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在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之后,顾平不得不立刻组织了第三波攻势,而这次除了向冲锋的海盗们发放银子作为激励之外,他自己也参加到了队伍当中,期望以此来鼓励士气。

    顾平左手抓着一面铁皮护盾,右手提着一把开山刀,刀背用力敲了一下盾牌,大声说道:“各位兄弟,此番冲阵,杀入敌阵者,赏十两!杀敌一人,赏百两!活捉一人,赏五百两!若能捉到海汉军官,赏银千两,册封岛主!老子这里银子管够,就怕你拿不走!要银子的,随我冲啊!”

    顾平这番奖励的确再一次刺激了亡命徒们的心理,面对如此之高的奖赏,海盗们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向海汉阵地发动了进攻。

    最前排的是举着大盾的壮汉,这些盾牌是汪加林通过各种手段从明军购来,全是兵部督造的正经好货。这种盾牌既厚且重,防护力比顾平手里的铁皮盾更好,就算是海汉人的火枪也难以在较远处击穿这种盾牌。但其后跟着的人就没那么齐整的装备了,刀枪剑戟叉,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人人都缩着头将身体尽量遮蔽到盾牌后面,看起来着实有些猥琐。

    进入到三百米距离后,对面便开始有零星的枪声响起,而且几乎每次伴随枪响都会有人倒下。顾平只能在心中暗骂活见鬼,因为火枪的杀伤距离照理是没这么远的,而且这种准头也实在太吓人了一些。

    顾平所不知的是这其实并非海汉军中的




第八百七十五章 战后清理
    根据开战之前情报收集汇总所知,舟山群岛地区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当属汪加林的舟山船帮,三林帮首领林行以及海沙帮被俘的首领戈麦斯也都佐证了这一点。所以指挥部对于攻克舟山船帮地盘之后的缴获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认为至少会比石浦港和六横岛的收益更为丰厚。但汪加林和舟山船帮显然并没有一味坐以待毙,虽然他们无法抵抗海汉步步为营的攻势,但却很聪明地将值钱的财物提前转移走了。

    不过民团军对于这种战后追缴敌人财物的流程已十分熟悉,不需钱天敦下令,就已经有人开始提审俘虏,追查财物转移的下落。对于这种板上钉钉的收入,死命盯着的可不止军方一家而已。毕竟这些缴获还要按比例上缴给执委会,成为海汉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执委会对此的重视程度也是相当之高,此次随军出征的还有由执委会直属办公厅、安全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战利品清点小组。

    之前在六横岛审问海沙帮俘虏的官远、官平两兄弟,就是这个清点小组中的安全部特派员。在战区的所有缴获,包括财物和人员在内,都必须先经过清点小组登记造册,而且他们也有权参与所有相关的审讯和追缴行动。这个小组接受执委会的直接管辖,权限非常大,也算是执委会对军方的辖制手段之一。

    可惜的是破城之后抓到的俘虏大部分都是舟山船帮中的底层人员,对于船帮中的财物运往哪里下落何处根本就不知道。指挥部虽然可以确定俘虏当中必定还是会有知情者,但这两日的作战结束后在舟山岛新俘获的战俘多达上千人,要对这些人的身份进行鉴别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目前的局面已经可以视作海汉击败了舟山船帮,但在舟山岛上实际控制的区域却还是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按照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推算,岛上至少还有两三万直接或间接听命于舟山船帮的人口,而这些人当中有多大比例会选择投靠海汉,又有多少会继续听命于汪加林,还难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指挥部认为仅清剿舟山群岛的海岸区域,就起码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以本地的人口和海汉参战部队的数量来看,这个时间已经是压缩得很短了,要知道十八芝遗留在台湾岛上的那些人直到现在都还没处理完,而海汉目前在台湾岛的投入可是要比浙江这边大多了。

    在这种状况下,海汉民团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整个舟山岛的控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不过好在舟山岛的天然良港都集中于岛屿南侧海岸,而执委会当初所选定的落脚点就是舟山定海湾一带,现在民团顺利占领了这一地区,可以说这次北伐浙江舟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八成,剩下的两成就是需要慢慢处理的善后事宜了。

    舟山船帮战败,海汉民团进驻舟山岛的消息并没有保密太长时间,在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就已经传入宁波府。这个消息在宁波官场上造成的震动甚至还要大过民间,因为有太多的利益相关者近期都在关注着东海的局面变化。

    海汉人在六横岛对付海沙帮的时候,宁波府还有很多人认为他们并不会轻易挑战舟山船帮在这一地区的权威,海沙帮与舟山船帮的体量也不可同日而语,海汉人打掉了海沙帮,还不能说明他们的实力强大到能够掌控这一地区。但接下来的形势几乎是急转直下,海汉人以六横岛为根据地迅速向北推进,在观望者们还没想清楚要不要站队或者插手干涉的时候,海汉人就已经攻上了舟山岛,接着便是舟山船帮战败的消息传出来。

    海汉人所声称的“协助官府剿匪”这样的说法自然没人相信,舟山船帮是什么背景,明眼人都很清楚,剿匪这种说法也不会得到官方的承认。除了昌国卫下属的石浦卫所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明确地站在了海汉一边,宁波府官场上的其他机构可都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表态。本来所有人都在等形势变得清晰之后再选择立场,但现在形势倒是变得清楚了,大家却发现根本就没可供选择的立场了。

    舟山船帮首领汪加林生死未卜,而他组织的所谓“东海联军”也成了一盘散沙,就算官场上的人想找个人站出来跟海汉人打对台,一时间似乎也没了合适的人选。总不可能为了反对海汉人的行为,自己捋袖子下场吧

    给海汉扣一个“私藏军械,祸乱海疆”之类的罪名倒也不难,但关键在于得罪了海汉之后能得到什么好处汪加林就算还没死,以舟山船帮为首的东海海盗和走私团伙也已经大势已去,现在东海上已经没人能够站出来对付海汉人,宁波驻军也一直很诡异地按兵不动,站在明面上反对海汉人的全成了嘴炮,这样的局面让很多人都举棋不定,不敢轻易地表态。

    这可不单单是地方治安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每年交易量多达数百万两白银的海上贸易市场掌控权。在过去的数年中,位于舟山群岛的这个市场一直是被各个衙门的代言人和傀儡共同瓜分,无数人从中或多或少地获取自己的一份利益,掌控权的易主就极有可能意味着他们会从此失去这份收益。这也是早前本地势力不欢迎海汉这个巨无霸进入浙江市场的原因之一,因为没人有把握能够控制住这头已经吞噬了福广两地海贸市场的怪兽,将其引入浙江的后果极有可能是引火烧身。

    但现在这头怪兽已经破门而入,而且把过去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人赶下了台。搞出了这么大的动作,这背后秘密筹划了多久,为此花费了多少银子没人知道,虽然海汉这边还没有发出正式的宣言,但所有人都确信他们这次来浙江可不只是上台亮个相就走的。东海上的这片自由市场,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概是要易主了。

    不是没人想过赶走这个不速之客,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台面上可用的人都已经死的死逃的逃,想赶海汉走的人手里没家伙可使,而掌着兵权的人又一直按兵不动,这样一来就给了海汉充分的时间,慢慢消化刚吃进肚子的这块地区。

    就在这个大部分人仍处于观望状态的时候,海汉这边终于发话了。宁波府各个衙门的实权人物,地方上的豪门大户、知名士绅,全部都在同一天中接到了海汉人透过各种渠道送上门的请帖。

    请帖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海汉将于四月廿一即海汉历5月28日



第八百七十六章 舟山招商会(一)
    对生意人来说,由谁来主持市场的运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得到合理的收益。过去舟山船帮所制定的贸易份额分配制度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本地想将其取而代之的也大有人在。只是一方面舟山船帮背景深、底子硬,一般人根本撬不动,另一方面这种利益分配方式已经固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谁有这个能力可以将其全部铲掉,并且有足够的威望来主持制定新的利益分配模式。

    而海汉人的到来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石子,打破了之前的平衡。不论是武力值还是商业能力,海汉都远在舟山群岛这些民间势力之上,并且有在福广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功运作的案例,以及长期以来保持得极好的商业信誉。由海汉出面牵头来重新打造这一地区的海上贸易体系,对那些想要改变现状的人来说,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些人虽然是来请示曲余同的意思,但其实来之前也已经互相通过气,统一了看法。对于文博等人来说,现在海汉人打算要重新制定市场规则,不抓住这个时机切入更待何时这个招商会要是不去参加,等人家东分分西分分,把海汉货的专营权全都瓜分完了,那自己今后就连喝汤的资格都没了。

    曲余同听了众人的表态,却仍是不动声色地说道:“那你们可知这次海汉人要发布的专营权,包括了哪些货色”

    众人均是摇头称不知,他们现在只拿到了请帖,至于招商会的内容,他们此前却并没有接收到相关的信息。

    曲余同得意地捻须叹道:“你们若是就这么一问三不知的去了,也只能去当个看客。回头你们去找何肖,他那里有你们需要的东西。”

    文博闻言喜道:“若是能掌握消息,大事可成!”

    海汉送来的请帖上说得很明白,这次招商会将会有九十多种商品的专营权发布,而这个专营权可是得要付出真金白银才能拿到手。就算是财力雄厚的商家,也不可能将这么多种商品的专营权全部收入囊中,这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做出选择。比如考虑上手快,可以选择经营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又或是考虑收益,就专门挑利润较高的商品,或者选择竞争者可能不太多,比较容易拿到专营权的商品。在招商会之前制定出比较稳妥的策略,对想要拿下的项目进行提前的准备,无疑是可以大大提升成功的几率。

    曲余同叮嘱道:“此事需得小心一些,切记不可外传!”

    文博等人连忙躬身应道:“大人放心,我等谨记在心。”

    海汉人既然没有把这部分的消息公开,那意思就是准备在招商会上有针对性的照顾一些类似曲余同这种在地方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关系户了。这种消息要是泄露出去,对海汉人的影响倒是没多少,但自己这边的竞争优势可就完全没了。在座这些人都是准备往里面砸钱的,自然不会轻易将掌握的这些独门消息泄露出去。

    文博等人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宁波府一地,他们与曲余同商定事情之后没过两天,便开始有浙江其他州府的商人涌入宁波城,其中台州府、绍兴府、杭州府、湖州府、嘉兴府几地的商人尤其居多。尽管海汉人发出去的请帖并没有那么多,但相关的消息传开之后,其他州府的商人自然也不会白白错过这个抱大腿的机会。

    虽然没有接到请帖,但海汉人的请帖上也并没有提及到时候还需要凭贴上岛,这就是说即便是没有接到请帖,也仍然有机会上岛参与招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赶到宁波来的商人除了邻近的几个州府,更远的温州府、金华府、松江府、苏州府、扬州府等地也开始陆陆续续有人来到宁波赴会。这些人当中极少有人直接接到了海汉的请帖,全是听到消息赶来凑热闹的。这些有心要去舟山岛参加招商会的都是有些家底的富人,出远门全是一帮人一路伺候着,到了宁波就得住店吃饭,一时间宁波府内各处旅店酒楼全都人满为患。

    能够有这么多人收到消息赶来,当然并不只是因为海汉放出来的这块蛋糕诱人,宣传的手段也同样重要。海汉没有这么多的人力用于到江浙各地派送请帖,同时也不太了解各地到底有哪些人是值得邀请的对象,因此广撒请帖并不是一个高效的解决方式。

    如果仅仅只是靠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速度,想要将消息扩散到数百里之外的地方可能就得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在宁波这边递送请帖的同时,安排一些人在其他地区散布一些经过加工的消息,将有心人引来宁波舟山参与招商会,实施起来倒也不难。

    如此之多的商人汇聚一地,在过去数年中都是不多见的状况,许多有心要在招商会上有所斩获的商人也不仅感叹海汉的吸引力实在太强,来了这么多人无疑会加大了招商会上争夺专营权的竞争力度。而原本有一些商人的确是抱着半信半疑碰运气的心理来宁波看个热闹,但发现之前所收到的消息并非伪作,而是确确实实的发财良机,这些人立刻也改变了原来的观望态度,四下打听要如何才能去舟山岛参加海汉招商会。

    尽管官府中还是有一些人并不欢迎海汉人的到来,但现在如果要站出来宣布一些对海汉不利的措施,得罪的人可就太多了。这些商贾虽然无法直接干政,但其人脉网络中也有不少像宁波知府曲余同这样等着要借海汉人创造的机会发财的大明官员,月底将赴舟山岛与会的商人当中,着实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是代表官场人物去的。

    吴焕之就是从外地奔赴宁波凑热闹的商人之一,他是苏州太仓人,家中经营丝绸生意。每年经手销出去的丝绸,多达数千匹之多。不过对于出口贸易,吴焕之并没有比较好的销售渠道,一向都是批发给海商,再由海商转卖到海外。而这部分的交易,绝大多数时候就是在舟山群岛进行的。相较于转卖海外的获益,吴焕之从这部分贸易中所得到的利润并不算丰厚,因此他也一直都在考虑能找到更为直接的销售渠道将手头的丝绸销往海外。

    前些天吴焕之听到一个消息,南方的海汉人到了舟山,打跑了原本占据当地的舟山船帮。而过去关于海贸的民间规则全部作废,海汉人要重新制定



第八百八十章 舟山招商会(五)
    吴焕之虽然是南直隶的人,但过去在浙江这边也没少走动,地理状况还是比较熟的。他注意到文博投中这几个地方正好是从东向西贯穿了整个浙江地界,最西边的衢州府是浙江唯一与内陆江西接壤的州府,这样就完美地打通了从宁波到江西的整条陆上通道,想来今后从衢州流入江西的玻璃器估计少不了。当然了,为了实现这种规划所付出的经济成本,也是一般人承受不起的,就算像吴焕之这种等级的商人,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浙江这边的专营权竞标结束之后,台上的杨运偷闲喝了两口水,便宣布南直隶地区的竞标开始。吴焕之暗暗下了决心,若是等下喊价中有不超过五千两的地方,自己也去争上一争,大不了就把带来的货物全部拿去抵价了。这十四府四直隶州当中,说不定便有无人问津的地方,万一真瞎猫撞到死耗子,那也是笔意外横财了。

    南直隶简称南直,是明朝两京地区之一,即直属于南京的地区。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南直隶已经不是政区,仅仅只是南京和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南直隶本身没有官署、没有机构、没有行政长官,南京应天府虽然是京府,但也只是与南直隶地区其他州府平级,并没有管辖权。比如吴焕之所在的苏州府,户部事务就是归四川司管理,刑部事务和监察御史权却是归贵州司管,管辖权并非集中于应天府。不过海汉这边在策划招商会的时候,仍然是将南直隶地区当做一个政区来处理,虽然并不符合大明的行政区划概念,但来这里的人都是冲着钱来的,也没人太过在意这种细节。

    果然便如吴焕之所预料那样,由于地域和时间的问题,南直隶这边就只有临海的几个州府得到消息的人比较多一点,能够及时赶来舟山岛参加招商会的商人并不多。吴焕之虽然没能在苏州、扬州、淮安府等几个富裕地区的竞争中拿到专营权,但却瞅空子以四千五百两银子的价位抢下了广德州的名额。这个价格对吴焕之来说虽然有那么一点肉疼,但想来应该是不会到亏钱的程度。

    事实上在他刚拿下专营权的时候,后面一排就有人轻拍他肩膀,问他是否愿意将专营权加价转手,也足见看好此事的人并非他一个,只是可能别家这次来得仓促准备不足,没有把银子带够而已。

    待南直隶这十八个地方的玻璃器专营权一一竞标完毕,就已经到了中午时分。杨运在台上询问众人是否需要外出就餐,亦或是将午餐送到会场大家凑合凑合,结果与会众人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后者,而且还不停催促着杨运进行后面的项目。

    玻璃器不过是此次交易会九个大项中的一项,半天时间才完成了三分之一的竞标,下午还有玻璃文具盒玻璃镜两个大类的专营权要争,要是不抓紧时间恐怕得搞到三更半夜去了。这里耽搁一点时间倒是小事,关键是这招商会定的会期就三天时间,从下午开始还有其他项目在另外的会场同时启动。有些资本雄厚的商人本来就有意要多竞争几个项目,自然不想因此而错过了时机,早点把这边的事情弄完了好马上去赶别的场。

    吴焕之倒是没那么多的想法,他来舟山的初衷只是想推销自家的丝绸,就连抢这玻璃器的专营权也只是一时兴起之举,能拿到一处就已经很满意了,至于下午的另外两类玻璃制品,他倒是没有太大的兴趣继续观战了,打算出去吃个午饭再看看别的内容。

    吴焕之向工作人员禀明意图后,便有人带他出了会场,去旁边一处院子里办理专营权的登记手续。这个时候吴焕之才向工作人员问起,是否能用带来的货物抵押刚才的出价。

    那工作人员笑道:“这个自然没问题,就算钱不够,也可以先向我们欠款,无需实物担保,只要能核实身份就行。”

    吴焕之脱口而出道:“能借多少”

    对方应道:“我们这边有一个名录,在这个名录上的商户,最多可借一万两银子,如果不在名录上,最多只能借三千两。”

    吴焕之也是聪明人,心道这个名录大概就是接到海汉请帖的那些大商家了。对这些一掷千金的豪商来说,凭着名头借个一万两银子确实不为过。不过自己这样第一次与其打交道的陌生人,海汉也敢不用抵押财物就借三千两,这倒是真让吴焕之有点惊讶,但旋即他便想通了其中奥妙。
1...376377378379380...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