之类的小官,亦或是替十八芝打理某个船行,当然这职位肯定是来自十八芝的任命,而非大明官府。海汉人到来之后,台湾岛上殖民点的开发建设进程的确大大超出以前十八芝统治时期,刘七爷正是因为感受到海汉所拥有的巨大能量,才会果断抛弃了原来的东家转投海汉。
齐船匠道:“那这郑芝龙投降,命可保下来了”
刘七爷左右看看,压低了声音道:“老夫是没看到人,但据说是王首长亲自作保,留下了郑芝龙父子的性命。不过这种要紧人物,肯定是由海军的战船押送,轮不到民船的头上。”
“郑芝龙这种大人物,肯定直接押回三亚了,不会在鸡笼港这边停留。”三人中对于海汉体系运作最为了解的便是李毛仔,他向另两人解释道:“执委会花了这么大的成本,派民团军去宫古岛剿灭十八芝,那当然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抓到郑芝龙就得尽快送回去报军功才是。就算要杀头,那也得执委会的首长们确认了郑芝龙的身份之后再动手。”
“那你觉得执委会会杀他以绝后患吗”刘七爷好歹曾在郑芝龙手底下做过事,对其命运还是比较关心的。
李毛仔摇摇头道:“这我可说不好,首长们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哪是我等俗人能够猜到。不过以过去海汉对外征伐的历史来看,只要是投降了,多半都能留得住性命。想必你们也知道,民团军中有不少军官都曾是大明、安南、东瀛等国的降将,说不准首长看郑芝龙顺眼,就赏他一个差事了。”
齐船匠沉吟道:“那这么说来,搞不好以后还会跟他成为同事啊”
李毛仔道:“首长们心胸宽广,对投降的敌将一般都会留下性命,有时甚至会直接释放。这郑芝龙是不太可能会放走了,但保命的机会还是挺大的。至于以后会不会成为同事……这可真不好说了。”
李毛仔在海汉人手下待了这么些年,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跟苦役营打交道,自然也是看了不少这种事例。在他看来十八芝这些俘虏里面之中,大概绝大部分人都还有从头来过的机会,因为海汉扩张速度极快,对于船员水手的需求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十八芝手底下的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在海上讨生活,航海方面的技能都是驾轻就熟,可以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
这些人当中除了极少数罪大恶极之徒外,大部分人也只是听命于上面的头目行事,本身并无不可饶恕的罪过,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役之后,自然在心性方面会有所转变。海汉人更看重的是战俘们是否会转变立场效忠自己,而非他们过往的经历。李毛仔自己就切身体会过这个转变过程,对此也是感受颇深。不过他所不知的是海汉高层对于郑芝龙的看法早已根深蒂固,早在穿越之初就决定了对他的处理方式,并不会因为他降或不
第九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内幕
李毛仔等人摩拳擦掌准备要在台湾鸡笼港开办民营造船厂的同时,千里之外的安南岘港,颜楚杰正与安南实际掌权者清都王郑梉的大儿子郑柞一起视察当地一间由双方合办的造船厂。安南目前在台面上当皇帝的是黎神宗,但这个皇帝仅仅只是郑梉手中的傀儡而已。而郑柞在安南国内的实际地位,就与大太子无异了。这次颜楚杰与郑柞的碰面虽然是打着“联合军演”的旗号,但除了军事演习之外,双方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合作项目需要商谈,其中也包括对之前一些合作项目的建设成果进行验收,这岘港的造船厂便是其中之一。
岘港这地方早在1629年安南内战结束之后,就已经被安南朝廷划给了海汉作为“永久租界”使用,实际上也就成为了海汉所控制的海外飞地之一。而这种性质的“租界”,在安南南部除了岘港之外,还有归仁、金兰、头顿三处海港,自北向南次第分布在中南半岛的海岸线上。这四个租界港口过去都是南越政权治下的地盘,岘港在其中并不是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处,但因其最早被海汉实际占领,所以开发建设进度和配套设施的完成度也是四个港口中最高的,其中也包括了一间大型船厂在内。
海汉与安南朝廷的合作协议当中,也有由海汉提供技术,援助安南发展海军和海上贸易的内容,而造船厂便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岘港船厂的建设资金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由安南提供,因此这座船厂建成之后,除了要为安南军方打造战船之外,同时也担负了为安南培训船匠的使命。安南方面每年都会挑选一批人员,到这里来一边做工一边学习造船技术。
当然了,海汉的造船技术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照搬的,很多涉及到船舶设计、建造方面的技术关键,对缺乏系统知识的安南船匠来说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学会按部就班地造船,但想要自己从头设计、建造海汉式的战船,暂时仍难以办到。此外船上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比如舵轮传动系统的制造技术,就是海汉方面一直秘而不宣的技术壁垒。
岘港船厂共有十个船台,其中有四个是可以用于建造千吨大船的大型船台,不过目前这里所建造的军用船只,仅仅只有为安南军方提供的中小型战船,海汉自家的战船因为技术标准与外销型有所差异,并不会在这里建造。这次双方高层来岘港船厂期间,正值岘港船厂为安南军方建造的第十二艘“探险级”战船建成下水。虽然还有一部分舾装工程没有完全完成,但郑柞还是十分高兴地参加了船厂为此举行的下水仪式。
未来负责指挥这艘船的船长、大副、水手长,在半年前便已经选拔出来,由安南兵部公派到三亚,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习。这些军官所学到的航海知识、战船操作方式、海战战术等等,全部都是按照海汉海军的标准进行传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保证安南军方能够在接收战船后顺利列装投入使用,另外也是为了确保安南海军能够与盟友海汉在战时无缝对接,加入海汉的作战体系内协同行动。这几年下来,海汉已经先后为安南海军培训了数十名军官,目前在安南海军一线服役的军官中,超过八成的人员都曾在海汉军校中接受过培训。
虽然这一些都是打着军事援助的名义进行,但实际上相关的人员培训费用仍然是由安南朝廷支出。为了建设一支能够守卫安南漫长海岸线的水面武装,这几年安南朝廷前前后后投入的银子已经达到了百万两之巨。当然巨大投入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目前安南已经有了两支完全使用海汉式战船的小型舰队,分别驻守在北部湾的涂山军港,以及南方的顺化。而至于顺化以南的海岸线,由于安南海军自身实力有限,而海汉在这一地区拥有四处港口,所以基本是由海汉这个盟友在负责海防安全。
这种分工一度在安南朝堂上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的确没有哪个国家会将自己的边疆交给外**队来守卫,哪怕是自己的盟友也着实太别扭了一点。但持反对意见的人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因为安南海军在目前的确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船只部署到遥远的南方,去接替海汉海军的驻防职能。而海汉海军在驻防到南方港口之后,当地饱受西方殖民者骚扰的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可是安南海军所无法达成的效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