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船队从灵山卫出发南下之后,一路上便没有再靠岸进行补给,日夜不停往南赶,直到这日到了舟山群岛附近,才放缓船速进港靠岸。许逸虽然不知道本地原来的状况,但看到码头上荷枪实弹的海汉兵之后,他才开始重新审视海汉人的实力。很显然这地方已经不是属于大明官府的掌控,否则码头上这种场面肯定会被视为叛乱之举,他实在有点想不通海汉人是如何做到的。

    船上的难民们被允许下到码头休息一夜,这里已经搭出了数十个大帐篷,每个帐篷内都有十余张单人行军床,这也是许逸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唯一一次在床上躺着过夜。而这里所能获得的伙食也要比船上好得多,早上甚至还能吃到白面馒头配粥,前几天在船上每顿都只有半碗稀粥,到了这里总算是能让肚子稍稍填饱一点了。

    吃过早饭之后,便来了拿着铁皮卷筒喇叭的工作人员,站到高处向这些新移民们宣讲政策。许逸对这事比较在意,当下也听得仔细,听说能读会写有文化的人便可以申请在这里落户,当下就果断决定要试试。南方什么状况他不清楚,但这江浙毫无疑问是目前大明境内最为富庶的地区,与其跑到岭南去吃苦,倒不如留在江浙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再说海汉人特地指明了要识字之人,那总不可能专门把念过书的人集中起来去干粗活,照许逸的推断,多半是可以当个帐房、文书、管事之类比较轻松的职位。许逸已经




第八百八十八章 许逸的新工作
    这三拨挑选之后,总共有七八十人被截留下来,虽然人数不多,但这些人都是目前舟山本地比较急需的职位,所能发挥的作用可比单纯的几十名力工大得多。

    许逸很顺利地通过了笔试之后,所分配到的工作就是协助民政部门给岛上的临时劳工登记造册,而且是让他第二天便立刻上岗开始工作。

    第二天一大早,许逸吃过早饭便被带到一处院子里,安排他在西侧厢房里等着。这屋里就只有一张书案两把椅子,书案上放着笔墨纸砚。许逸注意到这套文具居然是海汉出的玻璃制品,就连用的墨也是上等的定制绩溪徽墨。光是这套文具,在战乱前的登州府至少能卖到二三十十两银子,这海汉人的阔气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如果他知道海汉制造玻璃文具的成本有多低,大概就不会这么想了。

    不一会儿便有一名穿着海汉式样对襟短衫的工作人员抱来一叠簿子,放到书案上翻开向他说明道:“等下我来提问,你来负责填写。你先看看内容,熟悉一下。”

    许逸接过来一看,那簿子上的每一页都已经分栏印刷好了一部分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等等个人基本信息,只需将具体的内容对照栏目在后面的空白处一一填上就行。这项工作可以说相当简单,对于许逸而言不存在任何的难度,当下便点点头坐下来磨墨准备。

    不多时便有海汉兵领来了一队人,一个一个地开始进行登记。许逸本以为问完这十几人就能休息一会儿,没想到看着看着要问完了,外面又领进来一队人续在后面。如此这般往复不停,竟然一上午都没得到什么休息的机会。许逸旁边坐那人只是开口询问,翻来覆去也就那几个问题,倒是不用费太多精神,但他攥着笔写了一上午,着实有些疲倦。

    到了午饭时分,许逸才终于了停下来休息的时间,放下毛笔活动活动酸疼的手腕。在过去这段逃难的时间里他根本就没有动笔写字的机会,骤然间连着写了半天字,还真是有些不太适应。旁边那名工作人员显然是对许逸这半天的工作表现比较满意,对他表扬道:“你叫许逸是吧字写得不错,下午应该就没这么多人了,会轻松一点。现在跟我去吃饭吧!”

    许逸连忙拱手道谢,顺便请教对方姓名。先前对方来时一张冷漠脸根本不怎么搭理他,他也不敢主动询问对方的身份。毕竟这人剪了短发,穿着也与明人大为不同,许逸分不清他到底是海汉人还是为其效力的归化民。

    “我叫阮清。”

    “原来是阮首长,在下这厢有礼了。”许逸连忙起身作揖。

    “我可不是首长。”阮清连忙摆摆手道:“我是安南裔归化民,现在的职务是定海港管委会下属民政处资料科科长,你叫我阮科长就是了。”

    “是是是,阮科长有礼了!”许逸一时也弄不清这个科长到底是什么级别的管理层,不过大明衙门里负责登记百姓档案这种工作的人,级别一般都会不高到哪里去。如果是战前在登州,许大少爷跟这类人打交道可能还会拿一拿架子,但在经过了长期的流浪生活之后,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和需要表现出来的谦卑态度,就算是芝麻官也比自己这个毫无根基的外来户要强得多,最起码人家可是拥有归化民的身份,而自己现在却只是一个干一天算一天的临时工。

    阮清是早年在黑土港入籍的安南归化民干部,在黑土港和三亚都有过民政工作的经验,这次北上舟山也是他自己提出的申请。不过到了这里之后,他发现自己这个光杆司令要撑起整个部门的确相当吃力。这舟山岛上的居民人口达到数万之多,而其中被安排到海汉控制区里充当劳力的临时劳工也多达数千,出于安全考虑这些生活在海汉治下的人员即便不入籍也是得统统登记造册才行,而这个工作对于资料科来说可谓相当繁重。

    昨天听说新来了一批移民,阮清便主动去找到上司要人。最后从码头上选出了十来个自称识文断字的读书人,阮清看了笔试资料后便挑中了许逸作为自己的临时助手。从这天上午的工作情况来看,阮清对自己的眼光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助手不但字写得不错,而且比较听从指挥,一个上午没怎么休息也没有出声抱怨。

    海汉内部员工伙食显然要比移民能够享用的食物好多了,许逸双手拿着木制托盘,看着托盘上盛着的两荤两素菜品和白米饭,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过去他看到这些小鱼小虾或许还会不屑一顾,但现在能够吃到油荤对他来说就已经是梦寐以求的享受了。

    在这个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几乎全是管委会和港务处的工作人员,许逸一边吃一边听其他人闲聊,不多时也掌握了不少信息。

    原来海汉人拿下这个区域的时间并不长,而原本占领这一地区的民间武装势力已经被他们所消灭,一切都是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这里对于海汉而言,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兴建的桥头堡。而海汉真正建设成型,各种配套设施和福利待遇都很健全的控制区,反而是难民们一开始就十分抗拒的南方。在海汉这些工作人员的口中,远在南海的三亚港就是如同天堂一般的存在,能够在当地定居的移民,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幸运儿。而且有文化的人到了那边,所能获得的待遇还会比舟山这里高出许多。

    许逸听了之后不禁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做出留下的决定还是稍微冲动了一点。假如耐着性子,或许能有机会去到那传说中的三亚港落脚也难说。

    那阮清看许逸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倒也猜出了大概,主动问道:“许逸,你可是觉得不该留在舟山,而是该跟着移民船去南方”

    许逸连忙辩解道:“属下绝无此意!”

    阮清笑道:“三亚虽好,但你们这些新移民直接分到三亚定居的几率,只怕连百分之一都不会有。早两年或许还行,但现在要在三亚定居,却需要先取得归化籍才行了。”

    随着海汉地盘的扩张,经济实力越发雄厚,而三亚作为海汉的行政首府和经贸中心的所在地,近两年也是变得越发地繁荣了。随着外来人口



第八百八十九章 官方反应
    舟山岛上的局势在海汉的强力管制之下逐渐回归平静,但浙江沿海各州府由于海汉到来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却并未就此结束。五月底在舟山岛举办的招商会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但同时也有一些依赖舟山原有贸易体系获得收入的人因此而损失惨重。对这些人来说,海汉人的到来无异于一场灾难,而海汉人牵头组织的新贸易体系更是彻底断绝了他们从东海的贸易中获取收益的机会。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在这些遭受经济损失的人看来,海汉就是最大的仇敌。尽管海汉在舟山之战中展示出来的强大武力震慑住了所有蠢蠢欲动的旁观者,但这也并没能让因利而生的仇恨完全消失,仍然还有不少人在想方设法要给海汉弄点苦头吃。

    洪武二十年(1387年)信国公汤和受明太祖朱元璋委派,在浙江巡视海防时选中了绍兴府余姚、上虞两县北部海口要冲修筑卫城,取其邻近庙山之意,命名为临山卫。嘉靖三十六年,宁绍参将戚继光带兵进驻临山卫抗倭,再次加固修筑了五里多长的城墙、烽火台、炮台等军事设施,并取得了著名的“龙山所大捷”,一举扭转了当时浙东的抗倭战局。

    不过自天启年间以来,东海上的海盗劫掠活动渐渐减少,演变为了以武装走私为主的新兴获利方式,这杭州湾两岸的金山卫、海宁卫、临山卫、观海卫等卫所的防御压力相应减小了很多,还有不少卫所的武官也或明或暗地加入到走私贸易当中,利用官方身份,甚至是使用官方船只和码头来牟取私利。

    不过这样的局面在海汉人到来之后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有更多的商人参与到了这场利益游戏当中,并且选择了加入海汉一方。而由海汉人制定的专卖专营协议就使得军方的人没办法再直接参与进去,这对于在过去数年中已经收银子收成习惯的军方来说的确是难以接受的变化。不过他们也自知难以压制住这条外来的强龙,所以只能把不忿暂时压在心头。

    这日临山卫附近的码头来了一艘乌篷船,靠上码头之后,船上的人抛出一块令牌,不多时码头上便驶来一辆带篷马车,停好之后船上才下来几人,没做停留便直接钻进了车里。车夫驾车离开码头之后,没有去附近的市镇,而是直接驶入了临山卫城。临山卫城指挥使魏山亲自出迎,将这几名身份神秘的客人迎入了他的官邸中。

    能劳动魏山出面,这几人的身份的确不普通。带队的是浙江都司指挥佥事于平风,他便是舟山船帮背后的官方靠山了。海汉人打上舟山岛之后过了三天,他才接到消息,等他这边能做出反应的时候,舟山岛的战事大势已去。于平风自然不甘自己的一份产业就这么被一群外乡人轻松夺走,利用手中的职权向宁波府的观海卫和昌国卫都下了公文,要他们对武装闯入大明海疆的海汉人进行驱逐。

    但这些公文发出去之后都如同石沉大海,连半点回音都没有,等了十来天之后,宁波府那边才回话说因为近期海况不佳,水师船只破损严重,如今正在加紧整修当中,暂时无法出海执行任务。至于海汉人在当地所发生状况,当地卫所称还在调查当中,目前怀疑是海盗劫掠商船所引发的私斗。又过了几天,宁波方面报功的公文也送到了位于杭州的浙江都司,称东海上的战事其实是海汉人配合卫所剿杀当地海盗的行动,并有斩获匪徒首级若干作为此次行动的证据。

    于平风气得将抄送到自己手上的公文全部撕碎扔掉,他在军中多年,自己在东海上也有不少耳目,岂会看不出这是下面的人编造理由搪塞自己宁波的昌国卫、定海卫都是这般态度,只能说明当地指挥官极有可能已经与海汉人达成了某种默契。而他们将从这种默契中捞取到的好处,大概就有于平风被海汉人坑掉的部分在其中。

    虽然于平风有权力以浙江都司的名义给地方卫所下文,但真正的指挥权依然是在地方卫所指挥使的手上,对于宁波这边驻军不合作的态度,于平风也没有什么官方手段可以立刻使出来进行压制,就算是南京兵部,也不够资格直接对卫指挥使进行任免,要打小报告还是得递交到北边京师去。而且涉及人事任免,不出血打通关节,弹劾很难真正起到作用。就算于平风舍得花这笔钱,这一来一去加上在京城活动的时间,没两三个月操作是办不下来的,到时候黄花菜早就凉了。

    跟宁波驻军的这笔账肯定要算,但不是眼下这个时候,于平风优先考虑的是如何把海汉人逐出舟山,其他的都是次要问题。而他的身份也不可能直接发动全省大军去东海攻打舟山,只能采取一些其他的办法——比方说找到一些利益一致的盟友,然后一起设法对付这些不知死活的外来户。

    这方面的人倒是不难找,毕竟靠着东海上这个走私贸易市场养活的人为数不少,其中不乏在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物。于平风利用自己的人脉四下活动一番之后,也拉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打算要对海汉有所动作。这次跟他一起来临山卫的,就是其中两人。

    这两人的身份说起来也都是官场中人,一人是锦衣卫百户廖训,另一人是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兼浙江兵备道道员郭正。他们在海汉人到来之前,也各自有关系户在东海上靠着走私贸易获利,海汉人的出现直接切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所以也是跟于平风一拍即合,准备合作对付海汉人。

    这三人虽然都是武官,但手上却没多少在他们权限范围内可以直接指挥调动的军队,所以最终还是得到一线卫所找带兵的将官操办才行。所以这三人商定了日子,便一同悄悄从杭州府顺前天将出海,来到了绍兴府临山卫。为了避免事情过早走漏风声,他们并没有携带仪仗,三人同乘一船,上岸后甚至连随从都没带就进了临山卫城。

    之所以要到临山卫来找魏山,是因为他们知道魏山此人也是东海走私贸易的受益者之一,此前舟山船帮所经营的业务中,魏山也是有份参与。但舟山群岛从地域划分上是属于宁波府所辖,这样一来地处绍兴府的临山卫就不便出兵干涉舟山事务,所以魏山



第八百九十章 断人财路
    魏山又恢复了沉默状态,没有回答于平风的问题,但从他的表情来看,无疑是已经默认了对方的这种观点。

    一直没说话的廖训这个时候开口了:“于大人,宁波府的人未必会跟我们站在一边,要动手也不能把他们算在里面。”

    于平风这才回过味来,自己刚才的话中的确是有漏洞,那宁波府驻军对浙江都司的指示阳奉阴违,故意拖延,岂会在没有正式军令的情况下选择与绍兴府驻军合作出兵去攻打舟山。

    廖训接着说道:“魏大人有苦衷,本官也能理解,这海汉人如果的确是如魏大人所说那般强横,倒是的确不能硬拼,否则就算能胜也是惨胜,到时候没法向上面交代。”

    魏山这才点头应道:“如今东北关外战事不断,中原、西南都是流寇四起,也只有江浙才是朝廷放心的地区,这边要是再起兵灾,京城的大人们恐怕不会给好果子吃。本官并非有意纵容海汉人肆意妄为,只是顾全大局,有些事情不可操之过急。”

    于平风沉吟道:“那不知魏大人可有什么对付海汉人的想法”

    “各位若是想要对付海汉,本官是乐于配合的,但关于出兵舟山一事,还请不要再提。”魏山也是油滑无比,一方面表明自己不会选择海汉阵营,另一方面却又不愿出兵去攻打海汉,意思就是要找麻烦你们去找,我给你们摇旗呐喊。

    郭正问道:“那若是不用出兵舟山,魏大人是否愿意配合呢”

    魏山反问道:“郭大人这是何意”

    郭正解释道:“海汉人虽然占了舟山,但也仅仅只是占下了舟山而已,那舟山不过是浙江一隅,这海贸市场能放在舟山,当然也能放到别地方。”

    廖训接着郭正的话头说道:“据我们所知,海汉人抢舟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舟山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海贸市场。如果我们设法让这个市场开不下去或者转移到别的地方,那海汉人的阴谋就不攻自破了。那舟山再好,也不过只是东海中的一个大岛而已,除了养活渔民也没什么别的用处了。”

    这三人在来临山卫之前,自然是已经通过气,对于东海上的局势也准备了几套不同的措施。假如魏山很爽快地加入,并且愿意出兵干涉,那么这三人也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量给予配合。但如果魏山态度暧昧,不愿加入这个计划,那就得即时调整策略了。从刚才的交谈中不难发现,魏山对于跟海汉人正面交手有着极深的顾忌,而这也是他兜着圈子不愿加入的主要原因。

    有鉴于此,郭正便果断放弃了原有的打算,采取另外一套方案。海汉人既然是来浙江做买卖的,那就设法让其做不了买卖,断了他们的财路,以此来换取海汉人的退让。

    魏山听懂了几分,但还是问道:“听起来有点道理,那可有什么具体举措”

    廖训应道:“这事由我来说明吧!前日海汉人在舟山岛上召开所谓的招商大会,想必魏大人也有所耳闻吧”

    魏山点头道:“此事影响颇大,绍兴府也有不少商人赶去参与。听说海汉商品专营权的争夺十分激烈,光是绍兴府一地的专营权就拍出了数万两银子。近段日子绍兴市面上最热的话题,也都是跟这海汉招商会有关。”

    廖训接着说道:“这些商人拿到海汉给的专营权之后,就必须要定期去舟山岛购进货物,只要我们让这些货物无法在市面上开卖,与海汉人合作的商家吃到苦头,没法从中获利,自然会震慑后来者。”

    魏山应道:“廖大人,这些去舟山岛谈买卖的商人,大多数都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很多人也是各自有靠山的。再说这经商之事,乃是市舶提举司的事情,我若干涉太多,难免会被别的衙门举告,我魏某虽然胆大,但也不想给自己招揽一大堆仇家。”

    海汉人进入浙江之后,唯一会公开欢迎他们到来的大明衙门,大概就只有市舶提举司了。这个掌管进出口贸易的衙门在明代几兴几废,到了万历年间才终于又恢复运作。海汉人跟浙江商人进行贸易,市舶司抽不到海汉人的税,但大明海商却有大多数过不了这关,必须向其缴费纳税才行。地方驻军要是出来搅局,市舶提举司那边肯定是不会干看着不管的,虽说不见得能把魏山怎么样,但被别的衙门举告也是一个十分尴尬的事情。
1...379380381382383...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