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钱将军误会,小人并无此意!”董烟云听得心头一颤,赶紧站起身来鞠躬道歉:“是小人一时失言,钱将军莫怪!”
虽说帮许心素争取海汉人在台湾岛名义归属权这个问题上的支持很重要,但如果因此而得罪了海汉人,特别是海汉驻福建的带兵大将,那可实在得不偿失了。董烟云跟海汉人已经打了好几年交道,也知道这位钱将军在来福建之前,为海汉在安南国立足打开了局面,该国的军方几乎是以钱天敦马首是瞻,海汉在安南实施的各种政策,几乎都是由他一言而决,也足见海汉执委会对他的信任。而钱天敦调来福建之后,除了指挥海汉民团作战之外,海汉在福建的所有机构也统统都划归给他负责管理,董烟云知道只要这位爷觉得不妥的事情,那基本也别指望海汉执委会能做出相反的决议了。
钱天敦对福建官方,对许心素的观感和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海汉执委会的立场。而这种立场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海汉对许心素的支持力度,董烟云知道其中轻重,所以才会立刻起身致歉。
“我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钱天敦此时语气才稍稍缓和了一些:“人都是要为自己打算的,许大人有上进心,这我也能理解,谁不想有位极人臣的一天呢我们海汉对许大人的支持力度,应该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但台湾岛这个地方,我们不打算把它拿出来作为讨价还价的条件。许大人想要建功立业,今后还会有别的机会。就如你刚才所说的,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在合作当中取得‘双赢’的结果,如果对我们来说利大于弊的事情,不需要许大人提出要求,我们也会考虑到的。”
“是是是,还是钱将军考虑得周全,方才是小人唐突了。”董烟云忙不迭地告罪道。
既然这件事情谈不拢,而且钱天敦也表明了态度,董烟云只好放弃了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劝说对方的打算,转而提起了另一个议题:“那福建商界人士可否进入贵方在台湾岛所设港口经营买卖”
所谓的福建商业人士,其实主要也就是指许氏家族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了,钱天敦一听就明白对方的意思了,对此他也是早就有所准备:“当然可以,对于正常的商业投资,我们一直都是秉承欢迎的态度。我们会在台湾岛西岸建设一个规模不亚于漳州月港的大型综合港口城市,同时也将是海汉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中心。如果福建的商人朋友们有兴趣,现在就可以去当地考察。”
“莫非贵方已在台湾岛上动土了”董烟云试探着问道。
钱天敦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董烟云的问题。
董烟云这下可有些急了,海汉人一点缓冲的时间都没有留出来,显然是从一开始就不希望福建方面插手这件事。等到台湾岛这边都已经动土了才把事情爆出来,福建方面再组织人员物资,就肯定无法再干涉当地的开发进程了。
董烟云试探着问道:“那可有其他地方的商人已经入驻当地”
“厉斗,关于商业开发的情况,你来给董先生说说吧。”钱天敦一句话就把这事交到了负责民政商务的厉斗手里。
“由于我们开发台湾岛所需的一部分物资和人员是从广州出发,所以当地的商户的确是要比福建这边更早得到消息。”厉斗毫不掩饰地承认了这件事,毕竟隐瞒也没什么用,福建人去到高雄当地之后,自然会发现广东过来的同行已经在那里圈好了地开始盖房了。
“这……这毕竟是福建海域,贵方这么做,是不
第七百八十六章 官商一体
董烟云看问题着眼于细节,而许心素则更着重于根据海汉人的表现分析其战略意图。海汉人在高雄港的开发筹备阶段有意识地对福建方面隐瞒了情况,并且让广东的竞争者先于自己加入,许心素认为这是因为海汉担心高雄港会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而变成了闽商一家独大的状况,才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限制福建商界进入高雄港的时间。
但许心素认为这种在前期由人为制造出来的差距并不足以压制福建商人,从漳州外海中左所到高雄港的航程,只有珠江口到高雄港的一半还差点,假设双方海上运力相当的情况下,福建的运输效率肯定是要大大地超过竞争对手。而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在开发前期需要大量输送物资人员的的状况下就显得尤其重要,只要许心素愿意,他随时可以用官方的名义,组织起千人为单位的民夫前往高雄港进行港口建设。而广东的对手要采用同样的手段,那大概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了。
照董烟云在高雄港码头工地所见,福瑞丰目前只有不到百人的施工队在当地劳作。广东第一的商家尚且只有这样的投入,可想而知其他商家大概也不会强到哪里去。既然自家有地利优势,许心素自然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至于说海汉人在这件事情上有意偏袒广东的同行,许心素倒是没有多大的芥蒂。他跟海汉人已经打了几年的交道,知道这些海外来客在商业经营方面最喜欢玩的就是拉帮结派而非单打独斗,在海汉自家经营的港口,并没有什么人能够让其执行排他性质的贸易政策。
董烟云提醒道:“大人,既然要动用大量人手,您看是不是知会王大人一声”
董烟云所说的王大人,是指现任漳州知府王云。这位王知府跟许心素也是结有姻亲,说起来并不是外人,不过由于许心素有钱有兵,漳州这一亩三分地并不像大明治下别的地方是文官说了算,王知府在本地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政治符号,象征着大明对这里的统治权。当然了,在对本地的民间事务管理方面,还是王知府负责的范围更多一些,类似征调民夫、物资之类的事务,军方倒是很少会直接插手干预。
许心素点点头道:“你说得是,待我修书一封,你带去拜访王大人。”
当下许心素便提笔铺纸,给王云写了一封私信说明大致情况,完了装入信封盖上蜡印,交给了董烟云:“若王大人有意参与进来,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董烟云躬身接过信封道:“大人放心,若王大人问起,便依照以前的模式操作。”
许心素在漳泉两州所经营的产业中,有地方官员入股的生意着实不少,比如漳州的王知府就在许心素的船行和香料生意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每年多多少少也能从这边分到几千两银子。因此当有些事情许心素不便出面主持的时候,便会拜托给这位老兄来代为操作。
董烟云拿了密信出了许府,便马不停蹄地乘轿去了漳州府衙。但恰好遇上王云正在与其他官员开会议事,董烟云在门房等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见到了王云。
王云很快就看完了许心素的信,沉吟了一阵之后才开口问道:“许大人需要征用这么多的民夫服劳役,且地点位于海外荒僻之处,这安全问题……”
“王大人放心,许大人会出兵随行护卫,所去的目的地是在海汉人的地头上,当地也有海汉民团驻守。”董烟云不等王云说完,便赶紧接话解释道。
“既是出了福建,那如果不给民夫们发些工钱,恐怕就说不过去了。”王云听到有海汉人参与其中,也就没有再揪住这个问题不放,转而说起了报酬的问题。
“工钱自然是会给的,许大人说了,都按市价折算工钱。”董烟云顿了顿又道:“这相关的费用,在下会提前预支到府衙这边,就有劳王大人的属下代为发放了。”
把费用预支给府衙这边,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王云能够对这笔钱提前进行分配。发下去多少,自己扣下来多少,那就由王云自行决定了。以许心素所要求的千人规模,工期三个月来计算,光这工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王云从中随便扣下一点,也能当他大半年的官饷了。
王云听了这话,立刻脸色又好看了不少:“许大人与本官乃是一家人,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董烟云不失时机地又吹捧了几句,说得王云喜笑颜开,当下便签发了征调民夫的手令。直到他打算要告辞的时候,王云才又问道:“这次许大人调民夫去建的港口,可是由福建商会出面”
董烟云心里一激灵,才想起自己差点忘了重要的事情,当下赶紧表态道:“若是王大人的亲戚朋友对此感兴趣,在下便跟商会打声招呼,届时算一份在里面。”
王云假意推辞道:“这样不太好吧”
“合法经营,有何不妥再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王大人是自己人,应该的,应该的!”董烟云赶紧把刚才自己的疏忽给圆回来。
来之前许心素还特地提点了他,想不到跟王云面谈过程中居然忘了这茬。这么大的买卖,像王云这样有门路的人怎么可能错失参与其中的机会。倒是这个事本来该由董烟云主动提起,末了却是王云先说出口,已经算得上是董烟云的工作失误了。
搞定了漳州知府这边,剩下的事情相对就比较简单了,主要就是物资、工具及船只的调配安排。这些琐碎的事情就不用董烟云再一一过问了,只需吩咐下去,自有各个机构的管事和掌柜去负责组织,比起跟官场中人打交道要轻松得多。
七日后,漳州组织的首批工程人员共四百八十三人乘船奔赴台南高雄港。这批人员中包括了铁匠、木匠、石匠、泥水匠等诸多行业的匠人,占了约莫三分之一的比例。光是工匠的数目,就已经超过了广东同行首批前往高雄港的工程人员总数。而在这批人员出发的同时,第二批五百人的队伍已经
第七百八十七章 艰难处境
“各位,你们焦急的心情,我也能理解,大家都是花了大把银子在这个地方,也都想着快一点把投资收回来。但是讲道理,我们海汉花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多,要着急也是我们最着急。”安西看着办公室外面堵着的这一大群人,只能耐着性子向他们解释:“各位堵在这里,我没办法做事,这耽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时间,也是在耽搁你们自己的时间!”
这些商人或者大人物们派来的代表,统统都算得上是本地建港的金主,所以安西也不好把话说得太重,只能好言相劝。要是普通人敢这么堵着办公场所,安西早就让陈一鑫带着民团过来清场了。
董烟云作为福建商界的代表,出列应道:“安总,我等在此守候并非是要阻拦贵方办理日常公务,只是想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贵方发布的招商消息而已。”
安西苦笑道:“各位,本地的开发项目确定之后,会有公开公平的招商活动,届时也会提前通知到各家商行。”
安西说着举起了手里的一本簿子向众人展示:“有意图参加高雄港招商活动的商家,我们这里都已经进行了登记,届时保证提前通知,好让各位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雄港的招商活动搞得这么狼狈,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军方的动作让执委会有些准备不足,临时措施也显得十分仓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执委会在此之前的专属码头建设权分配问题上对广东商家有明显的偏袒,这就导致了海汉的公信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福建商人担心安西会再次偏袒广东同行,而广东的商人则是担心安西在福建方面的压力之下,会通过招商环节找平衡照顾福建同行。
海汉以往的招商活动都是同时对所有人开启,但此次海汉的表现显然已经让福广两省的商人们对海汉的商业信誉产生了些许的怀疑。他们堵在安西办公场所外面等消息,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对海汉缺乏信任感的表现。只是这次的过错并不在这些大明商人身上,主要还是海汉自己对于高雄港的开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导致的后果。
好说歹说之下,这些商人们最终还是带着不安离开了这里,不过安西并没有因此而松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这帮家伙明天一早还是会继续出现,自己刚才几乎口干舌燥的一番劝说,有效期大概也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
“你们催我的命,那我只能催执委会的命了。”安西摇摇头,径直去了机要室。他现在是以每天一封电报的频率在催促执委会尽快向高雄港补充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这样的催促也未必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这也是安西目前仅有的办法了。他总不可能自己在这地方凭空变出来一支管理团队,想要让高雄港的开发顺利进行下去,最终还是得依靠大本营的支持才行。
不过今天安西的运气似乎不错,他进了机要室开了电报机,预热完机器还没开始发报,三亚那边就先发消息过来了——三十七名归化民干部和技术人员已经于今天凌晨从胜利港出发北上,顺利的话一周内肯定就能抵达高雄。另外商务部和农业部已经完成了招商计划,今天就上会讨论,一两天之内出结果后再用电报的形式通知高雄管委会。
“早有这效率,哪会搞得这么手忙脚乱的!”安西忍不住吐槽了两句,发了个回复电报之后就关机下线。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都是有限的,执委会对于公用的电器设备使用时间都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来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虽然无线电报机的技术原理并不是什么很深奥的东西,但依靠现有的生产力可没法给这些从21世纪带来的设备造出零备件来。在海汉自行制造的土电报机能够在实际使用中比较顺畅地运行之前,这些现成的黑科技产品能多用一天就赚一天。
十二月二十日,从三亚紧急调配过来的第一批人员终于补充到位,让各个机构总算是稍稍缓解了一下人手不足的尴尬,而让众人期盼已久的高雄港招商项目推介会也终于有了消息,隔天将在高雄港管委会的大院里举行。前期登记了参与意向的商家,均可凭借当时的登记回执入场与会,而其他想要临时进来分一杯羹或者看个热闹的,则必须登记身份并向管委会缴纳一百两银子的诚意金——这也是为了尽可能将某些试图带着恶意进来伺机捣乱的人提前拦在外面。
这种事可并不稀罕,在以往的招商会上,也出现过某些身份不明的人采用恶意竞标、哄抬价格、扰乱会场秩序等等手段捣乱,有些是因为与海汉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仇视,有些是与参与海汉商业计划的商家有私人恩怨,还有些纯粹就是想借此来博出位刷存在感。虽然一百两银子的诚意金拦不住所有想捣乱生事的人,但至少可以拦下其中这些人当中行事最肆无忌惮的穷鬼。
不过高雄港这地方从海汉大规模进驻到现在前后也才个把月的时间,消息不够灵通的人甚至都还没收到海汉在这边打算开建新港的消息,能够来到这里参与招商推介会的商家,基本都是与海汉保持合作关系的老客户,所以倒也无需太担心有什么意外状况发生。
整个招商会上并没有什么有新意的项目,基本还是以农业方面的经济作物种植园为主。而最被安西所看好的养鹿场项目,海汉却根本就没打算要拿出来与投资商分享。这是因为因为安西和农业部都认为岛上的土著更加熟悉野生鹿的习性,由他们来负责捕捉和饲养鹿的工作效率会更高一些,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机会。
这些土著部落的文明程度比起海南岛上的黎苗山寨还差了一大截,除了养鹿之外,海汉这边的专家们还真是没有想出其他能够给土著提供长期稳定、收入丰厚、技术门槛也足够低的工作岗位。这些部落的生产能力还住在真正的刀耕火种时代,就算要教他们耕种农田,只怕也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放开手脚,也就养
第七百八十八章 年终总结
安西的办公桌上有一摞大概四寸多厚的文件,这全都是招商推介会期间签署的商业项目合作协议,内容基本都是经济作物种植园项目。这算得上是他任职以来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虽然过程不太顺利,但结果似乎还算不错,三天的推介会下来总共签署了二十三份合作协议。其中有五份由地方商会或商业联盟出面签署的种植园项目,每一个的面积都是在千亩以上,海汉式的规模化种植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几乎每个合作项目中都提到了关于建设项目所需劳动力的内容,绝大多数商家都选择了自行筹备人员,为此各个合作对象将会向海汉治下的高雄港地区引入大概超过三千人的劳动力。考虑到不少人会在移民过程中拖家带口,实际引入的移民肯定会超过四千了。而这个引入移民的过程根本无需海汉催促,急于开建种植园早日收回投资的商人们自然会屁颠屁颠地赶着实施。
这些由投资商组织的移民来到高雄港之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意识到他们与海汉归化民之间的待遇差距,而这种不平等也会促使这些国籍尚属大明的人口转化为归化民。至于说这种催化作用会有多大的效力,看看现在海南岛上总人口中有超过七成的人已经加入了海汉籍的现状就知道了。
当然了,要同时开建这么多的种植园项目,即便已经有大量的投资商直接介入,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初见眉目,一部分经济作物,也必须要等到开春之后才能开始种植。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就不是安西和他手下的人所能改变的了。
不过短期内在本地注入大量外来人口,对于安西在民政方面的管理能力也将是一个新的考验。这些移民没有经过海汉移民营地的隔离、筛选和基本培训,在接受管理和适应本地社会环境方面肯定都会存在诸多问题。不过好在安西在胜利港开埠时期就在盐场公社带着一帮当时尚未入籍的明人做事,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跟明人百姓打交道倒是难不住他,这大概也算得上是执委会选择由他来管理高雄港的理由之一。
由于高雄港刚刚铺开摊子,千头万绪的事情都需要有人拍板做决定,安西也不得不放弃了年底回胜利港参加年终总结大会的打算。不过好在高雄港所需的各种资源基本上都已经争取到手,倒也不用他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赶回去在执委会面前拍桌子打板凳的演戏讨要资源了。
海汉目前还是坚持一年两会的制度,首先是每年四月初的周年庆都会召开的全体大会,当然现在地盘扩张之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基本不可能再全员一起参加大会了。这个会议上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事调动和各种嘉奖,比如军方的各种战功嘉奖,几乎都是集中在每年的胜利港大阅兵式之后进行,以借此来宣扬武力,团结民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