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爹,儿子对此很不解。”文圻出言问道:“这个叫做李九成的人,既然提前已经向锦衣卫坦白犯下之事,又并未告诉赵岩,虽然这是忠于大明之举,但在民间之人看来,因赵岩提拔他为队正对他有恩,他这样做对赵岩是忘恩负义。既然他已经做下了忘恩负义的事情,为何还要去码头为赵岩送行”

    “当然是李九成虽然因为害怕锦衣卫,也残存有忠君爱国之心不敢不招供,但仍然对赵岩怀有愧疚之意,所以去码头送行,又送他银钱。”文垣说道。

    此时他们几人是在乾清宫。李案彻底了结后,允熥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想着自己的长子已经十二岁了,次子与三子也都十岁了,还是要抓紧教育,下了朝将奏折批答完毕后,把已经年满七岁的前五个儿子都叫到乾清宫,一边随意谈论朝中发生的事情,一边教导自己的儿子。秦松来向他奏报遣送流放的人犯,想起李九成在码头为赵岩送行之事,就顺嘴说了一句。

    听了文垣的话,允熥没有马上说话,而是又问文垚道:“文垚,你觉得是什么缘故”

    “爹,儿子想的与二弟一样,只是觉得或许不是这么简单。”文垚想了想,说道。

    允熥又问了文坤与文堃,他们二人的回答与文垚都差不多。允熥笑道:“你们两个真是会省事,照抄你们大哥的话。不过也罢,父亲也不问你们了。”

    “依父亲看来,李九成为赵岩送行的缘故有二。其一,他确实心中略有些愧疚。其二,就是他有别的心思了。”

    “他终究是赵岩提拔的,不管他自己心中是否有对赵岩的感激,可大家都觉得他应该感激赵岩。被锦衣卫拿了招供这没什么,但如果遇到赵岩被流放不去送行,显得太凉薄了些。万一传出去,对他的名声不好,以后的上司也不会愿意再提拔他。”

    “他是苏州人,在京城为赵岩送行,如何能够传到苏州”文圻问道。

    “他自己宣传一番不就成了而且京城的码头上也有苏州的商船,他也可以装作无意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要有心,消息定能传到苏州的。”允熥笑道。

    “这人这么有心机,不是好人。爹爹把他罢黜了吧,不许他继续为官。”文垣道。

    “不是好人在朝堂上做官的,哪儿有没有心机之人若是因为某人有心机就要罢黜他,那朝堂上恐怕会十不存一。况且这件事情是我偶然听到了,若是没有听到,又如何”

    “恰恰相反,父亲还要助他一臂之力,让苏州的锦衣卫替他宣扬此事。”允熥又道。他一时起了戏谑之意。

    “文垣,你可要记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些事情,不要太过细究。尽量不要从心中所想的角度考量一个人,只要看他做了什么,做的事情是好是坏即可。”他又教导道。

    “是,父亲。儿子记住了。”文垣虽然不太喜欢,但还是答应道。

    “儿子记住了。”文垚他们四个也答应。

    允熥又与他们说了会儿话,又将票拟完毕的奏折都批答了,时候就到了午时。允熥与五个儿子吃了饭,对他们说道:“下午父亲有些事情,要出宫一次。你们回去歇息吧。不过记得要写作业,可不能忘了。尤其是你文垚,你今年已经入了大学堂读书,可要认真听诸位先生的教诲,不能落下某门功课。”

    “是,爹爹。”文垚忙答应道。

    允熥点点头,说道:“你们回去吧。”

    五个儿子行了一礼,就要退下。可文圻犹豫了一下,说道:“爹,您下午可是要去周王府里”

    “确实去周王府。昨日你们五叔爷入宫,与我说了一会儿话,事情还没有说完。正好今日天气不错,就出宫去走走。怎么,你也想出宫”

    “儿子当然想去周王府瞧瞧五叔爷。只是儿子问这句话不是为了儿子自己。”文圻笑道:“大姐前几日一直闹着说要去周王府,也不知为什么。儿子就替大姐问问,爹爹您要去周王府,就带着大姐一起去吧。”

    “敏儿她闹着要去周王府做什么”允熥很不理解。

    文垣与文圻、文垠三兄弟都摇头。

    “罢了,反正是去五叔家里,也没什么,就带她去转一圈。”允熥觉得应该没什么,就答应了。

    中午歇过中觉,允熥派人去坤宁宫接敏儿。敏儿这一个多月表现的很乖巧,去的又是宗亲家里,熙瑶也就答应了,让下人服侍她穿戴整齐后送到乾清宫。允熥等她到了,带着走过乾清门,坐着轿子来到东华门,换乘马车出皇城。

    “敏儿,你这么高兴,是因为已经足有两个月没出宫,憋闷坏了吧。今日已经是二月十五,可




第1401章 格致监河南分监监正
    ?“《古文尚书》好,好。老先生愿意将家传的《古文尚书》拿出来交给官员抄录,很好。”允熥笑道。

    《古文尚书》指的是用秦代统一文字前的各国奇形怪状的文字写的《尚书》文本,与秦代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流传下来的《尚书》有所不同,所以被称作《古文尚书》,汉代刘向编辑的则被称为《今文尚书》。《尚书》作为五经中的一部,十分重要,能多出一种《古文尚书》来校对当然是一件好事。

    “多谢赞誉。”老人说道。但说完他就觉得不对劲:‘我怎么像是被朝中官员夸赞似的出言感谢这个贵公子刚才说话的语气与神态太强了,比见过的三品官员还有官气。莫非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贵公子,还是一个已经袭爵、担任官职的贵公子’

    “老先生愿意为编纂《大明大典》做贡献这真是好事,我决定襄助您五十两白银,以作鼓励。”允熥又道。一名侍卫随即从身上掏出五十枚银币,递给老人。

    “多谢公子。”老人本不想要,但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就答应了。

    “这没什么。”允熥摆摆手,又嘱咐道:“若是老先生的朋友还有人藏有这种历史久远的古籍,一定要拿出来为编纂《大明大典》这一文化盛事添砖加瓦。”

    “公子放心,老朽定然与所有认识的人中喜好藏书的说,让他们拿出家中珍藏的古籍。”老人不由得又道。

    允熥又与他说了几句话,鼓励老人的行为,这才转身离开书铺。

    “爹,就为了一本书,还不是买下,就掏了五十银元,您不是平日里总教导我们不可奢靡浪费么”出了书铺,敏儿不解的问道。

    “这可不是浪费。这是为文化盛事添砖加瓦。”允熥纠正道:“这些古籍的传承可十分要紧,能多传承一点,就是一点。”

    “哦。”敏儿其实仍不明白,但也不再问,又道:“年前圻儿就是在这里买的送给垣儿的书这家书铺看起来也不大,书也不多。”

    “你可不能拿咱们家的藏书室与这个书铺比较。史馆抄录的书籍,今日爹爹从史馆要一本,明日想看另一本书就又要来,慢慢的藏书室里的书就多了起来。在民间,这也算得上是一家大书铺了。”允熥道。

    “那民间的人能看到的书也太少了。”

    “书也不便宜,一般人当然看不了多少。不过等将来,天下每一个人,只要他愿意,都能看到无数书籍。”允熥想起后世,说道。

    一边说着,他们已经走回马车,重新坐进去继续赶往周王府。这个地方本来与周王府就不远,没几步就到了,马车停在周王府门前。

    允熥抱着敏儿下车,才走几步,朱橚与朱有爋就迎出来,行礼道:“见过陛下。”

    “都是一家人,五叔你还是长辈,这么多礼做什么”允熥笑着答应一句,又让敏儿给他们行礼,携手走进正厅。

    坐在正厅内,几人寒暄几句,朱橚正要说正事,就听敏儿说道:“爹,女儿想在院子里面玩,叔爷,侄孙女想在叔爷家里的院子玩。”

    “哎呦,把敏儿你给忘了。”朱橚笑道:“你当然听不惯我们说话,出去玩吧。小陈,去把子凌叫来,与敏儿一起玩。”

    “你去玩吧。”允熥也笑道。

    &nb



第1402章 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法
    ?“五叔,你有何事要与侄儿说”允熥问道。

    “官家,六年冬日官家经过开封,与我说了更加仔细研究一番某些药材到底是何部分能够治病,且研究其为何能够治病后,我觉得官家说的很对。同一药材不同地方的药性或许截然不同,但许多庸医却不知晓,或者虽然知晓这个道理,但因经验不足不知那些药材不同地方的药性不同。古时医生传下来的医术,即使是那些被称为神医之人,其医书中也多有谬误。正好我之前编纂的《普济方》也有疏漏之处,趁此机会一起补齐,所以我就按照官家的吩咐,研究起来。”

    “可这么一研究,却发现无从着手。原本整块药材在药方里,到底怎么研究出它那一部分真正能治病”

    “最简单的法子,当然是再有得了这种病的病人来就医以后,原本将这种药材整块开进药方,但这次只将药材的一小部分方进药方,让病人喝了药瞧瞧能否治好。这自然可以,因煎出来的药无用浪费的药材也不必多提,但若是药无用,病人因此耽误,晚一日甚至晚几日才能喝到对的药,最后没能治好怎么办总不能这样草菅人命。”

    “即使为了以后的所有病人都能用到对的药方,狠狠心将这些病人都当做试药的,可还有难以解决之问题。有的病,有的人不用治也能好,但有的人不治就死;有时候一个药方中的一种药材只用了一小部分,有的人喝了这样的药治不好,有的人却好了,万一这个好了的人是本来就不治也能好的,说明这个药材的这部分没药性;可若是这个好了的人本来不治也会死,说明这种药材的这部分虽然药性低一点儿,但还有。这是一个为难之处。”

    “更为难的,是本来,青壮男子与妇孺、与老幼,其身体就不同,青壮身体强健,医生用药往往会加大剂量,让他们尽快好了;老幼妇孺身体虚弱,为防他们承受不住,就得减小剂量。若是一个青壮吃了原本的药方煎的药,好了;妇孺吃了一种药材少了部分的药方煎的药,没好,到底是因为这种药材无药效,还是因为药方所有的药都减了剂量所致”朱橚说道。

    他从前编纂了医书《普济方》,不过是将全国各地流传的种种药方,在河南当地的病人身上用过,治好了病后就收入其中,凑到了足够的药方就编成医书,可没有按照允熥的话这么研究过。这么研究了之后,才发现想要验证一个药方中的一种药材到底是哪一部分起作用,起了什么作用是这么困难。

    在他说话的时候,允熥一直静静的听着,没有插话。等朱橚说完了,允熥才温言说道:“五叔为了验证药方、验证药材,真是辛苦了。”

    “我也不算辛苦,是那些被我招来研究此事的医生辛苦,我也因此给他们的赏赐极厚;而且医者父母心,辛苦些倒也罢了,只是,若研究的毫无用处白辛苦一场,就十分不好了。”朱橚道。

    “敢请官家教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叔,你就有十成之把握侄儿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允熥笑道。

    看到他的笑容,朱橚心中大安,也笑道:“原本没有把握,可见到了官家的这个笑容,就有把握了。”

    “若是官家并无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子,此时必定不会对我笑出来;既然官家笑了出来,那就是有法子。”

    朱橚原本虽然向允熥问了这些问题,但确实不知道他能否解决。朱橚的想法其实是请允熥召见格致监诸人,吩咐他们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子。毕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在格致监为官的也都是整个大明最喜好研究格致之学、也最聪明之人,与开封的河南一省医生相比更可能想出来。

    却不想允熥自己就想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子,使得朱橚笑着回应他的话。

    “五叔,侄儿都被你揣摩透了。”允熥又笑着说了一句,道:“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子,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那就是用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法。”

    “官家,何为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法”朱橚问。

    “待侄儿细细解释。”

    允熥缓缓的说道:“其实京城格致监的一些人进行研究,也遇到了类似之问题。山石、矿产、树木之类的死物虽然不像药材这般药性多变,但想要研究出到底能做何用、何种配方用处最大也不容易。其中有一人,想出了一个法子。以火药的配比为例,预先准备好两份同样剂量的硝石、硫磺,只木炭的剂量不同,配成火药后检验其威力,威力更大的即是更好的木炭配比;如此反复试验,就能得到最好的火药配比。这人将这种法子称为对照。”

    “但后来有一人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仍以火药配比为例,有时较



第1403章 偷尸体
    ?允熥又与朱橚商议了几句如何用这个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法,朱橚一一记到本上。

    “这些问题算是解决了。虽然法子用起来十分复杂,但总算有了一个法子。有总比没有强。”朱橚又道。

    “这话说得对,有总比没有强。”允熥笑道。

    说完这话,他又继续说道:“侄儿为叔叔解决了一个问题,叔叔没问题要与侄儿说了吧侄儿就说侄儿适才要让五叔研究的那种从汉洲大陆来的作物了。”

    “这种作物,生长于湿热之地,所以侄儿说河南应当无法生长。这种东西也不能入药,更不能食用,但其果实极有弹性,任意切割后仍旧如此,所以用处不小。侄儿想让五叔带回开封,研究其物性到底如何。虽然它不算药材也不算农作物,但也是地里长出来的,与五叔研究之事也能算作一类,所以让五叔研究一番。”

    允熥说的东西当然就是橡胶了。橡胶的用处之大从前说过也就不再多说,允熥对它非常重视。而他之所以在橡胶河南基本不可能生长的情况下还让朱橚研究物性,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其实是让开封的人知道世界上还有橡胶这么一种东西。

    现阶段来看,橡胶最大的用途是包裹在车轮上当做轮胎,而南方河网密布,民间用车的人其实不多;北方的人口虽然可能只有南方的三分之一,各类车辆却比南方只多不少;而开封作为北方数省的交通中心,做车的工匠肯定最多。他们知晓了世上还有一种叫做橡胶的东西,肯定会意识到它能做车轮上的轮胎,橡胶自然而然就得到推广。

    朱橚虽然更喜欢文学和医学,但从小也受过军事教育,很快明白了橡胶的重要意义,说道:“竟然还有这种东西,不错。不过这种东西,真的不能在河南生长”

    “这,应当不能。在汉洲大陆它就长在湿热之地,比长沙等地还要湿热的地方,河南,这么靠北,恐怕不成。”允熥没敢把话说死。目前橡胶还没有在与河南差不多的地方种过,甚至京城都没种过,允熥虽然知道肯定长不活,但若是朱橚问他为何这么肯定,他也答不上来,只能这样说了。

    “汉洲大陆不成,中原未必不成。”朱橚反而信心满满的说道:“就是福建的作物我都在开封种活过,橡胶树未必不成。”

    “那也好。侄儿给五叔几份种子,五叔拿回去试一试。”允熥说了这话,又忍不住说道:“所谓橘生淮北则为枳,五叔还是不要抱多大期望。就是种活了,也不会与原本的橡胶一样。”

    这话只是很平常的劝说话语,可允熥说完后却见到朱橚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脸色在一瞬间略有些变化,虽然马上就恢复正常,但也被允熥注意到了。

    “五叔,你适才想到什么了”允熥问道。

    “没什么,一点儿小事而已。”朱橚回答。

    “小事若真是小事,五叔你绝不会是这幅模样。”允熥原本没有多想,但听了他的回答反而多想起来:‘若真是小事,他肯定随口与我说了,而不是这番言语。’

    “罢了,此事就告诉官家。”朱橚叹了口气,说道:“官家,我研究医学。医学,可不




1...335336337338339...492
猜你喜欢