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那只能用老办法了。”刘山夏给出了一个主意:“分地吧!虽然舟山岛上的耕地不多,但好好规划规划,也能安置不少人。”

    “不妥。”钱天敦摇头反对:“我们在舟山岛规划的开发区以后都是以商贸为主要发展方向,现在把地分了吸引移民来屯田,过一两年就又得把耕地全收回来,到时候又是一通麻烦。”

    “那放到稍微偏远一点的位置如何”刘山夏问道。

    “老刘啊,这里是舟山不是三亚,没有通勤的火车可坐,把移民驻地安排得远一些,坐船来回路上就得几个小时,那还怎么干活”钱天敦依然不同意刘山夏的建议。

    “那只能暂时用岛上的人顶上了。”石迪文摸着下巴说道:“别忘了这岛上本来就有上万人口。加上我们之前拿下的那些岛,凑几千劳动力应该还是能行的。”

    “岛上的青壮几乎都是海盗,这么干风险太大,别忘了当初石碌的教训!”钱天敦对此仍是持有反对意见。

    海汉民团此次在舟山群岛地区俘获了大量人员,但其中的青壮有大部分都被鉴定为危险分子,原本的计划是要将他们打散之后,分别送往南方的多处矿山、林场地区进行安置,以尽可能减小出现叛乱的危险。1631年石碌铁矿发生暴动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地集中关押了太多的重刑犯。这些亡命之徒自知难以再有机会重获自由,不可避免就会互相串联,以暴乱手段来寻求出逃。在那次之后,司法部门就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对于战俘、重刑犯这类容易生事的人群在一处关押地的比例进行了限制。

    三人商量了良久,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但舟山贸易区的开发建设不等人,招商会签了这么多的合作协议,很快就会有大量商船和人员涌入这里,港口设施也要跟上应用需求才行。刘山夏人都到了,这工程进度如果跟不上,那就等同于浪费了他这个宝贵的




第八百八十四章 午夜黑影
    把几名垂头丧气的俘虏押解上船之后,孙真所在连队就完成了当天的作战任务了。这一天下来全副武装走了几十里山路,还要沿途进行搜索,说不累肯定是骗人的,战士们草草吃完晚饭,便各自钻进了行军帐篷。在战时野外宿营期间,战士们需要分批负责警戒执勤任务,能多睡一两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体力恢复手段。

    孙真的运气不错,在抽签中抽到了第三批执勤,这样他就可以一口气睡到后半夜。虽然在野外露营的滋味并不好受,但身体的疲惫还是让他睡得十分深沉。在睡梦中他回到了山东登州的老家,但这次他不是赤手空拳一个人回去的,而是与战友们带着步枪和火炮出现在了孔有德叛军面前。在乱军中他看到了一个骑着马的将领,虽然看不清那人面孔,但他知道那就是登州之乱的罪魁祸首孔有德,他举起步枪将那人射落马下,正待要过去验明身份的时候,却被人从睡梦中唤醒了。

    “孙真,起来执勤了!”排长的召唤让孙真立刻睁开眼坐了起来,这是他在加入特战营后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睡觉时被叫醒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清醒,因为极有可能在醒来之后就要马上进入战斗状态。

    孙真迅速地整理了一下行头,拿上武器蹑手蹑脚出了帐篷,借着外面尚未完全熄灭的篝火照明,摸到营地外围的警戒哨,与战友完成了交接岗。

    孙真抱着自己的步枪,望着附近黑漆漆的山林,脑子里却是还在回想着刚才的梦境。从山东逃出来的时候,他只知道自己的家园毁于叛军,家人陷于战乱,并不知道孔有德部的叛乱对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在澎湖入伍之后听军中的政工干部讲解天下大势,才总算知道了吴桥兵变的来龙去脉,这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误决策带来的结果,而是大明数年来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严重失误所造成的恶果之一。

    如果天启年间大明对辽的军事态度能够更为坚决一些,如果袁崇焕没有冒然杀掉孔有德的顶头上司毛文龙,如果登莱巡抚孙元化没有主动去接收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辽东旧将,如果官府能够解决好辽东兵在山东当地的安置问题,或许登莱形势不至恶化到后来的样子。但这一切的“如果”在现实中都没有发生,孔有德等人的叛乱给胶东半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损失,有千千万万孙真这样的受害者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造成这种局面的不单单是几名叛军将领的责任,主要还是大明朝廷自身的问题推动了形势的一步步恶化,而能够拯救大明黎明于水火之中的救星,无疑就是英明的海汉执委会和为执委会而战的海汉民团了——这就是入伍半年后的孙真对于时局的理解,虽然他已经入了海汉籍,但心中还是盼望大明能够安定下来,或许等到自己年老之后还可以叶落归根。

    孙真认为自己恐怕很难有机会报仇了,在从澎湖基地出发之前,政工干部最后一次讲解时政要闻的时候,说过孔有德叛军已经在登莱战败,孔有德等人渡海逃到辽东,投靠了关外辽人。孙真对于这个消息毫不怀疑,毕竟海汉首长们都是上知天下知地的存在,他们所掌握的消息肯定确实可信。这帮人逃到辽东,大概就不会再回来了。

    孙真认为执委会虽然很乐意接受山东南下的难民,但未必会有兴趣去占领当地,毕竟胶东半岛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战火不断,很多地方都变成了废墟和无人区,占下来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重建。至于遥远的辽东,那种苦寒之地大概就更不会被首长们看上了,这帮背叛大明的军人,似乎注定就此逍遥法外了。

    正是因为如此,孙真心中对于复仇一直抱有执念,期盼着有一天奇迹能够出现。他也知道自己现在人微言轻,对于首长们的决定不具备任何影响力,但在海汉民团这个环境中,凭借战功获得迅速升迁并不罕见,就连特战营营长高桥南,加入海汉民团的时间也不过才五年左右而已。而到了高桥南这种级别之后,就可以与首长们一同制定作战方案,所表达的意见也有了更强的影响力。孙真若是要报仇雪恨,最可行的方法就是靠着战功一路升上去,等有了一定级别的军职之后,再向上司建言往北方进军。

    当然了,在那之前孙真必须先完成好眼下的任务,把握住每一次立功的机会。他曾经有幸听高桥南说过一句话:“只有一直打胜仗的军人,他所说的话对敌人才具有威慑力,对战友才具备可信度。”想要今后能够对首长们的决策施加影响,孙真就必须先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行。

    夜间的山林中只能听到偶尔的鸟虫鸣叫声和风扫过树丛的声音,舟山岛上并没有食肉猛兽,唯一需要小心的是游走在草丛中的毒蛇。不过特战营战士都配发有专门的驱蛇药,被毒蛇主动袭击的可能性极小。

    孙真倒是巴不得能抽空子抓几条蛇,改善一下伙食。昨晚的晚餐中就有战士们在布置营地时打到的几条蛇,全都扒皮熬汤了,就着鲜美的蛇汤啃干粮,在野外行军中也算是一桩享受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想到了蛇的缘故,孙真觉得自己似乎听到附近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他所在这这处哨位是在三米多高的树杈上,倒是不担心地上的蛇突然蹿上来咬到自己。但他很快就确定了这种声音可不是蛇或者其他小动物发出来的,因为他看到一个人影慢慢从七八米开外的树丛中现身出来,接着在他的身后又鱼贯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人……

    孙真非但没有半点畏惧,反而是立刻兴奋起来。他一手攥紧步枪,另一只手伸到腿侧摸了一下挂刺刀的位置,然后慢慢举起步枪往下瞄准。深更半夜会出现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行踪又是如此的鬼鬼祟祟,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岛上的海盗残匪。虽然对方有四个人,可孙真并不紧张,反倒觉得这是送上门来的战功。

    下面的人显然想不到树上还有埋伏,只顾盯着前方能看到篝火残余火星的地方,一步一步地向特战营的营地挪动脚步。孙真瞄准距离自己最远的一人,然后



第八百八十六章 北方移民
    能够在行动的第二天中就捕获被通缉的舟山船帮匪首汪加林,对于参战部队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指挥部兴师动众组织人马进山剿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一直没有抓住汪加林这个危险分子,如今匪首落网,指挥部终于可以在岛上安心开展后续的生产建设工作了。

    但特战营的剿匪任务并未就此结束,除了将汪加林等被俘人员押解到定海堡之外,他们仍将按照原计划在山区进行连续数天的剿匪行动。当然了,作为头号功臣的孙真可以不用参与接下来几天的行动了,他将负责押送汪加林去定海堡,并向指挥部汇报抓获目标人物的经过。至于记功和上报军委,申请嘉奖,也都是可以期待的事情了。

    不过对于指挥部的几名高级军官来说,汪加林的生死还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从他这里查到舟山船帮财物的藏匿之处。根据之前所获取的种种情报信息,钱天敦和石迪文都认为舟山船帮在战前转移出岛的财物应该只是少部分,一定还有不少埋藏在岛上某处,而汪加林显然应该是最清楚这些情况的人。海汉能够从攻占舟山岛行动中获取的直接收益多少,还得着落在汪加林的头上。

    安全部特勤处的人马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设在定海堡的指挥部报到,龚十七特地将官远官平两名刑讯专家带了过来,打算要在最短时间内撬开汪加林的嘴。不过他的这个打算并没有派上用场,那汪加林大概是因为一败再败,已经输得心如死灰,只用了保命作为交换条件,便将自己藏匿财物的地方说了出来。

    第二天钱天敦和石迪文便亲自带队,分别前往汪加林交代的两处位于舟山岛上藏宝地。就算他们这种对钱财没有什么兴趣的海汉高官,在看到藏宝地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时也难免发出了惊叹。经过初步的清点,舟山船帮藏匿在这两处的财富价值都超过了百万两银子,收获之丰已创下了海汉民团在战后缴获的新纪录,甚至比当初在安南破了会安、顺化两座大城的收益还要丰厚。单单是军方能从这些缴获中按比例分得的部分,就足以填补此次远征浙江行动迄今为止的军费开销了。

    本来这些财富在海汉攻下舟山的时候就应该到手了,但阴差阳错之下,却是延迟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好在海汉将舟山岛牢牢掌控在了手中,让汪加林也无法将这些财富偷偷运出岛去。虽然舟山船帮也还有不少产业在宁波府难以收回,但相比藏在岛上这部分却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这笔钱倒未必会全部封存送回三亚了,因为已经铺开的舟山港区建设工作所需消耗的钱财,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而且是持续不断的投入,光是完成规划中的南线港区,恐怕就得耗费数年的时间才行。

    但相比南方同样处在开发初期的台湾岛南北两端的几处港区,舟山岛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距离大陆非常近,比起台湾岛与福建的航程近了足足十倍,不管是进行贸易还是引进人口,舟山岛显然都更为便利。而且作为北方移民南下的中转站,从其中截留部分素质较好的移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有文化能识字的人,更是成为了优先录用并安排入籍的对象。

    六月初的某天,从北方南下的三艘移民船抵达定海港,这是海汉拿下舟山岛之后接纳的第一批北方移民,承运方是福建海商刘振国,他从去年年初开始就接下了为海汉从北方组织运输移民的业务。这个买卖虽然风险不小,但利润也同样丰厚,不信看看刘振国投入这条航线上的船从最初的四艘增加到现在的十四艘,就很能说明其中的问题了。

    这趟船一个月之前北上的时候便是由刘振国亲自领队,当时海汉已经攻下六横岛,正处于准备对舟山岛动手的阶段。石迪文和钱天敦先后都在福建待了不短的时间,与这刘振国也是认识的,他对战局的了解比外面的人要详细得多,所以回程时才敢让船队直接驶入了定海湾停靠。往常路过这一片海域的时候,为了避免遇到麻烦,他都是要求船只从舟山群岛以东绕过去,到台州才会靠岸补给。

    刘振国下船之后,才发现钱天敦竟然在码头上等着自己,受宠若惊之下连忙快步赶过去向钱天敦打招呼:“钱将军如此抬举,真是折杀小人了!”

    钱天敦笑着应道:“刘老板一路辛苦,我让人备了一桌薄酒,给刘老板接风,可千万不要嫌弃我们这地方条件差啊!”

    刘振国连称不敢,心里却是在想,这海汉人主动设宴招呼自己,只怕是有事情要着落在自己身上了。但自己现在主营的业务也就是这南北之间的移民航线,想必钱天敦要在酒席上跟自己讨论的事情也会与此相关。

    刘振国所料不差,酒过三巡之后,钱天敦便主动提起了正事:“我们听说北方山东境内的战事已经基本平息了,当地现在的局势如何”

    刘振国放下筷子应道:“那孔有德等人的叛乱倒是告一段落了,可山东境内依然乱象未平。去年打了一整年的仗,几十万人流离失所,有不少人为了活命都落草为寇,当起了土匪。去年大乱之后有许多武器流入民间,如今山东境内至少有五六股匪徒都是用着明军的装备,甚至还组织有小股骑兵和水军。官府也很是头疼,要消灭这些土匪就得从各州各府调动官军围剿,但如今的山东焦土一片,除了登州城、莱州城驻有军队,其他地方根本没法维持军队驻扎所需的补给,就更别提打仗了。也就几座大城状况稍微好点,其他地方一样乱得吓人。”

    钱天敦点点头,接着问道:“那民间状况如何,官府有没有组织百姓回到家乡进行生产自救”

    刘振国摇摇头道:“这不是官府不管,而是实在管不过来。几十万难民真是如同蝗虫一般,走到哪里就吃光哪里,就算回到家乡,当地也养不起这么多人。你想想看,去年一年大部分地方都没收成,官仓里的粮早就被叛军抢完了,中原那边闹得更厉害,没法给山东这边提供粮食,想活下去的人还是只能选择北上南下两条逃难路线。此次北上去到了灵山卫、鳌山卫两地,当



第八百八十七章 三六九等
    舟山船帮作为海汉到来之前东海上最强的海上武装组织,麾下的帆船数量和质量都相当不错,在定海湾内甚至还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船寮,可以同时维护或建造四艘四百料左右的帆船。海汉一向对技术人才都十分重视,自然也没有放过这里的船匠,占领这里之后就立刻统统打包送到南方去了。

    这些船虽然不错,但对目前已经开始实施标准化编制和作业的海汉海运部而言却不合用,所以战事告一段落之后,前线指挥部和刚刚成立的舟山临时管委会就决定要尽快把这些资产处理掉,以用来换取本地目前所急需的劳动力。

    刘振国一开始还挑得比较小心,唯恐这些船有什么问题,但随意抽了几艘船上去仔细检查之后,发现这些船的状况还非常不错,如果放在市场上转卖,价格也低不了。而刚才他问过海汉这边的工作人员,挑好船之后只要登记一下,立刻就可以将其带走,连押金什么的都不需要。

    刘振国在挑船的同时,另一处码头上正从这次从北方运回的移民中挑选能识字有文化的人。在抵达舟山定海港之后,这些移民被允许上岸进行两天一夜的休整,当然其活动范围被限定在了码头范围之内。一名工作人员拿着铁皮喇叭正朝着这些衣衫褴褛的难民们喊话:“……能读会写,有文化的人,可留在本地定居,提供食宿薪金,晋升机会,要是错过这里,各位乡亲就只能去福建定居了啊!”

    福建到底有多远,这码头上的难民十个有九个大概都不知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生中去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这次搭乘移民船来到舟山了,再往南千里是什么所在,他们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概念。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相比这宁波舟山港,福建距离自己的家乡无疑更为遥远,今后想要叶落归根,肯定也会更加困难。

    对于被迫背井离乡的难民来说,在能够确保生存条件的前提下,自然是离家乡近一点更好。哪怕这里距离胶东半岛也已经有千里开外,但大概总会比传说中炎热无比的岭南要好一些。当下人群中便有数人举手出声回应,表示自己愿意留在这里。

    许逸也是举手回应的人之一,他是山东登州人士,战乱之前家境还颇为不错,算是地方上的富绅,家中不但在登州城里开有商铺,而且在乡下还有近千亩良田。不过孔有德叛军拿下登州之后,许家这种富户便陷入了家破人亡的处境中,许家老太爷拿银子买通守城的乱军,送了许逸等几个后辈出城到乡下躲避战乱,然而后来的战局发展让整个胶东半岛都卷入其中,许逸所在的乡下庄园也未能幸免,一股乱兵在某个傍晚袭击了这里,一番大肆劫掠之后,许逸便成了难民中的一员。

    之后的半年中,许逸便跟着大股难民到处游荡,也算他运气不错,居然就在这乱世中活了下来。但登州被朝廷收复之后,他赫然发现自己的家人和所有的家产都已经不复存在,他的难民身份也并没有随着战事的结束而改变。除了继续游荡求生,许逸也没法在战后的登州城里找到一个可以糊口的营生。

    许逸听说灵山卫的海边不定期会有南方的富豪运粮食过来赈济,而且还会带走大量难民去南方定居,便决定去碰碰运气。结果到了当地没等多久,刘振国的船队便到了。不过与传闻中略有区别的是,只有愿意跟着船队去南方的难民,才能获得免费的食物供应。而且由于船队运载量有限,并不是什么人都会接收。但许逸的运气的确不错,像他这样的青壮男子,正好就是移民船队最喜欢接收的对象,基本没费什么工夫就顺利通过基本的身体检验上了船。

    许逸为了能吃口饱饭上了船,等他填饱肚子之后,才开始担心起自己未来的前途。按照船队的宣传,他们将会被分配到福建、广东等地,为新东家海汉人做事。至于这海汉人什么来头,许逸也听说过大概,毕竟战乱之前登州地面上就已经有零星的海汉货出现。但除了富商这层身份之外,许逸就不太了解别的情况了,这去到南方的陌生环境之后,该如何生存下去,自己又能做些什么,那就得好好盘算盘算才行。

    照船上的人介绍,这海汉人在南方已经置地千里,且自己建立了独立于地方官府之外的管理机构,对区域内的民众进行统治。只要去到海汉治下地区,人人有活干、有房住、有饭吃、有书读,没有战乱,没有压迫,说得宛如天堂一般。不过许逸是不太信的,他认为这多半是为了要把难民骗去南方当苦力而编造出来的一种说法而已,不过他相信以自己的出身、见识、学问,到了南方一定还是会找到出头的机会,海汉人就算再怎么厉害,也总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总还是得有人替他们做事才行。否则这来山东接难民的船队,怎地一个海汉人都没有
1...378379380381382...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